簡體版

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征

待桑弘羊說完,御史大夫趙過也附和著說道︰「正如丞相所說,老朽亦未曾想過範仲山被陛下欽點為榜眼。」

範仲山被選中的原因和任孟才被選中的原因差不多,也是其在殿試的策論之中,思想和農家思想一脈相承,因此便早已經入了趙過的法眼。

听趙過這麼一說,桑弘羊和趙過相視一笑,接著開口說道︰「倒是侯之後蕭望之果然家學淵源,入得陛下法眼。」

趙過也附和著點點頭,有些羨慕的說道︰「侯之後,功臣第一,家世吾等不可比啊。」

桑弘羊也嘆息一聲點點頭,但緊接著桑弘羊卻振奮精神道︰「也不必介懷!孝武皇帝起便不拘一格任用賢才!

如此方有你我今日三公子尊。

今陛下又行科舉。此制此策乃唯才是舉,日後高門寒門恐看可否有真才實學之人了。」

听這話,趙過也深有感觸的點點頭表示同意。

既然廢了那麼大的功夫舉行科舉制度,若不用這些人那實在是屬于人才的極大浪費。

然而,怎麼用,給誰用,這事兒自然是需要議一議的。

因此,過了兩天,眾人便收到通知需前往宣室殿進行朝議,商討眾學子的分配。

九月二十八日,宣室殿。

中、外朝兩千石以上官員皆到此,除此之外,眾新科進士也參與了本次朝議。

謁者領眾人對劉進參拜完畢,眾人坐下便開始討論正事。

劉進開口道︰「諸位。眾新科進士經縣試、郡國試、會試、殿試方被選出,其才情自然是冠絕大漢,故眾新科進士皆為公卿之才。

然萬事萬物定然不可一蹴而就,新科進士亦是如此,玉不琢不成器,故新科進士亦當琢磨一番。

諸位以為當如何琢磨合適?」

听到這話,眾人眼楮一亮,雖然劉進說的比較委婉,但眾人皆听出來了,皇帝劉進這是詢問這群進士當如何分配。

這些年,很多部門都沒有新增人手,甚至不少部門的人員都是自行征闢的,然而,隨著劉進一次又一次的將權力收緊,原本有征闢權限的部門也漸漸失去了征闢權力。

而諸如丞相府、御史大夫府等征闢權力巨大的部門,其能夠征闢的官職也受到了限制。

因此,幾乎各個部門都缺人。

這等情況之下,不搶實在是有點不合適了。

尚書台自然是當仁不讓!

尚書令張安世直接站出來對劉進拜道︰「正如陛下所言,玉不琢,不成器。

臣以為若將新科進士比喻為玉石,而眾凋琢玉石之匠人當是朝廷眾新科進士的教導者。

若以此為比喻,臣以為陛下定然是最好玉匠!

好玉匠當凋琢好玉石。

我尚書台距離陛下最近,臣以為眾新科進士、一甲、二甲當悉數入尚書台,以聆听陛下教誨!」

這話出來頓時犯了眾怒了,這家伙,要一兩個人還算是合適,三四個也能說得過去。

他一小小的尚書台竟然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要一甲二甲的所有人員,任誰也忍不了這口氣。

當即丞相桑弘羊站出來了,沖著尚書令張安世道︰「尚書令此言差矣!

誠然如尚書令所言,好玉匠當凋琢好玉石,陛下為最好的玉匠更當細心凋琢少量玉石,以圖傳世精品才是。

老朽以為尚書令得一甲狀元,最多得一甲榜眼。至于一甲榜眼,及二甲眾進士,悉數入我丞相府才是。」

御史大夫趙過卻也出列︰「若一甲二甲皆入尚書台、丞相府。我御史大夫與丞相同為三公,便吃些虧便不挑了,三甲進士悉數入我御史大夫府吧。」

眾九卿一听自然也不滿意了。

七嘴八舌的出列,列出各種理由,想要爭取些人才。

而一些非九卿的部門自然也不甘心,也紛紛想要為自己部門爭取一些個人手。

眾人爭吵著頗為激烈,劉進在下面看著都快有動粗暴走的跡象了。

眾新科進士如同待宰的羔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瑟瑟發抖,不敢言語。

劉進看了一眼謁者僕射。

謁者僕射當即會意,大聲呵斥道︰「肅靜、肅靜!」

眾人方才止聲。

待再無有人說話,劉進方才說道︰「你也說缺人,他也說缺人。

朕行科舉,令三百余學子月兌穎而出,非是來給諸部干苦工的,乃是令諸部將眾新科進士培養為棟梁之才的。

適當磨礪定然不可或缺,然朕更看重的是各部對眾新科進士的培養。

諸部回去後拿出新科進士培養之策,朕決定根據諸位對新科進士培養之策,決定名額分配。

此外,朕以為出長安三公九卿各部缺少人手,郡國太守、國相等定然也缺少人手,便令凡參與會試者可授予不超越三百石官職,以供太守府、國相府所用。」

「唯。」眾人應道。

劉進的話算是一錘定音,關于如何分配眾人便不再討論了,都憋著心思準備拿出培養新科進士的措施方案再和其他部門一決高下。

而劉進也進行了第二項工作的討論。

此便是大鴻臚蘇武領兵出西域相助烏孫抵御匈奴入侵之事了。

在漠北之戰及李廣利遠征大宛之後,尤其是狐鹿姑單于死後,為單于之位,匈奴內訌,現在的匈奴單于並不能服眾的情況下,左賢王部甚至已經曾經考慮過投降大漢,以至于匈奴單于庭不停的西遷。

最終在康居境內落腳,並以康居國給匈奴單于庭的落腳地理位置四處出擊。甚至單于還和康居國王互相娶對方的女兒,互為翁婿。康居國王又豈能不知道匈奴的威名,因此康居國王自然對匈奴單于尊敬的不行,而且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想倚仗他的聲威脅迫各國。

然匈奴也狡猾和狐狸似的,既然你這麼尊敬我,若我不好好利用一番,實在是太對不起你的尊敬了,因此也毫不客氣,多次借康居的兵馬進攻烏孫國。

最後竟攻至烏孫的都城赤谷城下,殺害搶掠百姓,驅趕畜產返回。烏孫不敢追趕,因此西部空曠,沒有人居住的地方近千里。

烏孫國忍無可忍,因此想起來大漢這個姻親,方才有了解憂公主派遣子女前來求大漢相助的情況。

這些信息都是在決定出兵之後,劉進安排人進行了一番調查方才知曉的。

然也鑒于劉進想要用烏孫消耗匈奴的想法,見烏孫還能抵擋一下匈奴,並不至于亡國,因此,經過一番商議,本應九月份便前往西域的大漢士卒便拖延到了九月底。

前些時日,烏孫國再次給劉進寫信,說了一番現狀,再次請求大漢出兵。

劉進這邊也生怕再拖延一下,烏孫國就滅國了,因此進過了一番商議,還是決定十月份初就出兵。

此前的朝議已經商議過無數次關于出兵西域相助烏孫國的朝議了。

相關的事項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

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再小心也不為過。

因此在出征之前,做最後的盤點乃是再應當也不為過的事情了。

劉進開口道︰「典屬國趙充國已經率領先鋒先行出發前往樓蘭。

前些時日,朕已經得到消息,眾將士皆已經到達懸泉置。

約莫此時已經到達樓蘭了。

奉常可測算好十月何日何時出發為好?」

「回稟陛下已經測算好了。」奉常道,「十月十日遣使,安撫邊境、送將訓兵。」

劉進點了點頭道︰「朕知曉了。大司農。眾輜重物資可否準備齊備?

此次出征非同以往,乃是秋季出征,尤其是冬衣,定要準備充足,不可令將士因冬寒減員!」

自漢武帝與匈奴作戰一來,幾乎每一次出征都是在春天。

因為匈奴秋天牲畜長得肥壯,青壯年也從長時間勞累中解月兌出來,正是沒有負擔,輕裝上陣的時候,所以他們多在秋冬搶掠。

而春天,正是牲畜懷上幼崽,忙于一年生計的時候,如果這個過程被打斷,匈奴的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大漢選擇在春天進攻,如果春季攻勢受挫,會在夏天發起第二次攻勢,不讓匈奴正常發展。

因此才有了「漢兵深入窮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墮殰,罷極苦之。」之情況。

也正是因為此,在大漢嚴密防備之下,秋冬兩季節在大漢手里討不著什麼好處,故匈奴便向西攻伐烏孫。

然而,這一次,因為要相助烏孫國抵御匈奴,不得已情況之下,只能秋季出征,而冬季作戰。

因此御寒便成為了一項很重要的部隊後勤工作。

大司農霍光當即點頭道︰「回稟陛下,皆已經安排完畢。準備了冬服十萬余套,冬被十萬余套。」

此問題劉進已經問過了,然可能是出征前的焦慮,因此劉進這次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此後,劉進又詢問了一番軍械、馬匹、人員等方方面面的情況之後,確定沒什麼問題了,劉進方才心中稍安點了點頭。

很快時間便過去了。

大鴻臚蘇武領著五萬大軍已經在長安城外集結完畢。

原本應為五萬大軍的,只是已經有一萬大軍由典屬國趙充國帶著為先鋒,先去了樓蘭。

而在長安城為位質子的西域諸國的王子等也早已經被劉進安排回國,令西域諸國準備人員、糧草等等待大漢大軍到達。

接近冬季的開始,枯黃的落葉給整個長安帶來了幾分蕭瑟的的氣息,火頭軍將一包包新糧架到了車上,又有征夫抱著一件又一件的冬衣放在了車上。

遠處,著甲的將士旌旗獵獵,陽光照射在 亮發光的武器刃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他們在做集結出征之前最後的準備。

前期所需的裝備、糧食、甲胃、馬匹、御寒等等劉進殫精竭慮,親自過問,確保將士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還差的一部分,獲取錢財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在實施過程之中。

總之,現在朝野上下都在為一件事忙碌著,便是出兵西域,相助烏孫。

十月十日,宜遣使,安撫邊境、送將訓兵。

此乃新修訂的確定吉凶日子的歷法上所言的。

長安城外,六萬大軍行伍成列,旌旗飄飄。

但秋季的寒風卻吹散了夏日煩躁的氣息。

劉進親自前來相送。

騎在馬背上,劉進道︰「昔日出兵,公軍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卜測一番。

朕今日也想向兵主蚩尤卜測一番。

來人隨朕祭祀兵主蚩尤!」

在蚩尤牌位之前。

劉進奉上太牢及酌酒,領眾人行大禮拜下。

大鴻臚蘇武緊隨其後,也拜下。

早有謁者傳達參拜的命令。

五萬余人馬盡皆參拜。

待參拜完畢,劉進道︰「這次用兵,朕勝敗還沒有把握。來人,且拿一百五銖錢來!」

尚書令張安世道︰「唯。」

接著令人取了一百枚五銖錢奉上。

劉進在兵主面前再次跪下對兵主蚩尤許願道︰「若這次出征能夠打敗敵人,那麼把這些錢扔在地上,錢面(鑄文字的那一面)定然會全部朝上。」

然眾人一听,盡皆嘩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丞相也趕緊說道︰「陛下,兵將之事,盡人事听天命,豈能系與鬼神?」

左右官員很也同樣害怕,紛紛點頭附和道︰「陛下,丞相所言極是!」

然倒是大鴻臚蘇武、尚書令張安世並未言語。

左右官員繼續紛紛力勸劉進放棄這個念頭,因為經驗告訴他們這種嘗試是注定要失敗的。他們擔心最終弄不好,反而會動搖軍心。

可是劉進對此全然不理,固執如牛。在千萬人的注視下,劉進突然舉手一揮,把五銖錢全部扔到地上。結果這一百個五銖錢的面,竟然鬼使神差般全部朝上。

大鴻臚蘇武興奮的喊著︰「兵主顯靈了,五銖錢面皆是朝上!」

緊接著便有謁者將此消息傳至全軍。

全軍歡呼,士氣大振。劉進本人也很興奮,命令士兵,取來一百枚釘子,把銅錢釘在地上,然後說道︰「凱旋歸來,定將酬謝兵主,收回銅錢。」

眾官員也狐疑不已,但這種情況之下眾人自然也不會敗興,也分著歡呼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