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五年遠景定稿

待眾人認真閱讀完,眾人紛紛交頭接耳對身邊人說起來。

劉進並未制止,而是掃視著還沒看完的個別人員。

待看到所有人都全部看完了,劉進方才開口道︰「諸位,此五年遠景諸位可有何看法?」

此時少府公孫遺站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為此五年遠景可謂開理政之先河,自古未有之。

然,老臣僅有一項建言,此便是為何遠景未曾提及殿下皇家宮廷之事。臣以為當將宮廷之事納入遠景之中。」

劉進听此,思索了一番。

在他想來,宮廷之事並不十分的重要,無非是皇帝吃穿用度,娛樂學習之類的事情。

然少府一說,劉進忽然想起來了,少府之中也有不少除服務皇帝之外的不少事。

諸如石渠閣的管理、太醫令、樂府管理機構等皆在少府。

想到這,劉進沉吟了片刻道︰「既然少府提及此。朕以為,少府僚屬頗多,人員龐雜。

若僅僅為朕一人服務,乃是損眾人以利眾人。

因此,少府未來可為兩分。一來為我皇家吃穿用度保障。二來如少府所掌石渠閣、太醫令等當除服務于朕之外,當更多面向百姓。

如,未來五年,遠景之中可提及石渠閣當篩選如農書、歷法、非需保密之技法、經典等資料,用印刷術刊印後發行全國。

再如太醫令,太醫令中皆是名醫。然除宮中之人患病需他們醫治,其余時刻便基本無事。

朕的淳于夫人,汝定然是知曉的。

其頗喜朕曾所言《大醫精誠》︰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然一人之力終究是有限度的。

若令眾醫者在治病之余,分數年,分別帶數名弟子,令弟子去山野百姓家中行醫。

此後弟子又傳弟子,又傳弟子又傳新的弟子。

如此一來,醫者定然越來越多,當可救治更多百姓。」

少府听此,心悅誠服拜道︰「陛下真是愛民如子,臣雖年邁,卻不如陛下遠矣。」

听此馬屁,情不自禁,劉進心中就愉悅了幾分。

然緊接著,劉進便立即警惕起來。

若沉溺于這樣的馬屁聲中,恐怕早晚有一天整個人都迷失了。

當即劉進對少府呵斥道︰「公孫遺,未來如此言語切莫要說!

昔日管仲臨終前,齊桓公問其為齊國臨終遺言,管仲令齊桓公遠離易牙、衛開方、常之巫、豎刁四諂媚之人!

今日汝言此媚言,可是欲學易牙、衛開方、常之巫、豎刁四人否?」

少府公孫遺一听,一下嚇的冷汗都出來了,趕緊伏地拜道︰「老臣不敢。」

少府公孫遺為何如此害怕,皆是因為齊桓公未听管仲遺言,落得個活活餓死的地步。

當年,管仲活了70多歲,臨終之前,齊桓公前來探望,問管仲去世之後當有什麼遺言留下。管仲說︰「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這四個人,必須攆走,否則齊國必亂!」

齊桓公不理解,說︰「這四個人都對我忠心耿耿,易牙就因為我說了句人肉是何味道,便他殺子烹于我;豎刁不惜自閹侍奉我;常之巫擅長佔卜;衛公子啟方為了效忠于我,父親去世他都不回家。難道此四個人值得我懷疑嗎?」

管仲回答道︰「無人不愛自己的孩子,易牙卻殺子而烹之,他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麼會愛大王您呢?沒有人不愛自己的身體,豎刁卻閹割了自己,他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怎麼會愛惜大王您呢?生死有命,常之巫用巫術來蠱惑人心,這樣的人怎麼能相信呢?衛公子啟方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要,難道他會要你這個君主嗎?」

管仲死後,齊桓公對管仲的話充滿懷疑,他試著將上述四人全部攆走,但總感覺自己的生活缺少樂趣,吃飯都不香,起居也不舒服。三年後,齊桓公終于無法忍受,又把四人召了回來。

翌年,齊桓公病了,首先是常之巫散布謠言,說齊桓公將在某月某日病死。然後易牙、豎刁二人一起關上宮門,在宮內作亂。最後衛公子啟方帶著上千戶齊國的百姓投奔了衛國。齊桓公被關在屋里,連一口水都喝不到,此時齊桓公在病床之上含淚道︰「嗟乎!聖人所見豈不遠哉?」

就這麼,齊桓公竟然活活餓死在病床之上。然齊桓公餓死已經夠慘的了。

然死後的經歷卻更慘,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大亂。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國君之位,相互攻伐,齊桓公的尸體長出了蛆蟲,都無人過問。

此言頗重了,甚至少府公孫遺都想著,是不是哪里得罪過皇帝而未曾被自己發覺,不然劉進定然不會說這樣的話。

甚至少府公孫遺已經打算回家後便自盡,省的禍及家人。

此時劉進方才對眾人說道︰「諸位。今日少府無意,朕不怪罪。

然當有一言告于諸位︰物方順吾意,而吾又以順觀之,則見其甘而不見其毒,見其吉而不見其凶。溺心縱欲,蓋有陷于死亡而不悟者。

望諸位勉之。」

氣氛瞬間嚴肅起來。

眾人紛紛拜道︰「唯。」

少府公孫遺則松了一口氣,知曉自己剛剛應當是撞槍口上了。

看著少府公孫遺一臉冷汗的樣子,劉進心中微微頷首。

上位者,只有親和力定然是不夠的,除親和力之外,自然當有威嚴。

劉進此一來,防範因拍馬屁而導致的對具體情況認識不清楚。

二來也鼓勵眾人多談問題,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討論政事,少說順耳之言。

劉進繼續道︰「此外,諸請卿家可還有其他補充之處。」

听劉進發問,眾九卿紛紛就自己職權範圍內的各項工作發表了看法,或提出了自己所屬官署的職責目標,或討論原本里面的某些目標是不是合適。

劉進再進行一番判斷,其所提建議是否合適方才令尚書台將相關意見搜集起來,以便未來修改。

中間劉進見時辰已經不算早了,令宮中送上飯菜。

待眾人吃過之後,略微休息,繼續討論。

此朝議從早晨,一直討論到黃昏時刻。

約莫收集了各類意見建議數百條。

待臨近黃昏之時,眾人聲音便小了不少,漸漸討論上停下來。

劉進神情之中也帶著疲憊之色,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說道︰「諸位可還有要補充之處?」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搖了搖頭。

劉進方才點點頭,擺擺手示意下朝。

謁者依照禮儀喊出下朝的口號,眾人方才在丞相桑弘羊帶領之下給劉進行了一禮,方才三三兩兩的散去。

劉進也深深舒了一口氣,對同樣疲憊,卻還在等劉進命令的眾尚書郎道︰「你等將今日眾卿家所提意見匯總整理一番,成文後拿給朕且看看。」

眾尚書郎打起精神,給劉進行禮道︰「唯。」

劉進方才對眾人擺擺手道︰「下去吧。

「唯。」眾人應道。

而劉進到了寢宮之後,有人奉上吃喝,劉進吃完便睡下了。

又過了幾日,在之前朝議上修改的五年遠景終于成文了。

劉進一字一句的又看了一番,進行了些許修改後,再次成稿。

成稿後,劉進又征集了眾卿家的意見,進行第二輪的修改。

一直修改到除劉進駁回的眾人的意見沒有修改外,其他處便沒有意見了。

第一個五年遠景目標的材料便誕生了。

三月初三,朝會。

這是五年遠景目標的材料最後一次會審了。

劉進依舊是坐在主位,眾朝臣皆在下。

劉進將最後成稿的五年遠景目標發到眾人的手中。

拿著那五年遠景目標,眾人相互交頭接耳討論著。

劉進本次卻直接打斷眾人道︰「諸位。此為最終定稿,諸位可還有什麼意見?」

眾人一听,相互看了看,拱手對劉進拜道︰「臣等無異議。」

劉進听此,點了點頭對尚符璽郎道︰「既然眾人皆無異議,便用印制詔,發行全國,令全國知曉。」

尚符璽郎拱手拜道︰「唯。」

待用印完畢、光祿大夫、尚書令張安世當庭將五年遠景目標的策書給眾人念誦了一遍。

待張安世念完之後,眾人紛紛伏地拜道︰「唯。」

五年遠景目標算是正式出文了,或者說此時此刻該五年遠景目標規劃的材料便具有了法律效力。

見此,劉進囑咐道︰「尚書令,策書當多準備一些。

各郡縣、各朝中部門各部門均要傳詔,並令各郡縣、各朝中部門留存策書原件。」

張安世拱手拜道︰「唯。」

「嗯。」劉進微微點頭。

他接著看著眾人道︰「諸位。既然大漢五年遠景便已經出來了。

各位卿家回去後且去安排一番,制作一番各自部各自郡縣的大漢五年遠景規劃。

且今年當如何實施,報至朕處。

丞相。」

桑弘羊听劉進說話,起身躬身向劉進拜道︰「老臣在此。」

劉進道︰「丞相位百官之首,此五年規劃當由丞相負責安排部署實施諸事宜。」

桑弘羊拜道︰「唯。」

「御史大夫。」劉進再次喊道。

趙過應道︰「老臣在。」

劉進接著吩咐道︰「諸州刺史除掌‘六條問事’之外。此五年遠景實施情況也當監察,若有政事不能落實,或不能完全落實者。

諸州刺史當解壓至長安,詢問其為何不可落實,依照其所述說,追究其責。」

御史大夫道︰「唯。」

劉進接著說道︰「年末後諸自行報送之計劃完成情況當作為其晉升之依據。」

「唯。」御史大夫趙過再次應道。

然其他眾人皆是心頭一沉。

以前干的好壞,標準有點自由心證的意思。

然劉進興了這個法子之後,到底誰有能力,誰沒能力,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到了這個程度,誰都不想因為遠景目標完成的和別人相比比較差而導致無法晉升。

因此各部門的負責人員均在心中暗自較勁兒,要發力,即便不能當第一,定然也不可當倒數第一。

否則的話,定然影響在劉進心目中形象。

然劉進還有更狠的呢。

劉進道︰「諸位。朕以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諸位當重視各項事務完成之期限。

三公九卿各部及其他部署,當將所有屬官之事訂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之上,由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及尚書台三方逐月查看,其完成情況。

諸位以為如何!」

等劉進說完,眾人驚呼起來。

要這樣做,眾人豈還能有偷奸耍滑的機會可言?

劉進借鑒的是上一世張居正的考成法。

為了挽救封建專制統治,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張居正在明神宗沖年登基後,以內閣首輔和顧命大臣的身份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運動。

他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條例,如考成法、久任法、清丈條例和一條鞭法等。

其中考成法旨在通過綜核名實轉變官場風氣,保證其他改革措施得到切實的貫徹實施,是整個改革措施中的關鍵內容,在整個改革中佔舉足輕重的地位。

實行考成的詔令由四個部分構成︰(1)關于稽核的內容,指皇帝頒發的詔令中有要求復勘、議處、催督查核的事項,特別是關于錢糧及其他緊要的事情。(2)關于稽核的依據,要求各衙門置備三本賬簿,一本作為底冊,記載對于皇帝批復的章奏,酌量道里遠近、事情緩急,定立完成的期限;另外兩本作為附簿,記載緊關略節和原定程期,一本送各科備注,一本送內閣查考。(3)關于稽查的時間與方式,每個月,各科要根據賬簿進行核查,實行一件,注銷一件;每半年,各科要對應完未完的事項進行通查,並提出處理意見。(4)關于監督制度,即規定六部對各撫按官的監督、六科對六部的監督以及內閣對六科的監督。

簡單來說就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內閣也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