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5章西南降服

豫章,天羅山。

就在九州修士啟動北冥幽都,抽干了天地間所有活躍靈氣的時候,遠在數十萬里之外,陸淵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天地間的變故。

「怎麼回事,為何天地間的靈氣,突然就枯竭了?」

後山流月閣內,正在打坐修煉的陸淵 然間睜開眼,一雙眸子透過窗簾望向外間山嶺。

神識籠罩這片區域,所感之處靈氣一片荒漠,再無絲毫以往可見的靈光。

這無疑是極不正常。

須知如今雖是末法之世,外界天地靈氣不存,凡人根本無法修煉。

可是在天羅山、汨羅山等少數幾個洞天,卻還是有少量靈氣殘留,可供人修煉的。

但此時天羅山內,剛剛還較充裕的靈氣,瞬間被某種力量吸引,直接將所有的靈氣抽取一空,沒在這山中留下半分。

「靈氣突然消散,必有原因……」

陸淵皺著眉頭,細思一會,想道︰「如今已是神武十二年五月,距離那些九州修士渡海北行,已經過去快兩年了。

算算時間,兩年時間,他們也應該抵達北冥幽都了。

所以現在天地靈氣消散,是因為九州修士啟動陣法,把天地間的活躍靈氣,全都抽取一空了嗎?」

當初飛霜道主莫離離去之時,曾和陸淵說過,啟動北冥幽都法陣,需要大量的靈氣作為運行能量。

因此等法陣開啟,九州剩下的靈氣必會被抽取一空,不會留下絲毫。

那時,即便是在天羅山這種上等洞天,修士也無法吐納靈氣,積攢法力。

也由于如此,莫離當時熱情邀請陸淵,跟著他們一起渡海飛升。

不然陸淵一個修士,生活在這種絕靈之世,不僅最大手段會因為沒有靈氣被限制,長生仙道也將徹底斷絕。

與其這樣憋屈的活著,還不如一起飛升,博一個長生仙道呢。

不過這個邀請,自然是被還有許多退路的陸淵,毫不猶豫的給拒絕了。

只是共同飛升雖拒絕了,但關于飛升計劃的許多細節,出于盟友的緣故,莫離還是跟陸淵講了的。

故而此時發覺天地變故,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北冥幽都。

「應該就是這個原因了,九州修士飛升,我在這世上最後的一個隱患也沒了。」

陸淵想到這,心中有些許興奮。

那群九州修士,人數足有一二百人,其中凝聚一氣者,有十余人,其中還不知是否有凝聚二氣者。

這樣一股龐大力量,哪怕是陸淵已經仙道二氣,武道大宗師的境界,也不敢說能勝過。

硬要打的話,大概率是要輸的吧。

所以九州修士一日不飛升,陸淵的束縛就一日存在。

此時這些人都走了。

不管是否飛升了仙界,按照以往慣例,這些人是永遠無法回來了。

而沒了這些人,此時的陸淵,才算是真正的一人壓一世。

這九州之世,再無人是他的對手了。

不過興奮之余,他又想到一事,面色微變,連忙神念感應天柱,無數氣運加身,輸入天柱之中。

頃刻,海量靈氣如同以往,從天穹之中被引動,順著天柱流向陸淵的區域。

「不錯,北冥幽都抽取的靈氣,只是在天地之間散落的活躍靈氣。

那些隱藏在天穹的死寂靈氣,並沒有被抽走。

這樣的話,對我的影響倒不算太大,頂多就是天羅山這處洞天可惜了。」

陸淵將引來靈氣吸收一空,感受著體內又增厚幾分的法力,不由滿意點點頭。

雖然天地間的最後一些活躍靈氣被抽空了,天羅山這處洞天也被荒廢,讓人頗為惋惜。

可是對陸淵來說,只要天柱還有用,天穹還能吸引靈氣下來,那麼情況就算不上糟糕。

畢竟,他感應天柱時,是能大致了解到里面的靈氣多寡的,故而也是知曉,天穹之中所遺留蘊含的靈氣,是要遠勝過天地間的那些洞天靈氣的。

靠洞天中的殘余靈氣,或許能培養出一位凝聚三氣、四氣的修士,但想培養一位五氣朝元的凡人極致,那是絕無可能的。

可天穹中的殘余靈氣,卻能滿足陸淵一路修煉到五氣朝元,甚至運氣好的話,修成人花真人也是有可能的。

人花,就是仙人之道果︰人花真人,亦稱人仙。

也就是說,留在九州,陸淵也是有那麼一絲成仙機會的。

正是有這個盼頭,所以當初陸淵才能如此干脆的,拒絕莫離等人邀請一起飛升仙界的誘惑。

畢竟,九州修士就算飛升了仙界,也不過意味著換了一個靈氣較為充裕的地方,修行更順暢了些而已。

又不是說,飛升了仙界,就能成仙了。

要能飛升即成仙,那才算對陸淵有誘惑力。

可既不能成仙,只是靈氣充裕,這對已經有了天穹靈氣這條退路的他來說,就吸引力有限了。

而且到了仙界,只看這名字,就可知曉,這個上界定然是仙神無數,修士遍地的了。

在這種地方,陸淵區區凝聚二氣的修為,怕不是個最底層的炮灰。

要是仙界再險惡一點,是個黑社會修仙界,講究殺人奪寶,弱肉強食,就更可怕了。

陸淵去了哪里,性命都是堪憂。

他在九州世界,是高高在上的楚王,是天下第一高手,榮華富貴在手,壽命無限,又無人可威脅到自己性命。

基本只要陸淵自己不尋死,就沒人可殺得了他。

這種神仙日子在手,傻了才會去仙界,尋什麼長生仙道。

更不用說,所謂北冥幽都,是否還能聯通仙界,那也是個誰也無法確定的事情了。

說不定這個飛升法陣的另一端,就直接是虛空混沌,過去就迷失死亡了,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不過修行雖然無礙,但是少了天羅山的靈氣,僅靠我現在的氣運,所能撬動的天穹靈氣,卻是無法滿足我的修煉所需了。」

陸淵安心之余,不由微悶。

原先的時候,有著天羅山洞天加持,他修煉的時候,可以保持全負荷滿額的靈氣吞吐。

可現在少了洞天靈氣,以他現在凝聚二氣的境界,現有氣運撬動的天穹靈氣,就只能供應自身滿額八成左右的靈氣吞吐量了。

這個數目雖然也算不小了,但對于已經習慣了原先吃飽吃撐的陸淵來說,卻總有一種沒吃飽饑餓的感覺,這就讓人很難受。

「看來得加快些擴張,盡量通過增強楚國,聚攏足夠氣運來填補這些缺額了。」

陸淵暗自思量,隨即看向西面,想道︰「黃欣、青河子那邊,也該讓他們加快些進度了。」

……

正在陸淵因為洞天靈氣的消散,而感到苦惱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嶺南之地,此時也有人在苦惱之中。

宋國,國都宋平城。

今日,宋國的一眾公卿,以及宋王謝寧齊聚一堂,彼此都面色凝重,神情憂慮。

「大王,楚人使者又來催了,我們必須要早做答復了。」

凝重氣氛中,下方宗正卿謝永,出口打破了沉默。

此言一出,就似打開了話匣,堂下群臣紛紛出言。

「是啊大王,楚人現在已經在通海、郁林二郡匯聚起十萬兵馬,皆是禁軍精銳。

楚人之西南總管青河子,也親自感到前線督軍。

算上他,楚人在邊界上,就聚集了三位先天。

此外、黔中、昆海、赤黎、劍川等軍國,還有大量兵馬聚集。

我等若不早做打算,楚人就要打過來了。」

「如今楚人橫掃江東、嶺南,蘇國、南海國已經覆滅,寧朝敗退,龜縮于江東半壁,大勢已去。

揚州如今僅有不平之地,便只剩下這西南一處來。

楚人掩有十一郡之土,于西南又有三國藩屏,以西南一隅之地,實難相抗,大王確實要早做打算了。」

「是戰是和,還請大王早做決斷。」

眾臣紛紛表達自身意見。

謝寧看著下方眾人,听著那一片雜亂,心中泛起一絲苦澀。

雖然眾臣都說讓自己拿主意,並沒有直接說要投降,但那話里話外的意思,不就是楚人難擋,快點投降嗎?

不過想到楚國如今的聲勢,謝寧也是不由絕望。

現在的楚國和宋國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八九倍的領土差距,十余倍的人口差距,十余倍的兵力差距,二十余倍的先天宗師差距……

楚國和宋國之間,根本就是一個嬰兒和一個巨人,根本不在一個體量上。

對于現在的楚國來說,想要滅亡宋國,都不用特別調派兵馬,只需出動和宋國緊鄰的邊疆部隊就足夠了。

就像現在,楚國只是聚集通海、郁林二郡的駐守禁軍,來了一位總督,宋國就有了亡國之危。

國中上下,無不為之惶恐,可謂舉國震動。

只是楚人開出的投降條件,又實在是讓謝寧有些難以決定,所以才遲遲下不了決心。

「南詔、大理二國,那邊現在情況如何?對于楚人條件,他們是如何選擇的?」

遲疑良久,謝寧看向下方眾臣,忽然問道。

這一次楚國出兵,針對的並不只是他一個宋國,而是整個嶺南、西南,剩余的三個楚國體系之外的國家。

而三個國家,宋國無疑是最弱的一個不論是領地、人口、還是宗師數量,都是最少的一個國家。

因此宋國的抉擇,其實並不能影響整個三國局面,大理、南詔這兩個夷國,才是決定這個西南區域是否可以和平易幟的關鍵所在。

「回稟大王,大理國那邊,和我國一樣,尚沒有回復楚國消息。

但南詔國那邊,這些日傳來消息,其國中上下,似乎已經同意接受楚國條件,此時已經和楚國使臣展開談判,接洽朝貢楚國,封國建邦之事了。」

下方有負責這些方面,消息靈動的大臣,回報道。

「南詔國已經同意了,他們能接受將整個國度一分為三,還要分出一部分,交給楚國直轄管控?」

謝寧听到此,不由驚詫。

這一次楚國整頓西南三國,給大理、南詔、宋國等國開出的條件,雖談不上苛刻,但也用不上寬松。

楚國的要求是,西南三國,按照國中先天數量,以一位先天冊封半郡為國的條件,將原本一個整體的三國,拆分成一個個以先天宗師為首的小國。

若按這個要求來做的話,那麼原本有兩郡之地的南詔國,將被拆分成三個僅有半郡的小國。

還有半郡將由楚國回收,成為直轄之土。

大理國倒是不用被收回國土,因為他國中有四位先天宗師,一人半郡,正好能將國內的兩郡之地,給分個干淨。

真正吃虧的還是宋國。

因為只有謝寧一位先天的緣故,所以按照此個政策來做的話,那麼他將直接失去一郡之地,只能保留半郡之土。

而更過分的是不知是不是楚國也知道宋國好欺負,所以給他留下的半郡之地,還不是已經開發成熟地的九真郡。

而是宋國剛剛開拓不久,蠻夷遍地的銀生郡。

這叫謝寧如何能接受?

要知道,銀生郡原先在大理國之下的時候,都是屬于貧瘠之土。

後面經過謝寧征討,該地上的蠻夷土著,又被殺死、逃散了一大批,人口損失極為嚴重。

所以如今整個銀生郡內,登記在冊的百姓,也不過八萬余戶,三十余萬人口罷了。

像這種窮困之地,即便去那里做個國王,又能有什麼意思?

既收不上多少稅,也養不起多少大軍,說是國王,實際上還不如內地一知府,也就名頭好听許多罷了。

而要被割讓出去的九真郡,卻是實打實的富庶之土,有戶三十六萬,人口一百七十余萬,抵得上五六個銀生郡。

當然,在楚國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宋國還能保下國祚,謝寧還能做一個王,在場諸多公卿還能保留自己的地位,這放到歷朝歷代,都是難得的美事了。

畢竟以往敵國王朝被滅,那可都是要殺進敵國王室,舉國公卿都要淪為亡國之奴的。

如今楚國能如此優待宋國,已經實屬難得了。

可凡事就怕比較。

看到南詔、大理得到的好處比自己多,哪怕知道自己待遇已經算不錯了,謝寧依舊會感到自己吃虧了。

心中自然猶猶豫豫,很不甘心,做不出投降決定。

「大王,南詔國先前就受到楚國重創,後續又遭到赤黎、昆海、劍川等國數年騷擾,近幾年來可以說飽受戰爭,國家疲憊。

其雖有兩郡之地,但這地盤之上,民眾被掠奪近半,還能剩下個一百五六十萬,就算不錯了。

所以其雖有三位先天宗師,可舉國之兵,頂多十萬。

但楚人在河谷、西川二郡,據兵十萬,有兩位先天宗師率領,兵壓南詔北境。

赤黎、昆海、劍川三國,也各自在國內聚兵,響應楚國黔中兵馬。

這幾路大軍聚過來,兵馬怕是不下三十萬,先天宗師也有六位。

以南詔國之力,又如何能抵抗?

硬扛下去,怕是真的有亡國滅種之憂。

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投降。

反正南詔王室有兩位先天,哪怕國土四分,自家也能保留一半。

而該國大巫祭,也能得一國封地,可以說都有好處。

同時歸順楚國之後,同出一朝之下,赤黎、昆海、劍川三國有楚國約束,也不能再去攻打南詔三國。

他們也能從長久的戰爭中,解月兌出來,安享太平。

有這些好處在,哪怕要分走半郡之地,對于南詔國來說,其實也能接受的。」

有熟知南詔國的大臣,跟謝寧分析情況。

不過這人話中意思,同樣也是以南詔國為例,想勸自家大王臣服。

「大王,南詔國已經臣服,楚國得其之助,在西南之地,又將再多三位,先天十萬兵馬。

聲勢可謂再勝一分。

而我國就算聯合大理,也頂多只有三四十萬兵馬,五位先天。

可楚人卻能聚出五十萬精銳,先天十二人。

此等實力,以非我兩國能抗。

現在大理那邊,若是得知南詔臣服的消息,怕已經產生動搖,不知何時便會向楚國投降。

到時我國若是頑抗最後,那楚人是否還願意接納我國,都將是個問題。

須知殺雞儆猴啊!」

宗正卿謝永苦心勸戒。

「殺雞儆猴……」謝寧听了,頓時心中一顫。

此次楚人不費一兵一卒,不死一人,便收降三國。

只等固然免去大量耗費死傷,但難免留下隱患,令不少人心中不服。

所以對楚國來說,若是能尋到一個合適目標,通過狠狠懲戒此目標,以達到威懾西南各國的目的,但無疑是極好的。

而縱觀西南三國,也唯有宋國最符合這個條件。

原因無它。

宋國兵馬最弱,國土最小,宗師最少,無疑是所有人眼中的一個軟柿子。

不拿自己立威,難道去找足有四位先天,可出三十萬兵馬的大理國嗎?

「宗正卿說的不錯,我宋國不能再拖了。」

謝寧幡然醒悟,再不敢遲疑貪戀,忙對堂下眾臣道︰「快遣人去請楚國使者,就說孤願意向楚國稱臣納貢,請使者來商議詳細事務。」

「是。」

下方負責外交的大臣,聞言立刻匆匆離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