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7章防務調整

「尹卿既已受任,且先不急用事,可先回去安頓好門人弟子,待一切妥當,再來听命也不遲。」

冊命之後,陸淵看著尹回軒,意有所指的說道。

尹回軒舉宗投靠,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贊同,總會有些不識大勢天數,或心向寧國的家伙,不願意臣服楚國。

對于這些冥頑不靈的家伙,楚國肯定是要施以雷霆手段,堅決打擊鏟除的。

不過與其到時候楚國動手,令打擊面擴大,波及到無辜,還不如先讓尹回軒這個宗主自己先清理一遍,免得日後鬧大,連累到他。

此即以宗門治宗門,以江湖治江湖也。

「是,謝大王寬容。」

尹回軒听出陸淵意思,立刻答道︰「臣先回門整頓庶務,等一切安定之後,便帶門下弟子來大王帳下听用。」

陸淵滿意點頭,于是舉杯送客︰「卿有心了。」

尹回軒會意,行禮道︰「大王公務繁忙,臣不敢打擾,先告辭了。」

「去吧。」陸淵澹澹道。

……

送走尹回軒後,陸淵又思量了一會,確認方才沒什麼遺漏,這才放下心來,而後也不急著召見玄成子,打算先晾一下這位紫雲道主。

紫雲道這些年,給陸淵帶來的麻煩,可是不小。

甚至可以說,楚國的霸業,都險些毀在了對方手中。

山門直接出四位護法神將,給予寧國大量神血靈丹,助對方培養出了四位先天武侯,可謂是憑著一己之力,拉起來大半個寧國頂層戰力。

除此之外,紫雲道還向寧國輸送捐贈了大量金銀財物,據皇城司的探查,數額累計,高達上億之多。

又發動信眾,令他們踴躍參軍,助寧國征討楚國。

剛剛陸淵說,得尹回軒,勝得十萬兵,或許有所夸大。

但寧國得紫雲道,如得二十萬雄兵,卻是沒有半點夸張,甚至還是有所遺漏了呢!

你說說,這樣一個紫雲道,這樣一個玄成子,陸淵他能不恨嗎?

要不是紫雲道現在于寧國之內,有四位武侯。于山門之中,依舊不知還有幾位先天,實力依舊強大。

陸淵早就帶兵討平了這個邪道山門。

「現在先晾晾這賊道,磨磨他心氣,看這人反應如何再說。」陸淵心中這樣想著。

對于玄成子的來意,他如何能不知,無非是與尹回軒一樣,看到寧國戰敗,大楚一統江南在即,所以趕著來投靠。

不,紫雲道此來,應該還有幾分請罪之意。

畢竟,六陽派一直堅守中立,從未插手過楚寧之事,還有雖有慌亂,但還好些,不至于太過慌張。

可紫雲道,就是屬于實實在在的附敵逆賊,需斬草除根,永絕後患的那種了。

他們幫助寧國抵抗大楚,給楚國造成了不知多少損失,可不是輕輕松松就能放過去的。

不給出足夠誠意,付出足夠代價,陸淵可不會放過他們。

否則他寧願付出巨大死傷,也要滅了紫雲道道統,以泄心頭之恨。

……

紫雲道那邊在晾著,陸淵只是讓人看著玄成子,注意其的言語舉動,並及時稟告,就沒多去關注了。

他的精力,重新放在了軍務上。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陸淵的梳理,五十萬各國俘虜,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整編吸收。

隨著裁汰老弱,剛剛佔領的嶺南、江東諸郡,地方上的府、縣兵雙層系統,很快就搭建完畢。

這些新建的府縣兵,配合著從國中緊急調來的各級官員,經過打擊盜匪、勸農務業,已經初步穩定了地方秩序,令兩地各郡,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

不過略有瑕疵的,就是這些新建的府縣兵,其縣尉、指揮使,實力都普遍偏低,基本為縣尉三流武者,指揮使二流武者的配置。

比起正常縣尉二流、指揮使一流的標配,著實是寒磣不少。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還是陸淵一下擴增了大量禁軍、郡兵,新增二十余萬兵馬,導致了軍中出現了許多軍官將校的缺口。

寧國的體制與楚國不同,他們是世家門閥治國,做官唯門第論。哪怕有著科舉選士制度,但沒有背景出身,即便中舉做官,也很難升到高位。

遍觀寧國,朝堂皆高門,府縣皆寒士,實打實的階級壟斷了。

楚國則是科舉選才,唯能力論。

只要能力足夠,才華夠高,宰相大將也是做得。

最好的例子,就是孫思文和陸淵的幾個弟子了。

拋開他們和陸淵的交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這些楚國的高層,無不是起于底層貧寒之家。

最終靠著自己的努力,以及陸淵的賞識,才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縱然是蘇、南海兩國,也基本是任人唯親。

國中軍中的官員將校,無不是出自原本的南海派、九川劍派,與蘇氏、嚴氏深度綁定,難分彼此。

所以這幾種完全兩個極端的選才用人方法,也導致了陸淵在收編三國俘虜的時候,其實很難全部接收所有人。

如那些被俘的將校,要麼就是出身臨海世家,家族依舊在抵抗楚國侵略。

要麼就是南海派、九川劍派弟子,與陸淵有著殺師、殺徒、殺同門、滅門之仇。

你說說,這些人,縱然有才能,但是陸淵他敢用嗎?

自然是不敢的。

因此收編三國俘虜,陸淵也只能收編最底層的那些士兵,凡是中高層的將校,除非能確認的確與三國高層牽扯不大,不然是絕不會任用的。

可這些中高層將校吸收不了,陸淵整編的五十萬大軍,就只能自己去想辦法培養任用軍官了。

可五十萬大軍的軍官缺口,想要一下子補上,又談何容易?

所以權衡利弊之後,為了保證禁軍、郡兵等主力兵馬的編制完整。

陸淵在編練各軍的時候,就不得不先犧牲地方治安部隊,優先保證主力戰兵的軍官配置了。

這也就造成了現如今,各基層府縣軍事長官,指揮使、縣尉等官員的普遍實力低下之現狀。

可就算是如此配置,因為整編的兵馬實在太多,楚國新佔各府縣的指揮使、縣尉等官職,還是出現了大量的空缺。

使地方出現有兵無將,最終只能由縣令、知府的文官掌兵的現象。

似此等文武不分,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自然不能任其持續下去。

所以在尹回軒前來投效的時候,陸淵並沒多為難,就直接收納,並且還讓對方多推薦門人弟子,讓更多同門來楚國效力。

其目的,就是看上了六陽派內,那數量龐大的高手儲備。

作為享譽三州的先天大派,六陽派中,僅是一流高手,便不下二十人;二流高手,更是多達上百之多;三流及以下者,數以千計。

這麼一股龐大的高手儲備,楚國若是能得到並利用之,如今面臨的地方基層高手缺口,瞬間就能被填滿補上。

如今六陽派那邊,陸淵已經讓尹回軒回去整頓,想來不用多久,六陽派的諸多高手,就會隨其一起前來,為楚國發光發熱了。

至于一下填入這麼多六陽派的高手,是否會導致在楚國地方上,六陽派的勢力做大,這個也不用擔心。

六陽派的高手雖多,但是相比起楚國,依舊是不夠看。

如今楚國朝堂上下、地方官府、軍營行伍之內,一流高手數百,二流高手過千,三流以下以萬計。

就六陽派那點家底,還不到楚國十一,根本算不得什麼。

更何況,當今之世,一個勢力強不強,看的是先天宗師的數量。

沒有先天宗師,普通的一二流高手再多,也無濟于事。

而六陽派中,先天宗師僅尹回軒一人;楚國之內,先天宗師卻已有十五人。

若算上附屬國、以及將要投靠的紫雲道,那還要更多,先天人數直破二十之數。

與超過二十位的先天相比,尹回軒哪怕是先天第二境的宗師,也算不得什麼了。

並且這個差距,以後還會隨著楚國勢力的不斷擴增,迅速的拉大加深起來。

時間越久,如六陽派等地方勢力,對楚國的影響就越小。

若是等到真正的絕靈末法之年,所有先天都死絕了,只剩下陸淵和他的分身,那麼其他諸多沒有先天的勢力,可能造成的影響就更小了。

屆時一員先天,便可鎮一州,保一國之長久安穩。

是故,對于尹回軒與六陽派出人的消化問題,陸淵從來都沒有擔心過,而是放心大膽的任用起來。

府縣兵方面,陸淵的安排,暫時就是如此。

先補上編制,然後通過時間,以及六陽派等人的補充,慢慢完善基層縣尉、指揮使等官職的質量。

如此過個十幾年,就可補足底蘊了。

處理完基層的治安駐軍,其它禁軍、郡兵方面,陸淵也開始進行規劃。

此次大戰,楚國取得了豫章、建安、南海、郁林,以及通海,總共四個半郡的地盤。

這五郡之地,已各自籌備了一萬郡兵,並安排了陸淵的親信掌管。

不過這五郡都新平,地方還有大量的潰兵匪寇殘留,三國余孽也隱于暗處,時刻想著出來作亂。

同時五郡都與敵國接壤,通海、郁林二郡,與大理、宋國相交,此二國皆可出十萬兵,並且有先天宗師在。

若無先天坐鎮,絕難安穩。

豫章、建安二郡,處在與寧國的前線。

寧國雖然戰敗了,但其必然時刻想著奪回二郡。

時至如今,雖大戰已停,可兩郡交界也時不時就會爆發一場百人千人規模的戰爭,從無休止。

並且過往千年以來,臨海世家對豫章、建安二郡,都深耕已久,于地方盤根錯節,不知埋了多少暗棋。

此二郡,如無強力人員鎮守,也無法安定地方。

唯一好點的南海郡,也有大量原先南海國水師流散在外,數量多達萬眾。

這些水師全都是南海國嫡系,將官不是嚴氏子弟,就是南海派出身,與楚國有著滅國、滅門之仇。

這些人,既不願意跟著南海一眾王公撤往寧國,也不願投降楚國。

最終都聚集起來,開始在楚國的南海疆域肆虐。

時不時就上岸騷擾襲擊,攻城破鎮,劫掠錢財,已成南海一大患。

負責鎮守當地的王後藍彩兒,近幾月,對此可是焦頭爛額。

數次領著投降的南海國水師出海,搜尋這些海盜蹤跡,最終都收獲寥寥,只是斬殺了數百海賊,郁悶而歸。

所以為了應對這些海賊大患,以及防止可能的,寧國派遣水師跨海而來,南海郡也需先天宗師鎮守。

如此五郡之土,便需五位先天宗師看著,方能保無虞。

同時西部那邊,也需對地方軍務,作出正式安排。

因此陸淵思量過後,便命弟子李良,出任郁林郡防御,莊華出任南海郡防御使,韓順出任漢中郡防御使,張佑出任西川軍防御使。

令這四位弟子,替自己出鎮地方,分別統管各郡軍務,撫敵內外。

原西川郡防御使寒華,則轉任河谷郡防御使。

另命護國神將韓虎,出任通海郡防御使。

洞庭郡則有孫思文這位左相坐鎮巴陵,此後將常駐國內,處理政務,調度糧草,非特殊情況將不再出征。

此外由于戰事停歇,黔中郡防御使寒良,大將軍、襄陽郡防御使周青,昆海公李雄、赤黎國黎川等外軍,也各自領兵歸郡、國,回去休養。

嗯,就在上月,在各處戰場接連落敗之後,一直死釘在江北襄陽東三府的寧軍楊景部,終于放棄了江北戰場,率著殘部登上水師戰艦,狼狽逃回了金陵。

周青則順勢接收了寧國襄陽郡,一統江北之地。

此時除了在漢江之北,處于中州位置的周國襄陽郡三府,在江水之南,其余襄陽七府之地,已進入楚國之手。

同時楚維那邊,陸淵也令他返回水師,領著舟船接手了夏口、彭蠡兩處水寨,佔據了長江中下游位置,徹底完善了楚國的水上防御。

如此楚國舊土以及嶺南諸郡,每郡都安排了一位先天鎮守,足以將地方守得固若金湯了。

至于處在江東,緊鄰與寧國前線的豫章、建安二郡,陸淵則以黃玄為豫章郡總管,青雲子為建安郡總管,總領所轄郡的一切軍政要務。

另外,陸淵以及王後藍彩兒、王妃靈女,將常駐豫章郡。

此外楚維也率領水師,駐扎在彭蠡水營。

剛來投靠的尹回軒,等其歸來赴任後,也將被安排到建安郡,作為青雲子的副手,用以監視寧國。

如此,在前線兩郡,豫章將有五位先天,建安有兩位先天,其中第二境以上宗師,更是超過四人。

此等實力,哪怕寧國剩下的十一位先天一起殺來,也足以御之了。

在先天宗師方面,楚國已是布置無缺。

府縣兵、郡兵、水師、先天宗師,皆已做完安排。

剩下禁軍方面,陸淵也作出了調整。

經過整編過後,楚國一共有三十五支禁軍,共七十萬人。

這些大軍中,漢中郡、襄陽郡、洞庭郡,陸淵恢復了三郡,各五支禁軍的編制。

其它西川、黔中、南海三郡,各駐扎一支禁軍。

通海郡與郁林郡,因為緊鄰大理與宋國的緣故,需加強防備,所以通海軍駐扎兩只禁軍,郁林郡駐扎三支禁軍,合計五支禁軍。

至于河谷郡,地處後方,又為邊陲,所以不駐扎禁軍,只以郡兵負責地方防務。

以上八郡,合計用去二十三支禁軍。

余下十二支禁軍,共二十四萬人,陸淵在建安郡布置了五支,剩下七支則留在豫章郡,負責前線防務。

如此,關于戰後楚國一系列的兵馬防務調整,在梳理了三個月後,終于在神武十一年八月初,即將入秋之前,徹底完成。

此後數年內,若無大變故,基本不會有調整了。

楚國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消化時間。

江南之地,在統一前,僅余的和平時光就此降臨。

陸淵這邊,也在忙完所有公務,晾了玄成子一月之後,終于抽出空來,見一見這位紫雲道主。

這近月來,返回宗門處理隱患的尹回軒,早已清理了門內其它不同的聲音,最後領著宗門三千弟子,一起投靠了楚國。

陸淵則在考察之後,將這些六陽派弟子分別打散,安排到了擔任地方府縣兵軍職,以及衙門所屬的巡捕一系職位。

這些消息他並沒隱瞞,以紫雲道的渠道,很輕松就能獲知。

同時楚國一系列的兵馬防務調整,也沒做遮掩,有心人稍稍打听,就能知曉明面上的大概。

而在這諸多消息不斷傳開後,一直被陸淵晾在南昌城中驛館的玄成子,卻依舊絲毫不動,每日只是老實待在客館中,一副澹然處之的模樣。

按陸淵派去看管監視的人回報,這家伙每日晨課打坐,閱經修行,悠然自得。

這賊道,似乎半點也不怕,楚國對他紫雲道動手。

見此,陸淵也知曉,再晾著也無用了。

因此忙完手頭上的事後,便讓人前去通傳玄成子,前來自己府中覲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