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5章戰後梳理

自兩千年前,臨海世家南渡,建都金陵,攻取江東,經略此地以後。

從豫章設郡開始,豫章便自古為魚米之鄉。

豫章境內多山,唯有北部豫章、彭蠡、潯陽、臨川等四府,方有大面積的平原盆地。

而也因此,豫章境內的五大水系,贛水、撫水、信水、饒水、修水,起自源頭,最後皆匯聚于此四府之地。

最終水流匯聚,形成了如今千里彭蠡大澤的盛況。

受益于這千里大澤,彭蠡湖周邊土地肥沃,開墾良田十萬頃,養活了周邊六十萬戶百姓。

而豫章境內其余各府,也因五大水系流淌,在河流兩岸及山谷之間,多開良田。又于山嶺之上,引水灌既,開墾梯田。

此五水流域,養活之民,也不下五十萬戶。

是以,整個豫章郡內,戶有百萬之多,口有六百余萬,戶口之繁盛,魚米之盛產,舟船之興盛,可謂冠絕江東,為諸郡之首。

所以等陸淵率軍擊敗白義安,斬殺了這位武安侯後。

他並沒有急著繼續督軍向東,揮大軍征伐寧國剩下的臨海、廣陵二郡。

而是領兵進駐豫章郡城南昌之後,自領五萬兵馬坐鎮此重地。

接著,便分兵各路,遣大將征伐豫章其余各府縣。

如今豫章郡內十府,豫章府大部已經被攻下,唯有一些偏遠縣城,尚還在據守抵抗。

不過等寧軍大敗的消息傳開,相信這些小縣之地,必會望風而降,不敢再抗拒大楚天兵。

不過這些偏遠小縣好打,但其余各府,本地府、縣兵俱都完全,皆有二千常備之軍。

再以豫章戶口之盛,臨時征召民夫守城,並不難。

又有地方豪族、世家,出家丁護衛相助。

其余各府,怕是頃刻之間,都可聚萬兵以御楚兵。

到時據萬兵而守堅城,楚軍縱然可以攻克。但一座座城池攻拔下去,不僅死傷頗重,拖延的時日,也不知要多久。

在接收地方上的時間,耗費的久了,等寧國緩過氣來,在派兵支援各地尚在抵抗的府縣,那必然會成一場極慘烈的拉鋸戰。

屆時兵戈一起,地方糜爛,原本繁華富庶的豫章郡,怕也會成為廢墟。

此景,對于已經掌控了豫章郡府,並將此郡視為己有的陸淵來說,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趁著寧軍新敗,豫章各地郡府人心惶惶,尚未做好準備之際,挑選 將,先遣大軍攻伐,就很有必要了。

除豫章府外,豫章郡最南邊的廬陵府,此時同樣也為楚國所奪。

故豫章還剩有八府,須分兵攻佔。

正好,在陸淵領兵攻滅白義安之後,巴陵傳來消息,繼楚維之後,留于後方的李良、莊華二人,在閉關苦修年余之後,終于破開先天大關,成為楚國又二宗師。

旬月之間,楚國再添兩位先天宗師,高端戰力進一步豐厚。

而李良、莊華二人,破開先天關卡,那麼與他二人同樣進度的韓順、張佑,想來速度也差不了多少。

或許再過數日,來自西川、漢中的好消息,便能傳來了。

而隨著這些弟子突破先天,原本空虛的國內後方,也算是穩固下來,不必擔憂地方不安了。

于是陸淵高興之下,先令左向孫思文返回國內,坐鎮巴陵,以穩定朝中內外。

然後再將李良、莊華調來前線,令他們與南昌城內的黃玄、寒華一起,各領一路兵馬,前往攻打豫章郡中北部的彭蠡、潯陽、臨川、饒陽諸府。

又命在衡陽、廬陽二府的靈女、楚維兩部兵馬,以及攻佔了廬陵府的李雄、寒良四人,各領兵馬攻打豫章郡南部的宜春、南康、吉安、撫川四府。

如此,豫章郡剩下八府,就都有一位先天宗師,以及數萬兵馬攻打。

這等雄厚實力,縱然豫章寧軍所控的八府,都有萬人兵馬守備,也難以抵擋楚軍兵鋒。

楚國也能以最快速度,平定八府,徹底掌控整個豫章,全據此郡六百萬人口,將這片魚米之鄉,化為己用。

八路兵馬分派出去,一時之間,豫章各地府縣,皆可見楚軍旗幟。

而由八名先天宗師領軍,楚軍所過之處,自然無有不破。

在李道、白義安戰死,沉丘沿著長江水道逃回金陵後。

整個豫章境內,寧國剩下的先天宗師,便只有從廬陽、衡陽二府大敗後,寧軍逃竄回國內的兩位先天宗師了。

可此兩位先天宗師,本就遭逢新敗,被楚軍打得狼狽奔跑,大軍盡喪,僅以身免,可謂喪家之犬也。

如此之人,現在面對楚軍八路齊出,彼此呼應的浩大攻勢,又怎麼敢留在豫章地方抵擋?

所以在听聞楚軍出兵消息之後,此二人頓時驚駭,根本不敢在八位先天宗師,數十萬楚軍的雷霆打擊之下,多留半日。

豫章已成險地,留在此處,唯死爾。

因此在听到消息後,兩人在楚軍趕來前,直接就棄城而走,不知所蹤。

沒了先天阻攔,豫章剩下的一些寧國兵馬,無有主心骨率領,自然不成氣候。

在楚軍八路兵馬的攻打之下,不過旬月之間,才到四月末,就徹底平定。

和整個豫章郡,也因為這個月楚軍的四處出擊,還有那勢如破竹,無可抵擋的鋒利兵威,徹底被嚇破了膽。

期間,在陸淵示意下,地方上的那些豪強世家,因為相助寧軍,抵抗楚兵,被破家滅門,牽連宗族的不計其數。

楚國借此,不僅清點出了大量隱戶,充實了地方戶口。

也借著抄家滅族,獲取了大量田產錢糧,時的因為戰爭而耗費不少的國中府庫,迅速充盈起來。

而這場浩劫之下,剩余一些僥幸殘存的世家豪族,也是聞楚色變,再不敢有絲毫異心,徹底恭順。

一番雷霆掃穴之下,借著雄壯兵馬,楚國算是在豫章郡,初步站穩了腳跟。

同時已經回到國內的左相孫思文,也開始協調國內,從楚國朝堂和地方抽調精干官吏,一批批派遣到豫章,以接手楚郡攻佔之府縣。

不過,雖然孫思文已經在竭力抽調官吏了,但豫章方面的官員缺口,依舊十分之大。

自去年九月開展以來,楚國接連攻略了蘇國、南海國,取得了嶺南三郡二十四府之地,本就需派遣官吏赴任。

如今又奪江東豫章、建安兩郡,此二郡十八府之地,又是大量的官吏缺口。

不到一年之間,楚國開拓五郡四十二府之地,疆域擴張近乎一倍。

僅是為了填充這五郡四十二府,楚國便需要不下六千之數的大小官員,同樣差不多要將楚國原有的官吏數目翻個倍。

這巨大的官吏缺口,可不是楚國緊急舉行幾場恩科,就能隨便補充的。

為了保證基層的運轉穩定,陸淵甚至不得不將原有的三國官吏,直接進行考核後留任,填補了近半缺口,再加上國內緊急調派,剛才堪堪填上了這些位置。

不過如此做,後患也是極大。

原由各國官吏,深受故國恩情,對于攻滅其國的楚國,很難說心中是否心懷怨恨。

尤其是豫章、建安兩郡的官吏,基本出自豪族世家,對于剛剛清洗了兩郡豪族世家的楚國,自然談不上什麼好感。

寧國也未滅,依舊殘喘在江東半壁,實力猶存。

對于這兩郡官吏來說,楚國有滅家破族之恨,又有故主在旁邊引誘,忠心著實可慮。

陸淵對此也沒太好辦法,只能盡量將寧國原有官吏,調離建安、豫章兩郡,遣其前往嶺南、西南、西川等遠離寧國之地。

然後再從這些地方抽調官吏,用以填補兩郡空缺,盡可能的消除隱患。

如此一番手段之下,新佔五郡總算粗安,楚國在地方建立起了根基,政權不再是無根之萍了。

今後只需維持數年,等人心歸附,江東嶺南,便徹底為楚土也。

有大軍鎮守四方,內平騷亂,外御敵虜。

國內也挑選強官能吏,迅速穩定著地方秩序。

豫章在這些能臣干將的努力下,很快就安定了下來,並不用陸淵多費心思。

因而,見局勢穩定之後,他也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其它。

……

南昌城,楚王臨時宅邸內。

自入城之後,為撫慰人心,陸淵便接連不斷的召見豫章郡本地士人、有名望者,通過收服這些本地人,以達到掌控豫章地方的目的。

而恰在此時,楚軍征討豫章各地,地方凡有不服作亂者,接討而平之。

雖因此殺戮甚眾,地方有許多大族,因此而滅。

但也同樣因此,借著殺戮震懾人心,使豫章郡人畏懼。

陸淵再在南昌城內,廣招賢才,以仁德之術安撫民心,效果頓時斐然。

一時間,豫章郡內,凡欲苟活者、欲搏前程者、棄暗投明者,皆往南昌而來。

甚至臨海、廣陵二郡內,都有不少人看出寧國大勢已去,楚國一統江南,已成必然。

于是也有不少兩郡士子,不遠千里來投。

這些人中,自然也少不了那些臨海世家子弟,陸淵對此則通通笑納,考核過後,直接安排官職差事,安排到了嶺南、西南、西川等地,用以填補官員缺口。

不過以上這些投效者,接不過平庸之輩,縱有些才華,也只是尋常治國之術,于當今之世,根本算不得什麼。

因此陸淵除了在開始時,為表重視,親自接見了數批重要人物。

後面隨著人數漸多,不堪其擾,便將此事下放,令吏部、鴻臚寺派出相關官員,自行接待考核了。

他則是專精軍務,調理整頓江東嶺南之防務。

現在楚國疆域擴張了一倍,人口更是翻了一倍不止,可謂一口吃成了個大胖子,吃撐了的那種。

如今各地都缺乏官員,楚國甚至不得不納用大量有隱患的它國舊吏,便是消化不良的體現。

因此先不論其它,在培養出足夠合格,能消化現有成果,同時足夠填補以後攻佔領地的官員前,就不適合進行下一步的擴張。

所以在打下了豫章、建安兩郡後,陸淵便消弭兵戈,暫息戰事,開始由攻轉守,專注于消化戰果,積蓄實力。

而既然轉攻為守,開始休養生息,那麼自然要趁此時候,完善江東嶺南的軍事防務,國內各部兵馬的擴編調整。

開戰以來,楚國連滅蘇國、南海國,又破江東,擊敗消滅的大軍,幾近百萬之數。

這近百萬的大軍,楚軍自然不可能,全都是殺干淨了。

那不現實,也很殘酷、浪費。

事實上,那些被擊敗的敵軍,有大半都被俘獲了。

蘇國一戰,楚軍先破其通海郡,俘獲該郡萬余守軍。

後又破蘇、宋聯軍,俘獲五萬余人。

攻打郁林郡,俘獲地方兵馬萬人。

等攻破了其國都玉林,再俘獲兩萬余人。

僅滅一個蘇國,楚國便差不多俘獲了十萬蘇、宋兵馬。

打南海國,攻南海郡地方府縣,俘萬余人。

而後與寧、南海兩國二十五萬兵馬,在南海城大戰,連番攻伐之下,等打下南海城,俘獲的兩國兵馬,便達十六萬之眾。

甚至這兩月來,原本遠赴四海經商的南海國水師,在听聞故鄉被楚國佔領之後,也紛紛前來投靠。

在南海郡,楚國又收編了兩萬多水師。

如此,滅南海國,楚國收降的水陸兵馬,便達二十萬眾。

後面與寧軍洞庭大戰,江夏、長沙、衡陽、廬陽四處戰場,楚軍接連擊破寧軍水陸四十萬人,其中斬首十余萬,俘獲二十三萬。

寧軍僅有三萬余水師,因在江北襄陽夏口方位,不在包圍圈中,所以逃過一劫,幸免于難。

後陸淵攻豫章,俘獲本地郡、府、縣兵,兩萬余人。

青雲子攻建安,俘獲當地地方兵馬萬余人。

以上大大小小數十戰,楚國從五處戰場上,累計俘獲的四國兵馬,便有五十六萬之多。

這些兵馬中,即便排去南海國那些強征來的民夫,剩下常備兵馬,也有五十萬之眾。

而楚國開戰之前,全國累計兵馬,也不過七十萬而已。

此時經歷連番大戰,楚軍折損也超過十萬之數,僅余五十余萬兵馬,與這些俘虜規模相當。

正因此,收編消化這些俘虜,就成了楚軍必須盡快處理的事情。

不然幾十萬掌握殺人技的俘虜聚集,哪怕派遣大軍看押,也難保萬無一失。

時間長了,很容易鬧出騷亂反叛。

所以在召集心月復重臣商議之後,陸淵下詔,從五十萬俘虜中,裁汰十萬老弱,用于補充洞庭諸府損傷之府縣兵,並組建新佔郡之府縣兵,完善地方治安。

然後又挑選五萬兵馬,設立五郡郡兵。

再選八萬人,用于補充禁軍諸部損耗。

另有四萬水師俘虜,補入楚軍水師,令水師規模達到八萬之眾。

剩下二十三俘虜,則與現有禁軍混合打散,新設十支禁軍,擴充禁軍編額。

同時從禁軍之中,挑選三萬精銳,補充入護衛國都皇城的金吾衛,宮廷宿衛之中,十兩軍規模,正式達到兩萬之眾。

如此一番消化吸收,楚國之常備兵馬,便將正式突破百萬之數。

其中地方府縣兵,十九萬六千人。

地方郡兵,十一萬人。

水師,八萬人。

金吾衛,宮廷宿衛,各兩萬人。

禁軍三十五支,七十萬人。

五部兵馬加起來,合計一百一十二萬六千人。

以上這些,全都是常備兵馬,可不是什麼民夫性質的炮灰。

楚國據此雄兵,足可入天下前五之列,傲視群雄。

今後若再用兵,無需動員民夫,輕易便可出動五六十萬大軍,令一州震怖,威勢無限。

如此,足可稱天下霸主也。

帶著這樣的期望,陸淵在南昌城內,接連簽發各種詔令,不斷接近各軍將領,全力推行著楚軍改制擴編之事。

一時間,可謂忙得焦頭爛額,腳不沾地。

而就在這一片忙碌中,南昌城外,一北一南兩撥客人,接連抵達城中,送上了求見拜帖,請求面見楚王。

等下面人匯報上來,並奉上拜帖之後,百忙之中的陸淵抽出空來,看見拜帖上的身份名字,也不免露出訝然,隨即臉上止不住的就是笑意。

因為兩份拜帖上,關于身份署名,赫然寫著︰

六陽派掌門,尹回軒。

紫雲道道主,玄成子。

豫章境內,唯二處于楚國控制之外的兩大先天勢力,隨著楚國擊敗寧國,展露出統一江南揚州之勢,並且徹底掌控了豫章郡後。

終于放下了端著的架子。

不等楚國主動接觸,就先一步找上了門來,進行自薦。

此等人心所向,大勢所歸的好事,陸淵如何不欣喜?

「先詔六陽派掌門尹回軒,入府覲見。」

陸淵放下拜帖,對著身旁觀內侍,吩咐道︰「至于紫雲道主,且先安排在城中驛館別舍,令鴻臚寺官員,妥善招待此人。」

嚴格來講,如今紫雲道與楚國,其實分屬敵對。

對方宗門內的護法神將,可還在寧國入仕,幫助與楚軍為敵呢!

反倒是六陽派,近些年一直秉承江湖原則,從來不插手天下逐鹿,老老實實的當著自己的江湖人。

故而對于請求覲見的兩人,陸淵自然打算,先見見尹回軒。

等見過此人後,再來決定對紫雲道的態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