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6章風鷹戰起

一日後,朝臣們和雪原蕃人的談判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在北方雍州和雪原上,如今已經開始入冬,風雪開始降臨。

而蕃人與周人的戰爭,也到了最為激烈的時候。

這些雪原上的蕃人,如果想要今年冬天少死一些人的話,就不得不趁著入冬之前,從那些周人手中多搶一些物資糧食。

所以春秋兩季,往往也是蕃人與周人,戰爭最為激烈的時候。

此時在河西、隴西二郡,蕃人數十萬大軍正和周人交戰,並且處于下風之中,正是急需外部援助的時候。

這時若是陸淵能夠出兵,那麼等楚兵降臨漢中郡時,哪怕後面什麼都不做,也足以引起周人的忌憚。

有這麼個強敵在側窺視,周人就算再是不願,也不得不調集重兵,布防到漢中郡周邊,以防備楚國北上。

如此一來。

在河、隴二郡,蕃人秋季搶掠大軍的壓力,自然也能減緩許多。

今秋說不得就能多搶一些糧食物資回去,屆時部落中,也能少死十幾萬人。

有著這個大前提下,兩邊的談判自然迅速。

一些陸淵強烈要求的條款,比如那蕃人收買楚國出兵的一億兩銀子,在經過商談之後,幾個蕃人使者同意,可以現在傳送回雪原,讓那邊立刻送過來。

這些蕃人使者來的時候,攜帶了雪原上馴養的傳訊風鷹,這是一大摩教秘術馴養的異獸,相傳乃是神血異種退化而來,有著一絲異種的血脈。

此鷹一天可飛三千里,比當世第一流的寶馬還要快。

有此異獸在,哪怕雪原處在萬里之外,三天內也能將消息傳回。

等那邊收到消息,將銀子運送過來,速度快一點的話,說不定趕到十月三日周楚兩國交易時,也就是陸淵動兵日期前,可能第一批銀子就能送到河谷郡。

畢竟,為了打動楚國,那些雪原蕃人早就湊好了銀子,這些錢都是現成的。

他們也想楚國早點出兵,早早的就把銀子送到了靠近河谷郡的區域,提前隱藏了下來。

現在只要一聲令下,隨時就能開始運輸。

對于這點,得了使者保證的陸淵,自然頗為滿意。

不過相較于已經快要入囊的銀子,陸淵對于那些蕃人馴化的風鷹,倒是更感興趣一些。

如今隨著楚國疆域越來越大,國內東西南北四方,相距都有三四千里之遠。

從國都巴陵到河谷郡城,有三千七百里遠,哪怕乘坐快舟駿馬,最快也要五天才能趕到。

後面如果一統了整個揚州,那麼從揚州最東邊的臨海郡,到最西邊的河谷郡,更是有七八千里之遙。

這麼遠的距離,信使八百里加急,去一趟就要十天以上。

而如果楚國統一揚州後,繼續向北方擴張,那麼國土面積還會更大,四方相距還會更遠。

到時國境最北到最南,最東到最西,傳個消息要一個月,甚至兩三個月以上,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眾所周知。

通訊,道路,上下的及時溝通,才是考驗一個帝國對地方掌控力的關鍵因素。

陸淵此時的楚國,雖然暫時還沒這方面的需求。

但等他統一了揚州之後,東西近萬里,這麼廣的面積範圍,已經多少影響到楚國對地方的掌控了。

雖然他和各個分身之間,彼此有著神念聯系,即使遠隔數千上萬里,也能進行彼此感應,能一定程度的無視中央與地方的上下溝通。

可就算如此,他目前也就兩個分身,最多也只能覆蓋兩個郡而已。

僅兩個郡,根本無濟于事。

要知道楚國可是有五個郡,並且馬上就要變成六個郡的。

甚至後面和蕃人合作順利的話,楚國的地盤還很快就能變成七個郡、八個郡、九個郡。

到時面積擴張了這麼多,陸淵也自然需要更有效的手段,來做到中央和地方的迅速溝通。

目前維護的驛站體系,雖然不錯,能做到一日一夜八百里傳遞消息。

但在這個大爭之世,在這個有著先天宗師、仙道高人的世界,擁有的危險太多了,各種突發狀況也太多了。

楚國需要更好的溝通手段,更好的通訊技術,來維持地方上的統治。

所以在得知了這種異獸風鷹的存在後,陸淵便特意召見了那位大摩教的使者,詢問對方能不能出售一些異獸風鷹給楚國。

對于合作順利,並且很快就要迎娶靈女,成為自家神教姑爺的楚王,這位使者當然不會藏私小氣。

只是異獸風鷹有著異種血脈,馴養艱難,平時甚至還要喂養神血靈丹,助其加深血脈,才可成長。

想要馴養出一頭成年的異獸風鷹,從出生開始,最少也要耗費十粒神血靈丹。

以當今世界靈氣逐漸枯竭、神血異種漸漸老死退化的趨勢,大摩教也沒多少神血靈丹來喂養這些異獸風鷹。

如今整個教派之中,所存的風鷹也不過三十三頭,其中有十頭已經分給了雪原上的部落,除去一些未成年的雛鷹,還有自己所用的外,大摩教最多只能送十頭風鷹給陸淵。

而且送了風鷹之後,原先答應給陸淵的五百粒神丹,大摩教就要扣下一百粒。

因為他們要重新培訓出十頭風鷹,這一百粒神丹便是喂養風鷹的成長食糧了。

這個要求,陸淵自然滿口答應。

一百粒神血靈丹罷了。

這點靈丹,他拿到手中,最多培養出幾個一流高手,對于如今的楚國來說,並沒多大用處。

楚國現在只缺先天宗師,不缺一流高手。

一百枚靈丹,遠遠不夠培育出先天宗師,反倒是十頭風鷹,用的好的話,足能解決楚國與地方的溝通問題。

這其中所能發揮出的價值,可遠比一個一流高手要大的多了。

畢竟,風鷹能做到日行三千里。可一個一流高手,累死他也只能日行一千里。

通訊三倍的速度差距,足以抹平一個一流高手的價值了。

最起碼陸淵覺得,十頭風鷹,價值要遠高于十個一流高手。

因為前者來源渠道特殊,血脈稀有,數量注定有限。

而後者哪怕沒有神血靈丹,一個天賦好的武者,再配上好的功法,熬個幾十年也能熬出一個一流高手來。

稀有無法量產的,和能夠量產的,價值能一樣嗎?

繼一億兩白銀後,異獸風鷹的事情,就這麼定了。

後面的大摩教靈女,以及那位靈女的四百枚陪嫁神丹,這是要等陸淵出兵之後,雪原蕃人才會送過來。

簡而言之。

就是要陸淵先做出表態,出兵打了周國,給了投名狀後。

人家蕃人才會出嫁靈女,給出嫁妝。

這很合理,陸淵沒什麼意見。

畢竟人家都願意先給一億兩白銀了,還要對方給出什麼誠意?

相反,現在是他要給出自己誠意的時候。

這個誠意,陸淵也很快給了。

在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之後,九月三十那天,陸淵就召集群臣,當眾冊封了青雲子為護國真人,位列從一品。

而後當日,他便令這位分身真人,連夜北上,趕往襄陽郡西城府,接管已經抵達那處的禁軍和水師。

西城府那邊,楚國已經暗中聚集了六萬禁軍、一萬郡兵、兩萬水師,合計九萬兵馬。

到十月初三交易那日,青雲子將率領這水陸九萬之眾,對周國發起突襲,進攻漢中郡。

同時,西川郡那邊,也有四萬禁軍、一萬郡兵,共五萬人在劍門關待命。

陸淵任命的河谷、西川二郡總管,護國真人,分身黃玄,也早在幾日前悄然趕到了劍門關。

只等時期一到,便會從南部進攻漢中郡,作為偏師,策應青雲子。

是的。

這一次攻打漢中郡,陸淵並沒有親自領兵的打算,而是準備將戰事交給自己的兩個分身。

原先時候,剛剛練出的分身青雲子,陸淵是準備派往黔中郡的。

同時對于漢中郡,他也並沒有立刻出兵攻打的準備。

可周國派遣使者前來買糧,濟慧與崔長青兩大楚國重臣病逝,雪原蕃人派人前來求盟……

這一連串的巨大變故,帶來了諸多機遇的同時,也無疑打亂了陸淵的安排。

為了執行瞞天過海之計,迷惑周人,同時對外示弱,原本打算暴露出來的青雲子,不得不進行雪藏。

而濟慧逝去之後,孫思文需要收攏朝局,無法抽出身來的情況下。

面對出現動亂不穩跡象的黔中郡,陸淵也不得不派王後藍彩兒,前去巡視鎮撫西南,穩定當地人心。

沒了這位王後在朝中坐鎮,緊靠孫思文一人之力,根本無法穩定朝局,威懾四方。

楚國一王一後,必須要留一個在國都,如此才能安穩人心。

所以在王後走了的情況下,陸淵這位大王,自然就只能留下來了。

而且說真的。

沒他這位開國君主,當世戰神的威懾,也很難遏制住東邊經過休養後,實力已經暴增,開始有些蠢蠢欲動的寧國。

一個陸淵,僅憑個人所帶來的威懾,在世人的眼中,就不下于四五位先天宗師。

畢竟先天四人斬的戰績,那可是一個個先天宗師用生命,給出的血淚教訓。

再加上陸淵數十年未嘗一敗的威名,有他領兵,楚國不亞于平添二十萬雄師。

僅一個楚王,只要坐在巴陵,那楚國便相當于憑空多出了兩三位先天和數十萬大軍。

只要有他在,寧人哪怕再是躁動,也絕不干向楚國發兵。

當然。

雖然對于自己的威名很有自信,但陸淵也不是真以為只靠自己一人,就能威懾江東,徹底高枕無憂了。

在做出了坐鎮巴陵,統籌後方的決定之後。

等確定了和雪原蕃人的聯盟之後,他便在下詔命,在國內進行新一輪的擴軍。

陸淵準備在國中再招十萬人,訓練出五支新的禁軍。

如今楚國的各部常備兵馬,僅僅只有四十九萬,在這個大爭之世,也就剛剛滿足基本的防備需求罷了。

屬于內守有余,進取不足的情況。

就像這次征討漢中,除了西川、襄陽兩郡的地方駐守部隊外,楚國中央這邊,竟然只能派出六萬兵馬參與戰爭,其中還包括了兩萬水師。

這點實力,自然是讓陸淵感到不滿的。

可先前時候,楚國限于財政問題,也沒法養活太多大軍。

哪怕兵力不足,也無可奈何。

但現在既然有雪原蕃人支援的一億兩白銀,以上軍費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別說招募十萬新兵,就是招募五十萬,楚國也養得起。

不過雖然說能養活五十萬新兵,但陸淵倒也沒真的喪心病狂,真的直接招五十萬人。

現在楚國的兵民比例,已經是十六比一了。

也就是楚國十六個人中,包含男女老幼,就有一個人在當兵。

如果陸淵真的再招五十萬人,那麼大軍規模將直接破百萬,以楚國八百萬的人口,就相當于八人出一,家家戶戶都有人當兵了。

這是何等的瘋狂。

真那麼做了,不僅招來的兵員素質參差不齊,會摻雜大量老弱。

更會嚴重影響楚國的地方生產,導致沒有足夠的人種田,糧食大規模減產,城內用工和各地商業也會衰竭枯萎,稅收大幅度降低。

這種竭澤而漁的事情,陸淵當然不會去做。

所以這是征兵,他只準備招十萬人,將兵民比例維持在十三比一的程度,也就是兩三戶人養一個常備兵。

這樣既能保證兵源素質,對于地方上的影響也處在可控範圍,不會影響生產稅收,于楚國的國力沒太多損耗。

同時十萬戰兵,也差不多能夠滿足楚國的需求了。

最起碼有了這十萬人,再加上洞庭郡原有的十萬禁軍、三萬郡府縣兵、五千金吾衛和五千宮廷衛士,洞庭郡本地就有了二十四萬的常備兵馬。

有這麼多大軍在,再算上陸淵和孫詩文兩位先天宗師,在不主動進攻的情況下,哪怕寧國傾國來攻,也別想討到絲毫便宜。

正好。

江東寧國那邊正在招募十五萬新兵,打算將國內兵馬規模擴充到八十萬之數。

陸淵現在也招兵十萬,將兵馬擴充到六十萬之眾。

後續如果還有擴軍需求的話,等打下了漢中郡,得到了上面百余萬百姓,有了新的兵源之後,還能從那里再招個幾萬人。

等迎娶了大摩教靈女後,楚國先天宗師的數量進一步擴充,還能再去打南海國、蘇國。

等打下了嶺南,又能再招一些兵馬。

如此滾雪球一樣滾個幾遍,楚國也就能和寧國一樣,在不影響到國內生產的情況下,將兵馬擴充到八十萬之眾了。

對于未來的每一步發展,陸淵心中早有清晰的規劃,此時不過按部就班罷了。

不過肩負著坐鎮後方、擴充兵馬這兩大重任之後,陸淵自然也在沒有別的余力,去顧及其它了。

所以不管他情不情願,這次的漢中之戰,自己也根本無法插手,只能交給黃玄與青雲子了。

好在這兩人本就是他的分身,讓他們去領兵打仗,陸淵也沒什麼好擔憂的。

甚至他如果願意的話,還能通過神念聯系,直接在千里之外,操縱這一場大戰,來個間接指揮。

只是這樣並沒太多必要罷了。

黃玄與青雲子都繼承了陸淵一部分記憶和能力,對于個人武力和統兵能力,都有不凡實力,並不需要他這位主體過多插手,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此前西南戰事中的劍川國征討,黃玄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分身領著數萬大軍,並沒費多少力氣,就擊破了劍川國,並領兵大掠南詔的部分直屬國土,可謂相當出色了。

有著這個例子在,此次漢中之戰,楚國又做了諸多準備,在周人沒有半點防備的情況下,陸淵自然沒什麼擔心的。

「而且這次讓青雲子動手,也有個好處。

既然這個分身今後要震懾西南,沒半點功勞戰績,可沒人會服氣。」

巴陵城內,此時已是十月初三,陸淵處理完一些征兵事宜的瑣碎後,眸光不由看向遠方北地,視線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漢中戰場。

先前黃玄能震懾西南,靠的是大破劍川國的戰績,還有數次表露的個人實力。

作為黃玄的接替者,青雲子自然也需要功勞和戰績,用來威懾西南人心。

而這次領兵奪取漢中郡,並且若是順利的話,在斬殺周人的南柱國大將軍東方無雲,用一郡一先天的戰績,來向世人宣誓青雲子的威寧。

相信有了這兩樣,等這位分身真人抵達西南時,足以震懾那里桀驁的夷人,還有那些躁動的藩國了。

與此同時。

距離巴陵兩千里外的襄陽、漢中兩郡邊界,萬余周兵帶著十余萬征集來的漢中民夫,此時推著大車小車,正在碼頭上翹首以望的看著漢水下游方向。

而在他們的目光中。

打著「楚」字和「糧」字旗號的一艘艘船艦,此時迎著初晨的陽光,破開了江面上的迷霧。

在兩岸已經打上冰霜的草木襯托下,快速的向著碼頭方向駛來。

只不過在一艘艘船艦上,裝載的並沒有那些周人期待的糧食,而是一個個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停船靠岸,撲殺而下的精銳楚兵。

在船隊的最前方,一道身著青袍的身影,此時雙手背負,氣度不凡,迎風而立。

正是青雲子。

此時他已經接管了這支船隊,接管了船隊上運載的數萬禁軍。

背靠如此雄軍,看著前方毫無準備的周兵,看著那個打著旗號,想要上來接洽的周人將官。

青雲子臉上露出一絲森冷的笑意︰「傳令,弓弩準備,射!」

抵近了百丈距離後,伴隨著一聲令下,一簇簇烏雲飛起,可怕的吃人巨獸撕開了自己的偽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