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05章再添藩國

移封?

听到這兩個字,喬康全神色一怔,眼中露出些茫然。

不過他好歹也是當了好幾年國主的人物,此前更是世家之主,各種政治素養和眼光都不差。

那就是楚王想收回自己手中的西川郡兩府,但這樣做吃相又太難看了。

所以便想給自己換一個地盤,用別處換取劍閣、通川兩府。

因此愣了愣之後,他迅速就反應了過來,意識到陸淵說的是什麼意思。

而對于這個安排,在想明白緣由之後,喬康全心中並沒太多抵觸。

現在漢中國是個什麼情況,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作為漢中國主,他深深清楚,如今的漢中國,已經徹底沒了希望。

丟去了五分之三地盤的他,現如今名義上還是漢中王。

可似楚、寧等國,地方一個府都有二三十萬,乃至七八十萬人口。漢中國兩府加起來,人口都沒超過三十萬。

自己說是王,實際上卻與一個知府沒區別。

也就是名頭上好听許多罷了。

因此了解了現實和實力差距之後,他並沒多少反對念頭,只是略帶忐忑問道︰「大王的意思是?」

「周國,虎狼也。」

陸淵看著已經猜出自己一些意思的喬康全,坦然說道︰「而今其等收回了漢中全境,雖說已經與我楚國罷兵議和,但這不過一時休戰罷了。

今後若有機會,其必會揮師南下,或者東進,攻打西川與襄陽兩郡。

為了遏制這頭虎狼,孤須得在西川與漢中相交之地,屯駐重兵,用以牽制。

如今漢中國已經殘破,無力在牽制周國。

因此為了不與周國機會,孤欲用另一地,與漢中王交換劍閣、通川二府,將漢中國移封到它處。

漢中王以為如何?」

現在楚國已經掌控了西川八府,距離統一整個西川,也只差了一步之遙。

因此對于掌控了淅川剩余二府的漢中國,是絕對不可能坐視對方手中的兩府之地,繼續月兌離體系之外的。

全有西川十府,收回西川郡的北境門戶,已經成了必然之勢。

不過該怎麼收回來,手段策略也有諸多。

其中有強有硬,如直接吞並。有軟有緩,如交換封地。

效果作用,也各有不同。

相比較下,陸淵更傾向于後者。

畢竟現在漢中國已經向楚國稱臣,在名義上已經成了楚國的附庸國。

如果不聲不響的就吞並了漢中國,那麼傳出去,勢必會引起其它附庸國的畏懼忌憚。

要知道赤黎和昆海兩國,現如今可還在南邊,為了自己的命令,跟南詔國打生打死呢?

此次順利平定西川,擊破南詔軍,也少不得這兩國組成的南路軍功勞。

楚國想要穩定西南,更少不得這兩國配合。

在此情況下,為了避免昆海、赤黎他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那麼收回漢中國兩府的手段,就不得不溫和變通一些了。

封地移封,這就是他這位楚王,對喬康全給出的安撫。

就是不知道,對方能否接受這個條件了。

不過相信對方如果明智的話,應該不會拒絕自己拋出的橄欖枝。

陸淵這麼想著,目光平靜的看向了喬康全。

而後者,在陸淵口中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之後,也是神情微變,眼神變幻。

對于自己的處境,喬康權是清楚的。

漢中國還夾在了周國與楚國之間,今後兩國用兵,漢中國阻擋在前面,不管誰勝誰負,終逃不過一個滅亡的結局。

說實在的,喬康全如今心中都已經後悔起,當初接受了越國朝廷的提議,放棄了在廣陵郡的那大好基業,萬里迢迢跑來這西川,當個什麼破國主了。

在西川折騰了將近十年,他們廣陵喬氏千年積累耗去大半,最終換來的結果卻是國土淪陷,漢中國到了風雨飄搖的滅亡之時。

這種結果,實在讓人心中難以接受。

可如今時過境遷,越國都已經亡了。他們與廣陵之間,也隔了楚、周、梁等國。

萬里迢迢之下,想要遷回廣陵,哪有這麼容易。

甚至就算遷回去了,想要重新取得以前觀海山莊的地位,怕也是沒那麼容易,甚至是不可能。

一切都已經沒有後悔藥了。

以前喬康全是已經徹底死心,不再多想了。

可此時如果有機會月兌離,自然讓他心中大動。

只是心動的同時,他卻需要確認一點,那就是楚王打算換給自己的地盤,到底是哪里?

首先,西川、襄陽、洞庭這三郡,是別想了。

此三處地方都是楚國的核心本土,早已開發的極其完善,人煙稠密,富庶無比。

連他手中已經破敗不堪的西川郡二府,楚國都要收回。

似這種根基之地,就更不用說了,楚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拿出來,跟別人交換的。

而此三郡不行,那麼剩下的地盤,也就只有西南了。

‘听說在西南諸夷之地,楚國直接攻滅了該地霸主大長和國,收取大片領土,甚至還設置了黔中郡。若是要與我交換領土,必是此地無疑了。’

喬康全心中暗忖,倒沒太多失望。

畢竟雖然西南之地,听人說荒蕪無比,到處都是山嶺,少有平原,屬于窮山惡水之列。

可他手中的劍閣、通川二府,同樣也是山嶺居多,沒多少良田,產出更是貧瘠,人口也沒多到哪去。

和西南一比較,還真難說誰好誰壞。

而且西南跟現在的地盤比起來,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搬去那邊之後,就不用再面對周國這種,讓人絕望的強敵了。

一想到周國隨便就派來二三十萬的大軍,那排山倒海的氣勢,剛剛從對方手中慘敗的喬康全,呼吸就忍不住一滯。

和周國比起來,在楚國手中節節敗退的西南諸夷,也顯得那麼的和藹可親,毫無威脅了。

這般心中想了一通,喬康全再無任何抵觸,神情整了整,然後恭敬回道︰「大王顧慮周全,于與我漢中更是有救命全國之恩,臣願听從大王安排。」

一直在等對方回復的陸淵,听到這話不由哈哈一笑,暢快道︰「漢中王能如此作想,孤甚是寬慰。放心,既然你如此信重于我,孤也不會讓你吃虧。

此次我準備讓你移封的地方,乃是西南南詔國治下的大藩劍川國。

該國地有五府,戶口百萬,那是實打實的富庶之地。

此國現如今已被我大楚護國真人黃玄率軍攻破,南疆偏遠,孤正愁該如何處理。

如今漢中王既然歸附,那正好移封此地,替孤鎮守南疆,遏制南詔國。

怎樣?

用二府換五府,喬卿可願?」

說到後面,陸淵帶著一絲笑意道。

自從黃玄打下了劍川國後,該怎麼處理這片地盤,就一直成了他心中一個難題。

直接吞並吧,楚國沒那麼多人口來填充,也沒那麼多先天宗師來鎮守。

率兵撤走吧,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就這麼放棄了,也著實太過可惜。

而且讓南詔國收回此地,也將再度對陸淵收復的西川郡形成威脅。

因此思來想去,他遲遲沒找到一個好的處理辦法來。

正好此時。

漢中國被周人擊破,大半國土淪喪,幾乎到了亡國邊緣。

而楚國又正好有著收復西川全郡的需求,因此這兩日來,陸淵便想出了移封的辦法。

將剛剛依附過來的漢中國搬到劍川國去,技能順利收回劍閣、通川二府,又能讓西川郡南邊多一屏障,對南詔國再加一道鎖鏈限制。

到時有了劍川、赤黎、昆海三國看著,南詔軍就算有再大能耐,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來了。

而西南地區再多一個附屬國,楚國的力量也將更強大,對該地區的影響力也能增強。

同時三個附屬國之間,也能形成更多制衡牽制,讓他們心有不軌,想要造反時,多出更多的忌憚畏懼,穩定地方局勢。

而且雖然送出了劍川國這麼大地盤,但劍川國內的百姓,卻已經差不多讓陸淵遷走了三分之一,其中還多是適齡的女子孩童,都是精華部分。

他剛才許諾的劍川國百萬戶口,如今也就剩個六七十萬了,並且其中還有數十萬光棍,這都是陸淵不願意接手的不穩定因素。

屬于扔了也不覺得可惜了資源。

把劍川國這個包袱丟掉,對他而言也不算虧。

當然,對于喬康全來說,也不算虧。

就算治下全都是光棍,這次移封,他也是佔了大便宜的。

不僅地盤能擴大一倍有余,人口同樣翻了一番。

可以說,對方只要答應,實力瞬間就能暴漲一圈,翻個一兩倍都綽綽有余。

如此優厚條件,根本不愁對方不答應。

事實也是如此。

喬康全听了陸淵條件後,臉上頓時大喜,單機也不顧什麼國主之尊,先天威嚴了,直接拜倒道︰「大王厚恩,臣感激涕零。此後臣願為大楚世代鎮守南疆,隔絕夷人,使之不為西川之患。」

他此時是真心實意的感激陸淵了。

原本喬康全以為的,自己移封到西南,頂多是換一個差不多大的地盤,甚至國土可能還要縮小些,吃不消的虧。

但如果能月兌離現如今的險境實地,這點虧吃了也就吃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誰曾想?

這是移封,自己不僅不用吃虧,反而能大佔便宜。

面對這麼大好事,面對陸淵這麼仁厚的條件,他能不感激嗎?

此時跪下拜倒,完全是出自真心實意。

「喬卿喜歡就好。」

陸淵掃了眼興奮的喬康全,然後神情一肅道︰「喬康全听令。」

下方正跪著的喬康全,意識到要發生什麼,連忙收斂神情,恭敬道︰「臣在。」

陸淵威嚴道︰「孤正式冊封你為劍川公,封國為西南劍川五府之地,為我大楚藩國,鎮守西南諸夷。望爾用心盡力,效命于朝,不負于孤。」

這就是正式冊封,定下主從名分了。

先前漢中國的臣服,都只不過是口頭上和名義上的。

這從喬康全依舊自稱漢中王便可看出。

藩屬與宗主同為王,尊卑不分,簡直荒唐。

此時借著移封的機會,正式定下主從,確立起楚國對劍川國的領導地位,使之成為楚國朝貢體系下的第三個藩國,便很有必要了。

喬康全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對于自己爵位削減一等,由王變成了公,也沒什麼不滿于可惜的。

區區一個名分而已。

若是降一級名位,便能換來三府之地,那他情願自己的名位再多降一些。

變成侯伯子男都無所謂,只要能有好處就行。

相比于虛無縹緲的名位,他更在乎實際的利益。能到手的,那才是真的。

不然你若是只佔據一縣之地,縱然稱帝稱皇,又能如何?

平白遭人恥笑。

沒有足夠實力,當個王也也是草頭王,沒人會正眼看你。

可若是擁有實力,縱然做個地方諸侯,也沒誰敢輕視于你。

而且陸淵也只是王,自己既然已經臣服了楚國,確實不好宗主同一名位。

不然你倆誰是主,誰是僕?

經歷了重重毒打之後,喬康全已經變得格外務實。

因此對于這個冊封,他沒任何異議,只是恭敬道︰「臣遵旨,必不負大王厚恩。」

見他這恭順模樣,陸淵微微點頭,心下很是滿意。然後繼續道︰「既然劍川公已經接受冊封,那麼等你回去之後,就準備好戶籍圖冊,等著與孤王派來接收劍閣、通川二府的官吏交接吧。

還有你手上的兵馬。

劍川夷人諸多,沒有武力鎮壓可不行。

此次你前去就藩,孤允許你在手里現有的兵馬中,挑選一萬人,作為隨行赴國的護軍。

其他兵馬,便留下來吧。」

對于人口,陸淵向來重視。

因為這代表著國力氣運。

人口越多,能貢獻的賦稅前梁就越多,能征募的兵源就越多,能提供的氣運就越多。

像劍川國那邊的夷人,陸淵都舍不得放棄,讓黃玄盡可能的多抓一些人回國,填充國內人口。

劍閣、通川二府的百姓,都是接王文化已久的東揚人,可以無縫餃接,轉化成楚人。

像這種優質百姓,他當然不會放任喬康全帶走。

能給對方一萬人,就已經是極限了。

好在喬康全原本也沒指望自己能帶多少人走。

畢竟,他要是將劍閣、通川二府搬空了,那陸淵豈不是只得了一個空殼地盤?

雖然只讓帶走一萬人,有些小于喬康全的心理預期,他手下可是還剩下三萬兵馬的,沒能全部帶走自然遺憾無比。

但如今已經佔了大便宜,自己也不能奢求什麼。

因此只能點頭道︰「臣遵命。」

「嗯,便如此吧。」

見對方沒什麼意見,陸淵微微點頭,便定下了此事。

……

敲定了移封的事情之後,楚國和漢中國兩邊,也迅速的忙碌了起來。

陸淵下令之後,西川郡這邊,很快就湊出了大批官員,前來劍閣、通川二府,與喬康全進行戶籍交接,同時搭建起地方官府的框架。

剩下一些官員缺口,他也讓巴陵那邊再度選拔,很快就能填補上去。

除此之外,地方的府縣兵,也在抽調之下,也很快搭建起來。同時韓順也在招募新兵,填補不足的名額。

跟隨北上的四支禁軍,陸淵也留了兩支下來,駐守劍門關。

加上他們,還有在錦官城那邊整訓的那支新編禁軍,一共三支禁軍六萬兵馬,將成為鎮守西川的主要力量。

喬康全那邊,動作也很快。

在和陸淵派來的府縣官員完成了交割之後,他立刻領著自己挑選出的一萬兵馬,帶著陸淵資助的錢糧器械,浩浩蕩蕩的就南下前往劍川了。

從此地去劍川,倒也不遠,不過一千三百余里地,速度快些,一個月也就到了。

而等喬康全到了劍川之後,屆時黃玄領著的中路大軍,也將順勢撤回黔中郡。

然後他領著的兩支禁軍,也將作為黔中郡的駐守兵馬,鎮壓這片新拓領地。

黃玄本人,則將北上西川,成為此地的鎮守大將,負責防御北邊周國。

黔中郡則是交給了濟慧。

有這老僧在,加上楚國在西南的三個附庸國,足以安定西南局勢了。

到那時,陸淵也將徹底放心,可以率師回都了。

在這期間,陸淵也收到了一則從北邊周國傳來的消息。

原來在八月初的時候,雪原蕃人發生大洪災,數十個部落損失慘重,牛羊收成全都毀于一空。

為了生計,為了獲取足夠物資,度過今年難關。

這些受到洪災影響的部落,一起聯合出兵,數十萬雪原蕃人從高原涌下,劫掠周國的隴西、河西二郡。

那位周國的南柱國大將軍東方無雲,在剛剛結束了與楚國的戰事之後,就將自己麾下的五萬兵馬緊急調回國內,前往河、隴二郡參與這場戰事。

這也讓陸淵恍然。

為何自己剛來,周國就急著和談,原來是對方後院起火了。

不過雖然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但他也沒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如今楚國已經打了兩年多的戰,國內早就疲憊了。

而且以周國的實力,解決那些下山搶劫的蕃人,並不會太難。

楚國想要借此從對方身上佔便宜,沒那麼容易。

那位周國的南柱國大將軍,可還繼續留在漢中郡呢!

而且對方手下雖然送走了五萬兵馬,但依舊還剩下五六萬精銳。若是在征發民夫的話,動員出一二十萬大軍不在話下。

楚國不準備同等數量的兵馬,別想在對方身上佔便宜。

所以陸淵也只是惋惜了一聲,就不去理會了。

神武六年十月十三日。

南邊和喬康全交接完劍川國的黃川抵達西川,陸淵召集了軍中文武官員,宣布了對他的任命,由這位護國真人總督西川軍政,全權統管此郡一切事物。

而後他領著兩支禁軍四萬人,帶著自己在錦官城王宮獲得的美人,率軍踏上了返回巴陵的歸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