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9章突破先天

「經一月清點戶口,陽山府計有兩萬三千戶、十一萬口。新招撫流民三千戶,約萬人。全府計有男女十二萬人。

九疑府計有一萬七千戶,八萬五千口。新招撫兩千戶,八千人。全府計有男女九萬三千口。

零陵府計有三萬八千戶,十九萬口。新招撫流民五千戶,約兩萬人。全府計有男女二十一萬口。

另三府之內,還有俘獲苗人五萬四千家,約有男女二十七萬口。

其中有一萬三千家,近七萬人為降卒親屬,將軍恩典,給予赦免,如今正在編戶齊民,充實地方人口。

剩下四萬一千家,二十萬口,正在挑選合適的,予以戰兵婚配。

如此,全府越苗戶口相加,大約有十三萬兩千戶,男女七十萬口。」

軍營內,孫思文帶著一堆新統計出來的戶口籍冊,跟陸淵匯報著這一個月來的工作。

「很好,不錯。」

陸淵听完孫思文匯報的戶籍人口,不由撫掌大喜,接著問道︰「孫兄,我記得廬陽府那邊的戶口,年前統計時,已有四萬三千戶,二十二萬口人了吧?」

孫思文之前一直擔任廬陽知府,對于那邊的情況,自然清楚不過,此時就點頭道︰「確實如此。不過前兩月,南三府苗人出兵相攻廬陽府。

雖未攻陷任何一座縣城,但不少地方鄉鎮,卻受其荼毒,被殺虐了不少人。

期間又大戰連綿,折損了不少地方民團。

如今廬陽府內,應只剩下二十一萬人了。」

陸淵得到這個確切數字,不由連連點頭,嘴中暗道︰「這樣一算的話,南三府有七十萬口人。廬陽府有二十一萬口人。

邵陽府那邊,我記得去歲苗人還未攻打前,報上來的戶籍是五萬一千戶,二十六萬人。

如今邵陽府雖然經歷大戰,地方死傷慘重,但二十萬人,應該還是能剩下的。

如此的話,郡南五府之地,加起來便有一百一十萬人了。

若算上我已收復的武陵府八縣之地,或可再多個十萬人。」

陸淵算到這,不由拍桉而起,在帳中來回踱步。

旁邊孫思文見此,不由微感錯愕,不知這位好友兼主公,在想什麼?

不過雖然心頭疑惑,但倒也沒出言打擾,只是靜靜看著。

于是只見營帳內,陸淵來回走了數圈,臉上神色變化十數次,終于定來,回過頭道︰「孫兄,我有一事,需交托于你。」

孫思文見自家主公好友這般鄭重,神情也跟著嚴肅起來,點頭道︰「將軍且說。」

「我欲建一祭天之壇,規制為此,需……」

當下,陸淵便跟孫思文說起了自己要求,說到後面,簡語言描述還是不夠直白,干脆拿起紙筆,開始畫了起來。

很快近一個時辰過去,兩人講了許久,一張張草圖,也疊了一堆。

等將所有交代清楚後,陸淵將草圖交由孫思文,然後嚴肅道︰「孫兄,此圖干系我日後修行,務必慎重。而且此事不能聲張,你且尋一處合適地點,尋人秘密修建。

時間我也不急,在一二年內修好,便可以了。

此事可能辦到?」

從上面這些話,或許大家已經猜出來了。

沒錯,陸淵讓孫思文修建的祭壇,正是太平道書中,記載的用來祭祀天柱,叩開天門的祭壇。

如今陸淵一統郡南五府,治下生民,已達百萬。

此等數量,已經滿足了祭祀天柱的最低要求,可對上古華光帝所留的天柱人祀。開一場百萬規模的小祀,接引仙靈之氣入體,進行修行了。

也就是說,雖然還沒突破先天,無法開啟玉片仙緣。

但如今的陸淵,已經滿足了修仙的要求,可以試著修煉太平道書了。

對此,他當然不會錯過。

所以在听了孫思文的戶口匯報後,立刻便讓他著手開始修建祭壇,準備試著祭祀天柱,修行仙法。

不過此事,還是不宜太過聲張。

看先前丹鼎道到處大灑功法的模樣,陸淵便就知曉,此個功法,估計在整個九州修仙界,都不是什麼秘密了。

甚至不止修仙界,在六大道門之外,那些稍大些的勢力,或許都有些了解。

因此,陸淵如果毫不遮掩,光明正大的修建祭壇,那不就是擺明了告訴天下人,自己要修仙了嗎?

這種事情,當然不符合他穩健的性子。

因為到時就沒法解釋,為什麼自己修行了太平道術,卻沒有壽盡而死了?

長生不死,可是陸淵最大的秘密,他是絕對不會讓其暴露出來。

這樣一來,秘密修建祭壇,然後秘密修仙,就顯得很有必須了。

為此,陸淵可以忍受,祭壇修建進度慢一點,完成的時間往後拖一點,只要最後能秘密完成就行。

‘反正,再過個兩三月,我差不多便可突破先天了。到時還有玉片中的仙緣,探索此中秘密,就足夠我研究個一兩年了,完全可以慢慢等。’

陸淵心中這般想著,心態很是平靜。

而下面的孫思文,听過他的要求後,仔細思慮了一下,也道︰「南三府之地,多群山密林,若要隱秘,可于山間修建祭壇。

至于修建人手,那些抓獲的苗人俘虜,正好可以使用。

等祭壇修成,事後處理了就是,當可不至泄漏。」

為了好友,原本頗懷仁心的孫思文,此時也不由月復黑狠辣起來。

當然,其中也不排除他,並不把苗人當人的緣故。

畢竟這幾年來,苗人在洞庭郡,對越人造成的殺戮和破壞,是有目可睹的。

原本繁華安寧的洞庭郡,被他們糟蹋成了這個樣子。

任何一個有點良知的人見此,都會忍不住心生憤恨的。

孫思文心態有此改變,也並不奇怪。

而陸淵對此,就更無所謂了,拍板道︰「那便如此了。」

只要能修成祭壇,死一點苗人,對他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

說不定死了這些苗人,地方上還能更安定一點呢。

能夠廢物利用,也算不錯。

如此,修建天柱祭壇的事情,便交給了孫思文去執行。

太平道書的修行,終于開了一個頭。

仙道之門,不遠也。

……

雖然祭天之壇開始了修建,但這注定是漫長的功夫。

因為孫思文隨後匯報,他挑選的地方雖然隱秘,但相應的,各種物資轉運,也極為不便。

而且為了不引人注目,動用的人手也不能多。

所以最後只挑了一千苗人俘虜,由陸淵親信看管者,送入了深山之中,開始了祭壇修建。

按這點修築人手,這個祭壇等修建完,估計也要兩年之後了。

短時間內,指望這個修煉太平道書,還是想多了。

因此陸淵除了開始幾天,投入了些精力去關注外,之後便沒多收回了興致,重新把自己精力投入軍中了。

如今隨著孫思文等三府官員,陸續到任,地方上的官府重新組建了起來。基層的吏員衙役,也慢慢招募補齊,維持起了地方的基本秩序。

同時隨著陸淵這兩個多月的清理鎮壓,大量盤踞于地方上,公然和官府作對的苗人叛逆村寨,也陸續被一一拔除。

除了一些躲在山中的苗人,實在難以清剿之外,三府之地,已經沒有成規模的苗人叛軍了。

剩下那些躲在山里面的苗人,人數也往往只有十幾、幾十,這點人數,已經完全構不成多少威脅。

因此在協助地方,建立起了府縣兵民團後,這些山內苗賊的清剿,後續就慢慢移交給了地方官府。

而陸淵的主要精力,則是放在了整頓大軍上面。

隨著地方漸穩,來自廬陽府和衡陽府的五萬民夫,也早就被陸淵放歸回去,讓他們參與春耕了。

麾下的三萬戰兵,其中一萬老兵,也早在上兩月,南三府局勢稍穩之後,就派遣北上,歸建到了周青麾下,協助他圍剿武陵府的苗人。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極有用的。

因為就在上兩個月,南三府被平定的消息,傳到武陵府後。頓時對五毒教叛軍,引起了極大的心理震撼。

其中藍照雲得知自己被耍了後,心中羞惱之余,也對自己未來前景,大感憂懼。

所以為了死中求活,這位藍教主在確認陸淵精銳確實不在武陵府後,當即領著大兵,從遷陵縣傾巢而出,向著周青大軍大舉進攻。

配合著辰溪縣的守軍,數次大戰下來,打的周青連連吃癟。

他手底下那些從衡陽府征調來的民夫,根本就不堪大用,對苗人畏懼如虎,常常被一觸即潰。

若非周青手里,還有三萬新招募的戰兵撐著,只怕真的就要一敗涂地了。

但就算這樣,隨著民夫被苗人殺散殺潰數萬,手下兵力大減之後。

依舊逼得他不得不結寨自守,領著殘存的四萬多兵馬,縮在營中,不敢再與苗人正面交戰。

可就算這樣,面對苗人的瘋狂進攻,周青依舊有些不支之感。

畢竟他手下的戰兵,說是戰兵,可實際上,也是練了三四個月的新兵罷了。

除了個名頭,還真不一定比苗人更強。

而那些殘存的民夫,那就更不堪了。

雖然苗人數次大戰下來,損失也並不小,只剩下了六萬多兵馬。

但周青這邊,也只是有個營寨依托,連個城池都沒有,說是防守,但優勢其實也不大。

這種情勢之下,守起來真的極其艱難。

他當時都做好了引兵敗退,撤回邵陽府堅守的打算了。

好在這個時候,陸淵派回來的一萬精銳老兵,起到了拯救局勢的效果。

陸淵那一萬精兵,可是成軍數年,歷經大小百余戰的百戰精銳。

論起戰力,絲毫不遜色于那些天下雄軍。

這只大軍的到來,頓時令周青大喜。

他連營寨都不守了,直接以這支老兵為骨干,那些新兵為羽翼,共計三萬多人,拉開了正式就和五毒教的苗人叛軍正面交戰。

而事實又一次證明,五毒教苗人雖然悍勇,但戰力真的不強。

正面交戰,三萬多對五萬,哪怕佔據著人數優勢,但苗兵還是被打得大敗。

其間藍照雲更是身先士卒,想以一流巔峰的實力,力挽狂瀾。

但最終被周青調集了南海派的高手,配合大軍,直接給圍在了眾軍之中。

若非五毒教苗兵拼死救援,那些高手們舍身赴死,才把這位教主給救出來。

怕是五毒教,便要換個教主了。

不過就算如此,五毒教的左護法、還有那位右長老白術玄,也歿于戰陣之中。

算上死在了南三府的那位左長老,五毒教的左右護法、左右長老,頓時只剩下了一位右護法。

原本好不容易增加到了五人的一流高手,一日間,就只剩下了兩人。

而那些苗人士兵,更不用說了。

五萬多大軍,直接被當場斬殺過萬,俘獲一萬余,剩下的潰散而去。

見到主力戰敗,辰溪縣城中的守軍,連城都不敢守了。丟下城防,也跟著逃走。

等藍照雲撤回遷陵縣老巢時,清點兵馬,手中竟只剩下了三萬人。

還有一萬多潰兵,卻是直接逃走了去,散落鄉野山中,再也不敢來摻和這檔事了。

「我聖教基業,苗人血脈,難道要絕于此處嗎?」

據傳,藍照雲回到遷陵縣後,發出這聲悲嘆,然後吐血昏迷。

此事是否為真,誰也不清楚。

但有一點,卻可確認,藍照雲從那之後,就一心龜縮在遷陵縣城,再也沒有任何向外出兵的跡象了。

而周青那邊,也在擊敗了藍照雲大軍後,就地進駐辰溪縣城,在此地進行修整。

經歷這連番大戰,周青麾下的兵馬,也只剩下了三萬戰兵。至于民夫,清點過後,除去分手各縣的三萬人外,也只剩下了萬余人。

一場戰役下來,損失將近萬人戰兵,民夫也折損近四萬。

五萬多的傷亡人數,已令大軍受到重挫,不休養一段時間,是無法作戰了。

而且就算能作戰,靠著剩下的七萬余人,也打不下三萬多苗人駐守的遷陵縣城。

故而,周青並沒有貿然繼續動兵,而是選擇修養恢復,等著自家師尊引兵來援。

……

不過陸淵這邊,在收到武陵府大捷之後,對于繼續引兵北上,討平苗賊,卻沒了多大興致。

整個武陵府,一府十縣,包含府城在內,如今已有九縣被收復。

剩下一個遷陵縣城,更是苗人老巢,都是些苗人,沒幾個越人百姓。

偏偏那里苗人兵馬又多,擺明了是硬骨頭。

面對這麼個地方,陸淵自然不願意耗費人馬,去與對方死磕。

左右苗人已經前後損失十五六萬兵馬,丟了四府之地,實力遭此重挫,此後再也難成氣候了。

若非對方還有一位先天宗師,還有那麼點實力,怕是誰也不會再把它放在眼中了。

但就算有先天宗師,那藍彩兒傷勢恢復,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也再難掀起什麼風浪了。

故此,陸淵也不想和這伙兒窮鬼死磕,把對方逼到絕路,而是打算放一放。

不然要是滅了這伙苗人,那朝廷那邊要求自己率兵援助岳陽府,豈不就是沒有了拖延的借口?

岳陽府那邊,近來打的越發激烈了。

原因是北面的周人,趁著朝廷水師一時不備,暗地里送了一股兵馬過江。

雖然人數不多,只有萬人。

可就算如此,也大為緩解了安鄉縣,周人兵力不足的困境。

如今那邊的周人,經過補充之後,恢復到了三萬兵馬。

而上官陽的朝廷大軍,則銳減到了四萬,死傷超過一半。

若算上頂層的宗師差距,兩邊的實力,已然到了同一水平。

因此上官陽此時,甚至都沒有繼續包圍安鄉縣城了,而是引兵退回了巴陵城,開始舌忝食傷口,慢慢休養。

反觀周人,則趁此機會,又拿回了周邊幾座縣城,大肆收斂糧草,緩解了自己的缺糧危機。

岳陽府的局勢,就這麼陷入了僵持。

這個時候陸淵帶兵過去,豈不是給朝廷當炮灰,讓自己好不容易訓練出的大軍,白白折損在這個得不到半點好處的戰場上?

所以哪怕上官陽和朝廷那邊,不斷發文催促。

但他只是推月兌,說南三府和武陵府那邊,依舊有苗賊作亂,自己要率兵鎮壓。

而且兩場大戰手下兵馬損失慘重,急需休養補充,無力再行出戰。

就這麼一直拖了下來。

因此武陵府的苗人,不論從哪方面來講,此時都滅不得,也滅不了。

陸淵也在這種情況下,躲在陽山府,一邊訓練著手中的兩萬新募戰兵。一邊整編著在南三府收編而來,規模達到了三萬人的苗兵。

不出意外的話,下次北上的時候,這五萬兵馬,算上周青那邊的三萬戰兵,共計八萬兵馬,就是他的主力了。

這些人練得好不好,關乎著他與朝廷談判的資本,能否順利佔據整個洞庭郡,不容忽視。

……

時間便就這樣,又過去了三個月,到了弘道六年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中秋月。

這一日,深夜無眠,圓月當空。

陸淵罕見的並未宿在軍營之內,而是獨自一人來到了一處寂靜深山。

皎白月光之下,他坐于山巔一塊青石上,雙目微閉,身周赤紅火光閃耀,漸漸化為一片火海,將周圍一切焚化。

辛苦鑽研一年,陸淵畢生的武道修為,終于顯化出了外身。

此時心靈之中,武道真意凝聚,頓時凌駕于火海之中,將原本無序的火海,漸漸匯聚凝結,化為了一朵閃耀著赤紅火光的火焰。

真意外身相融,外循環圓滿,先天成也。

「苦修十六載,今日方知天地之妙。」

陸淵福至心靈,長生而起,一手捧著赤紅火焰,周圍赤紅火光相隨,忍不住對著山嶺長嘯一聲。

「我道成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