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一場燒烤夜宴,讓所有人都歡暢而歸。

不過狂歡之後,終將歸于平靜。

到了第二日,顧松雲就如他所說的那樣,沒有繼續入山打獵,而是留在學院里繼續苦讀。

這個貧寒出生的學子,真的很珍惜如今的學習機會,拼了命的在提升自己,想要靠學習出人頭地,改變自己的命運。

陸淵對此很是贊賞。于是就把昨日打獵獲得的那些皮毛,送給了對方,算是自己作為長輩的資助了。

一張羊皮和五張兔皮,也能賣個百來文錢了。

這點小錢他看不上,反正顧松雲昨日也參與了打獵,還告訴自己那麼多山里的知識,就當酬勞了。

對此,自然又是收獲了好有學生的一番感動,對方覺得自己老師的朋友,看起來更加和藹可親了。

學生忙著發奮苦讀,作為老師的孫思文,自然也沒有閑著,也開始為自己的工作忙了起來。

他要去縣府,和縣令以及教諭大人開一個小會。

現在已經是八月底了,又到了每年秋試的時候。

這些天來,縣府的縣令和教諭大人,正愁著今年該安排那些秀才去考舉人。

上面郡府考察一縣政績,除了民生稅賦之外,文教的佔比也是很高的。

因此郡府便有這麼個固定要求,一個縣每年要培養出多少秀才,要推薦多少秀才去考舉人,去考了又能不能中,這都是評價地方官政績的重要依據。

培養出秀才多的,能在任期內出一位舉人的,那自然是上上等的評價,可以作為提拔的依據。

而反之,那自然是教化不利,嚴重失職。不是落得個訓斥申令,就是貶官降級。

面對這種事關前途的大事,作為主官的縣令和主管教化的教諭,自然重視無比。

奈何常寧縣實在是先天不佳,文風不盛,以往在每年的考評中,都是屬于不合格,最底層拿來批評的一批。

好在上面也知道他們這邊情況特殊,沒有太過苛責。

但如今情況不同了。

自從孫思文到來,實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後,常寧縣的文風為之一變。

不僅學院的生員多了,就連秀才也培養出了好幾位,終于突破了二十大關,有了足足二十一位。

有此成績,自然讓縣令大人和教諭大人生出了一絲野望。

他們倒也不是想著在今年秋試中,本線能出一位舉人,那太不現實了。

兩位大人想的是,今年推薦去考舉人的秀才,能不能比往常再多幾位?

畢竟雖然考中舉人是最大政績。

但能有更多秀才去考舉人,這也是政績呀。

往年常寧縣去考舉人的秀才,通常不過四五位,屬于所有縣中墊底的一批。

但今年,縣令大人準備做一次大的,一口氣推薦二十一位秀才去考舉人。

這絕對是大手筆了。

所以在听到縣令的這個計劃後,孫思文眉頭頓時皺了起來,看了看自己的兩個上司,小心提醒道︰「縣尊,教諭,讓更多學子去考秋試,這固然是好事。

但很多學子家中貧寒,恐怕難以籌集考資,強令他們去以秋試,恐出慘劇呀。」

常寧縣往年里,一直有十幾個秀才。可為什麼每次去科考的,就那麼幾位?

還不是錢鬧的。

就拿孫思文來說,他上次為了去科考,找陸淵借了三十兩銀子,這才湊夠了考資。

三十兩銀子,在常寧縣這邊,已經相當于一個正常人家,三年不吃不喝的所有收入了。可一戶人家,總是要吃喝,總是有各種各樣開支的。

因此他們想湊出三十兩銀子,幾乎要十年的積累才行。

十年時間,湊夠路費去考秋試,這才是那些貧寒學子的常態。

正是因為考資積攢艱難,所以很多家境普通的秀才,哪怕積攢夠了路費,在不確認自己有把握考過秋試前,也輕易不會去參加科舉。

為的就是怕自己一朝失利,日後又要積累數年十年時間,那對于有望作為的學子來說,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郡府以參加秋試的人數,來評價地方官的政績,某種方面上講,其實也是有其道理的。

一個地方能有更多的學子去參加秋試,這不就是反向證明,你當地的經濟實力強,發展的好,支撐得起更多的學子去考試嗎?

用這個標準來評論政績,還真不能說有錯。

當然,如果地方官為了政績,強行逼迫那些學子去參加科舉,不管他們死活,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孫思文正式擔心此點,所以此時才出言提醒。

縣令也是科舉過來的,哪能不知道對方話中的意思,此時就笑了笑︰「我知道學生們科考艱難,很多人為了湊足考資,需要耗費數年十數年的時間,日子過得很是辛苦。

本府也不是暴虐之人,當然不會為了一己之力,逼的學子們傾家蕩產。

這次之所以有此提議,是打算由縣府出資,在請縣中大戶們捐獻,為所有學子們湊足考資,送他們去參加秋試。

這是我已經和劉教諭說過了,他也以為可行。不知孫學諭以為如何?」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孫思文怎麼可能有意見,畢竟如果參加秋試的人多了,作為主管教育的他,那也是有功勞的。

所以此時當即拜服︰「若真如此,那縣中諸學子,將皆感縣尊恩德,孫某替他們謝過明尊了。」

被人恭維,自然開心,縣令哈哈大笑,然後看著孫思文,真誠說道︰「錢財方面我可以解決。但既然已經出這麼多錢了,怎麼著也要做點成績出來。

孫學諭是近兩年的新科舉人,對于科舉方面的事情,比我們這些過時的老家伙知道的更多。

如今距離秋試還有兩月,刨去一月趕路,也還剩下一月時間。

所以接下來的一月,就請孫學諭多多上心,能好好教一教院里的秀才們,讓他們多學點東西,好在秋試上大放光彩。」

縣令又是出錢,又是找人拉投資,當然不是來做慈善的。

他如今正好到了三年任期,正是評定升遷貶謫的時候。

可這位縣令之前兩任,做的政績都太差了,這次如果再沒什麼成績,很可能就要從縣令的位置上擼下去。

這怎麼行?

已經嘗過權力滋味的他,怎麼能接受自己失去權力。

因此這次就將保住官位的希望,放到了這次的秋試上面。想要憑借文教方面的政績,拉回其它方面的負面分。

而這,就需要孫思文這位教學能力出眾、深受學子愛戴的學諭幫助了。

對此,孫思文自然是欣然應之。

畢竟成績做好了,他也是有功勞的。

我們的孫學諭可是早就盯上了上面的教諭位置,就指望這幾年提一提品級了。

只是沒想到,機會,竟然這麼快就送到了眼前。

面對送上門的鴨子,哪還有不抓住的道理。

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