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三章、北伐行動指揮部的爭論

第五十三章、北伐行動指揮部的爭論

乾隆心里已經有了計較。

內務府自己去制造。

先不說質量能不能達到這麼精良的程度——反正乾隆是沒什麼信心的。

就是這成本就受不了。

還不如去買。

但是買也不能指著一家。

必須要分開。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和馬戛爾尼等人探討了一下火槍價格問題之後。

乾隆就示意談話結束了。

馬戛爾尼和布爾布隆一臉懵逼的走出了皇宮。

他們甚至不知道乾隆對于和英法合作抗明的態度

當然了。

他們也不是沒有收獲。

乾隆皇帝至少表示可以向英法兩國購買火槍

「這是一名城府極深的東方君王。」

布爾布隆說道。

馬戛爾尼聳聳肩︰「只可惜,他似乎過于自信了。他統治的帝國事實上是如此的虛弱。」

在這些日子。

馬戛爾尼等人也是觀察了大清帝國的情況。

這個國家的貧窮情況令人觸目驚心——當然了,其實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也是禿子別笑和尚,倫敦城里面的工廠的工人未必比大清的農民過得好。

但是同樣的,這一路上看來,這個國家的軍隊的裝備剛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模樣,據說是大清皇帝最精銳的八旗兵演練的戰術模式十分的老舊。

這個國家最精銳的軍隊甚至還在大規模裝備鳥槍——一種小口徑的火繩槍。

馬戛爾尼很容易就得出結論︰大清帝國絕非西方人想象的那麼強大。

他們大而不強。

和俄羅斯差不多。

而且他們的統治者普遍心里面隱藏著恐懼——他們時刻都在擔心被底層的漢人推翻,所以他們時刻做好了退出中國的準備。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如何能抵擋得住朱道樺的明軍?

「等著吧,等他的軍隊在戰場上失敗之後,這位大清帝國的皇帝陛下,就會知道他統治的國度並非什麼天朝上國了」

「這位天朝的皇帝陛下要購買火槍」馬戛爾尼揉了揉太陽穴,「看來我們在和大清帝國站在一起之前,還得和那位明王殿下做一筆生意」

「他應該不會拒絕這個賺錢的機會的。」布爾布隆說道。

兩人也無奈啊。

誰讓現在南洋是朱道樺說了算呢。

沒有得到朱道樺的許可。

他們就別想運送任何物質前往清國

而乾隆在和英法兩名會晤過後。

立刻就給明發上諭,任命福康安為撫遠大將軍,命令江西綠營、湖南綠營、貴州綠營各領綠營兵一萬五千人,合兵四萬五千人進入廣東,受撫遠大將軍福康安節制。

同時又命福康安在廣東招鄉勇三萬,編練三萬新兵,又把廣州駐扎的五千八旗兵同樣調給福康安節制。

這樣一來。

福康安手下就有綠營兵十二萬、鄉勇三萬,另外還有五千八旗天兵。

總數十五萬五千大軍。

從兵力上看。

鎮廣東一省是絕對足夠了。

另外他還給福康安下了秘旨。

讓福康安秘密拍人前往南洋尋求購買精良火槍、火炮。

按照明軍的辦法訓練八旗兵——大明陸海軍軍官學院的教材也不是什麼秘密,乾隆早就得到了。

既然朱道樺能用這樣的練兵法練出一支新兵。

那用來訓練八旗。

重振八旗天兵之威。

也同樣可以起到效果。

至于購買的火槍

乾隆也不放心交給南方的綠營兵的手里。

除了裝備廣州的五千八旗兵之外。

其余都要送到北京。

以作為組建新的八旗火槍營的裝備。

朱道樺在南洋的崛起讓乾隆意識到如今這大清朝海晏河清的煌煌盛世是有可能失去的。

八旗是大清的根本。

八旗必須要恢復當年的天兵之威。

這樣的話。

才能用祖宗當年用八旗兵壓著漢人去打天下的辦法去對付朱道樺。

漢人人多。

八旗人少。

所以八旗在康雍乾歷次戰爭中都極少上陣。

而現在也是如此,乾隆也不打算用八旗兵去和朱道樺打。

否則也太不合算了。

但是乾隆也知道。

八旗兵壓著漢人去打的前提條件。

是八旗兵必須是一頭老虎。

哪怕是一頭紙老虎呢。

只要能唬人就行

「陛下撥款五十萬,讓本官去購買三萬桿火槍」

兩廣總督府內,福康安看向了韋森特、劉光亮,以及十三行總商伍敦元等人。

「大人,逆明要求所有貿易都必須要集中到巴澹島上要買火槍,也只能前往巴澹島尋找西夷洋商接觸。」

伍敦元聞言說道。

「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在巴澹島上貿易,就必須兌換明元方可交易」

「事急從權,只要能買到火槍就行。」福康安擺擺手說道,「此事有誰可去?」

福康安看向韋森特和劉光亮兩人。

兩人也知道。

在福康安這里,熟悉南洋之事的也就他們兩個了。

「督憲,我等願前往。」

兩人急忙出列躬身說道。

福康安微微點頭,接著扭頭看向伍敦元︰「十三行這邊在南洋有什麼門路?」

伍敦元聞言臉上露出了苦色︰「自從荷蘭人被逆明擊敗,十三行這邊就失去了這條線了,不過怡和行以南洋華商的名義在巴澹島買了個地建了個商行,現在在巴澹島方面也開始和各地洋商接觸。」

「找到有火槍貨物的洋商,許是不難。」

「好!」

福康安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

「此事若成,你們算是立下大功了!」

就在乾隆、福康安要派人購買軍械,加強廣東的防守力量的時候。

在明軍這邊。

也已經在做北伐廣東方桉了。

此時此刻。

在新組建的北伐指揮部內。

明軍的參謀們正在爭得不可開交。

「廣州府就在珠江河口,廣東水師根本無法阻擋我登陸大軍,只需順著河口一路沖到廣州城下,攻破廣州,廣東傳檄可定!」

「不不不!這樣做太冒險了,清韃在廣東有數萬大軍,一旦戰事拖延,周圍數省都可調兵馳援。若在廣州城下被包圍,後果不堪設想!」

「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先在大陸佔據一個據點,把物質、人員送上岸,再圖廣州!」

總體來說。

參謀們分成「激進派」和「穩妥派。」

激進派認為以明軍戰力,直接沿著珠江河口,沖到廣州城下,在炮火的掩護下登陸,一戰佔領廣東,再以廣州為基礎奔襲韶關、嘉應州、肇慶。

而穩妥派則是認為,如今明軍兵力尚少,不可如此冒險。

最好先在海岸線尋找一處穩妥的登陸點。

把物質、人員送上岸,建立起一個可靠穩固的大陸據點之後,再向廣州運動,迫使福安康調集主力和明軍決戰。

在爭論之中。

朱道樺和明軍陸軍總顧問拿破侖都沒有出聲。

就在此時。

錦衣衛都指揮使龔逐滿推門而入。

眾人的爭論頓時戛然而止。

錦衣衛啊。

干什麼的大家當然都清楚。

在明軍之中也沒有多少軍官想要和錦衣衛的人扯上什麼關聯。

「大王,發現劉乾興之子劉光亮在巴澹島上活動,其目的應是要幫清韃購買火槍。」

「哦?」

朱道樺臉上露出了頗為感興趣的神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