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9章 打著燈籠找不到的好事(感謝御劍指天我來裝逼萬賞!)

北宋初冬的天有些冷。

清晨賴了一會床,王琛梳洗了下,正準備去工地上瞅瞅挖地基的進度,忽然,衙門派來前來邀請。

是許久未見的便宜伯父派來的人。

據說有要事相邀商量。

對于這位幫助過自己好多次的便宜伯父,王琛內心深處多多少少有些尊敬,放下自己的事情趕去。

縣衙。

按照王琛以往的經驗,自己應該去內堂花園等待,其主要原因是他和朱知縣談的事情經常見不得光。

然而,這回讓他微微訝然的是,衙役把他帶到東邊左側議事廳,這里是知縣大人單獨辦公的地方。

周秦漢時期,我國以「右」為尊,故皇親貴族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甚至連建築住宅也是如此,豪門世家必居市區之右,平民百姓則居市區之左。

然而,從東漢到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左尊右卑的制度,故衙門之中,知縣的辦公室左側議事廳,縣丞、主簿等官員集體辦公室處于右側議事廳。

左側議事廳里。

剛走進去,王琛便看見身穿知縣官服的朱知縣正低頭批閱公文,他沒有打擾,走到旁邊的木椅上輕輕坐下。

靜候了五分鐘。

朱知縣似乎還未意識到有人進來,蹙眉輕輕敲著桌子,嘴里發出嘆息,自言自語道︰「今年我縣戶籍比之去年少了半成,該如何是好。」

王琛一听,知道這是大事。

我國古代歷代統治者都把農林開墾、賦役征收、人口增加、社會治安等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至于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潛質雖然也足夠重視,但相比較上述幾條沒那麼重要。

而一個縣戶籍比去年少了二十分之一,代表流失了很多人口,這對知縣考核是非常致命的一條。

見到便宜伯父緊鎖眉頭,王琛想了想,開口道︰「何不給予作場賦稅優惠,吸引外地富商前來置辦大型作場。」

「啊?」朱知縣抬頭一看,笑道︰「佷兒,你何時到來?」

王琛看過去道︰「半柱香前。」

「我專心辦公未曾注意,讓你久侯了。」朱知縣表達出歉意,隨即道︰「你剛才說什麼?給予作場賦稅優惠吸引外地富商前來置辦大型作場?」

「不錯。」王琛點頭道。

朱知縣有些不解道︰「稅賦乃是朝廷規定,我如何給予優惠?」

「介意抽根煙嗎?」王琛本能地問了一句,見到朱知縣投來疑惑的眼神,趕緊把香煙拿出來解釋了兩句,便宜伯父沒追問什麼,他自顧自用打火機點燃,隨即道︰「我記得陛下立國後曾下令,對百姓種桑、棗樹、開闢荒田等停征租稅三年,可對?」

這些都是他最近看宋朝歷史得知的一些信息。

作為朝廷官員,朱知縣自然一清二楚,道︰「對。」

王琛騰雲吐霧道︰「既如此,官府可廣招人手開闢不利于種植農作物的荒田……」

「開闢那些荒田干什麼?」朱知縣無語道︰「浪費人力財力不說,就算開闢出來也無法種植農物,傷民勞財。」

王琛眨眨眼道︰「用來給富商們建造大型作場啊,甚至,官府方面可以派人建造大型作場,出租給富商們,若是富商自己建造作場,前三年免田地租稅,若是租用官府作場,前三年免房租,後三年房租減半,再廣修道路、水路碼頭,方便行商把貨物運出,如此一來,本縣必定成為作業、商業最繁華地區,到時作場人口匯聚、往來行商、腳夫等等數不勝數,還愁人口流失?」

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用來招商引資的手段。

只可惜朱知縣手里沒有減輕商稅的權利,不然王琛能幫他想到更多。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

當然了,王琛出這個主意肯定有目的。

不論修建大型作場、道路和水路碼頭都需要建材,一旦朱知縣開始實施,到時王琛再把水泥拿出來,那就是源源不斷的訂單啊。

朱知縣沒說話,但臉上卻露出沉思。

王琛趁熱打鐵道︰「若是大量作場落戶本縣,能為本縣百姓提供大量工作崗位不說,還能吸引許多外來人口務工,人丁稅必行大大增加,再則,作場要從事商業交易,我朝商賦明文規定,伯父您抓好這一塊,又是一筆巨大的稅收,再加上三年後作場租金,行商、腳夫往來會帶動本縣其他商品經濟,諸如酒樓、客棧、青樓等等,您想想,官府能掙多少錢?」

朱知縣一臉動容道︰「似乎可行,只是我還有點疑問,你說的外來務工人口,本縣如何把他們留住?」

古代向來有「落葉歸根」的風俗,就是說,人死也要死在家鄉,比如說很多朝官到了一定年齡會告老還鄉,自然,想要讓外來務工人口落戶有點困難。

人家來打工一定要定居嗎?

肯定不是啊,就像現代社會也一樣,很多人在外打工,最終還不是回到各自家鄉結婚生子?

既然要出「餿主意」推廣水泥,王琛肯定考慮仔細了,他笑吟吟道︰「簡單。」

「佷兒請說。」朱知縣心癢難耐道。

王琛指點江山,「官府廣建各級學校,承諾落戶本縣一定年齡之內的孩兒能免費上學,甚至是免費提供食宿,另外,再置辦養老體系,在本縣工作、繳納一定量養老基金滿十五年之人,等到五十歲退休後,便能每月從官府領取多少養老金,當然了,這個養老金金額肯定要比繳納的時候多一點,如此一來,百姓孩兒讀書、養老問題都解決,還怕沒人落戶嗎?」

朱知縣還是不太懂,道︰「這些都要錢啊。」

王琛只好解釋道︰「相比較大量人丁稅、商賦甚至帶動的產業收入,縣衙投資出去的錢才多少?假設請一名教書先生每個月例錢五貫,他能交五十個學生,每個學生每月食宿費三百文錢,總共付出不過二十貫錢,一年就是兩百四十貫,相比較大量人丁稅、商稅和帶動的產業,諸如鹽、酒、官府旗下青樓等等,再來一千個兩百四十貫又如何?我說句狂妄的話,一旦商稅發展到一定地步,即便取消人丁稅、佃租稅又如何?完全可以開闢一條新的稅收,叫做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朱知縣又听到一個新名詞,好奇道︰「何解?」

王琛細說道︰「也就是說,官府不對個人征收其他任何稅收,但是此人參與勞動所產生的收入,不論男女啊,要按一定比例分成繳納給官府,比方說您的月奉每月五貫,按照個人所得稅繳納二成繳納,就是交一貫錢。」

朱知縣啞然失笑道︰「我如何知道個人勞動收入情況?」

「咱們不是準備打造大型作場嗎?」王琛把煙頭丟地上踩滅,道︰「官府只要知曉大型作場多少佣戶,每個佣戶例錢多少,等到每月發例錢的時候,讓大型作場直接扣除個人所得稅繳納給官府,並且官府給予一定的承諾,甚至是明文規定,哪個作場每年交稅到一定地步,官府來年會減免一成到兩成的商稅,這麼一來,作場積極性肯定高。」

听完後。

朱知縣兩只眼楮都放光了!

雖然里面很多東西他沒有權利,但是朱知縣知道,一旦他向朝廷呈現這份方案試行的話,朝廷必定會批準。

因為其中優勢太大了啊!

首先作場變多帶來大量人口,這群人口到來要消費吧?鹽酒之類都是官府把持,基本上屬于必需品,這方面就增加官府大量收入了。

另外作場多了,從事的商業交易也會更多,商賦又是一大筆。

最後要是和作場聯合起來,等同于達到人人交稅的地步,只要參與工作就要繳納稅收,不論男女,要知道在古代很多時候女人是不用交人丁稅的!

一旦作場規模多到一定地步,到時還在乎什麼佃租稅、人丁稅,個人所得稅絕對能收的更多。

朱知縣徹底被王琛的建議拜服,連連道︰「好!好!佷兒你出的好一個主意!我定當想朝廷匯報,爭取在本縣試行一番,若是成功,本官和你必定都流傳千古啊。」

流傳不流傳千古王琛無所謂,他只想推銷自己即將要在北宋研發的水泥,嘴里道︰「嚴重了,只是想給伯父分憂而已。」

「不錯,你有此孝心我心甚慰。」朱知縣滿意不已,他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準備待會寫一份文書遞交給知州,然後再聯合上書朝廷,想完後,朱知縣轉移話題道︰「今日叫你前來有一事相商。」

對哦。

差點忘了被叫來的目的。

王琛看過去道︰「伯父請說。」

朱知縣露出好奇的目光,「昨日我听坊中傳言,你要建造二十畝大的房子?」

王琛愣了下,道︰「是啊,難道逾制了嗎?」

一般而言,古代起房子有規定,比如普通老百姓只能住什麼樣的房子,皇親國戚有能住什麼樣的房子,關于北宋起房子太多的規定王琛還真不知道。

「你房子還未建造出來,我如何知道逾制不逾制?」朱知縣搖搖頭,笑道︰「正常而言,按照你正五品開國子的身份,只要不起宮殿式房子基本沒什麼事情。」

王琛沒太弄懂,追問了幾句。

朱知縣細細解釋了一遍。

王琛這才知道,房屋逾制基本上集中在幾個問題上,首先,房子的款式、屋頂、屋內飾物、台階、門釘、彩繪等,至于房屋建造多大其實沒什麼明文規定。

像他準備建造的廠房大歸大,房子款式上不屬于宮殿、大式和小式,屋頂又是平的,既然是廠房,飾物肯定沒有什麼,而廠房準備建造的是一層,台階方面肯定不會逾制,什麼門釘彩繪也不會有。

總結而言,不會逾制。

听完後,王琛放心了,反問道︰「那伯父叫我前來有何要事?」

朱知縣沉吟片刻道︰「初時听聞你想建造二十畝大的房屋,我還以為市井謠言,畢竟沒有什麼物料能夠承受那重量,可是,後來我知道你弄出來一個叫做什麼鋼筋混凝土的玩意,竟然采石場碎石大錘都砸不壞,可有此事?」

關于混凝土的事情王琛沒有刻意讓人隱瞞,或者說,他巴不得能夠傳出去,很坦然承認道︰「是的。」

朱知縣一臉高興道︰「既如此,鋼筋混凝土你還能弄到嗎?」

王琛眨眨眼道︰「干什麼?」

朱知縣很認真說道︰「通州城城牆年老失修,接下來十年,城牆修葺的重任輪到本縣,我就琢磨,是不是弄點鋼筋混凝土上去,這樣一來,未來十年我都不用為城牆修葺的問題煩惱咯。」

合著就這事?

浪費哥們兒時間!

不過修葺城牆確實是一筆訂單,王琛道︰「鋼筋的話得你自己想辦法,我可以提供幾根當示範,水泥過段時間我倒是能提供。」

鋼筋的事朱知縣沒放在心上,因為宋朝的鍛鋼工藝還是比較發達的,他最主要關心的是水泥,听到王琛願意提供,連忙高興道︰「好,好,大概要多久?」

「不好說。」王琛搖搖頭。

朱知縣追問道︰「為何不好說?我這馬上要用的。」

王琛實話實說道︰「我雖然知道水泥制作的方法,但是還沒來得及在通州境內置辦水泥作場,所以要等一段時間。」

「水泥作場有什麼要求?」朱知縣道。

王琛想了想,回答道︰「其實配方方面我有點數,只是水泥需要燒制,我不知道通州境內有沒有符合燒制水泥的窯,實在不行,準備花錢讓人建幾個立窯,而且燒制水泥需要一定的嘗試,最終確定什麼樣的火候才能燒制出來。」

朱知縣眼熱道︰「既然你沒有成立水泥作場,要不這樣,你出配方,我代表官府出人力和窯口,咱們共同弄個水泥作場?」

只出配方?

其他交給官府去操作?

那感情再好不過了啊!省了自己不知道多少事呢!

「沒問題。」王琛一口答應下來,隨即道︰「不過我有個要求,水泥配方珍貴無比,我希望原材料由我的人打造,官府負責出原料一半的錢和燒制,你覺得可行,咱們就合作,要不行,我自己慢慢模索。」

古代很多東西的配方都是代代相傳不在外人面前展示,朱知縣知道水泥珍貴,對王琛提出來的要求沒任何意見,同意道︰「可以,需要什麼材料我讓人去買,然後送到你指定的地方,等你弄好了,再讓人送到窯口去燒制。」

王琛道︰「可以是可以,官府佔幾成收入?」

「官府四成,你佔六成,如何?」朱知縣提議道。

王琛思考起來。

自己技術入股,再出原材料的一半錢,無需提供窯口,無非再付出一些生料研磨工人的人工費,佔六成收入絕對是穩賺不賠的啊,但水泥配方自己拿出來的,六成他不滿足。

「我要佔八成。」

「八成太高了吧?原料大家出一半錢,衙門還提供窯,雖然咱們是伯佷,但我真的不能答應,七成,你佔七成,這是我能接受的底線。」

「我想想。」

按照現代水泥銷售利潤來看,水泥利潤在40%左右,一噸水泥大概售價四百九到五百六十五元之間,其中每噸利潤兩百元樣子,上回許少爺說的每噸水泥賺十塊錢只是個假設,意思是哪怕一噸水泥只能夠賺十塊錢,憑許少爺的能力,一樣能讓王琛發財,並不是說一噸水泥利潤只有十塊錢。

「好。」王琛又提出一個要求,「我希望采購的事情交給我自己來做,官府方面出錢就行。」

朱知縣愣了下,隨即笑罵道︰「你小子精明的跟猴精似得,生怕我得知幾種原料,最後找人一一嘗試?」

防人之心不可無。

便宜伯父不會這麼做,不代表別人不會啊。

所以王琛肯定要把配方的原料、比例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認真道︰「不是生怕你找人嘗試,而是怕有心人。」

朱知縣听得懂,二話不說道︰「行,就這麼說定了,材料方面都交給你,官府出錢。」

王琛這才滿意,又和便宜伯父商量了一些細節。

起先還琢磨水泥燒制問題,如今朱知縣的縣衙入股,自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只要招一批人研磨生料,就能躺在那邊獲得源源不斷的銅錢,這種好事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