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五章 感謝打賞加更︰一石九鳥

(謝謝大衛和書友20180805223614924打賞。你們的鼓勵非常重要,我會更加努力寫的。)

在下達這一系列命令之前,武松並沒有征詢聞煥章和周邦彥的意見,盡管,聞煥章已經被他聘請為新新軍的行軍參謀,而周邦彥等一班隨軍文人,也個個都是人才。

武松之所以不先征求他們的意見,當然是為了向他們展示自己多謀善斷的形象。

按照《司徒遺書》上提到的政治謀略,作為一個統帥,必須讓下屬都覺得他本身就多謀善斷,那麼,聰明的下屬才會對他保持敬畏之心,真正認真竭力地為他出謀劃策,而不是瞧不起他或者隨便湖弄。

在聞煥章這樣的人精面前,武松必須讓他明白武松是個什麼樣的統帥,才能促使他真正對武松心悅誠服,願意為武松所用。

事後再來征詢他們的意見,那就是考考他們的見識、看看他們的態度了,當然,武松也還是有謙虛听取意見的心態。

周邦彥道「老朽今天算是受教了。這些年,老夫總為自己的境遇而傷情感懷。但隨軍這一路走來,看到到處都是民生凋敝的情景,今日又親眼目睹地方土豪惡霸之罪惡。老夫要深謝武將軍,讓老夫對當今大宋的病根,又有了新的認識!」

李之儀道「今日大軍痛懲惡霸,為民除害,實在是大快人心!」

汪藻道「將軍開倉放糧之舉,誠為善舉。不過,這令我想到了當年齊襄王與田單之事啊!」

武松來了興趣,道「請你指教!」

汪藻忙道「將軍快別這麼說,我在將軍麾下效力,將軍豈能這麼客氣。」

頓了一下,為武松解釋齊襄王與田單之事「戰國時期,齊襄王時,田單是齊國的宰相,采取了許多關愛百姓的行為。齊襄王擔心田單這樣做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有人對他說大王,我看如果因為田單為老百姓做好事就罷免他,百姓听後會心寒的,會覺得您心胸不夠開闊。其實,只要變通一下,您下道命令說我擔心有人在挨餓,田單就收容饑民到府上;我擔心有人在挨凍,田單就月兌下自己的皮衣給他們穿。他的這種做法我很滿意。這樣,田單做了好事,大王表揚他,就等于給大王您加分,老百姓感謝的可是您呀!田單也會因此感激您,死心塌地地為國出力,不敢有非分之想。齊襄王采納了這個建議,果然,人們談及田單做的好事時都說田單愛護民眾給老百姓做好事,那是大王教導的結果呀!齊襄王在百姓中威望更高了,君臣關系也更加融洽!」

武松听了,恍悟記起前世好像也在哪本書上听說過這個故事。他點點頭,笑著問汪藻「那你覺得,當今大宋的皇帝,會像齊襄王那樣嗎?」

汪藻道「我們做臣子的,哪里敢妄自評議皇帝!」

武松明白了他的意思,略微想了一下,下令軍中宣布新禁軍出征梁山剿匪,沿途為民除害,都是皇帝的旨意,開倉放糧也是大宋皇帝體恤百姓民生!

這樣做,確實有違心拍宋徽宗趙佶的馬屁之嫌。

但這樣做,一來可以讓趙佶對武松更加信任放心,二來,也確實有利于促進大宋百姓對朝廷的向心力,維護大宋江山的穩固。

這並不是因為武松對宋朝趙家江山有什麼愚忠,而是因為作為穿越者,武松知道,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因為他的穿越發生改變,那麼不久之後,金兵就會南下,百姓就會生靈涂炭。大宋此時既有內憂,更有外患,而外患更是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所以,他要防止歷史上金兵南下燒殺搶掠、乃至後來蒙古騎兵席卷中原導致百姓多苦多難的情形發生,就要努力為大宋消除「內憂」,讓宋朝可以更加專心對付「外患」。

他答應出征梁山剿匪,鎮壓造反,也是為此。

見武松听進了自己的意見,汪藻暗暗點頭。而武松對汪藻也頓時高看一眼,暗道自己招攬的這些文人當中,此人將來的成就必然不低。

聞煥章一直沉默不語。武松便主動問「聞先生,請你說說看!」

聞煥章還是略微沉默了一下,這才開口道「將軍下令攻打李家寨,第一可以讓大軍獲得實戰經驗,第二可以緩解大軍糧草不繼的問題,第三就是鏟除地方惡霸為民除害,維護一方治安,第四開倉放糧賑濟了百姓,第五展現新禁軍關愛百姓、紀律嚴明的風貌,第六讓新禁軍將士從百姓的疾苦中受到教益,第七還能沿途對其他地方豪強產生震懾作用,只怕他們接下來會主動給大軍獻出糧草,以免重蹈李家寨覆轍,第八頁算是報復了一下童貫故意克扣大軍糧草之事,第九還順便為當今皇帝挽回了一點民心。因此,將軍此舉看似都是臨時起意,其實卻是謀略深遠,人道是一箭雙凋一石雙鳥,將軍攻打李家寨卻分明是一箭九凋一石九鳥,高明啊!」

武松大笑,道「聞參謀這是在表揚我麼?」

聞煥章道「將軍此舉確實不同一般。」

武松道「既然你認為我此舉有這麼多好處,那為什麼看你的神色,似乎還有顧慮啊?」

聞煥章道「自然是有顧慮。攻打李家寨,畢竟不是新禁軍這次出征任務內的事情,而且這李家寨明顯是童貫在地方上的勢力,將軍一舉連根拔起,斬草除根,該如何應對童貫大人的報復?想這童貫,如今深得皇帝信任,權勢燻天,就連蔡京也對他甚為忌憚,若是以將軍擅自改變行軍路線、攻打民寨向皇帝參上一本,將軍有把握不受害麼?」

武松略微掂量了一下,心道有本地知縣的那本奏折,有蔡京、高求等對童貫的牽制,更重要的是有李師師的枕邊風,相信趙佶不會過分追究我此舉。退一萬來講,就算宋徽宗趙佶對我這次擅自改變行軍路線攻打李家寨不滿,為了面子他也得遮著,畢竟新禁軍是他親自下令組建的,算是他的功勞,何況現在朝廷也抽不出軍隊來對付我!

笑著對聞煥章道「把握多少還是有些的。不過,也不能說是萬無一失。現在李家寨不打也打了,人不殺也殺了,聞參謀還有何高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