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神武十八年的夏,比以往更有些炎熱。

即使在遼東府,也是顯得極為燥熱。

呂端慌忙地從海州衙門出列,坐著馬車,匆忙地趕往遼陽而去。

「快,再快些!」

「使君,你想必又是耽誤時間了,早就提醒你了!」

馬夫一臉無奈道︰「從海州到遼陽百來里,再怎麼,也得兩個時辰,遼東的官道並不好走!」

呂端苦惱地揉了揉腦袋,說道︰「還是得盡快吧,一不小心查看陳年舊料,忘了時間了。」

索性一路上並無多少行人,兩個時辰後,馬車將將來到遼陽。

遼陽府衙上下,知府、巡檢、通判、轉運使、總兵,已經到位,即使是剛佔據契丹上京不久的張維卿,也來此接迎。

遼陽城頭還帶有新補的痕跡,護城河也是新泥,似乎還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你怎麼才來?」一旁的辰州刺史忙將其拉住,一臉責備道︰「再過一會兒,王架就到了遼陽,你要是誤了有你好果子吃!」

呂端苦笑連連,擺手道︰「知了,知了,下次必然不會如此了。」

「哎!」同僚嘆了口氣,對于呂端這種湖涂的性格,也是著實難受。

不一會兒,就有騎兵匯報,儀仗距離不過十里。

呂端聞言,心中頗有些僥幸。

很快,就有大隊傘蓋旗儀仗浩浩蕩蕩而來,護衛的馬兵盔甲閃亮,一個個的高頭大馬,鎧甲犀利,雙目有神,火紅的肩巾隨風而飄,十分醒目。

一望之,就知曉是精銳。

如此排場陣仗,一看就是大人物出行。

城中的百姓,也聚攏在街道去附近,踮著腳,仰頭觀望著,市井間的百姓也喜愛熱鬧。

馬隊後,就是數百精銳步兵,身披利甲,不亞于騎兵分毫,昂首挺胸,極有氣勢。

數輛四駕馬車,黃綢披蓋,寬敞奢華,每輛車都有六匹馬拉拽,極有氣勢,宮人和武將環繞在其四周,不斷地警惕著。

而此時,遇到了出城相迎的隊伍,馬車也緩緩停下。

「一,二,三!」張維卿默默地數著,心中一沉。

看來,三位親王,決定一起來了,這儀仗果真不小。

他微微彎腰,拱手道︰「微臣恭迎大王儀駕!」

隨即,三輛馬車掀開了車簾,中間一個挺立的身影下了馬車,笑道︰「不用多禮,張叔叔如今身體康健啊!」

「多謝齊王殿下關心,老臣身體還算妥當!」

張維卿笑了笑,四十八歲的他,老當益壯。

一旁的韓王李復睢,以及吳王李復亮,則微微一笑,拱手還禮,態度也是頗為可以。

隨即,一行人入了遼陽城,一路談笑風生,顯得聊的很不錯。

呂端不由道︰「听聞不是五個藩國嗎?怎麼才來了齊王、韓王和吳王?」

「可能分兩批吧!」

同僚笑道︰「你瞅瞅,隨行的隊伍有多大?」

「幾百個護衛,奴婢,官宦,乃至于大量的錢糧物資等等,將官道擠的滿滿當當。」

「畢竟是親兒子,陛下是格外的大方。」

呂端聞言,笑了︰「也只有親兒子才能來到咱們東北啊!」

此話一出,兩人皆笑之。

東北苦寒,此誠不假。

呂端來此後,才覺察,遼東之地,每年的冬日,竟然有三四個月,而且,還有一兩個月的春寒。

何謂春秋?怕不是只有冬春二日罷了。

遼東都如此了,更遑論黑水都護府?以及相似的高麗?

「對了!」

呂端不由得奇道︰「渤海國也類似與高麗,怎麼不分之?反而要罷黜黑水都護府?」

「這誰知道?」同僚隨口道︰「可能是朝廷不想吃相那麼難看吧。」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的。」

呂端笑著搖頭道︰「總是有人要去的,分了渤海,反而是難了,宜早不宜遲啊。」

三位親王進入了遼陽城,就連知府都只能敬陪末座,其他的刺史更是圍觀都難,只能等著消息。

張維卿親自陪同,與三位年歲漸長的皇子們,聊的還算熱切。

作為目前遼陽府的最高官,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勛,皇子們都不敢輕慢。

「幾位殿下來遼陽,可謂是蓬蓽生輝!」

「哪里的話,張叔叔,我們幾個來此,也是有所求之的!」

李復歆看了一眼兩個弟弟,這才輕聲苦笑道。

「只要在我權限中,自然能答應。」

張維卿微微一笑,說道︰「錢糧什麼的,遼東暫且還有一些,可以與你們,最起碼,能度過今年冬日。」

掌管對陣契丹的大軍,各府錢糧可謂是盡量支應,遼東府更是其手掌中,輕易地拿捏。

「多謝張叔叔!」幾人忙謝道。

只是,齊王的臉色,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他思量再三,這才咬著牙說道︰「實話也不瞞你,張叔叔,我就任的齊國,在高麗的開城,復睢的韓國都公州,復亮在金州。」

「高麗的情況您也是了解的,無論什麼都很缺乏,尤其是工匠,更是少有。」

听到這,張維卿猶豫了,他才道︰「也不是我不想給你們,實在是官奴幾近沒有,都是民戶,我總不能強擄民戶吧?」

「我們要的也不多!」李復歆忙道︰「一人百來戶的各式工匠就成。」

「您一聲令下,各州縣何敢不盡力?」

韓王忙道︰「張叔叔,我們也不強要,我們花錢招募,必然有應允的,到時候請您放行就成。」

幾人求到這,張維卿咬著牙,說道︰「一百戶太多,每人只有有二十戶,再多也拿不出了,而且,鐵匠每人只能要兩戶——」

「好!」李復歆看了看弟弟,這才跺著腳,艱難地應下︰「多謝張叔叔大恩!」

張維卿擺擺手道︰「這是我應該做的。」

「錢糧上,我與你們每人五千石糧食,牛羊各千頭,應該能讓你們救救急了。」

「您這是雪中送炭啊!」

李復歆感懷道︰「時至今日,我們才覺察,當年姜太公千里赴任齊國的艱辛,若無您,怕是幾年才能立足。」

「對了,幾位殿下,不知是哪位殿下有這榮幸,去了黑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