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初春時節,洛陽周邊的耕田,已經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春耕。

尤其是皇帝,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象征著冬去春來,他與一眾兒女,伴隨著文武大臣,在洛陽郊外的耕地中,進行勞作。

當然了,皇帝多年來養尊處優,早就已經好逸惡勞,象征性的動了動,就罷了。

大臣們自然馬屁連拍,皇帝也泰然處之,毫不掩飾,

用孔子的話來說,君君臣臣父父子,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樣子,他的主要功能,就是任用賢臣,以及繁衍後代。

這兩個任務他都做的不錯,自然就沒有人來指責他。

一眾大臣們,圍繞著皇帝,或拍著馬屁,或談論著一些雜物。

比如,之前以趙誠為首,如今孫釗為總編撰的《唐末六朝傳》,現如今,又改成了《六國傳》,朝變國,皇帝稱作國主。

春秋筆法,用的極為順手。

「六國老臣,史料,已經齊整,現如今進行了修訂,還請陛下御覽!」

孫釗頗為興奮地說道,雖然說一開始是趙誠編撰,但後半截可是他接手,也有他的一半功勞,青史留名,已經不在話下了。

「送到我的書房去吧!」

皇帝點點頭,隨即問道︰「對了,句讀之法,可曾運用?」

所謂的句讀,就是如今的標點符號。

古人的書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而名聲大的,就自我進行短句,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個意思是愚民,一個強教育,就因為短句不同,意思大相徑庭。

只要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他是主張有教無類,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向平民傳授貴族知識的,怎麼可能會主張愚民呢?

也正是因為斷句不同,所以儒家學派太多,如公羊,思孟,心學,理學,古文學,今文學等等。

現如今的,像愛迪生的天才汗水說,其強調的就是天賦,但書本卻強調努力。

而這種孔子話語亂斷,就是民國時期開始的,就是為了打擊儒學,無所不用其極。

官方著書,就是得強調正統性,絕對不能出現漏洞,被人利用,所以必須句讀,強調嚴謹。

「陛下,如今《六國傳》中,用句號,逗號,以及分號(;)三種,如此一來,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能熟讀了。」

孫釗頗有些不情願地說道。

「嗯,這樣就非常好啊!」

皇帝高興道︰「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是矯情,句讀早已經出現數百年,但就是不用,生怕人家學會,就不用向老師學習了。」

「之前的學閥,世家,就是這樣起來的,壟斷學識,增加困難,讓普通的學子一知半解。」

「這樣好嗎?」

皇帝反問道。

眾臣哪怕心里反對,但面上卻不斷地點頭,表示贊同。

「都知曉這樣不好,那就得去改變!」

李嘉哪里不曉得這些文人的心思,一個個比小氣,對于知識的壟斷,比誰都認真。

而對于皇帝來說,知識越是普及,代表著社會越發安定,讀書人講究忠孝,這樣的普通讀書人,才是國家的根基。

說著,皇帝起身,說道︰「那十三經,各地的刻本不同,錯漏百出,以致于科舉時,許多舉子無辜被罷黜,著實不該。」

所為的十三經,乃是晚唐時期開科舉士的官方版本,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禮經》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

再加上《易》、《書》、《詩》,以及後來的《論語》、《爾雅》、《孝經》。

組成晚唐的十二經。

李嘉見之,沒有《孟子》,堂堂的亞聖不在,這還得了?

于是加入《孟子》,成就十三經。

復國後的歷屆科舉,都是采用的十三經的內容,算是模範課本了。

但,十三經在秀才試還行,勉強可以過舉人,但在春試,也就是會試,絕對不能行的。

經史子集,囊括甚廣。

即使如此,十三經,依舊是基礎內容。

「陛下聖明!」百官拜下。

「朕有意,以朝廷出面,編訂十三經,以為模範,各經造以數萬冊,發放與各縣。」

皇帝雄心壯志,終于想起來,自己在文教上的舉措很少,要想名聲大振,還得讓讀書人感恩啊!

「孫卿家——」皇帝輕聲喊道。

「微臣在!」

孫釗立馬應下。

「《六國傳》後,這十三經,就交由你來弄,政事堂的宰相們也都一起去,一定要糾錯正本,然後再刊發全國,讓百姓們,讀上真正的無錯漏的書。」

李嘉笑了笑,說道︰「刊印之耗費,就由少府寺來出吧,也算是朕的一點心意。」

「陛下此舉,對于天下讀書人來說,可是天大的恩德!陛下聖明——」

百官們立馬拍起馬屁,這可真是誠心實意了。

皇帝也頗為受用。

別的不說,十三經,每本刻印數萬冊,這里面的成本,可是不小。

在市面上,一本論語,數萬字,價格在一貫到兩貫間,如果普通人,真的要把十三經湊齊,沒有百貫,絕對是難成的。

而且,記住,這是沒有注釋的,沒有注釋的文言文,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上二樓沒梯子,除了天才,都得模瞎。

注釋本十三經,一整套下來,四五百貫屬于正常了。

而,在洛陽周邊的地價,一畝上等耕地,也不過三五貫,一套十三經,幾乎就可以買下百畝地了。

當然,便宜的也有,手抄本,錯漏很多,這要是讀錯了,一字之差,就能影響功名。

皇帝粗步估計,這十三經下來,數萬套,沒有幾十萬貫擋不住。

沒事,文教事業嘛,值得付出。

「對了,在長沙時,我令各縣設教諭,州設學正,府設提學,平日里督促文風,最多不過是科舉試,管控秀才舉人罷了,頗有些虛妄!」

皇帝想了想,終于想起了自己當年一拍腦子,創造的官位,在如今是沒有的,自己親自設立的。

「這般,各縣設縣學,州為州學,府為府學,教諭,學正,提學,平日里無事,就親自教學督促學子,倡導學風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