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

望著糾結的局勢,曹彬實在看不過眼,心里直翻白眼,強忍不住,直接說道︰「陛下,我軍兵力佔據優勢,何不合軍而發?」

李嘉看其一眼,望著戰場,說道︰「宋軍十萬人,我軍只有十三萬,尤其是那從關中而來的部隊,他們能打的過宋軍嗎?」

「並不能!」曹彬訝然,隨即說道︰「關中貧瘠,藩鎮之兵孱弱,確實不帝宋之禁軍。」

「那五萬人,還有許多是漢中的地方軍隊,由蜀兵訓練而來,對付關中藩鎮,能有些效果,若是對付禁軍,還不夠。」

灰塵撲撲的戰場,視線都有些模湖,但激烈的肉搏,還是不曾斷絕,即使宋軍兵數不佔優勢,但仍舊不肯屈服,斗得旗鼓相當。

李嘉一臉凝重,說道︰「關中鎮兵,地方軍,本就與御營不一般,也未曾協同過,若是強行扭曲在一起,其反而是漏洞,趙匡胤並不是傻子,些許的漏洞,也就成為咱們的致命傷。」

「所以,依照洛陽四門,我特地分成三部,以我部為主攻,其他兩部為輔攻,只要我這里盡快地掃除眼前的宋兵,就能快速地支援另外兩部,到時候,自然就勝了。」

「若末將所猜不錯的話,乃是田忌賽馬之策!」劉光義渾身一震,月兌口而出道。

一旁的曹彬也恍然大悟。

張維卿部,五萬關中聯軍,就是下等馬,潘崇徹的三萬御營,就是中馬,而皇帝親自帶領的兵馬,也就是上等馬。

只要皇帝這邊速度快,而張、潘兩部堅持住,那麼最起碼,也能二勝一,獲得勝利。

「趙匡胤也必然知曉這方略。」

李嘉贊賞的點點頭,隨即又搖搖頭,輕聲道︰「但,兵分三路,可以很快地化解我方的兵力優勢,有利于宋軍,所以,他正在跟我進行比賽。」

「究竟是他能突破,還是我的速度更快——」

李嘉輕聲說道,眉頭一皺,看著互相捉殺的騎兵,不由道︰「而,支援最快的,就是騎兵,看來,很不妙啊!」

戰場上,即使唐騎戰斗力,以及甲具,並不遜色宋騎,甚至還超出一些,但作戰經驗方面,卻遠遠不如。

俗話說,一年步兵,十年騎。

光是騎馬這項動作,就需要數年的訓練,再加上砍殺,戰術等配合,更是花費甚多,所以草原騎兵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們早就領先了一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是中原騎兵更厲害。

前文也說過,宋騎是沙陀騎兵,與漢騎融合而成,無論是戰斗素養,還是戰術配合,都遠勝與唐軍,戰場上的互相配合,技藝,都是壓制性的。

一旁的曹彬、劉光義、王全斌等人,看著焦急不已,步兵不相上下,唯獨騎兵落了下風,這要是被其突破,威脅帥旗,就大事不好了。

「陛下——」劉光義、曹彬連忙跪下輕戰。

這兩位都是騎兵大將,但卻指揮著步兵,如今請戰,李嘉也顧及不到那麼多了,直接應允。

隨即,兩將縱馬而去,如離群之虎,銳不可當。

「咱們這邊又多少兵馬?」李嘉目送兩人離去,隨即問道。

「之前傳來消息,約莫兩萬余人。」吳青低聲道。

「消息不準確。」李嘉一臉凝重︰「一開始的確只有兩萬,但,你卻忘了加上兩萬騎兵,再加上一些步兵援軍,最起碼,有五萬左右。」

「不然,區區兩萬步兵,絕對不會與咱們三萬步兵僵持如此。」

烈日下,吳青臉色驟變,額頭布滿了細汗,消息的不準確,尤其是戰場上,這是極大的罪過︰「微臣該死——」

「起來吧!」李嘉吐了口氣,說道︰「宋軍十萬,加上洛陽一萬,換句話來說,其實咱們僅僅多了兩萬罷了。」

「而且,這兩萬,幾乎是藩鎮兵馬,優勢等若與無。」

「或許,我踫到的,也是一匹上等馬咯!」

優勢全無,李嘉的心情頗為焦慮,但他面目上卻是一臉的自信,諸將校心中大定,也松了口氣。

不過,如此一來,其他兩面的壓力,也會小許多,只要我能盡快獲勝的話,擊潰這五萬主力,宋軍就崩潰一半。

而趙匡胤,顯然也是同樣的打算。

曹彬二人縱馬而行,手持著長矛,帶領數十親兵,快速地支援御營騎兵,由于當過幾年的御營騎兵教頭,所以唐騎們很快地就適應了其指揮。

「卡察——」右手輕點一戳,一個宋騎就失痛而落馬,淪為尸體,被隨意踩踏。

曹彬騎術高超,幾乎沒有一合之敵,再加上親兵護衛周全,其人勇不可當,彷若萬人敵一般,眨眼間就殺出一條血路。

唐騎瞬間氣勢大震,落下的勢頭,漸漸追趕上來。

騎兵部隊與步兵強調秩序不同,其更加強調悍勇而英雄,突出地個人,即使是個莽漢,也能帶動騎兵獲勝。

「跑將起來,跑——」曹彬大喊道,一遍砍殺,一遍指揮道︰「兄弟們,與我沖上去——」

隨即,數十個騎兵匯聚,之後,數百,上千,宛若一道小旋風一般,將戰場的秩序攪碎,又似一顆鐵釘,極快地穿透兵陣,打地宋軍猝不及防。

成千上萬的騎兵在戰場上奔騰,揚起大規模的灰塵,遮掩了大半,整個大地,都似乎在震動,這時中原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騎兵踫撞。

「可惜了——」趙匡胤屹立在城牆上,有著自己的獨特觀察點,中原戰馬奇缺,保養也不容易,如今卻在這里拼撞,若自己有這般多的騎兵,甲具,早就統一幽燕地區了。

不過,就如同他猜想了一般,唐軍即使擁有騎兵,也抵不過他的鐵騎軍和龍捷軍,畢竟,擁有了戰馬,就不等于擁有了騎兵。

碾壓的狀態,讓他頗為順暢,望著唐軍中央,那巨大的大 ,高約五尺,長三尺,明黃色,齒狀的火焰邊,代表著中軍,同樣也代表著唐朝皇帝的存在。

「你往三路來,我只一路去。」

趙匡胤呢喃道︰「只要我攻破了此軍,其他兩路就不戰而潰,就算犧牲另外兩路也在所不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