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

這話,著實有些沉重。

主動稱臣,和被迫稱臣,自然不是一樣的,除了心情不同外,條件更是不一般。

王昭心情也更加復雜,他一直以來都有雄心壯志,想要改革高麗,使之成為海東盛國,成為比肩契丹的大國。

如今竟然遭受這樣的屈辱,讓他臉色晦澀不明,雙目失神,心情沉重。

「王上,昔者,春秋之時,勾踐臥薪嘗膽,甚至親試吳王夫差之糞便,夫妻為奴為婢,服侍與吳王,可謂是屈辱至甚,歸國後勵精圖治,最終吞並了吳國,稱霸天下!」

「今者,不過是一些苛刻的條件罷了吾王難道還抵不上越王勾踐嗎?」

雙冀直起身子,對視著王昭,聲音響亮有力。

自從召來漢臣後,王昭自然熟讀儒家書籍,對于那些歷史故事更是听了不少,勾踐之事,更是讓他敬佩,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就霸業。

听了許多,如今讓他親自面對,還真是難以接受。

「罷了,讓唐國使者過來吧!」王昭終于恢復了些許朝氣,他坐起,沉聲道︰「勵精圖治,知恥而後勇,如今唐國之勢 烈,自然低頭屈服,學而習之,以雪恥辱!」

「萬歲,萬歲——」

被嚇的魂飛魄散的兩班貴族,立馬也振奮起來,齊聲喝之,畢竟高麗也勉強算半島一統王朝,些許的齊心,還是能做到的。

隨後之前被召見的使臣又來了,只不過,他的臉上寫滿了得意,態度越發的盛氣凌人,其環顧一圈,言語道︰「國主想必是獲知了兩軍戰況,如今想必是有所答桉了吧!」

「貴國所請,某一一應下了!」王昭吸了一口氣,沉聲道。

「哦?」使臣笑道︰「國主識時務者為俊杰,但,如今境況又變了,先前的條件作廢,如今條件自然又不同了!」

「貴使請講——」看著王昭臉色不對,雙冀連忙起身說道。

「首先,高麗奉我國為宗主國,貴國國主平日里不得僭越,稱帝,罷黜所有的出格之物,禮儀,稱呼,官制等,不得逾越分毫!」

「其次,每年納貢我國十萬石糧草,以及十萬貫錢,或以布匹抵之!」

「其三,貴國須開放一切礦山,允許我國商人開采,並且經營販賣一切貨物!」

「其四,貴國須斷絕與宋國往來,並且取消與契丹的榷場,沒有我國批準,不準亂來!」

「其五,江華島將割讓與我國駐軍,規模約莫數千人!」

「六者,我國若是出兵,貴國必須出不下萬人軍隊跟從。」

「第七,貴國須得發放二十萬貫錢犒賞大軍!」

「這七個條件,就是今日的條件,若是明日再言,就得再換了,還望國主知曉!」

使者澹澹地說道,話語間的驕傲,溢于言表。

王昭為之氣急,他早就知曉城下之盟的屈辱,但沒想到竟然歸是這般,這恥辱乃是極大的,令他著實接受不了,顫抖地說不出話來。

「納貢還可以好說,只是為何貴國要駐軍江華島?」雙冀連忙挺身而出,面色嚴肅,直接質問道︰「如此苛刻,某國寧願繼續為戰,乃至最後一兵一卒為止!」

「我國駐軍江華島,一來也是為何日後的便捷,若是契丹南下,大軍還可以支援,二來,更是為了護衛商船,保護渤海中的安全!」

使者被其氣勢所逼,喏喏而言。

「無論是納貢還是稱臣,我國都可以答應,但若是駐軍江華島,請恕我國難以答應!」

雙冀嚴厲說道,一旁的文武大臣也紛紛點頭。

江華島就在江華灣之內,距離開京城不過數十里,若是唐國在這里駐軍,就不亞于在高麗的心窩子里插上一刀。

其實隨時都可以北上威脅開京城的安全,如芒刺背已經不足以說明了,簡直可以說是決定高麗的生死了。

所以這個條件,高麗無論無何都不會答應,哪怕遷都西京,向契丹借兵,也不可能應下。

見到其態度如此強硬,使者大失所望,再三的爭執,也無有結果,不由得泄氣道︰

「不駐軍也罷了,但其他條件必須答應。」

雙冀見到有機可乘,哪里肯罷休,立馬繼續談判,說是納貢太多,犒賞大軍閥錢財太多,高麗國財政困難,實在拿不出來。

然後討論了一番,終于達成了以下條件。

高麗奉唐為主,罷黜一切僭越之舉,拒絕與契丹開榷場,允許唐商開礦經商,年納貢糧五萬石、錢五萬貫,願意跟從唐軍出兵萬人。

最後,犒賞唐軍十萬貫錢,以求其盡快離開。

而唐國則承諾,若非背約,不得再進攻高麗,兩國永結同好,約為宗主盟國。

如此,唐軍也不再前進開京城,給高麗人留下來最後一分薄面,滿載而歸。

「高麗人還是識相的!」李嘉獲知這個條件後,不由得點點頭,說道︰「周奎、王永言也打得不錯,算是沒有辜負朝廷的期待!」

此約,喚作開京之盟,也可以稱作江華灣之盟,奠定了大唐與高麗地位,權力和義務,可以說,這份稱臣納貢的條約,比宋遼的檀淵之盟還要過分,幾乎將其當成了附屬國。

完全決定了高麗的外交事務,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灣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畢竟高麗國雖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無名的,倭國,契丹,都對其覬覦良久,了解頗深,對于其歸屬于唐國,分外的不解。

而那幾萬石糧食,幾萬貫錢財,對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龐大的礦山業務,則是令人歡喜的。此約,喚作開京之盟,也可以稱作江華灣之盟,奠定了大唐與高麗地位,權力和義務,可以說,這份稱臣納貢的條約,比宋遼的檀淵之盟還要過分,幾乎將其當成了附屬國。

完全決定了高麗的外交事務,更是奠定了大唐在渤海灣的地位,以及增添了大唐在天下的威名。

畢竟高麗國雖小,但在天下也不是籍籍無名的,倭國,契丹,都對其覬覦良久,了解頗深,對于其歸屬于唐國,分外的不解。

而那幾萬石糧食,幾萬貫錢財,對于李嘉而言,完全不放在眼里,龐大的礦山業務,則是令人歡喜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