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一十章仿制回回炮

對于趙匡胤什麼時候篡位,李嘉並不知曉準確的時間,但卻知曉,在公元968年,郭榮死後的第二年。

郭榮死後,李嘉就開始準備大量的軍械,一個是用來支援中原的反對勢力,二個是用來儲備,以防萬一。

等到中原傳來消息,契丹南下,東京城人心惶惶時,李嘉就知曉,趙匡胤準備行動了。

因為卑沙城傳來的消息卻是,契丹人不動如山,睡王的行帳不知道遷徙到哪里去了。

如此進行對比,自然就知曉,所謂的契丹人南下,就是謊言了。

快船從北往南,一天一夜的功夫,就把消息傳到了番禹,然後,滿載著物資的軍械,就來到了揚州,淮南節度使的駐地。

由此,李嘉很快的就推算出,所謂的陳橋兵變,以及黃袍加身的戲碼,就要上演了,也就是說,歷史上的北宋,就要建立了。

那集合全國精兵強將的禁軍,就被趙匡胤一網打盡了,李嘉極其羨慕。

精兵,並不是練出來的。

李嘉讀了幾十年的書,他認為,精兵,具備三大特征。

一個是吃得飽。只有吃的飽,才能進行訓練,然後有力氣殺敵,而此時的軍隊是怎麼樣的?平日里一干一稀吊著,生怕這群大兵們吃飽了沒事干禍害百姓,或者造反。

李嘉就不同,深知吃飽的重要性,隔三差五的就吃肉吃魚,使勁地操練他們,讓魚肉變成氣力。

第二個,就是軍餉了。與米糧一樣,這個世道,從沒有準時發過軍餉,生怕士兵們領了錢就跑,當然,當兵都是拉的壯丁,當然得跑。

還有,就是吊著,將領們深信一點,平日里喂太飽,打仗時對賞銀就沒興趣,然後就不敢爭先了。

第三個,就是有士氣。不用管他士氣是啥,能用就行,比如秦朝的軍功爵,為了當官當貴族,漢唐的封侯升官,還是後世的主義,都是管用的。

比如,明初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句可謂是封建時代最大的士氣來源了,與岳家軍一樣,都是民族大義出發,所向披靡,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

這口氣泄了之後,就與蒙古人半斤八兩。

前兩個軍餉與糧草,總結就是兩個字,錢財。

有了錢,自然就有了軍餉糧草,以及鎧甲弓箭等,自然,軍紀就好了。

不好意思,李嘉別的沒有,就只剩錢了,掌握著海上絲綢之路,別的不提,錢財從來就沒缺過,嶺南的一些珊瑚珍珠等,隨便一賣到中原以及契丹,錢財就是無數。

除了養軍外,每個月大約富余十萬貫錢,府庫里累計了百萬貫錢,也有足夠半年的軍費開支了。

至于士氣,李嘉只能選擇土地作為獎勵,在統一天下前,是不會改變。

而趙大黑有什麼?錢財自然是有的,士氣絕對是抵不過李嘉,只有一個,多年來的戰場經驗,而這也是李嘉所欠缺的,甚至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個秤砣。

環顧四周,他娘的就沒有一個能打的,還容易打草驚蛇。

三萬禁軍,加上兩萬邊軍,總數五萬的常備軍,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南漢的人口擺在這,抽點的壯丁太多,影響農業生產。

北宋要建立了,李嘉確實有些慌了。

「渤海人現在遷徙多少?」李嘉閉著眼楮思量了一下,心中打定主意要擴軍了。

「濟州島那里上周傳來消息,大概有十萬人,遼東及高麗都有,遷徙了幾千人到了倭國的九州島,正在菱刈金礦,已經扎根落戶。」

「前陣子還需要大量的糧食,發了奏折過來」

田忠雖說掌管了皇城司,但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李嘉的秘書,大量的奏折都經過他的手,自然知曉的比較多。

對此,李嘉倒不是很在意,只要不掌握軍隊,就對他沒有威脅。

「與濟州島的人說,從這些人里面挑出五千人,組建一個附從軍,記住,都要讓他們會漢話」

那時候有些饑不擇食,但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嶺南太缺人,而且還要建設佔城都護府和交趾都護府,罪犯都不夠用了。

「諾」田忠應下。

「菱刈金礦,這個名字太難听了,就改成九州金礦吧!」

隨後,李嘉又召見了興王府尹李郜,自己的這位堂兄。

明確要求,在番禹城外,再建造兩個糧倉,用來儲備軍糧,每個糧倉,至少要儲存十萬石糧草。

然後,他又去巡視了一下軍械司,看了看軍械的打造情況,投石機正在不斷地進行改善,目前而言,可以投射近百斤的石頭,進步很大。

在這個沒有火炮的時代的拋石機就是城牆的克星。

不過,中國的拋石機,原理就是後面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桿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

不僅射程小,而且非常耗費人力,笨重,大部分的拋石車都用做守城。

這種李嘉不考慮,太低級了,他需要的是西方羅馬式的拋石機,也就是蒙古人的回回炮。

這種就比較先進了,用的滑輪,以及杠桿原理,不需要人往後跑來拉,只需要梢端綁一塊巨大的石塊,在炮架上安裝鐵鉤,鉤住炮桿,放炮時,只要把鉤拉開,石塊立即下墜,將炮梢壓下,同時百十斤重的石彈猛然拋出。

沒有滑輪及杠桿原理,是弄不出來,多虧了蒙古人西征,將這項技術帶到中國。

不過付出的代價就是南宋的覆滅。

在拋出輪滑及杠桿原理後,李嘉再稍微解釋一下回回炮應用原理,就不管不顧了。

這群工匠們非常的盡責,再加上李嘉講解的也比較通俗易懂,所以,不到半年時間,回回炮就出來了。

雖然拋射不過百斤,距離不過兩百來布,到底也是一項進步。

「投射的距離還是比較近,容易被敵方偷襲引燃,還需要再遠一些,而且,拋射的石彈還是太小,最起碼要有一百五十斤!」

看著這番演習,李嘉挺滿意,一百斤的重量,基本上可以把普通的城牆給炸個稀巴爛,但如果面對番禹,東京,以及金陵這種大型城市,就不咋地了,所以迫切需要繼續改良。

「是!」黃德彰在一旁候立著,不時地拿筆記錄。

「還有,這拋石機如此笨重,拆卸起來頗為不易,你們要把他給流水化,無論是拼裝還是修葺都比較方便。」

「啥是流水線?」一位掉了牙的老頭問道。

于是,李嘉又普及了一下流水線,以及各種器械的規範化尺度,整個軍械司由此進步明顯,速度快了不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