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明暗(二)

天津城外。

漢軍大營。

五個萬戶的漢軍精銳步軍戰兵,在攻克沿海的城池、港口之後,海納百川一般匯聚到了這座大營。

中軍大帳內。

吳年穿著便服坐在主位上,下方是文武大臣。吳年抬頭看著眾人,說道︰「根據皇城司的消息。現在楚都朝上,關于是否遷都、召集熊無我進入楚都防守等事,而僵持不下。」

「我們按照計劃行事。明天出發。」

「是。」

眾人一拱手應聲道。

次日一早。漢軍一分為三。

松平一心率領萬戶海軍守著天津城。

一路以衛破虜為帥,張震、呂言訓為副,三個萬戶戰兵,直奔楚都而去。

吳年率領王貴、張聲、北條氏政、陳家貴以及近臣等,二萬戶大內侍衛,沿著偏僻小路,往山海關與楚都之間的燕山地區埋伏。

吳年這一路人馬,走的非常小心。與皇城司的探子,聯絡不斷。

既關注楚都反應,也關注山海關的熊無我情況。

上午。

漢軍大軍沿著小路,往西北方向而去。雖然是小路,但是北直隸這個地方人口稠密。

小路上也布滿了村落。

漢軍稍作偽裝,掛著的是「楚」字旌旗,以掩人耳目。

現在兵荒馬亂,路上人少。沿途村莊百姓,一見「楚國」軍隊,都是奪路而逃,回去村莊關上大門。

生怕被軍隊打了秋風。

隊伍的中間位置。吳年跨坐駿馬,沒有披掛,只是穿著單薄的便衣,但仍然熱的滿頭大汗。

他看了看四周的大內侍衛們,人人身披重甲,汗流浹背。他又抬頭看了看日頭,正打算開口找個有水的地方,稍作休息。

便在這時。

他听見了前方傳來的急促馬蹄聲,過了不久。陳家貴策馬而來,勒馬停下後,稟報道︰「大王。山海關傳來消息。熊無我大軍借著夜色離開了山海關,直撲楚都而去。」

「目前章進等將軍已經進入山海關。」

「追之不及。」

吳年勒馬停下,沉默許久。然後感慨道︰「熊無我真是將才啊。」

他料到了楚國朝廷,一定會因為局勢而爭吵,繼而貽誤戰機。

是以從容聚集所有步軍,以衛破虜、張震、呂言訓一路,聲勢浩大的正面進攻楚都。

一面自己率領王貴、張聲埋伏。

圍點打援。

消滅了熊無我,比攻入楚都都重要。

現在好了。

熊無我察覺不對,不等楚國朝廷作出反應,就從山海關撤兵,回去楚都防守。

行動之迅速,讓人嘆為觀止。

既避免了自己被打埋伏,又八萬馬步軍進駐楚都,加強了楚都的防御。

與昏暗的楚國朝廷相比,熊無我真是明白人啊。

「陛下。現在該怎麼辦?」北條氏政蹙起眉頭,拱手問道。

是啊。現在該怎麼辦嗯?

吳年眉頭深鎖,想了一下後,對北條氏政道︰「讓齊侯、馮沖執行之前的計劃。率領麾下騎兵,飛馳往雁門關。」

「讓趙曼成、李允寵派兵接收燕山上的各座長城關隘。」

「其余大將入關。」

「是。」北條氏政應了一聲,立刻勒馬下去傳令了。

片刻後,吳年下令尋找個有水源的地方,休整大軍。來到地方後,大內侍衛引吳年來到一株大樹下坐著,又遞給了吳年一個羊皮水袋。

吳年擺了擺手,示意大內侍衛去燒水。

這麼熱的天,羊皮袋子里的水不好喝。

隨即,吳年陷入了沉思。長城的各處關隘,都是重中之重。現在斯拉夫人還屯兵在雁門關外。

一旦得知楚國情況。

外則斯拉夫人一定會猛烈進攻雁門關,希望進來分一杯羹。

內則雁門關的楚國守將,沒準會直接崩潰。

得搶先一步,派遣馮沖、吳敏率領騎兵去搶奪雁門關。

而這里。

他圍點打援失敗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熊無我驍勇善戰,是個真將才。麾下八萬馬步軍,經過他多年的訓練,戰斗力遠超普通楚軍。

一旦熊無我進入楚都,那楚都就強起來了。想要強行攻破楚都,不是不可能,只是代價太大了。

還是得想辦法,讓楚國朝廷遷都,主動放棄。

想到這里,吳年抬起頭。前方都是隨從的文武大臣,他們見吳年沉思,便沒有打攪。

「現在楚國朝廷肯定調遣了山西、陝西、山東、河南等地的將軍,前來河北勤王。」

「我們不攻打楚都,反而四處攻佔河北城池,又伏擊這些援兵。」

「做出態勢,要把楚都孤立起來。」

「你們覺得道君皇帝,會不會慌了。然後舍棄楚都,遷都南京呢?」

吳年的臉上露出少許笑意,問道。

只要君王剛烈一些,就不會舍棄都城。

而楚朝在河北是有根基的,至少在地主、鄉紳這類人群中有。山西那邊地形復雜,易守難攻。北直隸地方上,一馬平川,但人口眾多。

黃河南方的中原地區,可以不斷的組織援兵北上勤王。

河北各地的鄉紳、權貴,也可以組織團練,襲擾漢軍。

吳年自認為無人比他更適合做華夏之主,但目前來說,對楚國很多人來說,他才是侵略者,是叛賊。

只要道君皇帝守著楚都,又有大將熊無我坐鎮。

接下來河北之戰,就很難打了。

但是道君皇帝有沒有骨氣,守楚都呢?

只要道君皇帝自己跑了,那就不一樣了。

這可是首都啊。

國運在首都。

首都被攻破,人心就散了。河北之地的鄉紳、權貴、地主,可能就不再支持楚國了,也就沒有人組織團練了。

這樣既不用強攻楚都,也不用面對民兵團練。

兩全其美。

「大有可能。」北條氏政仔細一想後,立刻點頭說道。眾人也都是點了點頭。

吳年見沒有反對意見,舒展開眉頭,拍了拍膝蓋站起,說道︰「那就依計行事吧。」

「圍點打援失敗了。」

「逼迫道君皇帝逃離楚都,放棄首都。」

「如果運氣好,沒準還能把他生擒了。」

「是。」眾文武大臣都是精神一振,躬身應是,人人都很期待。

漢軍的目標一開始就是黃河北方的土地。

但如果有機會,那也不用客氣。

如果能生擒道君皇帝,那中原都要大亂了。

天下可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