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全都要

上午。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本是個好天氣,但空中卻偏偏彌漫著肅殺之氣。

京都城。

偌大的城池中,家家戶戶門窗緊閉。道路上只有武士、浪人、兵丁、民兵所組成的軍隊,在成群結隊的行動。

高大厚重的城牆上。

堆放了許多的守城物資。

浪人們都很興奮,大久保忠光已經承諾,只要戰斗有功,就可以推舉浪人們去諸大名的麾下,成為大名家臣。

如果實在優秀,就有可能成為豐臣家臣。

這對于浪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機遇。

而且這一次的戰爭,守軍的實力非常非常的強。

京都城。

這是一座擁有外圍城牆的,唐代風格的城池。城中擁有數量龐大的儲備糧食。

天皇、公卿都拿出了一定的黃金,作為賞賜。

軍隊的士氣很高。

大久保忠光也沒有吹牛,展現出了自己的手腕,集結了二萬一千余人。而且附近大名的援兵,也在集結。

兵法上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

目前京都城中,只缺了天時,佔據了地利人和。

這場戰爭,扶桑怎麼可能會輸?

所司代衙門,一間房子中。豐臣的十六大將之一。譜代大名、所司代、大將大久保忠光身上穿著赤色的甲冑,坐在小板凳上,閉目養神。

他面前左右,坐著十余位部下。

有的是他的家臣,有的是所司代衙門的官員。

大名的家臣團,與幕府機構是兩個系統。

「噠噠噠。」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繼而一名全副武裝的武士沖了進來,單膝跪下稟報道︰「忠光大人。漢軍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城北。」

大久保忠光睜開了眼楮,光芒一閃而逝。他握著腰間的刀柄站起,大聲說道︰「為了將軍大人的霸業。」

「也為了天皇。」

「勇士們。身為武門之子,舍棄性命吧。」

「是。」

武士們站起來,整齊劃一的鞠躬,大聲回應道。隨即。大久保忠光率領眾武士出了衙門,騎上戰馬,率領了騎兵到達了北城門下方,登上了城牆,觀看漢軍陣容。

寒風呼嘯,冷意刺骨。

前方開闊的平原上,列著一支人馬。其中半數隊伍整齊,面朝城門進行戒備。半數在安營扎寨。

旗號是「呂」。

大久保忠光精通漢文,雖然不會說,但是認得這個字。

呂不韋的呂。

高句麗的叛賊,呂留良嗎?

大久保忠光目中泛起輕蔑之色,身為武將。國破家亡,應該切月復。呂留良卻貪生怕死,忘記舊主,為仇敵效命,簡直是無恥敗類。

但很快,大久保忠光的臉上,便露出了凝重之色。內心一嘆,說道︰「漢軍真是強悍啊。」

扶桑剛剛經歷了戰國亂世,民風彪悍。

軍隊擁有極高的戰斗力。

但是扶桑的制度。豐臣將軍、大名、大名家臣、豐臣將軍的家臣、家臣的家臣、兵丁。

這樣的軍隊,可以擺成陣勢,但確實是良莠不齊。

而看著城外的漢軍,大久保忠光仿佛看到了一座山,一個整體。

兩個字。

強悍。

大戰在即,當然不能漲敵軍的志氣,滅自己威風。大久保忠光心中凝重,但面上卻沒有表現出半分。

漢軍以呂留良為先鋒,吳年、王貴為中軍。

先鋒已經兵臨城下,而中軍還在路上。

綿延的隊伍之中。「漢」字旌旗迎風飛舞,獵獵作響。仿佛騰空的蛟龍,強勢在這扶桑的土地上,興風作浪。

旌旗下。

吳年身披盔甲,手持馬鞭,跨坐駿馬,氣勢雄渾。王貴與他並排,稍稍落後。

「噠噠噠。」一名騎兵逆行而來,飛馳到達了吳年的面前,稟報道︰「大王。呂將軍已經兵臨城下。」

「嗯。」吳年輕輕嗯了一聲。然後對傳令兵道︰「讓張才、諸葛勛在城東、城西安營扎寨。」

「我們屯兵京都城的北方,伺機而動。」

「是。」傳令兵抱拳應聲,催動戰馬,下去傳令了。

王貴的面色一動,抱拳問道︰「大王是想要把這京都平原上諸大名的兵力,清掃一空嗎?」

「嗯。圍點打援。」吳年的臉上,露出了清爽的笑容。

攻城是下策。

但是京都城,必須強攻。

這一次出海,漢軍是沒有帶重型攻城器械的。但有大量的工匠,在港口上已經建造了一些攻城器械。

質量就不說了,但至少有。

等到了京都城,先把城池圍起來。留下一面城池,好讓京都城內與外圍的諸大名,有個通消息的通道。

花幾天時間,打造出更多的攻城器械。

但不急攻城,把周圍的諸大名給吸引過來,一舉擊潰。

這一路走來,吳年看到了許多的城堡,大的、小的、微小的。這些大名的城堡如果一一攻克,不知道要攻到猴年馬月了。

在豐臣大吉回來之前,漢軍必須攻佔整個京都平原。

圍點打援,就一勞永逸了。

把京都平原經營起來,與豐臣大吉對峙。

至于天皇。

真是意外之喜。

吳年本以為天皇會逃跑,沒想到竟然留在京都城中。既然天皇沒有逃跑,那麼接下來也不會跑。

更接下來,就沒有逃跑的機會了。

天皇,他要。

京都平原,他要。

諸大名的城堡,他也要。

就在這一戰。

王貴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輕輕點頭。圍點打援,乃是大王游擊戰術的精髓。

很久沒用了。這一次登陸扶桑,用上了圍點打援。

真是久違了啊。

而且也很合適。

京都被圍困,諸大名的軍隊還不來護駕?

呵呵。

漢軍後續人馬,按照計劃緩緩的到達了京都城。並從三個方向,包圍了京都城,留下城南作為「生門」。

然後,漢軍就不動了。開始砍伐樹木,制造攻城器械。

一連三天。

與此同時,城中的大久保忠光,也在竭盡全力的準備守城的軍需物資。甚至為了一點石頭、木頭,拆掉了不少民房。

軍隊連一些石頭制作的器具,也都從百姓手中索取。

產生了一定的民怨。

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