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五十三章 江山穩固

吳年抬頭看著海軍二十名千戶,單刀直入道︰「我留下你們的目的很簡單。」

「你們之中有的是海軍出身,有的人是鴨綠江水軍出身。現在你們手中的戰兵也是一樣。」

「你們沒有足夠的,可以用來海戰的戰船。」

「這二位乃是我麾下海軍校尉。李天寶、松平一心。他們的戰船,會借給你們使用。」

「而扶桑海軍,與目前在北方四處叛亂的人不一樣。他們是扶桑正規軍。你們得到戰船之後,不要好高騖遠,出兵與他們作戰。先沿岸與陸軍配合防守。一邊訓練戰兵,適應海戰。等時機成熟了,我自然會派遣你們出去與扶桑海軍作戰。」

「是。」二十名千戶恍然大悟,連忙躬身應是。

其中有人抬頭看向李天寶、松平一心,內心很是火熱。松平一心就算了,成長不可復制。

但是李天寶卻是有跡可循。原本是個赤腳漁夫,卻因緣際會,一躍成為統帥萬戶海軍的校尉。

這就是前途。

只要在將軍的麾下好好做事,立下戰功,就能成為守備萬戶,或者是校尉。

等二十名海軍千戶走後,吳年轉頭對松平一心、李天寶說道︰「事情就是這樣。穩定北邊局勢,依靠高句麗人。」

「討平李金珠,依靠你們。」

「你們的海軍乘坐上內河戰船,前往漢江與劉天放、錢伯韜的內河水軍會合。在漢江與李金珠對峙。」

「是。」李天寶、松平一心站了起來,對吳年恭敬一禮。隨即,他們也離開了。

「那麼。我利用高句麗人討平高句麗人叛亂,抵御扶桑海軍的計劃,能成功嗎?」

吳年稍稍呼出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

說話間,他一對虎目漸漸亮起,眉目間充滿了自信神采。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年關。

在吳年的統治下,高句麗京城。要比金氏王朝時期蕭條了許多。畢竟有大量的權貴、富豪南逃去了漢城,對各方面都有影響。

但普通百姓受到的影響,卻是極小。日常柴米油鹽,婚喪嫁娶,一切如常。

甚至。

他們的舒適度,略有上升。畢竟金氏王朝已經立國多年,原本京城內,權貴不如狗。

到了天上落下一坨鳥糞,就能砸中一個權貴的地步。

這麼多的權貴,自然帶來了一些壞的事情。比如說欺男霸女,踐踏法律。

以前官場上有一句話,最難做的官。就是平壤府尹,也就是知府。但因為是京畿所在,所以叫府尹,地位崇高。

面對這麼多的權貴,平壤府尹要麼出錯被撤職,要麼得罪人被撤職,很少有人干滿一任的。

但吳年是新朝新氣象,官員朝氣十足,沒有官員想要落下,都想力爭上游。吳年的法律又嚴酷,沒有擾民的情況。

軍隊更不必說。

也沒有紈褲權貴。

這導致京城的治安事件,擾民事件,直線下降。人民生活的舒適度,自然就直線上升了。

百姓也漸漸支持吳年。

義州、江界、平壤三府是吳年在高句麗北方的基本盤,異常穩固。

說句不吉利的話,如果他哪一天戰敗退走。沒準會有很多百姓攜老扶弱,跟著他退去遼東。

王宮內。

娥親、娥娘的寢宮內。雖然宮中秀女極多,美人不如狗。但姐妹兩卻獨佔寵愛,時常隨駕。

但今天吳年一大早就出門了,而且沒有帶著娥親、娥娘。

姐妹兩坐在寢宮內吃五香瓜子,有些幽怨。

「將軍去哪里了。這麼神秘,也不帶上我們。」娥娘扔了手中瓜子,嘟嘴說道。

「我們時時在一起。你不知道,我又哪里知道呀?」娥親眼波流轉,幽怨道。

李金珠的美人計,其實也算成功了。

自古美人依附強者。

吳年幾乎每天與姐妹兩在一起。

城外。有一座名叫福氣村的村莊。村民多姓崔。雖然位于京畿,但是地理位置非常偏僻。

日常村民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非常安逸。

今天村莊內,卻來了兩位迷路的漢人員外。來到村中討要水喝,被村長崔金山熱情招待。

崔金山引了員外來到自家青磚瓦房內小坐,讓小兒子去沏了好茶招待。隨即,他抬頭對兩位員外說道︰「二位員外要回去遼東,卻來到我們這偏僻的地方,真是過于離奇。」

兩位富商正是微服出巡的吳年、呂聲。二人身上穿著尋常漢人員外的服飾,也收斂了一身氣勢。

一般人的見識,倒也看不穿他們的身份。

吳年放下茶盞,笑著說道︰「我們也是第一次來到高句麗游玩,帶的人也都是遼東人,沒有個向導。不熟悉地形,所以才迷路了。」

「多謝先生招待。」呂聲也放下茶盞,抱拳行禮道。

「原來如此。」崔金山點了點頭,露出釋然之色。然後抱拳還禮,說了聲「客氣」。

吳年、呂聲心里頭很滿意,如崔金山這樣的人,是一座村莊的大人物。也就是百姓基層。

他的態度基本上可以代表一座村莊百姓的態度。

因為基層百姓是很難接觸到外邊信息的。相反,崔金山這樣的人可以經常出村莊。

他說什麼,村莊百姓就信什麼。

崔金山對他們這兩個來到高句麗游玩的漢人員外,態度很客氣。也就代表這座百姓對漢人的看法。

而且崔金山會說漢語,讀過書。

這態度也意味著,代表民間讀書人對于漢人的統治,比較友好。

雖然與中原分隔千年,但小宗還是小宗。

高句麗以小華夏自居,與蒙元這等粗鄙蠻夷還是不同的。

崔金山身為村中名望,一輩子沒有出過平壤府,對于漢人遼東很好奇。他問道︰「二位員外。听說現在遼東還在打仗。情況怎麼樣?」

吳年回答道︰「將軍的四府之地,堅如磐石。之前戰況是有些激烈,戰兵死傷很多。但是隨著將軍在高句麗戰勝,而扶桑海軍撤兵襲擾高句麗北方將軍治下土地。遼東的戰況就平穩了許多。楚國人、蒙元人沒有持續高強度的進攻。」

「畢竟久攻不下,軍中會生出厭戰情緒。」

「蒙元人、楚國人也得考慮戰兵的士氣。」

崔金山點了點頭,露出欣喜之色,說道︰「這就好啊。遼東江山穩固。將軍就能在京城久留,選擇時機與李太後決戰。」

「這是我們的福氣。」

吳年與呂聲對視了一眼,齊齊露出笑意。然後他故作猶豫,不解問道︰「恕我直言。我家將軍攻打高句麗,滅亡金氏王朝。為什麼先生還有許多高句麗人,反而支持我家將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