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四十九章 泰山之重

成玉璉的話說的決絕,在場的大戶大姓,卻是反應各不相同。有人冷笑,有人憤怒,有人冷靜。

三大戶之一的王家當家。今年六十二歲的王敬業,拄著拐,一頭白發。他憤怒的站了起來,用拐杖指著成玉璉,呵斥道︰「你小子不要忘了。按照輩分,你爹都得叫我一聲叔。」

「別人做官,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幫襯親戚、朋友撈取好處。到了你這里倒好,竟然坑害親朋好友。」

「入城之夜。你不僅燒了自家祖宅,還沿街燒了許多宅子。親戚朋友,已經對你有怨言。只是你清點官府白銀,給各家補償。這才和了稀泥。而現在你又要拿著槍指著親朋好友,上下搜刮。」

「你就不怕你生兒子沒屁\眼。祖宗在地下,被戳脊梁骨嗎?」

「王老爺子說的對。成玉璉,你做的太過分了。我李興,自今天開始,與你恩斷義絕。」成玉璉的表哥李興站了起來,激動的臉色通紅,憤怒無比道。

「沒錯。我要與你恩斷義絕。」

「去你嗎的成玉璉。」

大戶大姓紛紛站了起來,手指著成玉璉,戳著成玉璉的脊梁骨。

成玉璉沒有說什麼,只是冷笑的看著他們,滿不在乎。

干大事,怎麼能顧及名聲?做官,就一定要給親朋好友撈好處?我成玉璉做官,不是為你們做的。

我要跟著將軍干大事。名留青史,聲震後世。

「好了。你們罵他也沒用。你們有本事,去罵蒙元人啊。要不是他們十個萬戶,入侵遼東。遼東怎麼會亂成這樣?」

「要不是蒙元人揚言屠城。他也不會搜刮我們的糧食,去給輔漢將軍充作軍糧。」

「再說了。事已至此。要是讓蒙元人得逞了,我們的糧食也守不住。」張興水站了起來,橫目看向眾人,說了一句公道話。

成玉璉的臉色嚴肅了起來,朝著張興水抱了抱拳。

入城之戰。對方是三大戶之中,唯一燒了自己祖宅,響應吳年的。他心里頭記著呢。

張興水站了出來,包括王敬業等人都是臉色青紅交加,想反駁,卻又沒辦法反駁,只能頹廢的坐了回去。

真是形勢比人強啊。

不管蒙元人,還是吳年,都是有槍草頭王。全部都不按規矩出牌。

「成大人。現在關鍵的不是糧食。而是我們的性命。輔漢將軍,到底行不行?要是他不行的話。你就派遣衙役,把我們給抓了。再搶了我們的糧食。這樣一來。蒙元人回來,我們也是受害人,不是支持輔漢將軍。還有回旋余地。」

張興水一雙虎目,緊盯著成玉璉,沉聲說道。

所有人都抬起頭,看向了成玉璉。沒錯。既然你成玉璉擺出這個態度了,那罵你也沒用。

關鍵是,我們拿出糧食,你們行不行。

特碼的。

不要我們拿出了糧食,你們站不住。遼東猛虎,成為了遼東小貓。我們全部人都跟著陪葬。

成玉璉昂起頭來,環看了一眼在場的眾人,最終目光定格在了張興水的身上。傲然道︰「這麼多年了。你們有听說過,比將軍更能打的漢人嗎?」

「把糧食拿出來。將軍保你們不死。」

成玉璉的語氣斬釘截鐵。但最重要的,還是吳年的戰績,確實彪炳。遼東猛虎這招牌,夠勁兒。

「好。我一點糧食都不留。不。不僅是糧食。我家里的布、鹽巴,還有亂七八糟的東西。你都拿去。」

張興水呼出了一口氣,轉身走了。他家的糧食極多,城內外都有糧倉,得花時間集結起來。

「生兒子沒屁\眼的貨。」

「等我兩腿一蹬,去罵你爹。」

「我與你恩斷義絕。」

其余大戶沒奈何,只得指著成玉璉的鼻子,罵罵咧咧的走了。

成玉璉對此滿不在乎,說道︰「只要把你們的糧食弄到手就行了。隨便你們罵。」

「再說了。你們罵,就能靈驗了?」

「要是罵人靈驗,我看這個世界上的男人,就沒有一個有屁\眼的。」

「誰還沒個仇敵?」

「哼。」

說完之後,成玉璉站了起來,匆匆的下去了。這糧食到手了,得把城中被蒙元人燒掉的糧倉,給重新建起來。

還得與官員們商量一下,怎麼把糧食分配給城中沒有糧食的百姓。

他的事情,多著呢,也忙著呢。

重重包圍之中,帶領百姓突圍極其凶險。

種田。需要軍民齊心協力。

民的事情,成玉璉幫忙辦了。

而軍心。

每一個戰兵都是好漢子,都是棒小伙。

都是吳年的兵。

龍且有任務,便集結了萬戶精兵,準備往西北方向的蟠龍山安營扎寨。

戰兵們一邊準備,一邊破口大罵。

「該死的高句麗人。在干旱的時候,他們幫蒙元人封鎖我們的糧食。差點餓死我們。但就算這樣,也沒有撕破臉。現在好了,竟然親自下場。特碼的。等我們平了遼東,就跟著將軍一起打高句麗人。與我們將軍為敵,他們是壽星公上吊,活膩了。」

「沒錯。我們一起去挖了歷代高句麗王的墳。把尸體拉出來鞭尸,撒尿。狗日的高句麗人。」

「蒙元人、高句麗的如意算盤,打的可真是精致。陷阱?包圍?我呸。當我們是嚇大的嗎?自從跟了將軍之後,我大小百余戰。什麼場面沒見過?只要將軍帶著我們。哪怕是闖刀山,下火海,我眉頭也不皺一下。」

龍且的兵,一邊集結,一邊咒罵。各部校尉的軍隊中,散亂的騎兵,被集中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等到了第二天。城外的百姓,已經全部入城避難。戰兵以百戶為單位出城,向農民借來了農具、耕牛,進駐了城外的村莊,根據地形,建造防御工事。

戰兵們建造防御工事,不僅軍心不亂,而且士氣高昂。

「我們當兵的,誰還不是個農民出身?我還因為戰功,而分了好些田畝呢。拿起長矛,我就是好兵。拿起鋤頭,我就是好農民。這好田有好人耕種,還怕出不了糧食?將軍說的對。我們呆在這里,七八年也餓不死。」

「哈哈,說的好。不就是種田嗎?這天底下,誰還能比我們漢人更擅長種田?蒙元人想餓死我們?痴心妄想。跟他們打一百年。」

兵法。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核心就是軍紀、軍心。

吳年是軍魂。只要吳年在,哪怕是十面埋伏,軍心也不會動搖。

要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吳年。他仍能將兵,持槊,乘駿馬,殺的漢高祖人頭滾滾。

敢死萬人,橫行天下。

吳年在陽武城的行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