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四章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後院堂屋內。

汪由校坐在右邊位置上,表情極為認真嚴肅。听見門口傳來的腳步聲後,汪由校立刻抬頭看去。

吳年從外大步走了進來。

「將軍。」汪由校站了起來,躬身行禮道。

「由校。」吳年輕輕頷首,徑直來到了主位上坐下,身體向右傾斜,靠在扶手上,坐姿比較隨意。

「由校。有什麼事情嗎?」吳年笑著問道。

「將軍可知道。現在公孫桑正在串聯百官,勸進將軍稱王嗎?」汪由校坐了回去,表情更加嚴肅了。

「知道。」吳年點了點頭,說道。

「我請求將軍拒絕他們。」汪由校雙手抱拳,斬釘截鐵道。

「為什麼?」吳年並不意外,但還是問了一聲,坐姿也隨之端正了起來。

「將軍。我們當務之急,還是光復遼東,驅逐韃虜。而並非稱王。稱王只會獲得一時風光。但也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請將軍仔細想一想。將軍用稱王威脅楚國朝廷,換取了關金瀚、黃虎二將的家眷。對于這偌大的楚國來說。蒙元稱皇帝沒事。因為他們是蠻夷。」

「遼東被吞也沒關系,因為這是邊荒之地。但對于將軍稱王,他們的反應很激烈。只要將軍你不稱王,他們可以用武將來交換。」

「如果將軍不稱王,奪下南海府。楚國大不了退守山海關,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如果將軍稱王,那就會讓楚國發瘋。發兵幾十萬來征討也有可能。到時候兩面受敵,得不償失。」

汪由校抬起頭來,語氣十分嚴肅,而態度十分堅定。他已經豁出去了。公孫桑這幫混蛋,到底在搞什麼。

這是把將軍拉下水啊。

事情不能這麼干。

有智慧的人,應該是得實際利益,而舍棄虛名。

而如果吳年稱王,那就是得到了虛名,而失去了實際利益。

舍本逐末,簡直荒唐。

他知道自己的話不好听,也有可能會遭到吳年的厭棄。忠臣嘛。哪有忠臣不支持主公稱王的?

但他就是這樣的人,正確的事情他一定會支持,錯誤的事情,他一定會反對。

性格使然。

吳年笑了起來,說道︰「早知道你會這麼說了。由校。不。汪功曹啊。讓你監察百官,執掌監察權。是我這輩子做的最對的事情。」

說到這里,吳年話鋒一轉,說道︰「不過。我也得問問長史、司馬的意見。由校你少安毋躁。」

說著,吳年抬起頭來對門外的親兵說道︰「來人。去請長史、司馬。」

「是。」一名親兵抱拳一聲,立刻下去了。

汪由校微微一愣,雖然吳年的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他本以為吳年得了之後會飄起來,沒想到吳年仍然這麼沉穩。

至于吳年的稱贊,汪由校心里頭滾燙的,拱手說道︰「能幫將軍做事,也是我汪由校,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

「如魚得水。」吳年笑著點頭說道。

隨即,君臣二人枯坐了一會兒,直到劉知行、李勇從外走了進來。不等他們行禮,吳年便抬手說道︰「坐。」

「是。」

劉知行、李勇應了一聲,立刻來到了左右位置坐下。劉知行坐在了汪由校的下邊,李勇坐在了對面。

劉知行抬頭看了一眼汪由校,目中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汪由校是他親自提拔的,對汪由校的性格脾氣,他最了解不過了。

而吳年沒有大事,是不會召見他們的。

最近的大事情。

「輔漢將軍府就這麼大,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沸沸揚揚。公孫桑串聯百官,勸進我稱王。你們肯定知道。雖然他們的折子還沒有遞上來。但我得有個準備。是同意,還是反對。知行,老李,你們有什麼說法嗎?」

吳年再一次斜靠在扶手上,擺出了一個輕松的姿勢。

「回稟將軍。這種事情,我不懂。反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李勇很干脆的抱拳表態道。

這府中的三大官。李勇的資質、出身是最差的。但是他能干好司馬這個官職,沒有出現紕漏,其實是很有能力的。

雖然李勇很老了,但是肯學。曹操說的挺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活力。

而干司馬這件事情,就已經消耗了李勇所有的精力。政治上的事情,他真的不懂。

但他很忠心,吳年干什麼他都會支持。

「將軍。恕我直言。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劉知行想了一下後,才拱手說道。

「好。我明白了。」吳年輕輕點頭,然後站起來說道︰「說起來。稱王很簡單,我也沒有什麼負擔。但是啊。我的想法很簡單。就算是戰國時候,韓王也是有幾十座城池的。十二座城池的王?算什麼。說出去讓人笑掉大牙。」

「我們還是把心思,放在攻破南海府。把楚軍趕回山海關吧。」

說罷了,吳年又坐了回去,然後抬頭說道︰「根據陳家貴獲得的消息來看。」

「遼東總督錢能與山海關總兵王忠弼不和,互相爭權奪利。王忠弼能打仗,但貪財。錢能不能打仗,但不貪財。」

「現在南海府那邊,被他們兩個弄的烏煙瘴氣。百姓的莊稼,基本旱死了。今年恐怕要顆粒無收。」

「你們覺得,現在是出兵的時機嗎?」

把熊無我、吳景趕走,是吳年走的一步妙棋。這一步妙棋,正在持續發揮作用。

打南海府已經是勢在必行。

但是什麼時候打,是一個問題。

「回稟將軍。我覺得還應該再等一等。因為熊無我打的底子實在太好了。現在王忠弼麾下的軍隊,還有極高的戰斗力。而王忠弼本人只是貪財,不是不能打仗。如果現在與他硬踫硬,我們不會吃虧。但是蒙元人在北方虎視眈眈,橫插一腳。我們月復背受敵。就算打贏,恐怕也會元氣大傷。」

「不如等王忠弼更衰弱,再動手。」劉知行立刻拱手抱拳,回答道。

「嗯。知行說得對。」吳年輕輕的捏著自己的下巴,低頭沉吟了許久之後,點頭說道。

時機,還沒有成熟啊。

溫水煮青蛙,青蛙它還活著,就會跳走。

就在這時,親兵從外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張折子,彎腰遞給了吳年說道︰「將軍。戶房房主公孫桑,與一百二十六名官員、校尉、千戶、百戶的聯名上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