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8章 面授機宜

就在劉愷大王跌落地上之前,張義閃電般的跳下馬背,伸手抱住了他。只見他面色蒼白,氣息紊亂。

小柳「哇」的一聲就哭了,將士們惶恐不安,人馬動搖。

「鎮定!」

張義大喊一聲,兄弟們把話傳下去,人馬才安靜下來。

小中華的人剛離去,千軍萬馬喧嘩躁動,說不準會被他們發現,假如反戈一擊的話,那就被動了。

因為此刻軍心已亂。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張義抱著父王一路小跑,進入山口來到一處草地上,御林軍統領劉柱月兌下戰袍鋪在地上,張義讓父王平躺在地。

太醫早有準備,打開藥箱,取出銀針扎入救命的穴位。

「退遠些。」

張義讓跑來的將領們都退到十多米處,免得阻礙空氣流通。

大王的身邊,只留下太醫、張義和小柳三人。

太醫嘟囔著責怪幾句,醫生的眼里只關心病人,他哪里知道,為了化解這一場危機,大王強作精神,一番話就勸退八萬大軍。

張義心里很清楚,眼下不是和小中華開戰的時機。更不能透露出劉愷大王病危的消息,否則小中華勢必會發起全面進攻。

銀針救治,又服下救心丸後,大王從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

張義和小柳扶著父親坐起身來。

他的神情蒼涼,愛憐的望著自己的女兒,一行老淚跌落下來。

在小柳的記憶中,父親只在母親病故時流過淚,此刻父親的表現就和那時一樣。

或許他真的累了,早想辭世而去,只是心中掛念著女兒。

張義淚水婆娑,他理解父親的心情,這是一位何等堅強的英雄,靠意志支撐著自己,即使在最後關頭,也裝作若無其事的去和敵人談判,為國為家付出最後的心血。

小柳撲在父親的懷里失聲痛哭,夜已黑,山風呼嘯,千軍萬馬默默的屹立在原地,人人哀傷不已。

「此處陰寒,還是盡快帶父王回長安的好。」小龍輕聲道。

王正跑到馬車上,取來毛毯,遞到張義的手中。

張義把毛毯裹在父親身上,抱起他,送到馬車中的行軍床上,小柳一直抓著父親的手,上車後跪坐在他的身旁。

大軍在靜默中行進,返回長安。

……

父親昏睡過去。

張義的心情沉痛,抱住小柳,默默的安慰她。

小柳依偎在他的懷里,呆呆的望著窗外的夜空,幸好有張義在身邊,不然的話,她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去。

凌晨三點多,大軍抵達長安城下,張義命令人馬就在城外扎營,只帶將領們、御林軍和磨盤城勇士前往王宮。

這一夜,眾人都是和衣而睡。

次日清晨,大王醒來,讓張義召集將領們,在寢宮接見,幾十人跪在地上聆听聖訓。

「朕自起兵以來,大小百余戰,千里行軍,時常夜臥于馬鞍之上,何曾墜落一次。可見是上天昭示朕,戎馬生涯到此為止。」

這番話听來,令人唏噓不已。

「父王莫要憂慮,昨日只是疲勞過度,待到休養好了,自然還能縱馬馳騁。」張義勸慰道。

「義兒所說極是,哈哈哈,」劉愷大王笑道,「只是這次怕要休養許久,軍國大事緊急,自今日起,朕便要靜心養病,再不問軍國之事。大小事等,爾等將官全听張首輔裁決,如听朕令。」

「遵旨。」眾將官跪拜領命。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其實,在大王的授意下,眾將官早已向張義宣誓效忠,今日再次下達旨意,大王的心意再明確不過,中華王國的最高權力,徹底轉交到張義的手中。

這就相當于遺囑。

幾十位將官統領著王國最精銳的軍隊,得到軍隊的支持,權力才能得以穩固,比寶座和玉璽更重要。

劉愷大王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將領,這些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和栽培起來的,看到他們忠心不二,對張義的領導毫無異議,大王甚是欣慰。

事實也是,張義陣前一對一決斗打敗劉廣,武力毋庸置疑。昨日第一次統領大軍作戰,表現鎮定從容,指揮快速精準,部署先敵一步,徹底贏得將領們的信賴和尊重。

大王的眼光極好,選定了一位最佳的繼承人,張義又對人慷慨大度,素有仁義之名,從此便發自內心的奉他為新主。

劉愷大王又勉勵將領們一番,隨之命眾人退下。

寢宮內,留下小柳、張義、小龍、蕭寒、牛、石敢當和王正。

這是張義的領導核心,已建立家人般的情誼,劉愷大王也不把他們當外人看待了。

「父王,也好,往後您什麼都不要想,只要靜心休養就好。」小柳看到父親神色稍好,臉上便有了笑容,嘆道,「昨日,您可是嚇壞我了。」

哎,小柳畢竟年輕,張義暗自嘆息,病情到了這種地步,已經很難休養過來,他心中亂成一團,感傷不已。

大王笑著安慰女兒幾句,便提起軍國之事。

在張義等人听來,這是面授機宜,想必是最後一次。

「小中華不會痛痛快快的撤兵,義兒,你派出一支人馬,前去監督他們退出商洛和安康兩城,直到退回竹溪為止。」劉愷大王說道。

「末將熟悉情況,願帶人馬前去執行任務。」王正大將軍主動請命道。

「好,那就由王大將軍帶領十員副將和兩萬人馬南下,一是督促小中華退兵,二是分兵收復南部叛亂的城市。」張義安排道。

「末將遵令。」王正大將軍領命道。

劉愷大王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講道。

「古人講,遠交近攻,但我的想法是,聯合小中華攻打大中華。三國之中,小中華的軍事實力最低,大中華的威脅最大。打敗大中華之後,東西北三路出擊,便可順利拿下小中華。」

張義連連點頭,通過和兩國交手,他能感覺到大中華的軍人作戰意志更頑強,是一大勁敵,小中華相對好對付一些。

「相比中華內戰,外族入侵才是最大的威脅,」劉愷大王心有顧慮道,「多年來,北方游牧部落牽扯了我大量的精力,讓我無暇去對付曹將軍。誰知沙皇帝國崛起,游牧部落受到掌控。北境危急沒有得到解決,三國之戰就要往後延遲。」

「父王,我們能不能聯合兩國,共同對抗沙皇帝國呢?」小柳問道。

只見劉愷大王搖了搖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