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8章 小心吳芮造反

九大家族都收到第一筆土地出讓金,剩下的逐年支付,都有協議在手,蓋著王國大印。

張義忙碌起來,但忙而不亂。

先拿土地來說,測量、接收和重新分配是一個繁瑣的工作,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絲毫馬虎不得。

張義成立土地管理會,擬定出執行細則,在官員和家族的協助下,把工作落實到位。

與此同時,集體農莊應運而生,根據地域把農戶組織在一起。管理方式類似百姓之家,負責人由農戶選舉產生,安排大小事宜,耕牛和農具等統一調度。

原來分散的農田連成一片,有農業專家指導,增加新式農具,選用優質的糧食種子,並開鑿水井,修造灌溉設施。如此一來,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糧食增產最少達到一倍以上。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原來農民沒有地,沒有余糧,輾轉流離掙扎在貧困線上。並入集體農莊後,都得到宅居地,還得到國家的各類補助,解決了生存問題。人們看到希望,無不歡欣鼓舞,積極的投身到勞作之中。

劉愷大王知人善任,張義首輔年輕有為,小柳公主提供無息借貸,王室的美譽度達到頂點,得到百姓們的衷心愛戴。

變法從長安城開始,像浪潮一樣席卷全國。

唯一的缺憾是,吳氏家族始終沒有配合,既不表態支持,也不表示反對,借口吳芮丞相生病,出讓土地一事只能等他病好再議。

張義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借口。

吳家佔有土地10萬余畝,人口30余萬,在中華王國微乎其微,幾乎可以無視他們的存在,不會影響大局。

只是讓人看著心煩罷了。

……

張義本想忙完這段時間,再騰出手解決吳芮的問題。

考慮到吳芮是功臣,張義並不想動用武力,貿然誅殺元老,對大王也好,對張義也好,都不想輕易做這種事。

假如吳芮是知趣之人,看到土地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大家族支持,百姓們都滿意,吳芮應該回心轉意才對。

但吳芮選擇了閉門不出。

朝中的吳姓官員,也都采取了消極對抗的態度,他們偏偏佔據著要職,于是張義給予撤職或降職的處分。

長安顯赫一時的吳家勢力漸漸的銷聲匿跡。

隨著土地改革的深入,張義又發現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吳芮經營多年,黨羽遍布全國。長安城的官員听從張義的調度,但各地的官僚體系依舊掌握在吳芮的手里。

短時間內,張義不可能把數千名官員全部撤換,那樣的話大半個國家就會陷入癱瘓。

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陽奉陰違,安排的工作也會做,只是尋找各種借口,效率低下。

對此,張義派小龍帶領刑部官員微服私訪,搜集官員們違法瀆職的罪證。同時成立大學堂,選拔人才,親自訓導,建立新的官員隊伍。

這兩件工作完成後,就能進行一次大換血。

……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晚上,張義兄弟在自家宅院里聚會。

「吳芮丞相曾想染指軍權,被大王警告過,義哥要當心,這個人向來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我就怕他造反。」王正大將軍說道。

「吳芮丞相和劉廣大將軍關系如何?」張義問道。

「兩人素來不和。」王正回答道。

「沒有軍隊的支持,他拿什麼造反?」蕭寒說道,「不過,要提防他把吳家的壯丁組織起來。」

「吳家30多萬人,頂多能組織起5萬人馬,還沒啥兵器,有什麼可怕的。」石敢當大大咧咧道。

「就是,他敢造反,就讓他人頭落地。」牛毫不在乎道。

「吳芮一家造反必敗無疑,我們派人盯緊吳家的動向,一旦有人馬聚集就立刻鎮壓。」小龍思謀道,「但是咱們不能大意,我看吳芮那個家伙不會如此愚蠢,拿雞蛋踫石頭,要提防他另有陰謀。」

「小龍言之有理,咱們要做好軍事準備。」王正說道,「如今大軍主力駐守北境,國內空虛,長安只有三千御林軍,一旦吳家四處鬧事,我怕兵力不足。」

張義知道,這三千御林軍都是老兵,追隨大王南征北戰,堪稱王國精銳中的精銳,忠誠可靠,戰斗力極強。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