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七一章 神仙洞庭府 禍變不測生

方程微微一笑,道︰「我可以為你們介紹介紹,我想她不會拒絕的。」

于幼萍覺得這句話是自己平生听到的最好听的話之一了,臉上綻開鮮花,伸出手來,和方程緊緊握在一起,道︰「謝謝!真是太謝謝了!」

于幼萍自己斗不知道,怎麼和方程握手竟然有觸電的感覺,覺得男人的大手是那樣的厚實而溫暖,握著那手,心里竟然麻酥酥的。

方程道︰「可惜他們籌備畫廊的事情正在緊要關頭,不然,見了這岳陽樓周圍的景s ,思羽他們一定會涌現出靈感來!」

于幼萍驚奇的道︰「怎麼?畫畫的還不止一人?」

朱淑姝笑道︰「當然了,她中們可是五個人呢,都是造詣不凡的年輕畫家!」

這時候,發完思古幽情的朱玲也走過來,道︰「啊,都是像你們一樣的美女嗎?」

小燕子接口道︰「咯咯,當然是美女啦!朱玲姐姐你看見了就知道了!」

于幼萍大有深意的看看方程,心理暗忖,大概那五個女孩子也和這個男人有曖昧關系!不然,怎麼會和小燕子一樣漂亮?剛才那種異樣的酥麻感覺似乎又來了,不覺讓她心里怪怪的。她極目遠眺,只見洞庭湖雖然沒有喜人筆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恢弘景象,但湖上波光粼粼,船只來往如梭,也別有一番情趣,遠處君山隱隱,遙想那娥皇女英,于幼萍不覺痴了。

幾人下得樓來,街上人來人往,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岳陽樓周圍竟然成了一個農貿市場!朱玲道︰「真是煞風景,這岳陽樓周圍居然有這些,要不是看在範仲淹的《岳陽樓記》的份上,我真要失望了!」

方程不由笑道︰「豬小姐,小民百姓都是以肚子為重,他們一天叫賣所得都要用來養家活口,哪里還有心思玩風雅?你隨便去問問,說你大老遠來看岳陽樓,很多人都會笑你白跑路!這就是跟人有個人的觀念。」

小燕子深有感觸,以前自己工資低,總線存夠了錢結婚買房子。現在不同了,對錢,基本上沒有概念,道︰「對呀,咱們看岳陽樓,是來觀光,這些老百姓,卻是*岳陽樓生活!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不過這些也有好處,岳陽樓下面有許多小吃攤,朱玲和小燕子這里吃吃,那里嘗嘗,吃得不亦樂乎。

下午,眾人商量游君山,朱玲特別惦記那君山上的柳毅井,道︰「我倒要看看,那個井到底是怎生模樣?」

于幼萍笑道︰「小叮當是不是想找一個柳毅啊?可惜他已經成了神仙了!」

朱玲嗤的一笑,道︰「嘿嘿,那柳毅有什麼好?百無一用是書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只是運氣好罷了!我可看不上!」

下午,眾人搭了一艘游船,向12公里外的君山駛去。在船上,恰好遇上一個旅游團,里面好像還有台灣同胞,是一個七十歲左右的老人帶著二十來歲的孫女,那老人說起年輕時候曾經游過君山,現在飽經滄桑,看盡人世百態,回到大陸,特地故地重游。那導游小姐聲音優美,銀鈴一般,想船上眾人介紹︰「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山體呈橢圓形,兩旁高、中間低。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

「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sh 蛟台、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鐘、楊ど寨等。每一個古跡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特別是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s o人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島上古木參天,茂林修竹,僅名竹就有20多種,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君山茶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層層的茶園像一條條碧綠的玉帶圍繞在大小山頭,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這里。」

「君山自然風光秀麗,賞奇花異草,夏觀浩瀚洞庭,秋賞漁歌秋月,冬觀濕地候鳥,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閑的勝地。自對外開放以來,李鵬、朱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君山視察,對君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那導游小姐一席話,讓游客們興奮不已。有氣朱玲,听見她爺爺也去過,更是激動。

那從台灣回來的老人低聲向他孫女道︰「民間傳說,‘君山’之名出自一幅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把這幅對聯的上下聯第一字合起來即為‘君山’。島上異竹叢生,君山茶歷為皇帝貢品,還有金龜等珍奇動物。還有一種說法,君山,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據《巴陵縣志》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跡,前人有詩雲︰煙波不動景沉沉,碧s 全無翠s 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我當年去的時候,國家正處風雨飄搖之中,景觀大多頹圮,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說完,頗有感慨之意。

甜甜一笑,道︰「老先生,現在的君山完全不同了,現已修復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鐘等古跡。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致,別具一格。希望老先生能夠喜歡!」

眾人談談說說,不久船即到岸,棄舟登山,幾人隨那導游小姐一起拜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果然有一副石刻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朱玲見了道︰「果然有這幅對聯!」那導游小姐想眾人介紹︰「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于君山並葬此。所以稱為二妃墓,可見氣愛情的堅貞!」

朱玲道︰「什麼堅貞,兩個女人嫁一個男人,太不公平了!」眾人見這女娃說得有趣,無不莞爾。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梁,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那導游小姐介紹道︰「柳毅井,亦稱桔井。你們看,它恰好位于君山龍口內的龍舌的根部。據《隆慶岳州府志》記載︰‘巴陵則有邕湖井及巴蛇、羅漢、秦皇諸井,而井之著者,又曰‘柳毅井’,井旁有古桔一株,大五六圍,枝干奇古。《縣志》又說︰‘桔井相傳為柳傳書之處(入龍宮之門)。井入口丈許,有片石作底,鑿數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測。’過去,崇聖祠有個老和尚作過試驗,用半斤絲線,一端系上銅錢吊下井去,絲線放完了,還未探到井底。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樹,故此井又名‘桔井’。井旁的桔樹雖已不復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遠在民間傳頌。」

「明朝都御史吳延舉寫了這樣一首詩,來贊美柳毅傳書的義舉。謳歌歷史悠久的柳毅井︰牧羊坡上遇青娥,為托傳書意若何?望直窮尋桔樹,莫道遙隔洞庭波。龍宮弟子緘方啟,塵世朗君禍已多。留得舊時跡井在,井泉香冽出川阿。」

「又傳說這口井與蘇州的太湖相通,東西遙對,兩山之間,千里迢迢,卻有‘石穴潛通’,真是‘乾坤吳楚雙開眼。江蘇吳縣東山鎮的東北翁巷村也有一口‘柳毅井’。據考,附近有龍女廟和白馬土地廟,傳為‘柳毅傳書’曾系白馬在這里。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附近還有一石壁,說是柳毅傳書問訊之處。井圈苔痕斑剝,陳跡古雅,泉水香甜津芳,‘旱澇無盈涸,風搖亦不濁’,是東山名泉之一。此外,傳說中的柳毅井,湖南常德的洪沾洲亦有一口,清澈的泉水千古流蕩,永不枯竭,被當地人說成是‘柳毅傳書’下龍宮之處,也稱‘柳毅井’。諸如此類,大概是因為柳毅傳書,歷盡千劫萬難,見義勇為的形象活在人們心中,把佳話的勝址說在當地,也就為當地的人們增加了幾分光彩。據考證,傳說中的柳毅井確實在君山,我們可以從小龍女‘三公女’婆家地址的考證中找到答案。大家看,這‘柳毅井’三字石碑還是明代東山大學士王鏊于正德九年手書的,至今保存尚完好。」

那旅游團停留一會,便繼續向前,但朱玲卻突發奇想,道︰「咱們去看看這‘柳毅井’到底有多深?

朱淑姝道︰「你剛才不是听那導游小姐說了嗎?有個老和尚用半斤絲線斗沒有探到底,有人說通到了洞庭湖心呢!不過從來沒有人去過,不知道到底有多深!」

朱玲興致大發,看見旁邊真有個賣絲線的,可能有人專門利用有人心理,做起了這個生意,看來還真聰明。朱玲買跑去買了半斤,系上一個鈴鐺,道︰「我來試試!」

方程和小燕子站在一起,正在說話,卻听見幾聲驚叫,回頭看時,哪里還有朱淑姝三人的影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