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VIP]【167】游龍虎山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古宇和冀風便起了床.org

稍作整理,便穿著昨天古宇買的新鞋出門了。

今天天氣異常的晴朗,碧藍的天空上,萬里無雲,格外明朗。兩人直奔汽車樞紐站,向龍虎山進發。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里,為象山一支脈西行所致。

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沉思。

九十九峰二十四岩,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即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于山,煉丹修道。山神知覺,龍虎現身,取代雲錦。

自後,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

張道陵于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兩大世家。

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80余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

近年來,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重在加強對道教文化內涵方面的發掘建設,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況,領略道教祖庭的威嚴的「瞰道教全貌」的「身」游線路;推出了以領會道教崇尚「無為、自然」核心思想的「覽道教仙境」的「心」游線路。

還推出了以探考張道陵創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線路,完善各項設施,采取多種措施,使「百神受職之所」、「洞天福地」的龍虎山抖落塵埃,紫氣升騰,納迎四方賓客,替天行道,禳災降魔,造福于民,被旅游界譽為「道教朝聖游和第一游」。

古宇和冀風專門打了個旅游車,從市區一路坐到了龍虎山腳之後,並不急著去上清古鎮的天師府。

兩人買了一張地圖,然後跟著旅游的大眾四處游玩起來。

先游覽龍虎山景區,參觀龍虎山地博館、道博館,乘觀光車游覽沿途風光、正一觀、乘游船或竹筏游覽仙水岩景區觀仿古升棺表演,游覽象鼻山景區俯瞰龍虎山全貌,吃過中午飯之後兩人又游覽上清古鎮景區,游長慶坊、朝拜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水滸108將出生地大上清宮宿鷹潭。

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大真人府」,是歷代天師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貴溪上清古鎮,南朝琵琶峰,面臨上清河,北倚西華山,東距大上清官二華里,西離龍虎山主峰十五里許。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等部分構成。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建築華麗,工藝精致,是一處王府式樣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封建社會「大府第」之一。院內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散綠,環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國第一家」之稱。

府門臨溪聳立,古鎮小街東西橫穿,面闊五間,約二百平方米,高達二丈有一,十幾根大木柱,六扇三開大門,中門正上方懸「嗣漢天師府」直匾一塊,金光奪目。前正中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聯「龍虎山中宰相家」,東側置大鼓一面,名曰︰「通報鼓」。門前東西牆間有石刻「道尊」,「德貴」二坊。建築雄偉,氣勢不凡。

進入頭門硪石甬道三百余步,通過二門直達大堂。在進頭門二十步的甬道間跨路橫建石坊一座,上書「儀門」二字。相傳文官武將至此停轎下馬。

二門距頭門一百二十步,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較頭門矮三尺,紅牆綠瓦,脊獸騰飛。十二根大木柱設門六扇三道,門上畫有秦瓊、尉遲恭、楊林羅成、程咬金、單雄信六尊像為三對門神。中門上端懸直匾一塊,上書「敕靈旨」三個金字︰前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道高龍虎伏」,下聯「德重鬼神欽」。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銀閃並列兩旁,顯得十分威嚴。

進入二門有一大院,院內合抱樟樹十有余株,枝葉繁茂,十分蔥翠。元至正十一年鑄造的九千斤銅鐘,曾于一九七九年從太上清宮移放院內,以供欣賞。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大石碑也移放在古樟之下、以供考究。在二門通往大堂的甬道中心,掘有一井,深二丈七,據傳系南宋道士白玉蟾奉天師法旨所建。名︰一日「丹井」,二日「靈泉井」,三日「法水井」,院內二門兩廂設有品茶亭和小賣部,游客至此可品上龍虎山仙茶和上清板栗等龍虎山土特產。

大堂是天師實施道政的地方,前距二門「九九」八十一步,後靠私第院門,面闊五間,約三百平方米,較頭門矮二尺,比二門高一尺,三面紅牆,門前建有「塞身亭」,堂後門直通三省堂,中廳正上方橫懸康熙十七年「御書「碧城」匾和乾隆七年御賜「教演宗傳」匾各一塊。堂內原置有法台、令旗、朱筆、兵器、御賜半副鑾駕,以及麒麟圖祖天師像等,頗有公堂神威之感。

私第是歷代天師的住宅,名「三省堂」,為江南院落式,是明建清修之物。院門梁記載︰「皇清同治六年謹修」。這區建築是天師府的主體,面積約二千平方米,分前、後、中三廳和東西廊房,以及前左右花牆廂房,並與後花園和敕書閣結成一體,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院門前上書白底蘭字對聯一副,上聯「南國無雙地」,下聯「西江第一家」。院門隱壁畫有「鶴鹿蜂猴」巨畫一幅,象征高官厚祿,宰相門第。繞隱壁登上三省堂,三省前後中三廳︰前廳為客廳,面闊五間,三明二暗,四柱前伸,石階五級,敞門而進,東西花欄,各設台階,廳前地面有一綠色園石,名「匝送石」。堂壁掛有墨龍穿雲圖和祖天師像,東西四壁皆書名詩古畫。堂壁上方懸匾三塊︰「道契崆峒」一匾置位正中央,「仙派名裔」排于東,「納甲周呈」列于西。

中廳,亦稱狐仙堂,相傳是天師祀奉「狐仙」之所,堂內設有供桌、神台,常明燈等供品神器。建築結構,前與前廳用以天溝搭接,又以磚牆石門分之,後與後廳天井廂房連綴。前門額上書「道自清虛」四個金光大字,東西二門分「紫氣」、「金光」,各有額書。

後廳︰後廳是天師的食宿生活廳,面闊五間,用以房室四問,宴廳一間,前有天井後有院,東西廂房上有樓,廂房與中廳連接,天井周十柱明現,門窗四壁,雕刻精致,中置金魚大缸,兩旁假山列之。宴廳擺設為清代款式,四壁名畫詩詞,中堂正上方懸黑底花邊金字匾一塊,上書「壺天春永」,據說是袁世凱送六十一代天師六十辰壽匾。廳前上方懸「福備箕疇」一匾,說為清一狀元——徐甫所題贈。

靈芝園︰順後廳東西門而進便是靈芝園的八卦門,門上方置有「雙龍戲珠」一圖,工藝精巧,觀者贊嘆不絕。牆壁上書對聯一副,文曰︰「八卦涵宇宙,雙龍衛乾坤」。靈芝園面不闊,乃一小院,是天師內室散步的地方,種有奇花異草,金桂銀桂,四季飄香。兩側有狹小廂房,原供丫環家僕之宿,現修作圖畫資料展室之用。敕書閣,前接靈芝園,後靠納涼居,是整個私第建築區的最後一座。這里原系張天師藏經納籍的地方。

觀星台建在私第後廳西牆外的鄰屋頂部,從後廳西廂房登梯穿牆而至。建築簡陋,三面窗明,乃是張天師觀察南星北斗,測定天機之所。

萬法宗壇;二門院內,私第以西連接一區四合院為萬法宗壇,「萬神集聚」之所。現已修復,紅牆綠瓦,油漆雕畫,脊獸騰飛。門懸「萬法宗壇」一匾,院約一千二百平方米,建殿三座︰正殿五間,朝院門居中而立,階前置一「九龍三腳」焚香大爐鼎,東西二殿,合面而建。正殿為「三清殿」,原殿內祀奉尊神,諸神、天兵天將共一百三十八尊,現塑有「三清」、「四御」、「三官」、「三張」(即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共十三尊,以供朝拜。東側為「靈官殿」,塑有王靈官踩火球,掐指舉鞭,紅臉長須,金袍綠帶之象。西側為「玄壇殿」,塑有趙玄壇黑臉長須,帥袍金甲,乘虎揚鞭之象。院中十字甬道,珍花異木,松柏長青,千齡羅漢松二本,一雄一雌,盤根錯節,葉翠蔥郁,並列峰冠,稀貴罕見,使萬法宗壇的四合院,顯得格外肅穆威嚴。

私第後廳之西,有一組外觀簡陋,約五百平方米的房屋,以連堂三進的格式,用天溝天井連成一體,建築布局緊湊,由私第後廳經西廊道入拱門而進。拱門石上有飄旗形狀的額塊,鑿有「橫金梁」三個不太顯目的小字。前後三廳,各廳三間,中為廳堂,東西為房室共十間。後廳視為正廳,前帶廊道天井,後有天溝,天溝後門通百花池至納涼居。字畫對聯均不存,唯有後廳堂上方懸「為觀其志」一匾。

百花池位于府第的西後端,水面約二千米方米,池周奇花異草,夏季荷花滿池怒放,水碧花香魚擺尾,垂柳曲橋湖心亭。池畔南岸,古木濃蔭,白鶴盤旋,百鳥歌鳴。

納涼居建于百花池岸,面閥四間,倚牆臨水,門額上書「納涼居」三字,這是張天師品茶納涼,觀花賞月之所。供游客品茶納涼。

味腴書屋座落私第東部,前原建有家廟,書屋為院落式,建于清光緒二十年面闊約八百平方米,分前後二進,後為正屋有樓,中有天井兩廂,門前老桂倚牆,婆娑作態。石門鑿有隸書聯一副,上聯「泮芹蔓衍芹期來」,下聯「丹欄花開欄可攀」。書屋後門遠朝西華山,近臨池中水,門額上書「秀接衡陽」四字。

古宇和冀風四處轉了一番之後,又回到了大堂之上,大堂上天師依舊在實施道政,古宇張望了一番,並沒看見顧惜朝和他師傅的蹤跡,不由得有些失望。

古宇撞了一下正在饒有興趣听著天師講道的冀風說︰「我看,只有晚上在來一探了究竟了。」

冀風點點頭道︰「那好,那我們現在繼續游玩?」

古宇笑著拍了拍冀風的胳膊說︰「你小子還真把這次出門當成了旅游了?記好這些路的位置了沒,不然晚上來的時候忘記路了,可就不妙了。」

冀風點點頭,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放心吧,都記在這里呢。」

古宇笑著點點頭說︰「那就好。走了,晚上再來。」

兩人將整個天師府里里外外都轉了一圈之後,便尋了個遮陽又舒服的地方,閉著眼楮睡起覺來。

補足精神後,古宇和冀風又尋了個地方將溫飽問題解決之後,兩人便開始為晚上的活動做籌劃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