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

這次的會議看起來和睦友好風平浪靜,可是實際上大家都看得出來,暗地里早已經波濤洶涌蓄勢待發。

盡管參與會議的各個派系的統帥雖然都有各自的小算盤,但是在這樣的會議上,他們不能表現出來,不動聲色達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政治家最高明的手段。

這次的會議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

一來這次的會議只是這次戰爭的參與方在一起的私下會議,並不是國會,因此參與的人員除了張作霖,段祺瑞,孫文與馮玉祥之外,再無他人。這幾個人在一張桌子上,有些話就好說了很多。

這次會議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下一任的大總統誰來當。

當然,在正常的法律程序上,至于大總統的繼任問題並不是這幾個人就能決定的,但是在現在的實際情況中,在座的幾個人無疑決定著整個國會的走向,因此他們談論這個問題就顯得合情合理,無比自然。

對于張作霖來說,自己辛辛苦苦打這一場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擴張地盤掌握權力,要是這大總統的位置能夠落到自己手里,自己的奉軍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入關進入北平、天津,甚至可以順勢南下,直達江南,到時候自己稱霸全國的理想就可以實現了。

可是張作霖知道,這話不能自己說出口,可是在場的也沒有人會幫著自己說話,實在不行自己也就只能厚著臉皮張口了,憑借著自己現在的軍事實力,向來在座的幾位也沒有人敢出言反對。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這話還沒有說出口,坐在一旁的馮玉祥倒是先開了口。

馮玉祥也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現在的局勢是奉軍一家獨大,自己要想跟張作霖抗衡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是自己又不能坐以待斃,于是他咳嗽兩聲,引起大伙兒的注意,緩緩地說道︰「這次直奉大戰,我們的收獲頗豐嘛,現在吳佩孚已經逃到了洛陽去了,听說最近也是麻煩不斷,已經不足為慮。可是眼下吳佩孚曹錕一倒台,這國家不可一日無大總統啊,我今天請各位打這里來,就是想听听幾位的意見。」

馮玉祥說完這席話,明顯是拋磚引玉,眾人有各自的思量,都不好先開口,張作霖張了張嘴,剛想說自己的主張,可是馮玉祥沒給他這個機會,他接著說道︰「本人呢,先在這里表個態,跟在座的幾位比起來,我馮玉祥沒什麼本事。想這麼多年來,張大帥駐兵東三省,一來平定匪患,為黎民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而來跟日本人交涉,也費了不少力氣,對于中華民國頗有功勞啊!」

馮玉祥的這一席話把張作霖可是捧上了天,張作霖很是受用,雖然馮玉祥說的是實情,但張作霖還是覺得心里飄飄然,連忙拱手道︰「在座的各位哪一個不比我張作霖強上許多,我也是瞎折騰而已!」

眾人嘴上笑笑,但心里清楚的很,只是不說破而已。

馮玉祥接著道︰「孫文先生為民國四處奔走,三番五次維護共和,為天下蒼生計,實在是我等學習的楷模,這份愛國精神,我等自然是理應學習的!」

孫中山不知道這個馮玉祥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只是笑著拱了拱手。

馮玉祥一點也不覺得尷尬,繼續說道︰「可是要我來說呢,這最應該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必定非芝泉莫屬。要說講資歷,芝泉三上三下,多次擔任總理,資歷不再黎元洪之下,要說品行,那更是沒的說,要不怎麼能被成為‘硬漢’!」馮玉祥說完,還看看張作霖。

張作霖的臉色實在是不好看,他沒想到這個馮玉祥拐彎抹角的一個個夸贊了半天,最後轉到了段祺瑞的身上,先是說段祺瑞資歷高,當然,這一點張作霖不得不承認。

但是後來又說道段祺瑞人品過硬,這時候他女乃女乃的還看著自己,這著實叫張作霖生氣,這他娘的不是欺負人嘛!

段祺瑞听到馮玉祥讓自己出任民國最高長官,多多少少有些意外。在他看來,他這次來無非就是來湊個熱鬧,順便把自己的飛機要回去就算了事了,可是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

可是听到馮玉祥的話,段祺瑞也沒有多少高興地成分,一來自己年事已高了,不想再參合這些是是非非,只要不是搞帝制,誰出任大總統對于他來說,並沒有多大區別。再者自己當年在直皖大戰中慘淡收場,這時候實力不濟,要是出任了這一職位,明擺著與張作霖過不去,實在是不劃算。

段祺瑞想要推辭,可是馮玉祥堅決推薦,這時候孫文也開口勸段祺瑞能夠執政,這時候,已經推月兌不過去了。

一旁的張作霖看到這個形式,知道自己已經是無望了,況且段祺瑞出任總比馮玉祥好的多,最後也只能無奈附和著推舉段祺瑞出任。

但是張作霖的答應是有條件的。張作霖沒有把話說在明面上,但是他與段祺瑞兩人眼神相交,自然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兩人打交道這麼多年,說不上知根知底,但是英雄所見略同,有些事就是利益的交換,更是不能拿到桌面上說的交換,情商不高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政治家。

張作霖和段祺瑞可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兩人不用交談,從張作霖答應段祺瑞出任民國最高長官的話語和語氣中,段祺瑞就知道這是一個交換︰那就是段可以出任,但是前提條件是飛機的事情不能再提。

這對于段祺瑞來說可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但是想要恢復自己往日的聲望,自己還是要出任,于是思量了半響,還是在一番推月兌與拉扯之中,答應了眾人的推舉。

這一場會議,可以說是各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馮玉祥成功的將自己從尷尬的境地中解月兌了出來,張作霖順利的拿到了皖系的十二架飛機,段祺瑞也再次出任民國最高行政與軍事長官,而孫文,也再一次維護了各個派系之間的平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