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章 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看到日軍機群已經全部逃竄出武漢領空,而且21中隊和蘇軍戰斗機中隊正在江南,繼續追擊殘余日機。

追逐到長江北岸邊的8架E-15驅逐機,因為在速度上的劣勢,都明智的沒有選擇渡江追擊,而是沿著長江北岸西飛。

對于現在的中國現狀,不僅戰機珍貴,而且戰機燃燒的燃油,同樣是無比的珍貴。

這些洋機洋油都是用國內貧瘠的礦產資源,國內百姓和國外華僑的無私捐獻,換來殺敵報國的利器。

容不得半點無謂的浪費。

飛翔在前的副隊長劉宗武的2302號驅逐機,左翼輕擺三下。

隨後開始調整機頭,朝著王家墩方向,緩速下降。

23中隊的飛行員們,知道這是劉宗武暫時接替中隊的指揮權,下令回航王家墩機場。

「嗡——」

23中隊剩余的6架戰機均是壓速下降,轉向王家墩機場。

而22中隊僅剩的2架伊-15戰機,見勢也調整方向,跟隨飛向機場。

「勝利了!」

「空軍威武,空軍萬歲!」

「走,去機場慰問空軍英雄!」

「去慰問英雄!」

看到這一幕,整個漢口的百姓們,都是齊聲歡呼,朝著王家墩機場那邊跑去。

甚至有漢陽的百姓,成群結隊的蜂擁的通過漢江上的浮橋,來到漢口,興高采烈的匯流進人河,跑向王家墩機場。

這群翱翔在藍天的戰鷹,今天不僅痛殺日寇,打得他們落花流水,而且使得日軍轟炸機至此至終沒有機會在三鎮投放下一枚炸彈。

如何不讓武漢三鎮的一百二十萬百姓激動和振奮!

不親眼去看一看凱旋而歸的英雄們,不去表達一下自己內心的敬佩和謝意,自己哪能在屋里坐得下去?

此時,武漢三鎮各大報社的攝影記者們,也都挎著相機,擠著滿街如潮的人流,放足朝著報社跑去。

他們要用最短的時間,把剛剛照下的珍貴照片‘洗’出來,配以洋洋灑灑的文字,作為明天報紙的頭版頭條。

名字就叫做︰中國雄鷹振翅大敗日寇,勇殲倭奴!

而另外一些記者,則是要麼去尋找日機的墜機點,以求獲得第一手的影像資料,要麼就是跑向王家墩機場,去采訪凱旋的英雄。

一些西方各國的戰地記者,也都在滿街密密麻麻的人流里,大步的朝著電報局跑去。

準備到了電報局,就地口述一封精彩洋溢的戰地戰報︰

「武漢上空剛剛爆發一場激烈的大空戰,在英勇的中國空軍的奇謀打擊下,東洋戰機紛紛折翅武漢上空,最終不敵,狼狽逃竄!」

而那些拿著軍用望遠鏡,在各個有利的樓頂高處,觀察戰況的英美法德蘇意的軍事觀察家們,各國大使們。

在放下手里的望遠鏡的時候,都是一副震驚的神色。

「我的上帝,在淞滬戰爭之後,原本以為中國會完全的失去制空權,真沒有想到今天竟是這種令人驚訝的戰況。中國空軍打得真漂亮!」

在漢口漢正大道的一棟四層西洋樓的樓頂,美國駐華大使詹森,武官卡爾遜上校,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埃德加•斯諾。

三人站在美國駐華臨時大使館的樓頂,觀望著中日空軍之間的空戰。

此時,詹森的臉上露出一副難以相信的震驚神情,大聲的說道︰「這真是一個神奇而偉大的國度,這些勤勞貧困,百折不撓的中國人,似乎總能創造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這並不奇怪,大使您一直在南京,上海一帶,接觸的也都是國民政府的高層,而沒有下去走走看看。尤其是延安!」

埃德加•斯諾兩眼光芒的說道︰「假如大使不介意,我送您的《西行漫記》,您閑暇的時候可以看一看,說不定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一定會仔細的看一遍。」

對于這個現在已經享譽西方的無冕之王,詹森當然不會在語言上得罪,然而這也只是他的客套話而已。

作為一個國派大使,他更願意相信他自己的眼楮和耳朵,而不會因為看一本記者寫的書,就會對從來沒有見過的事物,產生什麼實質的想法。

「在東洋的施壓下,英國,意大利等國都開始對中國限制軍售;中國政府在淞滬會戰,退到武漢以後,手里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采購戰機,不然在亡國的危急下,也不會只下了50架霍克-3和30架P-36的訂單。而且中美相隔萬里大洋,戰機至今遲遲沒有送到。」

卡爾遜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的衛隊長,此次在來中國前,被羅斯福專程叫到白宮。

羅斯福告訴卡爾遜,此時正處于世界大戰的邊緣,特意叮囑‘希望你不時地給我寫信,告訴我你眼里的中國已經發生的和將要發生些什麼。’

在卡爾遜1937年夏末到達上海的時候,正值淞滬會戰,美軍駐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又任命他為情報官,收集東洋軍隊在中國作戰的方式。

所處立場的不同,讓卡爾遜對今天的空戰有著不同于埃德加•斯諾,而是更傾向于全球對抗的角度來解讀︰

「現在蘇軍和關東軍,在東北蒙古一線嚴重對峙,雙方不斷爆發小規模的軍事摩擦,兩國之間的大戰早晚都會爆發;蘇軍在西線歐洲,面對的全是敵視的目光,所以它太需要中國為它在東亞牽制日軍的兵力和視線,延緩東北那邊的戰爭進程。——大使您想過了沒有,假如這場中日戰爭沒有美國的參與,無論是最終東洋獲勝,或者蘇軍支持的中國取得勝利,對于太平洋,會出現一種什麼樣的局面?」

卡爾遜烤好一支雪茄,然後點燃,郁悶的說道︰「總統有意援助中國遏制東洋,同時也讓中國遠離蘇方,在東亞培養一個堅定的盟友,抵御蘇日在亞洲的南進。但是所有的行政命令必須到美國國會通過,而那些奉行奉行孤立主義和綏靖政策的政客們,目光短淺的令人失望。」

「總之,這個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無懼死亡,奮不顧身的英勇殺敵;只要有武器,有飛機大炮,日軍必定逃月兌不了注定失敗的結局!」

埃德加•斯諾最後做斬釘截鐵的斷言。

——

「嗡——」

杜劍南駕馭著驅逐機,跟隨著前面的戰機,飛向王家墩機場。

此時戰機已經下降到500米低空,在他的眼楮里,一幅三十年代老武漢的畫卷,在他面前徐徐的展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