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六章 委婉

跟著陳怡舍了一回飯菜給乞兒,又見過慈幼院的小娃子們,穆青雲回到武館,閑下來再處理雜務時,便不由心生好奇,把她簽字同意的一些文書又翻出來看了看。

最近一段時間,穆青雲負責統籌武館一應事務,但也非事無巨細,樣樣都管的。

別看只有一個小武館,可各種雜事也多得很,她要每一件都親自處理,除非長個三頭六臂,否則非累死不可。

古代某些皇帝,例如他們家太祖皇帝,每天能看幾十萬字的奏折,帶著大臣們一起卷生卷死,可人家是開國皇帝,她這樣的普通人是萬萬做不到的。

反正穆青雲忙忙碌碌半天,也是總攬全局,細枝末節她掃一眼就過去了。

此時翻閱各類文件,仔細去看,才發現自己批出去的銀錢有很大一部分還真用在了慈善方面。

一時間心情大為愉悅。

「慈幼院里的孩子,很容易出人才。真有根骨好的,比別人更容易練出來。」

陳怡一看她的小表情,就笑道,「別把咱們門主想得太好心,收養孤兒那是朝廷的職責所在,和我們關系不大。」

「不過這些孤兒但凡能活著進慈幼院的,差不多都是先經了一輪淘汰,身體不夠強壯,腦子不夠聰明,根本就活不到被收容的那天。」

「咱門主也是機緣巧合,忽然想到要從慈幼院里挑選弟子,這幾年便一直和慈幼院往來比較親密。」

關系一近,自然要出錢出力。

畢竟都是些孤兒,朝廷發的錢糧永遠不夠用,雲城大戶人家又著實不多,如果任由慈幼院自己謀生路,那些孩子們恐怕最多就是勉強活著,死不了的程度。

卓燕飛是想從中篩選弟子的,不知不覺,就開始供應糧食,供應錢。

錢數也不算多,卻是細水長流,每年都不間斷地往慈幼院頭投資。

當然,目前為止,卓燕飛投入很大,產出寥寥。

「前兩年,咱們門主倒是從慈幼院發現了幾個根骨好的孩子,不過培養過程中,都另謀生路去了。」

陳怡感嘆道,「習武真難!」

好多小孩從小打基礎,天分也不錯,還有資源,可仍會半途而廢。

有的要去賺錢,有的嫁人生子,有的娶妻以後就懈怠了。

更多的卻是遲遲看不到習武有成的那一天,灰心喪氣,自然也不必再談未來。

窮人家的孩子想出人頭地,道路很窄,練武是一條路,卻也是一天遍布荊棘,很難走到終點的路。

這條路上一個坑洞連著一個坑洞,無數人涌上去,可只有寥寥幾個能把這條路走完。

「我前年和孫師姐,應邀去下面縣城里看幾個比賽。當時有兩個小武館的教習給我們推薦好苗子。」

「我和師姐考教了一下,我還在想怎麼鼓勵那些孩子,怎麼寬慰教習,孫師姐就直接點破了,這些孩子有一大半,不建議繼續學武。」

陳怡嘆了口氣,「天底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我們這樣的機遇。」

她感嘆了半天,嘆自己的幸運,也嘆那些不太走運,半途而廢無法成為武者的人。

正傷春悲秋,孫師姐大跨步進門,正好也听見陳怡的話,隨手把手里一沓文書塞過去道︰「咱們都知道習武難,可偏偏就是有人相信吃幾顆藥啊,遇見個高人之類,就能變成頂尖高手。」

「高手有這麼不值錢?誰家的武功不是辛辛苦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日日不戳……」

孫師姐一回頭,看到自家青青師妹,怔了怔︰「唔。」

穆青雲無辜地眨了眨眼。

陳怡卻是揚眉︰「師姐看咱青青干嘛,我們小師妹也是風雨無阻,每日勤練武功,才有今天成就,和不勞而獲可不是一回事。」

穆青雲失笑。

一開始八卦她天資的,似乎是陳怡來著,此時再想把傳遍了的話往回收攏,貌似不容易。

孫師姐嗯哼了下,招招手道︰「別鬧,來看看任務卷宗。」

這文書和卷宗都是縣衙剛分派過來的,算比較緊急的任務,需要馬上著手處理,越快越好。

自入了十二月,縣衙方面想來也是知道雲城武館如今剩下的弟子很少,分派的任務並不多,通常都是本地的瑣碎事。

某個新出師的江湖人搞不清狀況,見義勇為的不是地方等等。

例如唐家弟子就總愛這麼干。

就算什麼事都沒有,甚至都不一定要有仇,一言不合都可能就打起來。

前幾日還鬧出件新鮮事,蘇北的一個練刀的高手,江南的某個劍術名家,就在雲城的紅日大街上狹路相逢。

這倆一對眼,那廝不是那誰誰誰,敢和我搶洛水仙子的那個!

于是開戰!

兩個人打得昏天暗地。

周圍小販們不知道躲,非湊過來看熱鬧,一不小心被波及,一個扭傷了腳,一個摔破了腦袋。

這兩位打完沒在意,放了幾句狠話走了,問題是醫藥費管誰要?

孫師姐和陳怡只好出去追,追了一天一夜,終于逮住人。

陳怡還算走運,她抓住的江南劍術名家腰纏萬貫,不差這點錢,痛快掏了。

孫師姐找到的那位蘇北刀客,一路走江湖,一路蹭吃蹭喝,掏空了腰包也只有八文錢,吃頓飯都不夠。

只好押他去打工賺錢還債,現在這位還在摘月樓洗盤子不能月兌身。

這些都是瑣碎小事。

穆青雲還挺希望武館接到的任務都是些雞毛蒜皮。

這回相對來說比較嚴重,是長縣出了問題。

長縣算是雲城下屬縣中比較富裕的一個大縣了,縣里水土好,山里長得藥材藥性足,還有不少人參。

縣里時常會有外地的客商來收購山里野生野長的好人參和好藥。

只靠著售賣藥材,長縣老百姓們的收入就相當不錯,富貴人家不少,家里一有錢,自然關心孩子們的前途。

要說前程,一則讀書,二則習武。

可無論讀書還是習武,都要從小就開始學才行,還必須有天分,但長縣的老百姓,孩子小的時候家里窮,培養不起,如今有了銀子,家里小孩兒就半大不小了。

長到十五六歲,無論讀書還是習武,仍有書院和武館收,但人家教習就明著說,習武沒問題,但想有大的成就,很難。

有些教習委婉些,哪怕面對資質一般般,腦子不靈光,年紀又偏大了,還不夠努力的習武少年來問——‘我能不能去大爭賽為國爭光’,也不肯直接說您洗洗睡吧,人家說,那可能需要一點機緣。

瞧瞧,這話多麼委婉和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