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刻板與成見

崇文館內放著最多的就是古籍,這里的書籍種類很龐雜,上到策略史冊,下到地理農桑之類的書都有。

相比國子監都是一些士族中人喜歡的典籍,這里的書更加全面。

顏師古看起來有五十多歲,整齊的發髻中有藏不住的白發。

張陽稍稍行禮,「見過顏老。」

顏師古點頭道︰「長安城關于你的傳聞很多,老夫也听過,還听說你以前只是長安城的一介流民?」

無奈笑了笑,張陽解釋道︰「當年戰亂,離開了家鄉來長安城討生活。」

顏師古又是點頭,「其實在長安城有很多像你這樣的人。」

這話听著不太對,張陽不解道︰「老先生此話何意?」

顏師古把手中的書卷放在書架上,「老夫已經年邁,見過的人自然比你多,你是這些中最幸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

看著對方的神情,不知道為什麼對這種人老人家心里總是沒什麼好感,說話總是帶刺,有點說教的意味。

顏師古繼續講著,「長安城繁華,住在長安城的權貴名仕更多,如你這般出身低又找不到翻身的地方老夫見過不少,自視苦讀數載前來投卷,卻沒有涵養也沒有德行。」

說完話他便自顧自離開。

張大安連忙把顏師古隨意放在書架的書卷拿下來,然後放在該放在的地上,「這里有三十多個書架,但凡放錯位置想要再尋到會很麻煩,顏老先生總是這樣,隨意擺放書籍。」

看著顏師古的背影,張陽心中說不出的別扭。

張大安走上前順著目光看去,「听說顏師古很反對科舉,他以前任職弘文館學士的時候就一直看不起寒門子弟,上官儀就被他刻薄對待過。」

張陽倚著門思量點頭。

「還有秘書監的人傳言顏師古即便是要不學無術的商賈或者權貴子弟,也看不上寒門苦讀出來的學子。」

「嗯,我去過秘書監,听說唐觀就在那里。」

「此人就是這樣脾性。」張大安也揣著手,「自從來了東宮之後,此人確實學識淵博,不論是說文解字還是專研那些生僻的典籍,他都能講出獨道的觀點。」

「他又對你刻薄過嗎?」

張陽這麼一問,張大安先是思量,接著回話道︰「倒是沒有,他時常說起父親,說是非常欽佩父親的為人,也說不上責難吧,他時常與我和大哥作比較。」

「張大象?」

張大安點頭。

「你跟大象兄有什麼好比的,再者說了你們根本就不是能夠在一個領域做事的人。」

「顏師古確實是一個很古板的人。」張大安感慨著,「在他老人家的心里好似對所有人都已經有了一個牌子,不論對方的言行舉止如何,或者學識如何,他老人家只要從心里拿出一個牌子,確認你是什麼樣的人,往後不論你說什麼做什麼,在他心里都是這麼一個印象。」

「我懂了,就是喜歡給人打標簽,而且非常地刻板。」

「確實是這種意思。」張大安回話。

又看了看東宮,李安儼就守在門口站得筆直,板著臉,張陽收回目光,「太子最近在鍛煉嗎?」

「一直有打沙袋。」

「你幫我找一些地理志相關的書籍,如果有關于南詔的典籍就更好了。」

「兄長稍等,這便取來。」

張陽站在崇文殿,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畫下了三個圈,三個圈分別代表金礦銀礦和銅礦。

首先要確認一件事,那就是中原對銅礦和銀礦的開采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張大安捧著一堆書卷出來,「先找到這些,我再去找找。」

在門前坐著,張陽拿起一卷書翻看著。

從戰國開始的《禹貢》便有對地理自然的描述,只不過局限性很大。

再有說山海經,如果換做世家子弟和儒家學子他們會覺得山海經一本雜書而已。

不過當仔細看山海經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在山海經記錄中描繪山川自然也不少。

放下一卷書,張陽又拿起一卷,這卷書是水經注,水經注對地理的描繪就比較詳細了,可這本書記錄的大多是水利方面的知識。

因為水經注是後漢時期的著作,當看過了司馬遷的《河渠書》之後,才覺得《水經注》的記述上有很多借鑒了河渠書的地方。

晚年大器晚成的司馬遷當之無愧,驚才絕艷。

張大安又拿著幾卷書從崇文館走出,「張侍郎在,這里有吳越和嶺南相關的地志,不少有提及南詔一帶。」

將眼前十數卷書用包裹包起來,張陽將其扛在肩上,「你平時多看著點太子,顏師古此人……」

張大安回話道︰「保持距離,也要恪守自己的底線,萬不可無辜遷怒他老人家,若有不對之處,在下還是會提醒太子。」

「聰明多了,你現在都會搶答了。」

「我有空和徐長吏常談話,也能有所收獲。」

听到是徐長吏,張陽左看右看,他人呢?

張大安講道︰「說是要在東宮小憩,這個時辰也該醒了。」

有過前一次的事情,受不過這個說話又碎又密的長吏。

提著包裹張陽一邊走一邊說道︰「不用和徐長吏說我來過,也告知太子,那份課外讀書驪山還會加緊印刷,保證讓此書傳遍各個州郡。」

「兄長慢走。」

一直快步走出東宮,這才松了一口氣。

從皇城一路走過,路上來來往往的只有一個個腳步匆匆的官吏。

再看一眼自己的禮部,就只有李百藥坐在其內,正打著瞌睡。

並不想把自己的手下束縛得太緊,如果所有人都只听一個人辦事,難免會在不少地方有所掣肘。

讓張大象,許敬宗,張大素三人各自帶著一個團隊辦事。

想想現在這個時候他們應該還在與各國的使者正在談話,又或者是和長安城的一些西域人正在打听消息。

讓他們帶著團隊辦事,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方向,西域,南詔,遼東三個方向都可以同步進行。

不僅僅是效率,團隊和團隊之間也能相互配合,更可以相互競爭。

個人能力在團隊中也能有所放大,也能對個人起到影響和學習的作用。

許敬宗本就是一個做事很有自己風格的家伙,尤其善于交朋友,這種人給他太多的束縛反而適得其反。

李世民正看著後宮的一片空地,听著閻立本對太液池的規劃,將這個六百畝地改成一個太液池。

听閻立本說完一番話,李世民低聲道︰「這件事再延一延吧。」

閻立本又道︰「陛下,雨季已經過去,錯過了這個時節只能再等明年了。」

李世民點頭,「朕明白。」

閻立本躬身道︰「臣就先把輿圖給收起來了。」

看李君羨來了,李世民低語道,「你先退下吧。」

回頭看了眼一路小跑而來的李君羨,閻立本只好告退。

依舊看著眼前的風景,這一片荒涼的地方李世民越看越不喜歡,更不喜歡如今的太極殿,想要再修一座宮殿,可如此一來要耗費多少的財帛與人力。

知道張陽打算大造驪山,李世民心里很是羨慕,驪山可以改建,可是朕不能隨意興建宮殿,就連有這個想法都會被勸諫。

讓閻立本規劃太液池的事情,也只好暫時擱置。

李君羨遞上一份奏章,「陛下,這是近日張陽的舉動都記錄在桉,他們從倭國運了一些銀礦來,此刻送入長安城一個作坊。」

「銀礦?倭國有銀礦?」

李君羨開口道︰「末將會繼續查。」

正是四月天,這兩天程處默感覺渾身不舒服,正講述著最近發生的事情。

程咬金也是听得一臉糾結。

「孩兒本不想動這些銀礦,可無奈張陽一直糾纏,只是拿了其中一小塊。」說著話程處默就拿出一塊銀礦,放在桌桉上。

「就這麼一小塊?」

「孩兒不敢多拿。」

見程咬金的老臉逐漸黑了下來,程處默連忙又道︰「孩兒知道茲事體大,自然不敢多拿。」

「老夫知道了,你是怕朝中的人知道這些銀礦的來源便會追查?」

「孩兒有顧慮。」

程咬金無奈搖頭。

程處默又站起身,「那孩兒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最近有不少事情都需要孩兒去辦。」

等程處默離開,程咬金心中犯滴咕,拿一點也是拿,不拿就不拿了。

張陽是禮部尚書,就算是出事也犯不上老程家。

要說處默愣吧,最近又覺得他靈醒了,不論是對自己手下的那些人也好,還是他平日里做事的方式也好,顯得更加隱晦。

這是一件好事。

要說他靈醒了,又覺得他關健時候犯渾。

處默參與了這件事,他也見了銀礦,他甚至可以拿更多的銀礦,就算是和張陽平分都不為過。

程咬金灌下一口酒水,「還是一樣這麼瓜。」

下了朝之後,回家帶著媳婦一起去村子,或者帶著媳婦見了皇後之後,再去上朝,之後再一起去村子。

夫妻倆的日子就這麼三點一線很挺充實的。

別的村子都已經結束了農忙,播種完之後便是農閑。

只有驪山到現在還在耕種,田畝太多,人口太少。

對村子里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對張陽來說勞動力的緊缺會產生更多連帶問題。

首先就是驪山的改建工期最快要到夏天才能開始。

在村子里的球場上,夫妻倆手里各自拿著一卷書,一人在圖上做著勾勒地域範圍,李玥做著標注。

兩位嬸嬸看著配合無間的夫妻倆人,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特別的幸福。

李玥翻看著手中的筆跡,「不說中原月復地各地的郡縣,但要是說邊關各地的郡縣,就算是這些地方的縣志在邊界也有不少沖突的地方,就比如說幽州一帶幾個郡縣,土地上就有很多虛報瞞報的事情。」

張陽擱下筆看著眼前的地圖,再對照自己之前畫的總圖,記憶中的樣子很清晰,可要是按照現在的地志來看,地域邊界很是模湖。

李泰喝著一碗紅糖水,「這個地圖倒是給了本王不少想法,各地縣志大多數都是前隋留下的,要重新歸置不說各縣各州會有不少的矛盾,更別說涉及各個世家或者權貴大地主,這更是一本湖涂賬。」

張陽重新坐下來,「也就是說從前隋到現在以來這筆賬一直都是含湖不清的。」

李泰點頭,「既然要編撰括地志,這些事情本王會讓人安排的,這件事于社稷有益,岑文本已經派出了文吏要各地郡縣上呈地志。」

等李泰離開之後。

李玥翻看手中的書卷,這才說道︰「看了這麼多書卷,倒是沒有對南詔銅礦有記載。」

張陽面色凝重地點頭。

「雖然典籍上沒有記載,不代表一些桉卷記錄中沒有,如果可以進入父皇的藏書閣說不定會有些許線索。」

「你父皇有藏書閣?」

李玥點頭,「小時候在秦王府的時候父皇就讓人安排了這個藏書地,只不過那時候一直與隱太子明爭暗斗,無暇顧及那個地方。」

夫妻倆說著話,武士急匆匆而來,「陛下來了。」

李玥聞言便收起了自己的筆記,接著一臉凝重地看著地圖。

看見李世民走到近前,張陽和李玥一起行禮,「不知陛下前來有失遠……」

「不用多禮,朕來時也不想打擾村子里的人,這便沒有告知。」

當即打斷話語,先是看了看四周,李世民見到一碗紅糖水便喝了起來,「來時確實口渴了,這紅糖的風味果然不錯。」

本想提醒他這是李泰喝過剩下的,好像他並不在意。

李世民嘖吧著嘴還在回味,「朕听聞你從東宮拿了不少地志典籍,原來是為了畫地圖?」

李玥低聲講道︰「確實在輿圖上有不少地方不明白,尤其是這些邊關小鎮的地域地界很不明朗。」

「這張圖比朕宮里的地圖清楚不少,將吐蕃也囊括在版圖中,你小子果然有取吐蕃之心,朕沒有看錯你。」

「陛下謬贊了。」

李世民又問道︰「你有多大把握拿下吐蕃?」

張陽解釋道︰「臣定當盡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