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

這個包圍圈,絕對是韓琦最為不舒服的地方,本以為北宋的廣大,在遼國已經滅掉之後,北宋除了定海軍再無威脅了,可是現在,是沒有威脅了,所有的鄰國,除了海洋,那都是定海軍的。

不知不覺之下,定海軍打下了這麼龐大的一片土地,把北宋的四面八方都給包圍了起來,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定海軍有敵意的話,他可以攻擊的地方,也是整個北宋的各個地方,比起海上,還要容易的多。

富弼也是第一次听說,可是難道韓琦拿到的抄錄地圖,加上一些滅亡的時間和曾經擁有的王國,富弼也不說話的。

富弼是樞密使,可以說,不但主導整個北宋的軍事,也掌管著北宋的諜報部門,雖然說之前重點是遼國和西夏,可是周圍的這些國家,肯定有記載的,甚至也有一些調查。

南方位于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他都知道,甚至當年的依智高作亂,他依靠的是什麼,富弼也知道,可是這麼詳細的,描述整個國家的狀態,簡單的歷史,還有現在,如何被拿下的,那就真的不是富弼所能夠達到的了,從這個上面,可以明白,定海軍真的拿下了中南半島。

比起中南半島,更讓富弼吃驚的是西藏,這個在唐朝的時候,就是吐蕃,現在,更是淪為了一個游牧部落王國的地方,因為地勢高聳,環境惡劣而得名,在這里,哪怕是戰無不勝的唐軍,都沒辦法,更別說北宋了。

西夏的騎兵,放在高原上面,還能夠戰斗一番,可是北宋的步人甲,放在高原上就是噩夢。

本身,高原反應,這就是一個自然選擇和淘汰的過程,而在重甲步兵上面,需要穿著著重甲,攜帶沉重的物資,整體的消耗本就比騎兵高的多,又是在高原上面,所以北宋的主力軍重甲騎兵,從來就沒有登上過這個高原。,

這一點,對于定海軍,同樣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高原上面高原反應,沒辦法解決,那是根據人身體的條件來的,只能夠開始嘗試著適應,比如說,在四川,在甘肅,等地區,進行類似高原上面的一些實驗,讓這些戰士們適應高原。

而高原反應的重點,就是缺氧,這一點,可以做,定海軍的鋼鐵加工,已經可以做出來氧氣鋼瓶,而加壓裝置和灌輸裝置,也不是非常的困難,只要稍稍的,認真一點,這些做出來,根本就不菲什麼,至于氧氣,那就更加的容易了。

從電力出現了之後,制造氧氣就不是什麼問題,電解水,還有很多的一些溶液,大部分都會誕生氧氣,通過浮力的分布,讓氧氣和氫氣分開,這就能夠生產出比較實用性的氧氣,然後灌輸到鋼瓶之中,一旦出現了問題的話,就把這個鋼瓶之中的氧氣拿出來,使用就好了。

就算是如此,還有定海軍強大的熱武器和火炮的幫助之下,定海軍依然是比較艱難的拿下了西藏,當時,負責進攻西藏的人很少,只有8000人左右,歷時3個月的時間,終于拿下了西藏,把西藏歸于了中國的懷抱。

西藏都輕易拿下來,更南邊的大理,還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位于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這個時代,印度還處于分裂的狀態,幾個大國分別的統治一部分的疆域,其中,朱羅國甚至還入侵了東南亞,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的土地。

拿下印度是雙管齊下的,一部分在西藏兵力,越過了喜馬拉雅山,因為山勢陡峭,可以通行的地方並不多,加上後勤的問題,最多就是佔據了一定的橋頭堡,主要是沿著西馬亞拉山附近。

可是在南部,就不一樣了,在佔據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的時候,定海軍已經跟朱羅國交鋒了,當時是一面倒的屠殺,在拿下了朱羅國的人員之後,順著這邊的海洋為跳板,繼續的向前。

雖然說,這個時代,沒辦法把船從陸地上飛過去,可是繞行馬六甲,這本身就是古老航道的一條,阿拉伯人到達北宋,就是走的這一條路。

上千艘的西班牙帆船,還有大量其他的戰艦,一共動用了10萬人,進入到了印度月復地,立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目前,還沒有深入到印度月復地,可是沿著海岸線,一直到喜馬拉雅山附近,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壘,算是插足進來了。

周圍,諸多的國家,就算是最近的,跟北宋之間的距離,也超過了1000公里,這對于擁有火車的通行來說,不算什麼,只是一個白天而已,可是對于沒有火車,還是原始的,以馬車,馬,等為交通工具的時代,如果中間再夾雜著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北宋對外的聯系,幾乎是斷絕了。

沒錯,甚至連海外的商人都沒有了,商人是追逐利益的,當年,在定海軍大力發展的時候,各種新鮮的東西,新的特產,就吸引了外國的商人,他們甚至幫助定海軍,完成了海上基礎的奠定。

後來,伴隨著定海軍發展越來越快,不但取代了北宋,成為了海外商人的第一交易的目的地,並且伴隨著海南的拿下,海外商人幾乎很少進入到北宋了。

畢竟,從北宋,哪怕是廣州,距離海南,還有幾百上千里的海路,更別說沿著的海上逐步的向上,從長江進入到京杭大運河,再到開封府的,這一段路,太過漫長了。

海南要近得多,而且,定海軍,專門為了商貿,開發了海南,有專門區域和商城,只要是外商們到來,就可以很輕易的獲得,一切所需要的商品,不用跑到北宋去采購。

當然了,那些願意冒險,並且想看看整個北宋風光的,這個攔阻不了的,可是這樣的人有多少。

伴隨著,定海軍,把目光放在的東南亞,在馬六甲,興建了一個新的商貿城市,再然後,就是中南半島,靠近印度洋的這一邊,一步步的向前,每一次,都是節約千公里以上的,特別是到了印度洋上面,在不考慮季風的關系下,從阿拉伯地區到中南半島這邊,幾乎節約了一半以上的航程,這個,是最讓人動心的。

原先,可能最多一年來回一次,可是現在,可能增加到2次,甚至是三次,這種效率,以定海軍的貨物來說,如何選擇,幾乎是注定的了。

富弼听完了韓琦的講述,也有些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韓琦的記錄之中,蘊含著諸多的方面,富裕程度,生產力水平,戰斗力,這三者,北宋跟定海軍比起來,都有非常巨大的差別的前提下,北宋還怎麼打的。

韓琦和富弼,先後進入到了皇宮,面見了包括仁宗,重臣在內的所有人的,在韓琦訴說了定海軍的見聞了之後,所有人都默不作聲,一部分稍稍先知先覺,或者是對定海軍了解的比較深大臣們,他們知道,定海軍可怕。

這種認知,只是一個簡單的,主觀上面的認知,的知道定海軍強大無比,可是強大到什麼程度,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現在,韓琦把一個個的數據,擺在了他們的面前的,在慶歷19年,也就是去年,整個定海軍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7兆貫,稅收高達8800億,這是一個讓北宋膽寒,甚至是顫抖的數字。

8800億,這幾乎是目前北宋財政收入的1400倍左右,要知道,北宋不小了,也得益于從定海軍收獲的工廠,北宋才能夠走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可是算下來,甚至可能連定海軍的一個小城市都算不上。

不說,沈陽,沈陽是定海軍最為龐大的一個城市,沈陽的整個圈子,佔據了定海軍國米生產總值的4成,單純沈陽本身,也高達一成五,也就是說,一個沈陽的,貢獻的財政收入,1350億元,是北宋的200多倍。

剩下的諸多城市之中,排名第100位的,差不多跟北宋財政收入差不多,是18億,也有北宋的三倍之多。

這些年,伴隨著北宋體量的增大,特別是各個參知政事,都有自己的一灘事務的,所以,他們對于財富,對于收入,沒有過去那麼的無知,可是整體的數字,還是讓他們頭暈目眩的。

知道定海軍有錢,可是有錢到這種程度,那真的是讓人難以想象,特別是三司使,拼命的看向仁宗,只差沒有說出,讓仁宗問趙信要錢了。

韓琦就是因為財務問題,而被迫下野的,之後,伴隨著韓琦的離開,整個財務問題就更加的嚴重了,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大大的加強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三司是首當其沖的。

可是財政問題是大問題,三司在之前,已經把能夠想到的東西都已經想到了,可是這個問題不解決,怎麼辦,重擔就壓在他的頭上,幾乎快瘋了。

現在,突然听說,定海軍收入這麼高,別的不說,哪怕是從中間抽出來一點點,不說多了,5000萬貫就夠了,就足以解決北宋的問題。

仁宗當然看到了三司使的眼光,他也很清楚,這是讓他對定海軍要錢的,這怎麼做的出手,幾十萬,上百萬,算是孝敬的,5000萬貫,算什麼,而且,未來赤字大了,1億,2億,難不成都要麼?

其他人看到三司使的態度,也想到了這個,可是都沒有開口,甚至有些人在考慮,仁宗的心態,還有韓琦的目的。

錢,只是一個方面,之後,一系列的數據,讓整個北宋的高層,都開了眼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們身邊,定海軍會發展到這種程度。

人口,兩萬萬五千萬,是目前北宋人口的5倍,人口未必代表一切,可是當年,如果遼國不是一千多萬人口,而是兩千萬,三千萬的話,恐怕北宋早就不復存在了。

可是更加可怕的,應該是生產力,北宋因為定海軍的影響,把鋼鐵產量也開始用噸來表示,經過了從定海軍之中學習,特別是從大名鐵匠作坊開始吸收,北宋的鋼鐵產量,也屢屢突破,到了慶歷二十年,也達到了120萬噸的程度。

這在整個封建社會,已經是非常可怕的,之前北宋的產量,在8到10萬噸左右,歷史上的唐朝,一種算法是每年5000噸,一種算法是1200噸,無論哪一個,都是遠遠不如的。

如果說,有錢有人,還算是一部分的實力,那麼軍力就是直接的顯示,定海軍一共擁有各類軍隊128萬人,其中,海軍38萬人,陸軍90萬人,听起來不算什麼,北宋還有80萬禁軍呢,加上廂軍,也一百多萬,可是這能夠相比麼。

因為趙信的關照,很多的絕密的東西,都向著韓琦放開,一些軍隊上面設置,也韓琦明白,這是無法相比的。

定海軍是熱武器的軍隊,軍隊就不單單是軍人本身,一把槍,子彈,各種的輔助裝備,這只是一個戰士最基本的配備。

之後12個人一個班,一個班擁有1挺輕機槍和2挺半自動步槍,一個排額外擁有2挺重機槍和3挺輕機槍,之後,到連一級,又擁有小口徑火炮。

無縫鋼管已經做出來了,定海軍在彈藥上面的優勢,讓迫擊炮開始出現,最輕量級迫擊炮,攜帶方便,對于步兵支援火力非常的有用,作為步兵前線支援火力非常的合適。

如果這些只是最基礎的,然後,一個營擁有6門37毫米火炮,一個團擁有12門75毫米山炮,這些一步步的向上疊加,不但讓整個軍隊的花費的,龐大無比,也讓火力方面武裝到牙齒。

趙信對比的,從來都不是北宋,以北宋的實力的話,別說是現在的裝備了,就算是10年前,甚至更早一點,對付遼國時候的武器裝備,已經足夠用了。

趙信干脆對比的對象,是二戰時期英德精銳,要求在火力上面,要全面壓倒他們才行,這才造就了這個奇葩的陸軍,一個師最少裝備了1200挺以上的機槍,幾乎平均五六個人一挺,同時,大量的裝備火炮,不但有重型的,還有支援性質的輕型火炮。

北宋的仁宗,還有官員,也不是沒有見識的,可是這個陸軍,已經徹底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可是最為殺手 的,還是裝甲巡洋艦,當韓琦把裝甲巡洋艦給拋出來之後,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仁宗。

仁宗想了半天,嘆息一聲,說出了一個決定,再一次組成一個代表團,以韓琦為首腦,參知政事,六部尚書,軍隊將領,只要想去的,都可以去,人數,就控制在300人左右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