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

400毫米的火炮,這已經是戰列艦的主炮的層次了,在一戰時期,超無畏的戰艦,他們的火炮口徑大部分都是15到16寸左右,也就是到了二戰時期,在武藏和大和這樣級別的戰艦,他們口徑超過了400毫米,達到了460毫米,其他二戰主要國家的戰艦,少有超過400毫米。

當然了,日本的技術水準很低,他們的460毫米口徑的火炮,未必會比美軍的主力戰列艦,356毫米的強到哪里去,火炮的口徑,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音速,管身倍,還有其他的音速,也相當的重要。

定海軍目前,已經解決了材料和火藥兩個問題,同時還使用了三種,只有後世在20世紀中後期才出現的對火炮加強的方法,在火炮能夠容納的強度上面,已經達到了最大了,那麼威力自然高。

火炮,說白了,是讓火藥在其中爆炸的,然後產生了膨脹氣體,推動著的炮彈,往前快速移動,並且產生傷害的一種武器。

原則上,只要炮管能夠承受多大攻擊,火炮本身的威力,就會有多大。

爆炸產生的威力,是無限的,填充更多的火藥,就可以產生多大的威力,有時候,炮管的壽命,大概就是幾百炮而已,按照一發炮彈,在炮管之中爆炸的時間,幾十,甚至幾百分之一秒,幾百炮的壽命,就是持續的力量作用幾秒鐘,甚至更低的。

無論是管身自緊,還是鐵箍,還是涂層,這些都可以加強火炮的強度,三個一起上的前提下,單純炮管的強度,定海軍的炮管,已經達到了20世紀後半期,甚至是末的水準了,這個水準之下,超過2戰水平,那是非常正常的。

哪怕定海軍,在火炮的一些研究上面,並不深入,可是火炮,特別是大型火炮,最關鍵的基礎是材料,只要材料解決了,火炮就等于解決了一半,對火炮了解的不深刻的話,或許無法縮小,可是放大,是沒有問題。

就這樣,在一定的巧合還有趙信的持續不斷的投入之下,火炮也是越做越大了,目前最大的一門,已經制作出了,口徑在400毫米以上,這個火炮,算起來是40厘米,經過了後世的技術理念,使用的是更先進的火藥,還有更加強大的彈頭,這些火炮的,威力無窮,哪怕是稜堡這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這樣的火炮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

趙信是一個軍事愛好者,他甚至親自研究過長弓,還去打獵,作為重炮最巔峰的時代的代表作,無畏艦和超無畏艦的時代,他很希望的重現這些的艦船,火炮已經有了突破,比起無畏艦初期的時候,已經增大了很多了,可是無畏艦的另外一個基礎,大型的輪船,卻是一個制約的,定海軍沒辦法制造出來。

定海軍,因為趙信的躍進,直接跨越了木質鐵肋的存在,直接走輪船,可惜,問題眾多,定海軍雖然有水池實驗,還有更加科學的方法,可是崛起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別人用百年,數百年,才能夠累積出來的收獲,在定海軍這邊,可能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跨過了,這是因為趙信躍進的結果,可是並不代表沒有瓶頸,現在,這個瓶頸就顯示出來了。

在風帆時代,船已經是人類制作交通工具的最大的一個,到西班牙大帆船還有飛剪船這樣的遠洋船舶的時候,更是大了許多,從幾十噸,一下子躍升到了千噸,可是從普通的風帆戰艦,再進入到輪船這個程度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幾千噸都是正常的,更大的也是。

如此不停攀升的重量,特別適用的不是木頭這樣,比水輕的材料,而是鋼鐵這樣比誰更重的材料,這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

趙信從後世走來,又是經過了高考,並且受到了咨詢洗禮這麼多年的,他當然知道輪船的基本原理。

密度這個東西,是看整體的,而不是單獨某一種材料,鋼鐵制作的輪船,之所以能夠浮起水面,就是因為他的整體密度還是比水輕,說白了,就是把鋼鐵分割成不同的艙室,這樣下來,空氣的密度比水輕的多,空氣跟鋼鐵,一經中和之下,就形成了比水重的東西,也可以制造船舶這一點。

空間,艙室,還有一些獨特的設置,比如說流體,還有設計方面的,定海軍,在趙信的推動之下,制作出了西班牙大帆船,還有飛剪船,對于流體體系並不陌生,飛剪船就是流體浮力的大成者,獨特的設計,空心船首,會讓船在迎著風力前行的時候,微微上翹,這樣整個船跟水面接觸的較小,同時,飛剪船的整體形狀,就是一個刀鋒一樣的,產生的阻力更小,這才是飛剪船速度飛快的原因。

趙信沒有對輪船有許多的研究,也沒有力學和艦船學方面的知識,可是他看過的多,別的不說,螺旋槳的位置,他是會設計的,這個已經是後世輪船走過多少代才形成的,同時,整個輪船的形體,煙囪,還有一些整體的布置之類的,他也知道。

當然的,他知道發展的規律,從中國式帆船之後,到西班牙帆船,再到飛剪船,然後,不必考慮其他構成的交通工具,直接就進入到輪船,用鋼鐵制造這個領域了,這個領域的在後世是常識。

可是就算是如此,輪船的發展速度,還是很慢,之前所有的突飛猛進,在這里形成了巨大的屏障,哪怕費盡努力,都沒辦法完成輪船的定型和量產,連民用的小火輪,都沒有弄出來,更別說還是軍艦上面,真的是非常困難。

對于此,趙信也非常無奈,在火炮上面,有了巨大的推進,400毫米的火炮,別說跟一戰相比,一戰幾乎是無敵的,就算是放在二戰之中,也算是佼佼者,威力上高于356毫米,或許能夠壓它一頭的,也只有大和那樣的怪物了。

武器上面,特別是大口徑重型火炮,已經是二戰時期的水準了,鋼鐵質量,甚至已經達到了新世紀,在趙信看來的,一切都不成問題了,在大型的蒸汽機剛剛腌制完成之後,就開啟了的輪船的研究。

本來想著,怎麼,也應該有一點的發展,不說,萬噸的戰列艦,幾千噸的戰艦,應該是手到擒來的。

趙信忽視了船只的技術含量,毫不客氣的說,就算是曾經的北宋,制造任何一艘在內河上面航行的船只,也需要很多的技術的,那些世代相傳的,從一個最初級的幫工,一直到主持一艘船的大匠,這些需要好多年的路才能夠走過。

到了西班牙帆船和飛剪船,他們的技術含量就更高了,毫不客氣的說,其中每一個木板,每一面帆的設定,都需要無數次的計算,這也倒罷了,到了輪船這個層次,提升就更加的高了,幾乎整體每一個結構,都需要計算,要給浮力不過關,那麼剛剛送到水面,就會沉沒的。

定海軍在普通的河船,在西班牙帆船和飛剪船這些領域之中,積累了眾多的經驗的,後世的學院派和師徒傳授的這兩個方面結合,促進了定海軍在遠洋海船方面的發達的,可是在輪船方面,卻不行,之前跨越式的發展,跳過了一些艦船的結構,最終產生的惡果,哪怕是水池實驗,還有計算上面,都一切正確,但是,就是沒辦法制作出一個合格的船。

要麼,制作出來的船,下水還好好地,一個浪花打過來,就沉沒了,要麼就非常可靠的,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最初的時候的,研究人員只是以為,這是實驗之中的必然的問題,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去解決就可以了,可是越是解決,越是有問題,甚至後來,制作出來一個,連水都沒能下,因為只要進入水中,立刻就沉,船塢都出不去。

趙信一直都對輪船很關注,在找到了美洲的航道,並且在美洲已經踏足了一個立足點的前提下,未來美洲是肯定要開發的,南北美洲,這兩個龐大的大陸,充滿了動植物的寶物的地方,絕對是值得關注的。

北美也倒罷了,那不過是地盤大一點的,資源多一點而已的,可是南美,那真的是寶地,世界上第一大河亞馬遜,巴西的熱帶雨林,蘊含了多少植物的寶庫,把眼楮看向南方,在阿根廷,還有一個潘帕斯高原。

那可是一片寶地,在那麼一片高原之上,是沒有牛的,在16世紀,西班牙人第一次把牛帶到了潘帕斯草原上,然後毫無天敵的他們,在這麼一片肥美的草原上,瘋狂的生長的,到了18世紀,西班牙人粗布的估算了一下,在這個高原上,一共有8800萬頭的野牛。

200年的時間,增長了幾千萬倍,恐怕生殖力比他們更強的,那就只有澳大利亞的兔子了吧。

難怪後來,網絡上面,以後一個段子,說什麼的阿根廷人,遇到了經濟危機的時候,氣憤無比,回家來一頓烤肉大餐壓壓驚,在阿根廷,曾經牛肉,是最便宜的那種。

飛剪船,相當的好,是整個風帆艦隊的巔峰,可是它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那麼輪船就可以完美的解決。

本以為,研究人員們,會給他一個完美的答卷,不說幾千噸的,上萬噸的那種的輪船的,一兩千噸的小火輪總是應該可以吧,可是現實如同當頭一棒,別說是一兩千噸的,50噸,100噸的都沒有做成。

到底是因為什麼,難不成是比重不行麼,可是按照他給的公式,密度和浮力上面的公式,或許,那個直接沉下去的,是浮力不行,可是另外的那些,就不是了,有一個就只是一個空心的鋼板,剩下的全部是空的,比重這方面,比起木制的,要輕很多。

可是浮在水面上了,性能卻更加不穩定,一旦大風大浪來臨,就很容易傾覆。

趙信認真分析原因,突然想到了後世的發展,似乎從木質的帆船到輪船,還要經歷一個鐵肋的過程,雖然說,定海軍已經用實力,越過了這個過程,會不會是這里出現了問題。

趙信在控制定海軍,在推動定海軍在技術和機械方面的發展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是一帆風順的,可是在一些特別的領域,還是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說,本來應該經過的部分,跨越過去了,看起來這個部分,似乎跟後面,沒有直接的聯系的,可是實際上,它卻是這個研究過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反,漏掉了這一個的,對于整個研究,都會有影響的。

處理了這些東西,特別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在趙信覺得,或許這個木船鐵肋,對于整個輪船的產生,沒有多少影響,可是還是指點技術人員,對這個方面進行了一番嘗試。

果然,趙信的想法是正確的,木船鐵肋,他是輪船必須要走過的一步的,只有給木船加鐵肋,就可以掌控浮力的大小,本身帆船,有一定的重心,可以在海面上輕松的航行,並且受到了高海情,還可以成功穩住,不至于傾覆。

加上鐵肋,這鐵肋的重量,鐵肋的大小,對于整體的重心非常之關鍵,這個不同于之前直接的輪船,這個可以前前後後的嘗試,弄清楚了這個密度的問題,未來,在制作輪船有巨大的幫助。

講清楚了,就是這麼的簡單,當然了,如果趙信對于密度,對于流體力學方面,有出色的認識,甚至研究非常的深入的情況下,不必經過這個過程,直接把重心,把整個船的形態都給弄出來就好了,可惜趙信沒有,那麼按照歷史上面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

在把鐵肋木船給制作出來之後,對著他一通的研究,就對輪船有底了,一些比例大體上先按照鐵肋的來做,哪怕不理解,直接拿來主義,拿來用就好了,很快的,就收獲了第一艘比較成功的輪船,不過,這個輪船,很小,只有100噸的排水量,最多就是19世紀的時候,過江的小火輪這個檔次的,可是小的制作出來了,大的還遠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