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

飼料的產出,推動了肉食大量的產出,也讓改變體質最佳食物,牛女乃和雞蛋,在整個中國大量的出現,這個出現,也有一個過程的,在初期,沒辦法普及到每一個人,雞蛋是需要產出來的,牛女乃和羊女乃也是如此,特別是牛羊女乃,哪怕是有足夠的飼料,也未必有足夠的女乃羊女乃牛,這個需要培養。

只是一個暫時的滿足,然後,伴隨著的玉米的大規模種植,飼料的大規模的產生,有了足夠的原料的前提下,整個定海軍普及了豬和禽類的產出,讓整個定海軍的膳食結構的大規模改變。

玉米的普及工作,看似的緩慢,實際上,是非常快的,是從慶歷十三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慶歷十五年,在慶歷十五年達到了極限,最終在定海軍的地盤沒有大規模的擴張的前提下,7億畝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跟玉米種植面積的大規模的擴張,玉米的價格也起伏很大,在整整兩年多的時間之中,玉米從一個剛剛出現的稀罕物,開始迅猛的跌價,這個跌價的幅度非常的可怕。

最初的時候,一個玉米棒的價格,是在1貫到3貫不等,當時200萬畝土地,總共出產了的1650萬石的玉米,這中間經過挑選, 8成以上要留種,加上損耗的,畢竟在挑選的過程之中,只有顆粒飽滿,才會被選為種子,在種子不夠的前提下,淘汰的那些,基本上,都是有這樣那樣問題。

這些問題的玉米,把壞的去掉,再去掉一些不適合作為食物的,最終剩下的,能夠有一成,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近9成的作為種子,留下來作為明年種植使用,也就是說,只有一成流入市場,也就是165萬石。

玉米重量不小,如果是沒有曬干的那種,按照一斤兩個玉米棒來計算的話,也就是3億多個玉米棒,听起來不少,都到了億這個層次了,可是聯想到定海軍的人口,接近一億的人口,三分之一的孩子,3000多萬的孩子,就算是去掉2歲以下,沒辦法吃玉米,2歲以上的,也有一兩千萬,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平均15個。

食物之所以作為食物,就是因為,食物是每天都要吃的,哪怕你一頓飯吃的再飽,下一頓同樣是需要吃的,這樣的前提下,每個孩子吃到的玉米的數量就很多了。

如果在別處,花費2-3貫的,給孩子買一個吃食,這根本是難以想象,兩三文都很難,可是在定海軍,在平均的月工資在300貫左右的前提下,給孩子買一兩個作為嘗鮮,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現在,連一個人一個都不能的普及,一些疼愛孩子的,或者孩子喜歡吃的,往往會十個八個的購買。

孩子們吃,是剛需,可是玉米的味道很好,就算是普通人,也很喜歡吃,作為稀罕物,吃的人就更多了,這樣平均下來,可能每個人多吃幾個,就不夠了,這就讓這個的玉米更加的緊俏。

物以稀為貴,東西少了,買的人多了,價格當然飛升,這就是最後,讓人目瞪口呆的價格。

最初的時候,趙信定下來1貫的價格,在他感覺,已經很高了,按照大米的價格,能購買150斤的大米,也就是相當于後世450塊錢一個玉米的價格,伴隨著購買的人越來越多, 1貫的價格根本就頂不住,後來漲到了2貫,3貫。

在3貫之後,不再漲了,原因很簡單,經過了一系列的集中投放,玉米已經吃完了,一共165萬石,也就是供給了差不多2個月的時間,甚至連過年都沒有等到,就銷售一空了。

反倒是過年的時候,有些人想要吃,卻沒有的吃,很是產生了一些的風波,最終事情越鬧越大,弄到了內閣,甚至驚動了趙信,沒辦法之下,要的人太多了,已經產出的,是沒有辦法再吃了,剩下的,要在大規模的普及之中留種,當然不可能拿出來吃。

這個時候,在糧食研究所之中,有專門溫室種植的玉米,大概6000畝,本身就是改良和種子研究的,這一批種子,因為遺傳性不怎麼的好,沒辦法作為種子存在,本身,是準備其他的用途的,或者作為罐頭,或者加工成其他的食品。

現在,在玉米棒這個方面,有了巨大的需求的前提下,就是能夠拿出來用,6000畝玉米,畝產9石左右,就是5.4萬石,接近540萬斤的,雖然這個數量依然不多,不可能供給整個的需求,可是在年節之中,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批被緊急擠出來的玉米,在年節之中,也賣出了很高的價格的,一個高達5貫。

哪怕是只是200多萬畝,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產量,總量差不多賣出了3.5億貫,這就是新產品的優勢,可是這個優勢,很快就保不住了。

如果趙信只是一個追求剛剛利益的人的話,他不會大規模的擴張玉米的產量,一定數量玉米,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之中的,創造出較為高昂的利益,一旦大規模的普及之後,玉米的價格,肯定不會那麼高了。

看起來,165萬石,賣出了3貫一個的高價,可是如果提升10倍的話,會是3貫麼,100倍,1000倍的話,物以稀為貴,說的就是這個,沒有這個稀少作為前提,價格很快就下來了。

趙信作為中國皇帝,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定海軍都是他的財富,就算不用的權勢收割的方法,就是趙信投資的一些企業的,開創的一些企業,趙信手里的錢就可以不計其數。

趙信當然不會短視到,為了幾億貫的錢,而忽視掉玉米的巨大作用,玉米是改變人種,改善人體結構的一個最為好的東西,必須要大規模的推廣。

在趙信不遺余力的大規模推廣的前提下,玉米的種植面積,幾乎以每年接近百倍速度擴大,從第一批200萬畝,到第二批1.4億畝,然後到第三批,達到了極限,7億畝。

玉米是高產作物,倍率非常的可怕,這也是玉米高產的根源,為了擴大的種植規模,第一批大規模的種植的時候,絕大部分的留種了,可是到了第二批,種植的總量在1.4億畝以上的前提下,這一年的東西,就不用在留種了。

按照100倍的樣子,那就是需要140億畝的土地,這對于目前定海軍來說,超過全部土地的十倍,定海軍不可能,全面的種植玉米,玉米雖然好,種植三分之一,已經是極限了,沒必要繼續的種植。

伴隨著玉米的大量普及,到了慶歷十四年,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4億畝,收入10億石的前提下,不用全面留種,那麼多余的部分很自然的就流入市場。

10億石,如果說,定海軍的1億人,都吃玉米話,也吃不完,北宋這個時代,因為油水少的關系,每一個人每年吃掉的糧食很多,可是再怎麼多,也不會超過600斤,也就是每個月超過50斤糧食數量,這個數量平均到每天,都接近2斤了。

這可是純粹的糧食,而不是糧食制成品,可是平均每一個人10石,也就是1000斤,這樣平均到每天,就超過了3斤了,這個糧食,無論如何,也吃不了的,更別說,現在定海軍普及了各種副食和肉類,再加上水果之類的輔食,對于糧食的攝入大大的減少,一天能夠吃1斤的,已經是非常高了。

供需關系,永遠是價格的重要因素,當購買的人多,供應量不足的時候,價格立刻飆升,可是當供應量充足,購買人少的情況下,貨物積壓的,要想銷售出去,就必須要降低價格的。

玉米實際上,就是這個情況,哪怕不考慮放大的產量的問題,就說,原來,擴大一百倍的產量,1000倍的實際供應量,玉米的價格立刻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從3貫,迅速的跌到了30文左右。

雖然說,整體的價格方面,衡量重量的話,比起面粉,大米,還要貴好幾倍,可是跟最初的,那幾乎是天壤之別了,下降非常明顯。

這不是終點,到了慶歷十五年,玉米的種植面積終于達到了極限,在整個北方,包括日本和朝鮮在內,一共種植了7億畝的玉米,那麼最終的收獲,高達67億石,這個種植的總量,已經可怕到相當的程度,玉米也終于,從一個稀罕物,迅速的跌落,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糧食作物,價格達到了500文每石,又縮減了五六倍的樣子,成為了最為廉價的糧食。

這是一個很合理的價格,定海軍因為運輸和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問題,加上部分稅收,糧食價格相對較高,面粉的價格大概是800文每石,大米的價格在1200文左右。

大米比起玉米,高出2.4倍,比較高,可是也算是一個適中的價格,畢竟玉米的產量太大了,同時種植的面積也非常的可怕。

最初的時候,第一次試驗的種植,就達到了8石左右的畝產,通過兩三年的時間,培育良種,加強種植管理,總結出一系列玉米種植的方式方法,最終,讓畝產開始提升,在最好的田里,經過了一定程度的養殖的話,極限的重量會達到11石,平均也超過了9.5石,

這樣的畝產,讓種植一畝地的玉米,相當于2畝的大米,這里面,雖然稻谷的產量,是在5石以上,可是經過了加工,月兌粒,拋光等一系列的處理,大米的總產量,肯定是不到4石的,可是玉米,除了月兌粒之外,就沒有別的工作要做了,甚至一定程度上面,不曬干,也可以的。

玉米的出現,並且大規模的普及,卻不是定海軍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為調劑可以,作為主食,那不行,中國人偶爾嘗嘗鮮還可以,如果每天都是玉米棒,玉米糝,玉米粒,恐怕腸胃就會受不了。

同時,定海軍佔據的土地,現在開墾出來的耕地,大概是18萬畝左右,7億畝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了,不是不願意增大,是增大沒有用。

就糧食上面,定海軍的民眾,還是比較喜歡吃米面,包谷偶爾吃一點,還可以,吃的時間長了,並不是很多人的選擇。

大部分的玉米,都用來作為原料,比如說釀酒,定海軍地處在高緯度的地方,為了保暖,飲酒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再比如作為工業的原料,少部分也進入到了糧食加工領域,雖然說,這個玉米的味道不怎麼好,可是通過加工的澱粉,還有其他的東西,還是可以吃的。

玉米在種植面積超過7億畝之後,玉米桿的利用率也在下降,沒辦法,總不能全部的玉米,都做成飼料吧,不說添加的部分,就說玉米本身,7億畝,代表了21億噸的飼料,就算是10比1的粗飼料的比重,21億噸的飼料,也可以生產出2.1億噸的肉類。

以目前整個定海軍和北宋的人口加起來,沒人平均每年,一噸多的肉食哪怕是全部吃肉,也吃不下來。

更別說,要完成這麼龐大的,遍布在整個定海軍國土面積之中的玉米桿,都給加工成飼料,這個也不現實啊。

挑選比較好的,比較適合加工的進行加工,同時還會堅固距離的關系,一些距離飼料廠太遠的實際上,是被放棄的。

當然了,青儲的方法,也被宣傳給了每一個人,如果工人們,自己有閑暇的話,可以青儲一些,用于自身的牲口到的養殖,這個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這些利用率並不高,只是零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就算是有完善的,科學的方法,也只能夠出產不多的飼料,再加上養殖方面,一般而言,只是最簡單的養殖,一兩頭豬,幾十只雞而已。

對于此,趙信也沒有辦法,只能夠盡可能的普及粉碎機,把這些秸稈粉碎之後,經過了一定的發酵,作為底肥,放入到土壤之中,雖然說,這樣會佔據相當的人手,還有產生一定的成本,卻是最適合處理玉米桿的方法,不然的話,就必須要跟後世一樣,直接的燒掉,那才是最壞的方法,不但污染環境,而且還沒有辦法產生任何效益。

一個玉米的發現,就讓定海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從側面刺激了探索艦隊,美洲的三大作物,只是找到了1個,另外兩個,他們也需要加把勁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