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

韓琦在求見的時候,就很肯定,苗妃是會見他的,對于苗妃的性格,他還是相當的熟悉的,在見到有人帶領之後,立刻跟著進來。

在寢宮之中再一次的看到苗妃,韓琦感覺到,表情似乎有些不太愉快,想想也是,韓琦到來的目的,不管怎麼都可以猜得出來,在這樣情況下,苗妃能夠高興的起來。

如果可以,韓琦真的願意給苗妃多幾天的停留時間,苗妃肯定會高興,但是只要未來離開,還是會不高興的,分離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一樣的,除非可以最大限度的來等待,比如說停留幾十天的時間,甚至更久。

那是不可能的,本身,就算是合約沒辦法簽訂,最多2個月的時間,韓琦都會帶著苗妃回去,留下富弼繼續的討論,在他看來,兩國之間的合約,本就是在不停磋商最終達成的妥協。

可是現在,合約已經簽訂了,又了眾多的收獲,韓琦有些急不可耐,很多的想法都必須在短時間完善,越快越好,甚至說,合約之中獲得的最大的好處,對于100個工廠的選址,提前的工程,這些都可以繼續,如果這些工程能夠早一天的完成,這些工廠能夠早一天的落戶,就可以早一天的產出,這對于北宋是最好的事情。

「要走了麼?」還沒等韓琦說話,苗妃就主動問道。

這個時刻,韓琦微微有些動搖,對于這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于心不忍,沒有苗妃,這個合約會是什麼程度,那就真的不好說,說不定,會簽署下來喪權辱國的合約,那可就是韓琦丟大人了。

可是此時此刻,是不能放松,還是說出了肯定的答復,要走了,而且盡快,就在一兩天之內,等到定海軍給幫忙安排之後,就要走了。

苗妃嘆了一口氣,到了這個時候,他哪怕有再多的不舍,也很清楚,來到定海軍的休閑之旅,已經結束了,他不能長時間的帶在定海軍,雖然不知道,這一次的離開,到了什麼時候,甚至永遠不太可能再來一次,可是她必須走。

韓琦過來,只是一個通知的,這個時候,任何的解釋,都顯得蒼白無力,他說完,就告罪離開了,在這個時候,在這里更多的留下來,不但不會對接下來的事情,產生多少的益處,反而會給苗妃添堵。

苗妃在韓琦抵達之前,已經開始收拾東西了,不過,那只是簡單的收拾,現在,在知道必須要離開了之後,就開始徹底的收拾,要說沒有遺憾,那是否定的,因為給趙信做的衣服,只完成了2套,剩下的只能夠回去再做了,好在,兩國達成合約之後,兩國關系緊密,如果回到北宋,做好了之後,在送過來好了。

考慮了一下,苗妃並沒有通知趙信,誰知道,晚上的時候,趙信來了,在登基的這一天晚上在成為了皇帝的晚上,他跟平常一樣,再一次的來到了苗妃的而面前,跟苗妃和福康,吃了最後的一個晚餐。

苗妃要走的消息,他是早就知道的,在合約簽訂的一刻開始,他就知道,韓琦在開國大典之後看肯定要離開,同時,金園整個都是他布置下來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通知他,今天韓琦來的消息他也知道。

在這樣的推斷之下,韓琦到來,到底是什麼原因,那就不言而論了。

可是知道歸知道,也知道無法阻攔,除非苗妃願意留在這里,那就是的跟北宋撕破臉。

甚至連開國大典之上,苗妃都沒有主動的出現,就是為了顧全仁宗的面子,如果強留苗妃,那麼要如何遮掩,再死?

況且,苗妃自己的意願才是關鍵的,如果苗妃真的願意留下來,那麼哪怕是跟北宋開戰,趙信也在所不惜,可是苗妃並不想留下,那就沒辦法說了。

與其讓人左右為難,倒不如心知肚明就好了,趙信雖然沒有直接的詢問苗妃,到底什麼時候走,卻開始為苗妃準備東西。

這些東西,有一部分是在確定苗妃抵達之後就的準備的,有些是來了之後準備的,很多東西,錢,各種珍貴的物品,甚至是藥品,這些幾乎達到2千萬貫以上。

龐大的財富,對于趙信而言,已經是九牛一毛的身家了,關鍵在于心意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用心的,很多都是苗妃或者是北宋比較需要的……

苗妃在走之前,出奇的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的默默的離開,跟來的時候不同的是,那個時候,趙信安排好了多有的東西,是有時間前往山海關附近去接苗妃的,可是這一次苗妃離開,趙信剛剛等級成為皇帝,整個中國的事情,千頭萬緒,還真的就沒有這個時間了。

苗妃理解,他很清楚,未來,可能很長的時間,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苗妃再想見到趙信是很難的,要見到趙信,只能夠是苗妃過來,趙信不可能去北宋,仁宗也不會過來這邊,他已經魄力了一次的,還能不能破例,還真的就不好說了。

除了準備了眾多的東西,在車輛的安排上面,一樣是使用了蒸汽機車,雖然只能夠到山海關的南邊,卻可以用2個小時,走完可能要一天才能夠走完的行程,並且可以在凌晨出發,差不多到天亮抵達山海關,這樣的話,只要那邊的火車準備完畢的話,最多就是耽誤個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擁有完整的一天。

雖然,只是節約了一天的時間,可是對于漫長的旅程來說,也相當的可觀,在趙信看來,能夠讓苗妃輕松一點,就讓他輕松一點的。

堆滿了車廂的各種禮物,最大份的是匯票,當然了,出于對于苗妃的理解,這個匯票,估計十有八九,是被仁宗拿去,用于政府的花費,可是該給的還是要給,哪怕被仁宗拿走。

實際上,最為貼切的是那些禮物,無論是絲織廠的新式綢緞,還有各種新式的棉布,這些東西,足以讓苗妃使用和賞賜了,雖然現在分屬于兩個國家,可是趙信的心中,還是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過的更好一點。

趙信借口公務繁忙,沒有來送行,該說的話,在金園的時候,已經說完了,在這麼分離,徒增紛擾而已,這一點,也是苗妃希望看到的,只有還懵懂的福康,在知道趙信沒有到來的時候,嘴里有些不舍。

很快的,他們就上車了,因為留下的關系,哪怕是加上富弼和一些隨員,可以足以裝下一個車廂,只是有些的擁擠而已,看著高大的,充滿了鋼鐵感覺的火車機車,韓琦充滿的贊嘆。

定海軍的強大,就在于善于使用各種的機器,無論是使用到工廠的各種機器,還是這些,在鐵路上面開行的工具,總的感覺,讓人不敢置信,這些可以超越奔馬的速度,甚至超過一倍,可以日夜不停歇的開動的火車,才是真正的火車。

在談判之中,韓琦和富弼,也提到了這個,因為鐵路的提前出線,讓整個北宋的物流活動,變得非常順暢,以前白白浪費,甚至沒有作用的東西,現在成為了財富,為民眾增加財富,也為國家增加財富,如果這個速度能夠再快一倍,對于北宋而言,也是好處巨大。

軍事上面,以汴梁為中心,哪怕是到西北,如果是火車通車,可能一天時間,也能夠把軍隊從汴梁運送到西北,這對于一個國家的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可是這個沒卵用,西夏和遼國已經分別滅亡了,取而代之的定海軍,這麼一個可怕的勢力,讓軍隊的數目基本上沒有作用,在沒有辦法解決掉定海軍的火炮和火槍之前,兵力什麼,根本就沒有力量。

因為北宋目前的外部環境,軍事上面的作用已經相對較小的前提下的,實際上鐵路更主要的是經濟效率。

在見識到和大規模應用鐵路之前,讓韓琦怎麼的去想,也不會想到,一條快速的鐵路,會有如此多的作用,對整個北宋的經濟活動都有如此大的加成,速度起來了之後,很多原來並不起眼,甚至是沒有什麼開發價值的東西,都成為了財富。

一條用35公里左右的平均速度,就能夠創造讓人無法想象價值的鐵路,換成120公里的話,最終的效果會如何,這就是效率提升了3倍啊,不應該不止這麼的簡單,蒸汽機車的鐵路,是可以24小時開行。

原來的鐵路,用馬拉火車的方法,在做了很多調整的時候,在白天,可以高速的運轉,可是到了夜晚,連人都很難看到,馬就更難了,特別是大量馬匹拉著一個車輛,同時,在一些極端環境,比如說,狂風,暴雨,還有一些特別的天氣的時候,這些也不能夠上來。

當然了,就全國範圍之中,這樣極端的天氣,是少數的情況,可是夜間,卻是最少10個小時,夏天10個,冬天,甚至超過12個,這等于說,就算是速度相同的前提下,蒸汽機車比起馬拉火車的效率都要提升1倍,更別說速度更快。

當然了,還有車廂的關系,馬拉火車,最極限的車廂就是4個,可是蒸汽火車,居然能夠拉十多個,這可又是翻倍啊。

只要應用這個,整體的效率提升十幾二十倍,單純是每年能夠創造的效益,都能夠創造一個峰值。

最初興建鐵路,讓韓琦關注的亮點,是鐵路在軍事上面的用途,以往繁重,耗費巨大的行軍,沒用鐵路代替,再解決其他的一些問題,補給能夠自給自足就可以了。

誰知道,鐵路興建之後,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第一年尚且罷了,因為鐵路是一個新興事物,誰都沒有經驗,不能說賺錢,正能夠說不虧錢,第二年開始,伴隨著鐵路的增多,特別是從定海軍拿到先進的經驗,提升鐵路的效率,讓鐵路運輸的量越來越大。

龐大的運輸量,不但互通有無,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第二年算下來,鐵路的純利潤達到了500萬貫,基本上在支持鐵路本身的開銷同時,可以支撐鐵路網絡的擴張。

這個才是鐵路大規模擴張的根源,現在,整個北宋的鐵路網布置完成,再加上新開發出來的客運,讓本身就出色的盈利能力,在上升了一個新的台階,在去年,鐵路的純利潤達到了4000萬貫,已經開始佔據了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比例。

當然了,這部分,在整個財政收入之中並沒有顯現,鐵路的鋪設,進入到了一個高峰,經過了跟隨定海軍鍛煉,自身發展相結合之下,北宋也鍛煉出了一批出色的鐵路施工人才,大部分的鐵路施工都是由這些施工隊進行的,只有一些重點和難點的工程,才會請定海軍的。

大部分的利潤,都投入到了改造和擴建之中的,在整個財政收入之中,鐵路上交的單純是一個賦稅,大概是1000萬左右,這個數目,已經佔據整個北宋財政數額的十分之一了。

如果,鐵路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在提升10倍的話,會是什麼概念,或許,收益未必可以提升10倍,可是只是提升三倍五倍的話,也足以讓韓琦動容了,代表了之前,財政收入的相當程度了。

這是工廠之外的提升,雖然依然是依靠了定海軍,可是從某種意義上面,是韓琦主導,或者說北宋主導的,哪怕是沒有了定海軍,也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可是韓琦並不知道,蒸汽機代表的科技含量,比起機器可是高的很多,真的北宋跟定海軍之間,起了矛盾,定海軍不再支持的話,這樣的蒸汽機車,北宋根本就玩不轉。

可惜,當時韓琦的這個建議,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蒸汽機車,現在的生產效率並不高,滿打滿算的,一個月就是三五台,未來,可能會增加到20,30,可是這個數量,滿足定海軍內的都不夠,更別說給北宋。

不過這樣提議,最終匯報到趙信哪里,卻被趙信修改了,並且跟北宋進行商議,全面的支持肯定不行的,一條連接沈陽和汴梁之間的,還是可行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