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

主席台前,能夠站的人,相對較少,比起兩邊的觀禮台來說,少了很多,如果全部站滿,充其量也就是六七十個人,實際上,此時在主席台上,只有8個人,其中還包括了8名衛士。

除了衛士,就是0個人,這0個人,可以說,是整個定海軍,不應該在等級大典之後,應該稱為中國,最高位置0個人。

其中軍方代表7個,政府代表8人,還有趙信,還有屬于內府的4個侍從,除了趙信,他們都是在權利中樞的,哪怕是那些侍從,他們也已經獨立的掌管一部分的政務,哪怕是從趙信的權利之中,分出來的微不足道的權利,也是權並著重的。

趙信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由某位德高望重的重臣,或者是太後之類的加冕的方法,前者在定海軍不存在,後者,哪怕在定海軍,並且就在不遠處,卻沒辦法站在大眾的面前。

那麼,他就自己穿上黃袍和皇冠,只是走一下流程而已,甚至這只不過是這個大典的其中一個流程,後續的流程還很多。

因為要走很多流程,甚至還有演講和一些未來方針的,這就需要一個主持人,而這一次大典的主持人就是孫吉。

看到孫吉走到了主席台的一旁,那一堆的話筒的前面,韓琦幾乎突口而出的問道︰「孫吉這是干什麼?」

「他是主持人!」孫悅希小聲的解釋道。

「主持人?」

孫悅希簡單的跟兩位解釋了一下主持人作用,這樣的職業,在北宋也有,卻沒有專門的列出來,比如說朝會上面,主持人就是首相,如果首相不在的話,再有一些地位和權勢高的官員代替。

雖然說,定海軍的主持的權利,沒有首相那麼的大,可是這也代表著榮譽,這個主持是孫吉,也代表著,孫吉的地位,達到了相當的程度。

實際上,能夠站上主席台的,都是定海軍最為頂尖的一批人了,無論是政務,還是軍事,這中間,孫吉卻是最巔峰的人。

不得不說際遇不同,在韓琦的眼里,孫吉在在幾年前,根本不算什麼。

哪怕他貴為帶御器械,當時北宋,帶御器械只有8個人,他們是士兵的偶像,是底層軍官的偶像,在這個底層軍官的這個身份,已經做到了頂峰,可是他只是一個能打的兵,而不是一個將。

甚至一定程度的來說,作為御前,尊貴是有,可是地位有多高,真的稱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五六品的武官。

在北宋,文尊武低,哪怕是一個四五品的文官,都可以藐視一兩品的武官大員,四五品的文官,向一二品的武官下命令的都有,更別說當時富弼和韓琦,都已經接近參知政事了。可以說,除了主政的十幾個文官,剩下的都不放在他們的眼里,更別說一個的帶御器械,充其量就是一個看門的或者保鏢,連普通的武官將領都不如。

可是短短的五六年的時間,孫吉跟對了人,在未來,將會成為定海軍的首任國防部長,也就是軍方第一人的位置,按照定海軍的文物雙並的歌劇,

沒有什麼文比武高這一點,甚至因為開疆裂土上面,武職還要高一點點。

沒有軍隊,沒有戰爭,又何來的開疆裂土,在滅遼這一戰之中,軍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封賞了不少的人,這其中,孫吉只是得到了領導獎勵,可是結合著之前的功績,還有在定海軍立足的時候立下的功勞,他成為了軍方第一人。

如果,孫吉,能夠留在北宋的話,他的發展是什麼樣子的,幾年的時間,從一個底層的軍官,如果外放到軍隊,最多就是一軍之長。

這個軍長,可不是後世的軍長,那個貴為高官的高官,這個軍,是指禁軍的一軍,按照500人一營,5營一軍來算,這樣的軍長,也不過是掌握了500人。

這樣的軍官,在80萬禁軍之中,最少有的上千人之多,如果機會好,本身的實力又足夠的話,孫吉還是有可能獲得較大的提升的,比如說,從一軍之長,躍升為總管。

軍長跟總管,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軍長,最多就是統兵,可是總管,就是縱覽全局,不但需要培養士兵,還需要指揮作戰,甚至是保境安民,這也是總管的意思.

孫吉的資歷,能夠升到的總管,已經是非常意外了,在高,那就不是短時間能夠達到的,就算是達到了軍隊的巔峰,在文官執政的眼里,也是不是一個很重要角色,這就是文物的差別。

孫吉算是跟對了人,到了定海軍,在趙信的一手支持之下,已經做到了這個位置,就算是平行的地位上面,都跟韓琦平起平坐,畢竟,他是軍方第一人,如果算上定海軍比起北宋更高的地方,他們也需要仰視。

仰視,這就是韓琦心中的想法,這正是雙方實力的對比,定海軍從無到有,才用了幾年的時間,就真正的成為了,讓他們仰視的對象,別說是對孫吉這樣的武將魁首,就算是孫悅希,也同樣是一個強力的人物,他們兩個跟他競爭了半天,也是靠苗妃幕後策略,才最終簽訂了合約。

孫吉怎麼說,在北宋的時候,還是有身份的官員,哪怕只是一個武官,可是孫悅希是什麼,這個在定海軍成立之前,只是一個稍稍上過一點私塾的,連讀書人都不能夠在稱之,這樣的人,經過了定海軍的鍛煉學習,卻成為了外交部副部長,如果說級別,也就是六部副手,可是跟他們之間,針鋒相對的,類似的人,在定海軍還有很多很多,專業是韓琦一直都弄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定海軍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

孫吉在話筒旁邊清了清嗓子,然後輕聲的說道︰「全體都有,中國成立大典即將開始!」

孫吉面前的話筒,韓琦和富弼認識,第一次見到,還吃了一驚,甚至在使館也是有的,不過小型一點,當時他很奇怪這是什麼東西,可是用了之後,就感覺到非常有用。

使館擁有500人規格的會議室,這樣的會議室,在北宋是沒有的,就算是大朝會,總共參與的人員,也沒有五百人,原因很簡單,當人眾多的時候,不可能保證每一個人都听到。

實際上,大朝會的重點,是在前方,那些執政和參知政事麼,排在後面的,幾乎都听不到朝會上面發生了什麼,只有肩負任務,需要匯報的,才按照程序,走上前去匯報。

可是話筒和喇叭解決了一切,只要輕聲的說話,就可以放大無數倍,被房間之中的所有人听到,這就極大的減少了講話者的精力。

要知道,在大朝會上,宰撫和皇帝,要想讓聲音,讓需要听到的听到,需要刻意的抬高聲音,甚至皇帝的一些重要的旨意,往往需要一些嗓門夠大的太監,在大殿上面宣讀,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讓更多的人听到。

很顯然,這個應該是定海軍的喇叭的擴大版,因為看話筒的數量就相當得多,而且聲音來說,他們距離不算太近,卻听得相當的清楚,而下面的40萬人,看樣子,絕大部分都听到,一些站的稍稍有些放松的,也挺直了腰桿,開國大典即將開始。

這種話筒和喇叭,不過是對于電的簡單的應用,趙信不是物理學家,也不知道,喇叭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可是簡單的作用還是知道的,通過聲音轉化為電磁,然後把電磁通過放大,震動放出去的,這就是擴音器和喇叭的原理。

在電力成為實驗室里面研究的關鍵之後,對于這個喇叭的研究,很快就成為了實物,畢竟這個並不困難,只是一個電和磁力轉換過程而已。

這也成為了整個戶外大典的基礎,否則的話,沒有這個擴音裝置的,就算是趙信的身體機能,遠遠超過普通人,單純嗓門的力量,能夠讓每一個人听到麼?

現在完美布局喇叭網絡,遍布在午門廣場的近百個喇叭之下,讓平均的每公頃的地方,就最少有一個喇叭,可以清晰的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傳送到每一個人的耳朵之中。

孫吉並沒有在話筒前面,多待多長的時間,簡單開場白,並且整理了一下紀律,然後就開始介紹,主要是針對開國大典的,簡單的講述了一下,開國大典的過程,並且介紹了定海軍發展的歷史。

這個過程非常的快,才十幾分鐘的時間,韓琦和富弼,是第一次的听到整個開國大典的過程,他們兩個是很年輕的官員,還真的沒有經歷過皇位更迭,仁宗在位的已經超過0年了,0年前,韓琦和富弼別說進入朝堂了,就算是科舉還沒有考過。

作為參知政事和宰撫,他們還是看過了關于登基的記載,毫不客氣的說,比起定海軍的,紛繁復雜了很多,仁宗當年只是一個1歲的孩子,卻在這個登基大典上面,被擺弄了好長時間。

就大氣上面,定海軍的開國大典,比起的北宋的,不知道要高到了那里去,別的不說,沒有這個話筒的話,這40萬人,幾乎不可能每一個都听到。

實際上,在見到這個喇叭之後,韓琦也提出,想要引進這個,可惜最終是被拒絕的,而且理由就是電。

電,這個很陌生的東西,听說,跟天空之中的閃電,是一個性質的,這種東西,不能儲存,必須要快速的使用,而沒有電力網絡和發電機組,就沒有辦法在北宋重現,所以跟電有關的所有東西,都弄不到北宋去。

對于這個解釋,韓琦也沒有辦法,電本來就是非常陌生的東西,這些別說北宋沒有見過,听都沒有听說過,雖然在內心中,感覺到,這或許是定海軍的推月兌之意,可是他們不懂,也沒有辦法,或許,未來讓這些使節們,對這個多用心,應該會好一點。

在孫吉的介紹之後,趙信走上了話筒的位置,剛剛站上,下面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聲量驚人,幾乎壓住了喇叭的聲音。

韓琦和富弼,略微有些吃驚,如果是別人,或許會搞這種形式主義,可是在趙信,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的搞。

這中間,富弼比韓琦更有感覺,更有發言權,他來到沈陽的時間更長,在幾個月的時間之中,他幾乎走遍了整個定海軍的各個地方,參觀了很多的工廠,並且親自的接觸了很多的工人,正是這個第一線的資料,讓他明白,趙信在目前定海軍之中的威望,可以說是萬家生佛。

這並不是恭維的說法,而是真正的事實,對于第一批來到定海軍的人員來說,趙信幾乎是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的來源是什麼人,那是在兩淮受災的災民,這些災民活不下去,才來到定海軍的,按照以往的逃荒經驗,可能這一次一家幾口,能夠剩下三分之一算不錯了。

可是在定海軍,除了少數真的是體弱,重病無法救治的,大部分都活下來了,這可是活命之恩,其他的,也是在各地的最底層,趙信給他們生活的機會,給他們改變的機會,讓他們成為了工人,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趙信的出現,他們擁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不動產和各種的財富,有的結婚了,有了孩子,飲水思源,趙信是他們唯一感恩的對象。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趙信不但在這一刻,不但成為了皇帝的最巔峰,也是所有開國皇帝之中的最高峰,在趙信之前的所有開國皇帝,威可能不差多少,可是在恩上面,那可是差十萬八千里了,在所有君王之中,也只有趙信,這麼把民眾放在心上,從最初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改變。

趙信已經連聲的制止,可是掌聲和歡呼聲,一直都持續了十多分鐘,這才慢慢的停歇,當周圍靜下來之後,趙信才開始了開國大典的宣言誦讀。(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