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沈陽

這些局面之中,有些是那些為了追求皇位的繼承者,殊死一搏的,當然了,也摻雜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對于很多人而言,一成不變的環境,是沒有進步的可能性,必須要讓他們亂起來,就這樣的前提下,整個北宋的政壇混亂了起來。

如此混亂的局面,讓仁宗震怒,作為皇帝,他是有逆鱗的,這些人混亂的目的,是針對這個皇位,別說仁宗現在,因為各方面的順心,身體的素質遠比歷史上更好,一些洗腦血管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趙信不是醫生,卻因為後世全民養生的關系,對于養生學還是涉獵過的,作為歷史研究者,封建時代,永遠都無法繞過皇帝,以北宋為例,除了太祖之外,仁宗絕對算的上一個最值得研究的皇帝,除了璀璨的文人之外,還有大量戲說之中的內容,包青天,狸貓換太子,諸如此類的種種。

關于仁宗的死因,也是歷史學家研究的一個點,根據一些歷史上面的記載,還有一些藥方之類的,仁宗應該是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後期瘋癲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例子。

趙信不懂治病,卻知道養生,把後世一些預防心腦血管的東西,比如說,減少脂肪的攝入,增加運動量,多服用一些心腦血管的養生方子,最重要的是,銀杏的攝入,這些或許無法直接治病,卻可以減緩,再加上整個北宋一切向好,心理上面沒有那麼多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多繁重的工作,當然是身體更好。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算是平息一些東西,選了幾個繼承者,可是這些還在培養的階段,遠沒有到實際的應用階段,在這個時候,這些人制造的這個混亂,他們到底想要干什麼?

更別說,現在自己的兒子剛剛有了一些起色,正在為他長臉呢,這個到底是想要干什麼。

不管如何,這些人觸怒了仁宗,帶來的結果,卻是這些人無法承受的,仁宗的廟號是仁,可是在整個歷史上面,仁宗對于朝政的控制,那是絕對數得著強悍。

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這麼多的首輔,無論是呂夷簡,還是範仲淹,在到韓琦,這麼多有能力,並且有手腕的人,可是朝政依然是在仁宗的控制之下,這就可以看出能力。

因利是導的妥協,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北宋的皇帝,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可是在目前,定海軍橫空出世的這個大環境之下,有這麼的跳梁小丑蹦出來,當然是要打滅下去。

短短的幾天,最少有00位京官分別被貶謫,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東宮教輿,所有的殿下全部都被圈禁,這本應該會引起朝野巨大波動的手段,卻沒有一點點的風波冒起。

有頭腦的,或者身居高位的,都看的出來,這樣的鬧是沒有意義,現在,就算是他們求著趙信回來,趙信都不會回來,可是未來,那就不好說,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力量上面,趙信跟定海軍,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很多的事情,只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這個時候,除非仁宗的身體出現問題,否則的話,討論這個繼承的問題,豈不是搞笑。

在仁宗的高壓之下,在高層的默許之下,這件事情,就這麼的塵埃落定了,本來有可能,成為將來焦點,很可能在其中會誕生以為帝王的存在,就這麼無聲無息的被覆蓋掉了,雖然他們有所不甘,可是在帝國的意志之下,他們翻不起任何的風浪。

能夠在汴梁立足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傻的,如果說,之前眾說紛紜的時候,還可以摻雜一下,可是現在,從上到下的重壓,連那些皇族,甚至有可能登頂的殿下,都被圈禁了,他們這些小小的商人,怎麼敢。

至于那些家族和官場的人員,誰都不傻,仁宗和高層已經明確表達了意思,這件事情,如果介入進去,會非常的麻煩,那些被趕出去的00多的人,就是明證。

就這麼,一場混亂,就在重壓之下,不翼而飛了,可是關于定海軍的問題,卻一直都壓在宰撫們的心中,該如何應對這麼一個突然出現的強者,這個定海軍,從表現出來的實力來說,比起遼國更加可怕。

遼國再怎麼說,也有弱點,也沒錢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弱點,每年,北宋拿出一小部分的收入,比如歲幣,加起來,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左右,卻換來了一年的平穩,可是拿這個給定海軍,不怕定海軍笑話。

單純每年,趙信直接給仁宗的資金,就超過千萬,加上零零碎碎的支持,還有比如翻建皇宮的費用,幾年下來,可能平均也超過000萬了,按照信中所說的,那只是九牛一毛的收入的。

一個這麼有錢,現在又解決了領土和人口的問題,該怎麼對付,甚至之前,他們想辦法,把人給弄回來,動作稍稍大了一點,不但沒有把人給弄回來,反倒是讓定海軍的名聲更加響亮了,之前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去的人,現在更是決定了,單純這個,就讓人口再一次的流失。

不過,北宋的基層,可不是遼國那麼的薄弱的,在發現這個征兆之後,立刻進行了地方的干預,控制住了人口流失的這個問題,可是就算如此,也已經失去了50萬人口了。

50萬人口,這幾乎是十多個大規模的縣,由此可見定海軍的影響力,500萬人口,這些都是從北宋一點點的弄過去的,這些人之前過什麼日子,現在過什麼日子,每一次探親,都是定海軍組成的大規模的游行炫耀,這樣打下的底子,甚至驚動了北宋高層,如果不是北宋下手的快,恐怕這個數字要翻10倍,0倍。

一個人口龐大,有錢,賺錢能力比北宋還要強大,生產能力更是強悍的可怕的定海軍,真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

遼國跟北宋,全面的接壤,如果加上西北原來屬于是西夏的那一片領土,接壤的總長度超過了數千里,在這麼龐大的邊境線上,到處都是突破口。

如果說,之前,還可以以0里一個稜堡,密布各種的防線用于抵擋,可是這個對于定海軍來說,不起任何的作用,定海軍有足夠的武器,可以攻克稜堡,更別說長城了,一旦對方有了敵意,那麼對北宋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北宋還在糾結,甚至不知道如何的面對定海軍,而北方,定海軍在佔據了整個遼國之後,初步是為了攻擊和穩定,在攻擊和穩定了之後,開始了真正的國家的建設,準備把定海軍各種的生產能力,向遼國這邊的大陸遷移之外,還有就是完善整體的區劃。

定海軍說是一個勢力,不如說是一個島國的結合體,最初的時候,在定海軍,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不比一縣之地大,定海軍發達的交通條件之下,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劃。

到了後期,在佔據了琉球,濟州島和北海道之後,算是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區劃,只不過,這個更加適合海島,到了佔據遼國,才把這個問題提上來。

不能繼續沿用遼國的制度,要知道,遼國的制度弱到了極點,連元昊都在草原上面,燒殺搶掠這麼久了的,都把幾百萬的人口都給屠殺了,還不知道,一直到殺的太多了,接近遼國都城的位置了,才被發現,這在北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照搬北宋,也同樣不行,遼國的體制跟北宋這是兩個概念,就算是照搬,也需要相當的時間,北宋的對于北宋而言,非常的完善,是否適合定海軍。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不適合,還需要耗費大量的功夫去改造,還不如另起爐灶,再開啟一個新的制度體系。

趙信的模板很多,無論是近代的一些制度,還是現代的制度,甚至歷史上,世界上各國的制度,都可以被它制定下來,只不過,暫時,趙信還沒有想好,到底使用哪個。

在定海軍的基礎上,先確定一個大的框架,沿用以前定海軍的制度,根據出現的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但是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有一個事情需要確定,那就是新的國家的首都。

哪怕現在趙信還沒有稱帝,可是一個中樞所在的位置,必須要確定下來,定海軍當然可以,但是對于治理遼國不利,龐大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個遠在數千里之外定海軍,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就會很多。

定海軍的選擇,那是沒有辦法之後的辦法,定海軍有太多的秘密,在陸地上的話,就容易被發現。

考慮到保密,然後又考慮到未來向海洋發展,才選擇了定海軍,並不是說,定海軍就足以成為首都。

從城市規模和生產力,甚至人口上都可以,可是一個地域的問題,就足以把他擋在了門外。

在遼國的這一片土地上面的,能夠比選為首都的不多,實際上是遼國已經開發,比如說中京和東京,最終經過了一系列的考慮,選擇了東京作為的國都。

不選擇中京,是因為中京是遼國的選擇,在位置上,更靠近內陸,容易控制北方的諸多游牧部落,可是對于定海軍來說,需要更加靠近南方一點,東京就比較的適合。

當然了,如果幽雲還在遼國的手中,南京是更合適選擇,可是現在,幽雲已經在定海軍的支持下,落到了北宋的手中的,暫時是不用考慮的。

趙信也不後悔,之前這麼的去做,那是為了北宋的統一,現在,不攻擊,也是為了穩定,連遼國的土地沒有徹底的發展和佔據下來,北宋的土地,趙信並不想要用戰爭的方法來佔據。

至于說,東京相對于中京之間,距離的問題,相互之間的距離是有,也相當的遙遠,可是在定海軍的手中有火車著一個大殺器的,幾百公里的距離,也就是火車半天而已,當遼國都被鋪設了大量的鐵路之後,這一點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目前的東京,早已經開始大興土木了,甚至整個遼國,都在大規模的建設之中,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所有工地之中,也只有遼國這個工地是最大的,因為首都的關系,需要興建的各種建築物相當的多,可是這些建築物,全部都是功能性的建築物,而不是為了追求華麗和龐大。

在定海軍的時候,伴隨著定海軍在各方面的情況逐步提升,特別是盈利能力有保證的前提下,不少人提出,最起碼給趙信興建一個龐大的侯府。

在中層官員的眼里,趙信已經是定海軍的王者,定海軍的王者,有資格擁有一個華麗的府邸。

可是建設是建設了,但是建起來的是一個大型的辦公室,而趙信只是在其中弄了一個小小的別墅。

後世意義上面的別墅,三五百平方米,整體的面積連一畝地都不到,更這個時代的大宅比起來,都差了很多,更別說一個侯府了,那個侯府不是佔地幾百畝的,更不用說宮廷了。

現在,佔據了遼國,這個意見又一次的提出,還是被趙信拒絕,一個功能性很強的,大型的辦公區域,是必須的,可能是數百,甚至更多的樓工程的辦公區域。

拿下了遼國,擁有了更加龐大的領土,政府機關也會更加的繁重,不會如同定海軍那樣,集中到一個大樓之中,可是集中到一定區域還是需要。

同樣的,後世的沈陽,就是整個東北的工業基地,周圍集中了各種重工業,化工業,還有各種基礎工業。

這個時代,以定海軍發展的水平,在這里重建一個工業基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就這樣,整個沈陽的首都的建設,加上周圍,遍布到周圍最少00公里之內的龐大的重工業基地的建設,成為了目前遼國最重要的事情,一旦建成之後,這里會集中差不多1500萬人口,還有相當于之前定海軍90%以上的工業,成為整個定海軍,甚至說整個亞洲,名副其實的重鎮,沒有之一。(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