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

來到了禁宮的門口,實際上,在御道之上,已經是戒備森嚴了,不能說,御道嚴格不準人通行,卻是少有人在上面通行,越是接近了皇宮的位置,御道的戒備就越發的森嚴,大概距離皇宮差不多5里的地方,每隔100多米,都有專門的禁衛把手,到了宮門口,更是有大量的禁衛。

韓琦的馬車,是東府派來的,上面有韓琦的標志,當然不會被阻擋,不過在宮門口,韓琦也必須下車,好在他們停的位置,是在側門,這里進去,就是仁宗日常辦公的地方,大概要走一里左右,這對于還年輕的韓琦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為了參加定海軍的演習,他都可以親自的策馬奔騰大半天的時間,更別說這樣的緩步下來,跟車夫告別,順帶讓跟隨他的親兵,到專門休息的地方等待,然後就走向宮門。

宮門的禁衛很多,可是不認識韓琦的,就比較的少了,韓琦是首輔,而且還是年富力強,手腕強大的首輔,日常進出宮門很多,還沒有等韓琦走進,禁衛就主動的上千,對著韓琦行禮。

熟悉的流程,在宮門口驗過了印信,拿著入宮的牌子,韓琦這才進宮,緩步的走在禁宮之中,他的心中,一陣的感慨,北宋在過去的幾年之中,發生的變化太多了,也太大了,這個皇宮就是最明顯的。

之前,北宋的禁宮,不能說大,更不能說氣派,北宋的幾任皇帝,都是相對比較的務實一點的,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明明白白的地方,而不是皇宮上面,北宋也是整個封建王朝少有,在拿下了政權之後,沒有大興土木,大規模的興建宮室的王朝,只是對幾個殿閣進行了修繕。

到了真宗和仁宗的時候,因為北宋的財政緊張,一些年久失修的,或者是受到了火災和雷電的打擊,而破敗的宮室,也沒有這個資金來修理,所以宮室一直都比較的破敗。

這一次,趙信直接給錢,修建的這個皇宮,相當的龐大,999間半的宮室,還不是單純的房間,是巨大的殿閣,這個或許對于封建社會比較的困難,因為龐大的宮殿,都需要巨木,伴隨著人類的活動腳步逐步的擴張,巨木在人類活動比較繁盛的地方,基本上,都消失了,現在的巨木,大多都生活在四川南部的大山之中,要想從哪里路途遙遠的運過來,這個耗費的時間就非常龐大,單純這麼一個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定海軍發明了水泥,並且用紅磚結合水泥,哪怕是復古一點的做法,都節約大量木材,更別說,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還有一些類似于定海軍特色的建築。

整個皇宮的中軸線,是正陽門後面的三大殿,這個三大殿是在北宋的傳統的基礎上,加上了趙信從故宮看到的,龐大的三大殿,是朝會和禮儀的場所,要求氣勢恢宏。

比起以前,北宋的皇宮,最少大了10倍以上,特別是皇極殿前面的龐大廣場,差不多有數萬平方米,龐大的面積之下,是個人都感覺到渺小。

不過,這些殿閣,形式上面的感覺,要高于實際的使用上面的,甚至說,就算是朝會,除非是每隔半個月舉行的,在京4品以上的京官的那種大朝會,否則的話,大部分,都是在其他殿閣進行。

現在的三大殿,只是表面上龐大,作為一個國家的臉面而已,真正處理事務,則是放在內宮之中,東府和樞密院,分別在皇宮旁邊,有一個固定的辦公地點,

足以容納數百人的,皇宮之中,仁宗也同樣有一個被稱之為內書房的地方.

這個新建的東府,樞密院和內書房,因為是北宋實質上的核心,所以沒有選擇殿閣的形式,那個辦公的條件並不好,效率也並不高,只是看起來比較的威風而已。

在趙信的建議下,韓琦本人驗證,發現了定海軍的類房屋的結構,進行的修建,說白了,就是有些類似于後世人民大會堂的一些結構,分成了大量的會議室還有辦公室。

可以進行000人,000人,還有數百人不等的一些會議,同時,辦公室也參考了後世的形態,一些中小型的辦公室,加上一部分的小型會議會客室,一層樓就可以容納上百人進行辦公,差不多7層的結構,足以容納上千人共同的辦公。

這樣的效率,可就高了很多,要知道,以前,龐大的東府,分成了幾個不同的院落,可是地下的結構,也相對比較的凌亂,部門和部門之間,各個參知政事之間,甚至有找不到屬官的情況。

分成了樓層,嚴格的劃分了辦公區,然後根據會議的結果,進行會議室的挑選,一個參知政事,可能只是坐鎮一層樓,這一層樓,幾乎都是為了他服務的,然後需要最終要表決的,再到一起踫頭。

這就形成了類似金字塔的結構,層層負責之下,效率也提高了。

當然了,類似這三大機構的,也不只是一棟樓,為了以後考慮,最少規劃了1棟樓,已經提前的興建完畢,不過沒有進行裝修和入住,現在,每個結構,都只是啟用了兩三棟,這就足以容納三大機構龐大的人員和機構了。

目前,內書房,東府和樞密院三個相鄰的機構,已經成為了北宋真正的核心,繁多的日常事物,都是通過這里的各種機構,進行分類的處理,然後去偽存真之後,才匯總到高層,然後層層進入到了內個會議。

北宋的地盤沒有增加多少,幽雲加起來,才幾十萬平方公里,讓北宋的地盤增加了七分之一,遠遠沒有倍增的程度,可是因為各種新鮮事物的出現,仁宗處理的實物增加了許多。

為什麼北宋能夠解決亢官的問題,原因就在于,設計了很多的領域,這些領域的都是新的領域,這些領域,發生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新的東西,在這種前提下,很容易,就出現問題的.

不過,經過了分類,特別是內書房的出現,還有東府和樞密院的擴大,一些底層的,或者不那麼重要的事情,都由他們分別處理,問題層層匯報,到了仁宗這里,已經不多了,因此增加的工作量也在增加.

仁宗不是一個懶惰的皇帝,相對比較的勤勉,可是增加了原來三倍,甚至是四倍的工作量,這個,對于仁宗來說,也有些難以承受。

仁宗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就這個數量來說,就算是4小時,都沒有停止,也未必可以處理這麼多的,在趙信提點之下的,采用了分權的方法,通過內書房處理仁宗需要處理,他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分類和匯總,把事情作為輕重緩急,分成了一步步的,放在仁宗的面前.

有層層的制度,分級和處理,這回讓每個人都不會過于濫權,又會比較靈活的處理問題,雖然說,北宋的日常事物增加了許多,可是處理起來,反倒是輕松了許多,甚至某些時候,在仁宗任性的時候,還可以甩手不干。

,韓琦這樣的宰撫,可以直接面見仁宗,按照規矩,在內書房遞了牌子,很快,就得到了匯訊,仁宗在內書房的紫光殿等他。

紫光殿,算的上是內書房之中,比較大的殿閣了,跟樞密院和東府的樓房為主不同,內書房只有一個仿古的樓房,也不過是5層高的,剩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殿閣,根據殿閣大小的不同,也進行著不同會議。

比如說,冬暖閣是日常仁宗處理奏折,並且小規模的招募朝臣的地方,麒麟閣是參知政事大會的,可以容納最少0位,紫光殿就多了許多,差不多可以進行規模性的召見,多用于處理大事,或者是某一個領域奏對,容納的人數在50人到70人之間。

韓琦之前估模著,應該是在麒麟閣,紫光閣大了差不多一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參與的人員眾多,差不多要把朝中的重臣都給囊括其中。

顯然,之前信件,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和影響力,以至于,所有的參知政事,還有重臣都抵達了。

在紫光殿之中,仁宗還有整個在京的參知政事,大學士一類的,全部都等待著,他們集中的時間,遠比韓琦更早。

韓琦抵達汴梁,仁宗就知道了,通過簡單的旗語,火車站,可以給中樞通報一些東西,比如說,韓琦在陸上,關于韓琦抵達的消息,已經傳遞到了宮中.

這幾天之中,關于定海軍的討論,一直都是整個北宋政壇的最重要的事情,定海軍,這個突如其來冒出來的,對于北宋產生了巨大威脅的勢力,在所有的高官都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卻發現,對于定海軍的了解非常的少,一些淺層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可是更深一點的,誰也不知道。

在目前北宋不斷擴張,各方面都的發展的非常好,就算是以前忌憚的遼國,也被北宋拿下了的幽雲,剩下的遼國,土地雖然龐大,只要北宋穩定下來,未來的勝利一定是北宋。

在樞密院之中,毫不妥協的賈朝昌,甚至在做,幾年之後攻打遼國的計劃,同樣的計劃,東府也有,不過沒有西府那麼的方便而已。

在這個節骨眼上面,定海軍冒出來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遼國,並且用了0天的時間拿下了遼國的全境。

定海軍,這個在這幾年,大名鼎鼎的名字的,可是他們卻絲毫都沒有強大,只是有錢而已.

可是誰曾想到,這個突然變成了猛獸,一口把遼國給吞下去了,這可是非常可怕的,拿下遼國到底是用了他們百分之百的力量,超額的力量,還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這一點非常重要。

北宋高層,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的去調查定海軍的一切,可是這個調查的過程,不是短時間,能夠獲得的,以定海軍的保密程度,恐怕沒有幾年的時間,別想得到比較多的情報。

現在,對于北宋而言,他們對定海軍了解的最多的,居然只是趙信寫的那一封信。

定海軍的發展,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幾乎是吹氣球一樣的龐大起來,在趙信給仁宗的信件,他們才初步了了解了定海軍的勢力,500萬的人口,這幾乎已經佔據了北宋已經調查人口的三分之一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還不可怕,人口在一定意義上面,並不代表什麼,100個手無寸鐵的青壯,打不過1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

農民軍在起義之後,最初依靠的,都是龐大的數量,百倍,甚至更多與專業軍隊,才能夠逐步的席卷,而在不停鍛煉之後,繳獲了足夠多的武器,用人命堆出了精兵之後,才有動搖王朝的根基。

這些對于定海軍來說,不存在,或許定海軍沒有經驗,可是在武器裝備上面,佔據劣勢的居然是北宋。

,定海軍的產值,10倍于北宋.用三分之一的人口,不知道多少分之一的土地,反而創造了北宋十倍的產值,錢雖然不能夠代表一切,可是有錢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現在,他們除了擁有本身的土地之外,又獲得了的遼國的土地,遼國本身就強大,只不過游牧民族不善于經營而已,如果加上定海軍的經營,人口和資源,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可是心月復大患,如果他們對北宋抱有敵意的話,北宋該如何抵擋,這個不得不防備的,在沒有更多其他的渠道的前提下,這一次定海軍在韓琦的面前亮肌肉,就成為了解定海軍的唯一渠道。

或許,這樣的亮肌肉的行動,會有一些不確定性,他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會有一定的偏差,可是從中間可以得到參考的價值。

參知政事們,這些日子以來,除了討論定海軍之外,就在等待著韓琦回來。

仁宗在得到了韓琦抵達的消息的時候,東府樞密院也都一一的得到了消息,在仁宗通知之下,所有的重臣全部抵達,甚至還包括了宗正,人雖然不多,一共才67位,可是涉及到了整個北宋官場的全部高層,他們共同達成的決議,幾乎可以毫無遮擋的在北宋推行下去。(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