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

走在宮中的道路上,全部都是園林的景觀,跟之前完全不一樣,這些也是趙信的手筆,雖然說,大部分的景觀都是人造的,並不是天然的,可是匠心夠了就可以了。

當皇帝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就算是從親政開始算,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不過一直以來,相當的勤勉,也就是最近幾年輕松了很多。

朝政的事情,是永遠處理不完的,之前是不得已,朝堂的狀態,已經到了非常惡劣的程度了,只能夠一點點的來抓。

現在,整個北宋的財政狀況,處于歷史上最佳的時期,這種時候,就算是拋灑一點,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更別說,合理的制度之下,拋灑的,都是少數。

以前仁宗是沒有機會,就連皇宮之中的用度,都需要節約,這樣才能夠擠出一點點的錢,用于財政上面的改善,現在,單純北宋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萬億,這種情況下,就算浪費一點,又如何。

實際上,在放手之後,用制度來管理,更加的嚴謹,比起之前,甚至還有結余,這倒是讓仁宗沒有想到。

在應用之中,仁宗逐步發現,天天上朝,並不是最有效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不是在大朝會上面討論,現在,上朝的時間已經從最初的一天一次,三天一次,到現在一旬一次,可是轉而之下,效率提升了數倍都不止。

仁宗今天,還有不少的公務要做,甚至有明天跟參知政事討論的一些事物,不過,他全部都放下了,有定海軍滅遼這麼一個事情發生,什麼樣的東西,都必須要放在一邊了,未來幾天,參知政事們,他們討論的重點,就會放在這件事情上面,他也樂得清閑了。

龐大的人群,簇擁著仁宗,在花園之中,稍事休息,就有內監上前詢問,到何處去。

此時此刻,才剛剛過午,做什麼都早,可是仁宗早有打算,簡單的回答道︰「去貴妃哪里!」

仁宗的目的很簡單,孩子有出息了,當然要跟人分享,而分享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苗貴妃,趙信在過去的幾年,回到汴梁的時間減少,見到苗貴妃,就更加少了,如果不是每月固定的封書信,恐怕苗貴妃都要著急了,就算是這樣,偶爾的時候,苗貴妃也相當的想念。

現在,定海軍滅遼的消息,應該是可以讓苗貴妃高興的,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面,仁宗跟趙信見面的機會,減少了很多,王不見王,就算是趙信可以,他手下的群臣也不會讓他親身前往汴梁,到是苗貴妃見他,沒有了問題,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見,甚至去遼國,都沒有問題。

仁宗這麼的不負責任,撂挑子一樣的離開,由他親手朱批,交由中樞來處理的這份奏折,第一時間,送入到了中書門下。

實際上,伴隨著北宋新皇宮的修建完成,在皇宮之中,設有內書房,是仁宗還有內府處理事務的地方,而跟內書房一牆相隔,另外一邊,分別是中書門下和樞密院。

這三個北宋最重要,最核心的三個機關,相互之間來往比較密切,往來公文也相對較多的前提下,一牆相隔有利于他們之間的聯絡,反倒是三司更遠一點。

這幾年以來,伴隨著北宋的財政收入的不停的上升,三司的責權也越來越重,從東西二府之下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差不多的程度。

可是三司主要的責權,在于財政,在于各種體系的管理,跟這邊的三大機關的具體事務,是有些區別的,他們在稍稍遠一點的地方,周圍是各種財政方面機關,更加有利于它的管理。

因為是韓琦上折,又有仁宗的朱批,第一時間,就送到了中書門下,負責目前事務處理的,正是富弼,他從樞密使調到了東府,成為了韓琦之下的第一人,也在韓琦離開了汴梁,前往幽州的時候,總覽東府的事物。

本來,並不是太在意的富避,看到了是韓琦的上書,只是隨手的一翻,以為是正常匯報,這樣的東西,在過去的一個月之中,每隔兩三天,都會有一封,便利的交通條件,也讓很多東西的往來變得順暢,而不是之前那樣,非關鍵的要務,不會動用八百里加急。

可是一番之下,卻大吃一驚,仁宗的朱批在列,而且內容更是驚人,定海軍滅掉遼國,如果不是韓琦親手的奏折,加上有仁宗的朱批,他差點以為看到了一個假的。

這可是大事,幾乎在一瞬間,他就叫來了手下,拿著他的名次,召集目前在京的全部參知政事,並且遞了條子給樞密院,要求樞密使也全部參與。

一下子,整個汴梁都變得雞飛狗跳了,負責傳令的信使,開始奔波于每一個衙門,參知政事,不一定全部都在衙門之中辦公,有在家的,有出去調研的,也有處理其他事物。

因為事情特別的大,富弼不敢怠慢,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通知,同時,也會讓禁軍進行準備,防備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能說,富弼這麼做的不對,按照處理的方法的話,富弼這樣做都是對,只不過,有些太小題大做了一點點。

這個由韓琦簽署,並且由仁宗批轉的奏折,將會在整個北宋的朝堂上,掀起怎麼樣的掀然大波,仁宗則心情很好的走向了後宮的道路上面。

苗妃是目前,後宮之主,在位份上面,苗妃只是一個貴妃,可是在皇後幾乎被冷落,不是冷宮,勝似冷宮的前提下,苗貴妃的權勢是驚人的,有了仁宗的支持,她幾乎可以決定一切。

只不過,苗貴妃一直都安守本分,沒有刻意的去爭寵,對于她而言,仁宗是她的大部分,兒子和女兒也是全部。

現在趙信去了定海軍,定海軍發展的還可以,或許在品級上面,並不高,可是有錢啊,從小戶人家之中長大,只是因為母親跟仁宗的關系,這才進宮的苗妃,很清楚錢可以做到什麼,在高的品級,沒有錢,那也享不了福。

趙信對于父母都非常大方,不說每年給仁宗的分紅孝敬,每年單純送給苗妃的,就高達500多萬貫,苗妃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可是在後宮之中,完全不缺錢花,甚至仁宗有時候,也會過來找補貼。

有錢,有權,又有仁宗和趙信的雙重背景,這一點,就代表了貴妃在後宮之中的地位,

謹小慎微,這是苗妃在宮中的處事原則,一路走來,他的恩寵或許不是最多的,卻走的一直很穩,一子一女之下,或許前些年,有些擔驚受怕的,可是伴隨著趙信進入定海軍,一切都發展的非常好,兒子女兒都很好,她也就沒有所求了,並沒有在貴妃的位置上,向上更進一步,要求皇後。

以今時今日的,定海軍的影響力,真的苗貴妃要求皇後的位置,說不得,仁宗也必須要考慮一二,就算是不給,也要有個說辭,總之會非常麻煩,可是苗貴妃不求,並且連恩寵都沒有多要的前提下,反倒是比較的突出。

不過苗貴妃,也不是沒有苦難的,唯一不好的,就是五六年了,只是見過次,還都是匆匆而過,很是想念的,好在,還有福康公主,她就在身邊,更加的貼心一些。

有背景,仁宗的支持,還有朝廷大臣,一般任不知道,趙信的跟腳,上了一定品級,官員貴族都知道,這麼一個巨大的大腿,誰會閑來沒事跟她作對,這反倒讓後宮更加的平穩了

仁宗的到來,讓苗妃微微有些驚喜,這些日子以來,仁宗的日子好過了很多,也跟著的,花心了起來。

皇帝就沒有不花心的,仁宗也是不例外的,有錢了,資源也足了,當然少不了多納了幾個美妃。

跟著仁宗一路走來,見慣了舊人哭新人笑,貴妃如果妒忌的話,也走不到今時今日,她安守本分,可是仁宗卻不會忘記貴妃,哪怕是為了定海軍每年多支援一些,那也必須要對苗妃保持一定的態度,更別說的苗妃跟仁宗之間,也有相當的感情。

哪怕是眾多美人吸引,一般而言,都會一個月在貴妃這里住上兩天,算是彰顯地位吧。

讓貴妃驚喜的是,上次離開,才不過是天,這次又來,真的令人沒有想到,

沒想到沒有想到,苗妃當然也不會把仁宗推出去,本身約定,陪著福康玩的約定,只有放下了,福康到是很懂事,過來,恭恭敬敬的跟仁宗和母妃打了一聲招呼之後,這才選擇離開。

福康公主已經超過十歲了,長得是亭亭玉立的,這些年來,伴隨著趙信不斷的送過來各種的奇珍異寶,其中大部分是交給了貴妃,可是福康公主用的也不少,甚至趙信還記得給福康單獨的用度,有一部分,是超越這個時代,當然讓底子很好的福康公主更上一層樓了。

仁宗對于福康公主也是充滿了憐愛,如果換成別的時候,他或許會留下福康公主,盡享天倫,可是此時此刻,趙信的事情更加重要一點,還是略微的寬慰了福康公主幾句,然後讓他離開了。

在福康公主離開了之後,仁宗又讓苗貴妃清退左右的,苗貴妃都一一照辦,很奇怪,仁宗為什麼會這麼做,難道有什麼事情要做麼,這大白天。

仁宗在旁邊人都走開了之後,迫不及待的跟苗妃說了趙信的情況,苗妃先是高興,作為母親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更有出息。

趙信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對于他而言,也是一個激勵和促進,但是緊接著,有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遼國是什麼,作為貴妃的她也清楚,趙信拿下了遼國,而且不是在中樞命令的前提下,非奉昭的拿下了遼國,這會不會有問題的。

仁宗哈哈一笑,如果是在北宋境內,還有問題,不奉昭的行為,那是天大的壞事。

可是定海軍對付的是遼國,那是曾經北宋都要仰望的對象,拿下遼國,對于北宋的震懾也是有的,以前可以把趙信看做是臣子,看作是可以拿捏的對象,可是現在,在拿下了遼國之後,很自然的,就是一個平等的關系,甚至趙信稱帝,也不是不可以的。

以遼國作為基礎,如此龐大,又有基礎,輔佐與丁海軍的人口和財富,皇帝當然是順理成章。

仁宗說話略微有些恣意,可是此時此刻,就只有貴妃和他兩個人,恣意一點,也沒有什麼問題,此時此刻的仁宗,對于趙信,是充滿了激動。

趙信是通過什麼樣的狀態起來的,定海軍,那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一個小漁村,在建設的時候,只是得到了中央財政的很少一部分的資金,幾十萬貫而已。

可是定海軍的回報呢,單純給中樞的,那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更別說,定海軍給他們直接和間接的提升,可以說,北宋能夠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離不開定海軍的幫助。

這樣的定海軍,這樣的趙信,幾乎是一己之力,白手起家的拿下了遼國,對于這麼成功的子女,仁宗的心中,是充滿了驕傲和激動的,感受著仁宗的心態,苗妃也是同樣激動。

苗妃作為母親,當然是希望自己兒子更有出息,當時是為了保住趙信的名,這才同意趙信,假死月兌身,以苗家嗣子的身份,成為了定海侯,現在,居然又重新擁有一個做皇帝的機會,這怎麼能夠不高興呢,而且還是遼國的皇帝。

兩個人越說越激動,甚至開始想到,未來,如果趙信一旦登基,那麼仁宗和趙信,就真的是父子兩代皇帝,還是同時的,那麼苗妃作為北宋皇宮之中最為尊崇的妃子,到了遼國,卻成為了最為尊崇的太後,會是怎麼樣的場景。

此時此刻的仁宗和苗妃,他們並不是目前北宋最為尊崇的人,不是北宋的皇帝和北宋的貴妃,而是一個孩子的父母,正在為這個最為有出息的孩子而高興。(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