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

廣南戰火的消息,迅速的通過鐵路系統傳給了東京,在鐵路上面,有專門一些運輸車輛,他們會根據列車運行圖,插入到其中,以更快的速度行進,類似800里加急這樣的,或許無法大規模的運輸,可是傳遞一些消息還是可以的。

從江寧到東京,100多里,如果是普通列車,一天差不多600里,快速的可以達到900里,但是這樣專門用來傳遞的,每小時可以保持著40公里的速度,持續不斷的前進,差不多就是8個時辰左右,就可以抵達的東京。

戰爭到來的消息,沒有任何人會阻擋,幾乎是漏液就傳遞到了宮中,仁宗是在睡夢中被吵醒的。

這兩年的時間,仁宗過的相對比較的舒適,舊有的皇宮,證明有大量的重金屬,雖然沒有確定的研究,會影響子嗣,可是就從太祖太宗和真宗的一些經歷,就可以看出來,只要是進入皇宮之後,子嗣的產出大大的減少來了。

有些東西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這段時間之中,在新的皇宮沒有完工之前,他都是住在外面的,在一處行宮之中,一直到一個主要的宮殿完成。

這個宮殿,完全是定海軍的制作方法,再輔助了仿古的宮廷建築,在這樣的前提下的,差不多用了6個多月的時間完工,而在這個中間,仁宗也大量的服用牛女乃。

本身仁宗這個歲數,身體虧空,補充牛羊女乃是最佳的補充方法,再加上牛女乃可以排除身體之中的重金屬,再加上其他的太醫的養護,北宋朝政也沒有什麼大事情,心寬體胖之下的,仁宗的身體也好了很多,就連上朝也稍稍懶散了。

可是這個情況,仁宗不可能偷懶的,在簡單的了解的情況之後,幾個親信的太監,被派出了宮外。

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了幾個宰撫的家中,三更之後,幾乎在京的宰撫全部都被太監引領著,進入到了宮中。

廣南,這個北宋最為南方的一個道,在大部分的朝中高官的心中,那是一片不毛之地,地處偏遠,同樣的瘴氣深重,只有被貶謫,或者是在競爭之中失敗的官員,才會選擇廣南的,去了能不能回來,就不知道了。

雖然說,廣南,在整個北宋的版圖之中,幾乎佔據了微不足道的部分,可是誰也不敢就這樣的放棄,要知道,現在除了廣南的招撫使之外,還有最少數百大小官員和數萬的士兵在哪里,雖然他們的戰斗力不一樣,可是就這麼被亂民屠戮,這也說不過去。

韓琦目前是首輔了,成為首輔的一年多時間之中,他可以說是大刀闊斧,有了三司葉清臣的支持,有了深厚的軍功,他無論在政治,還是在軍事上面,都可以露一手,夯實交通,鐵路和大量公路的完成,最關鍵的是,規劃了幽雲。

本來,幽雲在遼國的手中,可以被稱之為比較重要的,是糧食產地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在清理掉了幽雲的這些民眾之後,雖然有些詬病,是把他們賣出去了,可是對于韓琦來說,只要不是屠殺,就沒有問題。

定海軍接受了這些俘虜,在接受的同時,還付錢了。

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北宋目前的前提下,很多的工作,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下面,才可進行,建設幽雲也是如此,幾千萬貫的資金,加上中央和三司的一些配套資金,可以說,韓琦的手中非常的寬裕。

在這樣的基礎下,心思思變的韓琦,開始按照了曾經趙信講述的那種方法,以交通確定城市的位置,而不是歷史或者其他方面,在工業和農業的相互促進之下,更加照應了工業,特別是輕工業和采礦工業。

前者,是賺錢的,有了定海軍輸入的機器,再加上的定海軍提供技術支持,大量的基礎手工業,開始在北宋出現了。

可是那些出現,只是一個被動的集中,有些人有錢的話,可以在家鄉,或者是在的原料等的原產地興建,而不是考慮到交通運輸和位置。

在幽雲這樣,一窮二白,沒有掣肘的地方,很多的改變就容易了很多,韓琦的這個想法,正好順應了的工業發展的基礎,給北方幽雲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工廠集中起來,以產業鏈和上下游的關系,相互的促進,而交通便利,也讓各種原料的運輸,還有成品的銷售,更加的節約。

在定海軍,已經實際上,退出了整個北宋的基礎工業和手工的前提下的,幽雲異軍突起,在同樣的質量下比價格,在同等價格的前提下,比質量,性價比和品牌的樹立,一下子讓幽雲成為重要的工業區的,從加入到財政體系的第一時間,就獲得了巨大的盈利。

有了這麼個雄厚的根基,讓韓琦在朝堂上,說話有了底氣,之前,在慶歷四年的變法的某些政策,也被韓琦重新拿出來了,主要是丈量贖買土地,順便的,清查一下人口。

丈量土地,清查人口,這兩者,可以說是兩個巨大的雷,在任何的時候,任何的人只要動他,就會引發巨大的反彈,無論多大的背景,站在所有地主的對立面,洶涌的局勢,直接就能夠把他掀翻了的。

可是韓琦這一次這麼做,可以說,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如果說,4年前,在慶歷四年的時候,土地對于地主階級,對于貴族,那是絕對的命根子,而藏匿人口,也是為了更多的人力來種植土地,在沒有其他的進項,或者是其他的進項,都相當的不穩定的前提下,土地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短短4年的時間,對于王朝,甚至對于慶歷這個年號來說,都不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轉瞬就過去了,可是對于這些地主而言,又有所不同。

投資,建設工業,大規模的建廠,這個從幾年前的新興事物,變化成了民眾們耳熟能詳,誰都知道投資建廠能夠賺錢,可是沒有門路,特別是一些中小的地主。

可是現在,韓琦在清查的同時,贖買的土地,也給他們一個賺錢的機會,共同投資在北宋制造工廠之中,這可是以中樞的名義,興建的大型企業,幾乎把幽雲的經驗,還有在發展過程之中,獲得的經驗吸收之後才興建的,這個將會是整個北宋中樞的支柱產業,會並入大量產業,產值驚人。

工業給了這些地主和有錢人另外一條路,相對而言,農業的產出,就有些微不足道了的,在利益的吸引之下,這個原本會引發動蕩的事情,居然被韓琦順利的完成了,當然了,只是京畿。

京畿已經夠了,4年的得時間,京畿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只是汴梁周圍一二百里,充其量也就是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看起來夠大,發展的也不錯,可是跟整個北宋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的。

可是現在,京畿已經擴大了5倍,也就是說,面積上面,起碼就是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平方公里,幾乎佔據了北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且還是整個北宋最為精華的土地,這些地方只要調整完成,北宋中樞手中掌握的力量可就太大了。

雖然艱難,可是一連串的事情在穩步的推行,現在第一工廠已經建立,預計產值可以達到4000萬貫,利潤在100萬貫左右,基本上達到設計需要,之後,還有最少5個工廠,最終達到產值億,利潤4000萬以上。

在這個節骨眼上,廣南發生了戰爭,邊民依智高的反叛,甚至直面廣州城,這可是從慶歷四年之後,第一次的事情。

韓琦是軍事起家的,無論是在西北,還是在收復幽雲之戰之中,他都表現的相當的強硬,在遭遇到攻擊的時候,第一個想法並不是退縮保持勢力,而是打回去。

如果說是西夏或者是遼國,他還會考慮再三,生怕出點什麼問題,可是一個小小的邊民,哪怕集合了10萬大軍,那又有什麼,只要禁軍調動的5萬過去,反手可平。

可是,這就說起了過去這件事情了,北宋現在,大規模的興建各種鐵路,也吃到了鐵路的甜頭,為什麼京畿的範圍,從原來00多里的方圓,變成了現在幾乎1000里方圓,原因就在于,鐵路改變了交通的環境,原來,一天乘坐馬車或者快馬,能夠達到的地方,現在坐上鐵路,也差不多能到,這就極大的減少了管理的難度,而鐵路的貫通,讓西北,河北,幽雲,都已經納入到了管轄的範圍之中,只要有事情,隨時都可以派遣人員和兵力上去,這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可是偏偏是廣南,現在整個北宋的鐵路,都分布在中原和北方,西北也有一些,可是在南方,廣大的土地之中,沒有多少的鐵路存在。

最遠的地方只是江寧,那才是汴梁到廣南三分之一左右的路程,也就是說,剩下的,都要靠走。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4年的時間,各種的交通的狀況,都得到了明顯的改變的前提下,北宋有些忘記了之前調動大軍,到底要怎麼做了。

緩慢的速度,繁重的後勤壓力,還有漫長的補給線,一石糧食,運送到了前線,需要多花費10倍,甚至0倍,哪怕現在北宋的財務狀況非常好,已經不缺錢的前提下,這樣的舉動,也是有些難以承受的,這可是5萬大軍啊。

禁軍的長弓化改造,已經讓禁軍的戰斗力大規模的上升,跟整個遼國,甚至其他的軍隊真面作戰的時候,也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可是有一點就是,對于後勤的壓力太大了。

無論是之前的西北之戰,幽州之戰,再或者是後面的雲州之戰,先決條件都是後勤。

如果沒有後勤的支持,這些戰爭不會這輕而易舉的完成,甚至在打下了幽州之後,也是因為後勤的關系一直都消化吸收了快半年的時間,在重啟攻勢,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這個問題,直接出兵,後勤跟不上,到時候,5萬的長弓手,可不比步兵強到哪里去。

現在,考慮這個,有些太晚了,北宋從來都沒有考慮修建,南方的鐵路和公路,現在臨時抱佛,真的有些焦頭爛額的感覺。

可是這個戰爭,不應對是不行,在北宋財務狀態向好的前提下,特別是從西北,從幽雲,收獲了大量的牛馬之後,北宋也興建了一個快速的反應部隊,一只差不多萬人,擁有最少7萬匹戰馬,還有大量挽馬在內快速部隊。

當時只是為了把各種的駿馬給應用上,誰知道現在去成為了救命的稻草,如果說,目前的北宋禁軍,有什麼,能夠快速的從駐地出發,馳援廣南的話,這個快速部隊是的最佳的選擇。

說是最佳的選擇,可是問題依然有,如果放在北方,別說4000里,就算再多一點,也不成什麼問題,北方的土地,適合騎兵的奔馳,也適合騎兵的大範圍作戰的。

可是在南方,特別是江寧向南,哪里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未開發的地方,瘴氣深重,一旦進入,都會有經生病和減員,同樣,水網密布,也不適合騎兵沖鋒,騎兵肯定要比步兵快一點,可是要趕過去,沒有個一兩個月的時間,那是不可能的。

換成以往,一個月,長途行軍4000里,這已經是飛速了,可是在現在,享受了鐵路的方便快捷之後,再感受這樣的速度,真的哪里都別扭,萬一某一個方面出現一點問題,說不定這些精銳都會栽倒廣南。

出兵是一定的,甚至連軍隊的選擇,也已經坐下來,可是要怎麼的出兵,走那一條路,走不走火車,怎麼走,這都會有問題,一些熟悉的開始爭論不休,個人都有個人的想法。

在宰撫和樞密院開始爭論的時候,葉清臣一直都是傾听,作為經濟官員,他對于軍事上面的事情不太懂得,他的到來,只是表明一個態度,三司有錢,可以支撐起這麼龐大的戰爭,只要考慮怎麼打就可以了。

可是現在,爭論的焦點,都在交通方式上面,他突然想到了之前對幽雲的攻擊,不是一樣借用了定海軍的船只麼,雖然遼東跟廣南不是一回事,可是按照海商們所說的,南方比北方方便不少,最少說,在冬季之中,沒有結冰。

在雙方爭論最高潮的時候,葉清臣的插口,讓整個事情發生了改變,參考遼東,用海運,從海上,把大軍派出去的。(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