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

重工業永遠是最為強悍的工業,在重工業確定了之後,基本上定海軍的中心也確定了,大規模的建設也隨之開始了。

定海軍的發展,讓定海軍的官員們認識到了,定海軍的發展,離不開各種城市和工業,至于農田,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農田的作用幾乎很微弱,與其大規模的興建農田水利,還不如興建一個城市,並且大規模的建設工業,只要工業上去了,其他的,就不成問題了。

目前,定海軍以綏化為中心,興建了一個8個城市在內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幾乎在同樣的,或者相似的維度上面,從海參崴延伸,幾乎50到00公里左右的地方,都會出現一個城市。

這些城市,就位置上面,並不是最為適合的位置,畢竟,他們不是經過了歷史選擇的中心城市,也不是周圍的一些農業核心城市,而是為了距離和工業建設的各種城市,這種城市有著一定的問題。

不過,對于一窮二白的東北來說,這些暫時還不會有問題,真的當人口多了起來,交通什麼的發展起來,才發現問題的話,搬遷了就是了。

這些城市,是規模化的城市,最少說,整個城市的面積,都會超過40平方公里,暫時,只是規劃了一個室內的建設的,可是在定海軍的基礎上面,非常的龐大,只是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展現了雛形。

每一個城市,可以容納0萬的人口,相互一個城市之間,有公路的聯絡,未來,當定海軍的鋼鐵廠在東北出現了之後,鋼鐵工業,將會成為重要的根基,鐵路也會跟著出現。

現在談鐵路還有些早,因為鐵路耗費的鋼鐵實在是太多了,雖然說基礎的建設,城市的建設也需要,但是一些不那麼高的建築,還可以用其他的來代替,可是鐵路不行,必須要用鐵,而且還是質量相當高的,規格也比較高的鋼鐵。

可是在綏化周圍,興建了4座50萬噸的鋼鐵廠了之後,年產量達到00萬噸以上,就已經可以支持東北的鐵路興建,到時,當鋼鐵能夠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鐵路是消耗鋼鐵最多的地方的。

一個個的城市,一條條的道路,甚至還有一連串的稜堡,北宋建設稜堡的速度,已經相對比較快了,定海軍更是稜堡的創立者,他的建設速度就更加的快了,毫不客氣的說,在一年,確切的說,從三月開始的,龐大的定海軍的建設大軍,一共完成了00多個稜堡,算是初步的把整個佔據的領土,給囊括到了其中的,這個時候,就算是遼國再來攻擊,也不害怕了。

只不過萬大軍被殲滅,遼國一直都沒有過來攻擊,這非常的奇怪,難不成,遼國真的忍了。

忍了沒有忍,定海軍不知道,也沒打算知道的,他只要穩定了土地,有個一兩年的時間緩沖,當移民到位,從慶歷八年500萬,到九年的100萬,年的時間,完成全部的移民,初步建成以0多個大小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然後夯實根基,從各方瘋狂的補充人口,爭取5年內,遼東的土地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總的民眾數量達到1800萬左右,基本佔據這麼龐大的一片區域的。

遼國,還真的是忍了,萬的消耗,對于遼國來說,著實是一個無法承受的損失,可是這個損失,對于現在的遼國來說,只能夠忍下來。

因為,這兩萬人損失的太快了,當萬人沖擊000人的隊伍,誰都以為一定可以取勝的時候,那些可以發出巨大聲音,遠程攻擊的武器,還有那些看起來有些像是棍子,卻可以遠程的攻擊騎兵的武器,連全甲的騎士,都可以一下子打穿,這種武器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這些人來自哪里,他們不知道,可是只要這部分人有1萬人,那麼就不是現在的遼國能夠對付的。

遼國在這兩年,實力下降的厲害,失去了草原上,龐大的族裔,還有失去了幽雲,前者是兵員和人口的來源,也是遼國的基本盤,有了這些人口,遼國的很多的東西都可以做,比如說征兵,比如說賞賜和糧食。

可是沒有了這些,遼國的基礎兵員就大規模的減少,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看不出來,可是之後,大量的減少,到現在,整個遼國的常備軍已經下降到了40萬左右。

現在,就算是40萬,也沒有辦法保持了,沒辦法,遼國的糧食和肉類的產量不足,連中樞的官員,貴族都在節約開支,逐步的減少各方面的消耗,以保證的能夠活下去,軍隊就更是如此了。

相對于人口,幽雲的損失,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畢竟原來在遼國的版圖之中,幽雲的地位並不高,那是漢人們集中的地方,天然跟游牧部落都無法相比,可是失去了他,不但失去了一個龐大的糧食來源,也失去了來自漢民的鐵。

後者是最重要的,原來維持一個幾十萬人的重騎兵,不但需要大量的鎧甲,日常的更新,打造,修理,這些都需要人來進行。

失去了幽雲,雖然說在遼國還有一些鐵匠,可是最底層,最基礎的缺少,讓遼國的重騎兵鎧甲的生產,下降了9成,同時,各種的修理,損壞,甚至是保養,也大幅的減少。

現在,40萬的軍隊,按理說,應該全部是重騎兵,可是實際上,重騎兵的數量,已經降低到了5萬左右,並且以每年萬的速度,在迅速的減少。

萬的軍隊被殲滅,這對于遼國來說是一件大事,可是他們沒辦法反應,沒有糧食,沒有錢,甚至連軍隊的狀態都不好,在冬季即將到來的時候,貿然的動手,勝利了還好說一點,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遼國已經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損失了。

恐怕連定海軍都沒有想到,一直以來強勢的遼國,在衰弱了之後,就會這麼的懦弱,當然了,這個遼國朝堂上面的爭論,還是非常激烈的,一些老牌的貴族,還沉浸在大遼國的狀態之中,想要討伐這些不臣,反倒是那些普通的文官,認識到了這些,認為現在對于遼國,應該做的,就是鞏固。

一方面鞏固原來版圖,盡可能的把漢民給集中起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讓他們重新的冶煉和耕種,少了幽雲,這不可怕,在東京和中京的周圍,還是有土地,只要能夠開墾出來,用來種植,還是可以度過難關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加冶煉的人手,當遼國的軍隊恢復戰斗力,以往失去的都可以拿回來。

不得不說,遼國目前,還是有些能人的,他們的這個做法,看起來是有些縮頭烏龜了一些,可是卻是目前最適合遼國做的,按照這樣,只要給漢民方向,未必不是一個中興,幾百年後,女真就是這麼做的,滿清從最開始,一個邊境的勢力,發展成為一個滅亡明朝的勢力,來自漢民的那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不再分化,把漢民同等,或者提高地位,在漢民的這些天賦之下,無論是耕種,還是冶煉,都可以快速的發展,連邊陲一地的女真都可以發展,更別說還有大國骨架的遼國。

可惜,遼國在這個時代,真的是生不逢時,他們地處在正蓬勃發展北宋的北方,拿下幽雲,消化完畢之後,強大的北宋還會繼續的攻擊,如果沒有外力的話,說不定幾十年之後,滅掉遼國,並且統一整個東亞,這不成什麼問題。

不過,更可怕是定海軍,從登上東北開始,就宣告了遼國的未來,現在,是一切沒有基礎,有個年的時間,在東北和蒙古興建了一系列的城市,道路,甚至是鐵路之後,來自東北的攻擊,將會更快的滅亡遼國,這是注定。

遼國在積蓄力量,定海軍在快速的發展,北宋也依然的平穩的發展,甚至對于剛剛當上了首相的韓琦,還有中年中興的仁宗來說,這是最為舒服的時刻的。

慶歷八年,北宋過的比慶歷七年更加的舒服,從慶歷六年開始出現的各種工廠,因為定海軍的轉移,變得更加的出色的,整個工業規模,在慶歷七年,慶歷八年這兩年的時間之中,增加了十倍,稅收雖然沒有增加到十倍這麼的可怕,卻也有好幾倍,加上中央政府的淨利潤總額,毫不客氣的說,慶歷八年算是一個巔峰。

財政收入沖過了1.億貫,跟4年前相比,四年前只有現在的一個零頭的。

龐大的收益,也讓北宋相對比較有底氣,在定海軍對東北進行攻擊和鞏固的時候,在慶歷七年末,穩扎穩打了幽州之後,開始對雲州進行了攻擊。

面對著這樣的攻擊,雲州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的抵擋,早在反擊幽州未果的時候,遼國就已經開始了一定的收縮了,把兵力收縮回來,雲州連一個像樣的城池都沒有,唯一算大的,又被元昊一把火給燒掉,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的。

北宋幾乎沒有廢太大的功夫,就收回了雲州,把整個從山海關開始,整個長城的部分給全部拿下了。

在拿下了這個關鍵性的防御體系之後,因為北宋中央政府有錢,就有人提出,重新的修繕長城,完善整個北宋北邊的防御體系。

這個提議還真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畢竟,從古到今,這麼長的時間,

長城就是整個中原民族的防御基礎,從春秋戰國時期,再到秦漢甚至是唐朝,也就是到了宋朝的時候,因為曾經的兒皇帝石敬瑭,把幽雲給送出去的。

這讓整個北方屏障,徹底的消失,為了抵抗遼國的龐大的軍事優勢,北宋不得不在河北放置了大量的軍隊,不但龐大的駐軍,還有規模龐大的防御性的關口,這些佔據的,是被應該成為的良田的土地。

現在,伴隨著幽雲的收回的,在原來一覽無遺的河北大平原上面,跟幽雲山脈這邊,布置的兵力,防御的難度,這截然不同的,

如果說,之前沒有錢北宋還在經濟赤字之中,就算是佔據了幽雲,也需要考慮,是否修建長城。

可是現在,因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的,幾乎每年都會增加兩三千萬,也就是說,按照這個來增加的話的,未來5年時間之中,每年可以投入1500萬,到000萬,用于這個項目會中。

哪怕長城本身,已經年久失修,大部分都已經背廢棄,可是龐大的資金,鋼鐵,水泥和磚頭,這些會讓原來繁重和耗資巨大的長城,變得容易許多,或許的四五千萬,貫,就可以把整個長城都給修繕一次。

當朝堂上面的方向,都向長城遷移的時候,卻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就是目前的首相韓琦,他伙同富弼,還有歐陽修,共同提出了暫緩修建長城的意見。

長城是屏障,也是軍事的防護工事,不說緬懷和回憶,單純就長城的防御體系,防御效果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的得,這個需不需需要修建。

而舉出的例子,正是山海關

用4個稜堡,徹底的封鎖了山海關,讓敵人大隊人馬無法的進入,相對于蜿蜒萬里的長城,這個投入更少,而且防御力也更強。

在這個意義上面,長城不但耗費巨大,還沒有什麼作用,真的修了,也不是不能修的,北宋的財務狀況,可以支撐這麼龐大的工程,也不會勞民傷財,可是關鍵是,需不需要的。

北宋的軍隊,現在已經足夠強大了,這一點從拿下幽雲就可以看出來,又掌握了一種可怕的防御武器稜堡,只要稜堡的數量夠多,長城何必來修呢。

稜堡守衛唯一的問題就在于,無法封鎖整個的國境線,遼國如果從山上繞路下來,那就是一個問題。

可是山上,能夠繞路多少,北方的高山,只要堵住一些可以大規模騎兵度過的山口,只是從山上繞路,馬就不能帶了,沒有馬,單憑小股遼國的步兵,或許會對邊境的市集產生影響,真的能夠威脅到北宋麼,同樣數量的步兵,北宋不懼怕任何人。

在經過了長期的討論,經過了一系列的研判之後,否決了長城修復,以往留下來的長城遺跡,選擇比較好的,適合的修繕一些,防御和紀念相結合,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的修建稜堡的,幽州和雲州的防線建立,先把這兩塊土地納入到運轉範圍之中,然後開會考慮是繼續向北滅亡遼國,還是詳細,深入到西北,強大的北宋,有了擴張的動力。(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