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

第二天的一早,狄青就攜帶大軍出發了4萬軍隊,由重騎兵護衛,開始快速的進發,涿州跟折津府之間,也不過是10里左右,按照每個時辰40里的速度,可能三個時辰就能夠抵達。

實際上,整個行軍的速度不可能那麼的快,雖然保證了每個人一匹馬,卻不能輪換,馬除了托人之外,還會攜帶一些補給,武器,在全速行軍的時候,最多每個時辰的速度,不超過5里,並且每隔個時辰會休息一番。

從涿州出發的時候,是清晨,天幾乎還沒有亮的時候,這樣,整個上午,就走完了差不多一半的路程,可是越是靠近折津府的時候,就越是發現,人口明顯的增加。

幽雲十六州,在目前遼國的境內,已經算是比較發達的地方,特別是元昊清理了草原之後,就更加的凸顯出來,經濟發達,人口眾多。

雖然說,遼國和契丹,有游牧的傳統,可是農耕帶來的收益,也不會放棄,只不過契丹人和其他的部族,他們都不會種田,也不會去學,那麼整個重擔就壓在了北地漢民的身上。

比起游牧,農耕的容積率更高,單位面積的土地,養活的人口更多,這些北地漢人已經越來越成為了遼國的支柱,這也是遼國不會放棄幽雲的關鍵。

靠近折津府,這個也就是後世京津平原的位置,本身土地的條件非常的適宜,再加上基礎非常的好,這里一直都是重要的農業重鎮,在隋末的時候,支撐了河北強豪竇建德,就算是李唐佔據了整個天下,最終征討河北的時候,也吃了大虧,不但李神通被俘,連大名鼎鼎的李世績也因為父親李蓋被俘而投降。

遼國對于折津府的周圍,也從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後面的逐步重視,現在折津府的周邊,已經成為人口稠密,如果不看位置,幾乎跟北宋差不多。

在出兵的時候,狄青還考慮著,一路的保密,爭取能夠在秘密的前提下,抵達折津府,能夠趁亂攻擊城門就最好。

可是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密密麻麻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如果宋軍一路的殺過去,或許一個兩個不耽誤多少的時間,可是多的前提下,肯定會耽誤時間,說不定,在折津府周邊,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在經過了短暫的考慮之後,特別是目前折津府周圍的現狀,狄青決定,直接沖向折津府。

折津府,這是遼國在幽雲最大的城市,也是遼國的四京之一,雖然落入到遼國的手中,超過了百年的時間,可是從澶淵之盟開始,就沒有受到多少的威脅。

可是在漢唐時期,這個是北地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無論是東漢鎮壓東北的游牧民族和朝鮮,還是隋唐時期,出征朝鮮,這里都是重要的基地。

很多時候,一個城市,在建立的歷史上面,已經彰顯了他們的地位,這個地位,不但是地理結構決定的,也同樣是歷史決定。

狄青從來都沒有小看折津府,這個目前他最大的一個目標,也是整個北宋,情報機關調查的最多的一個目標,很多的情況都在掌握之中。

從城市的規模上面,折津府的規模,是大于大名府的,底蘊還在,可是缺少了一系列的修繕,最近的依次修繕,要追溯到40多年前的澶淵之盟。

最初宋真宗出兵的時候,對于遼國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當時緊急的調動,修繕了折津府,可是後來,北宋快速的戰敗,這個工程也不了了之,之後,因為折津府被定為南京的時候,又重啟修繕,可是防護強度並不是很高,投入的資金也很少。

折津府的老底子,如果經過一系列認真的修繕之後,恐怕是有了炸藥,都未必能夠輕易的拿下,可是現在,遼國疏于修繕,很多地方的城牆都出現了破損,有些甚至還遭到了坍塌。

換成之前,哪怕是目標,北宋也不會調查這些細微的東西,可是經過了改進,情報機關不但得到了大量的資金,還無孔不入的獲得了一系列的情報。

關于折津府坍塌的消息,是通過一個老漢民的聊天,得到了線索,然後通過走訪,特別是親自到了實地,折津府的城防並不嚴密,走到城牆之下,也沒有問題,果然從中間找到了坍塌的痕跡。

遼國對于城防的重視,遠沒有北宋這麼的深入,修繕城牆,也只是在上面加蓋的,甚至沒有使用糯米醬這樣的東西,只是用泥巴來涂抹。

這樣的城牆,對于和平時期,沒有問題,看起來依然很威武和雄壯,可是在戰爭到來的時候,別說是炸藥,就算是投石器,也可以輕松的干掉它。

這樣的隱患,在折津府的城牆上面不止一個,這些都被狄青一一的記載,準備等到攻城的時候使用。

跟涿州比起來,折津府更大,各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密密麻麻的人口,算的上遼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在北宋到達附近的時候,就被遼國發現了。

底層的這些基礎的官吏,吃驚為什麼,北宋的軍隊,會這個時候,抵達到折津府的周邊,可是出于職責,他們還是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折津府留守。

如果換做幾十年之後,折津府的留守,也就是整個遼國的南院大王,這是跟北院大王相對的高官,可是在這個時代,折津府只是一個留守而已,雖然也是契丹皇族的成員,可是身份上,不是南院大王,低了很多。

第一時間,得到了北宋攻擊的消息,他第一個想法,是听錯了,北宋時什麼,那是被遼國威逼,幾乎如同小花貓一樣,想要什麼都要什麼的國度,居然會開戰,而且是不宣而戰。

可是如果一個人是騙人,兩個人是,接二連三的消息,並且距離折津府越來越近,那就不是騙人了。

這位留守也算是當機立斷的,立刻派出了近百位信使,派遣駿馬,向著遼國中京報訊,古代比較落後的通訊條件,他在南京,基本上掌握不到中京發生的事情,更不會知道,遼興宗已經御駕親征了。

按照這個來說,就算是這些信使能夠順利的通過山海關,前往中京,也見不到遼興宗,更別說,還是有山海關這麼一個大的關卡,100多信使,能夠過去的有多少。

在派出了信使之後,折津府也開始封城了,此時此刻,宋軍最起碼還在50多里開外。

並不是說宋軍不夠迅速,實際上,從涿州出發,一路上沒有耽誤什麼事情,就算是最初,在保證的情報不泄露的時候,耽誤了一點時間,可是後續,都快馬加鞭的補回來了。

騎馬的步兵,再怎麼的說,都是騎馬步兵,他們跟快馬加鞭是無法相比的,一方還要保證,有足夠的體力,應對戰爭,另外一方,則是為了緊急報訊,他們甚至可以無視馬是否能夠活下來。

這種情況下,最近的一波抵達折津府的時候,宋軍還在最少50里開外,根本無法隱瞞。

八個城門,全部關閉,跟涿州比起來,折津府的城牆更加的高大,而且守軍更多,裝備和守城的各種器械也更多,這也是守軍的底氣所在,有這樣的堅城,就算是北宋攻擊到附近,也可以收下去。

距離城外0多里,狄青在一個稍稍高的土包上面,看了一下折津府的情況,望遠鏡就是一個好東西,可以距離很遠看的清清楚楚。

以往,要調查折津府到底發生了什麼,必須要到近處,說不定遇到埋伏,說不定會遭遇到襲擊。

可是現在,只要在0里,甚至是0里之外,就可以清清楚楚的把折津府的一切都給看的清清楚楚,這樣利器,對于戰爭的作用是巨大的。

折津府的城門緊閉,城頭上面,也已經是戒備森嚴,雖然還沒有看的很清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方已經得到了消息。

「立刻停下來,安營扎寨!」在狄青下達了命令之後,迅速通過傳令兵傳送給了各個部隊的統帥,然後4萬大軍,迅速的安營扎寨。

如果說,折津府沒有防備,狄青或許會派人,去試探一下,進行攻擊,現在折津府都有了防備,當然不能這麼冒失了。

長弓跟炸藥的組合,從理論上,是可以攻破任何的城池的,可是依次為仰仗,胡亂的進行攻擊,那也會出亂子的。

之前對涿州的攻擊,那是殺雞用牛刀,一共就500人的正兵,還守一個破城池,5萬人壓也壓死了,直接堵住四方,團團圍住,然後進行攻擊。

可是折津府不一樣,他的整個周長,比起大名府都不遑多讓,這麼龐大城,4萬大軍根本無法完全的圍困住。

再說了,城里面圍困的不是別的,那是遼軍啊,哪怕南京在遼國四京之中,是不怎麼重要的一個,他也是京城之一啊,這里的守軍,就算是比不得鐵林軍這樣的強軍,也絕對是一流的。

1.5萬遼國精銳騎兵,這是什麼概念,只要狄青想要分散包圍,哪怕一個城門留下1萬人,也擋不住這樣的軍隊的沖擊。

狄青的計劃很簡單,首先,在其中一側駐扎,最多分成兩個部分,開始修建大營,當營壘牢固了之後,再駐扎少量的守軍,佔據其他大營。

這樣的做法,也就是後世曾國藩的做法,結硬寨,打呆仗。

別管最終戰果如何,把營壘建設牢固了,首先就立于不敗之地。

這樣的方法,實際上是大部分文臣掌握的方法,無論是宋朝,還是明朝,在防範邊患的時候,都會修建大量的城市,以防備無孔不入的游牧騎兵。

這樣的方法也不是不好,通過營壘,把農耕民族的優勢發揮出來,避免野戰,用城市進行消耗,分割,讓游牧民族按照農耕民族的方法讓來戰斗,這等于是以強凜弱,這種情況之下,很容易就取得勝利的。

之所以沒辦法持續下去,連連的遭受失敗,不是因為這個政策不好,而是因為這個政策太費錢了。

吏治,從古到今,就沒有多麼清明過,一些小的費用,或許嚴格的吏治之下,不會有人太貪,可是大的資金,特別是這種,關系到生死安危的,沒有多少人敢于查問的,那不貪就怪了。

城池的耗費太大,效率不高,再加上四處下手,讓十份之中的資金,可能一兩份用上了,再加上建城真的是耗費巨大,也就是北宋撐住了,卻因為耗費巨大而財政緊張,一旦遇到了一些昏君,直接就出問題了,明朝干脆,就因為這個出現了大問題,連皇帝都沒有錢了。

不過狄青並不是那些文官掌權,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在折津府使用這一招,是最佳的選擇。

首先,避免了被遼軍偷襲,就算是目前的狀態,4萬軍隊,如果抱團在一起,遼軍根本不敢來,分成兩部分,或許遼軍敢,可是很大可能是遼軍不敢隨便的冒險,畢竟對付兩萬人,最起碼要1萬人吧,1萬人不保險,還要一萬多,攻擊的只是一個部分,另外一個部分還存在,一旦出現問題,整個折津府就完蛋了。

至于因此,遼軍跑掉,這一點,更是不存在的,遼國在心態上對于北宋都是佔據了上風,現在北宋都打到折津府了,還擁有1.5萬的大軍,不戰而逃怎麼可能的,放在北宋身上都不可能,又不是邊境小城,這是遼國的南京,一旦丟失,整個幽雲都會震動。

就這樣,狄青在折津府之下,停下了腳步,開始安營扎寨,同樣的,開始開挖地道,折津府這樣一個龐大的城市,哪怕是失去修繕,可是貿然的攻城,損失也是巨大的,有情報的支持,還有在遼東半島和山海關的布局,他有足夠的時間,只要地道挖通,那麼折津府就如同一個熟透的果實一樣,任由他來摘下,到時候失去了士氣的遼軍,戰斗力肯定會大大的打一個折扣,那個時候,才是進攻的時候。(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