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

丁海軍在修建汴梁到應天府的鐵路的同時,實際上,已經開始探測汴梁以西了。

沒辦法,丁海軍本身所處的位置,靠近海邊,交通是方便了,可是各種資源不足的。

工業化的根本在于,用龐大的生產力,吞吐著物資,無論是原料,還是產出,都非常的龐大,這樣才能夠支撐整個丁海軍的發展。

現在,丁海軍還沒有完成蒸汽機的制造,還沒有找到橡膠,可是現在沒有找到,就代表著將來沒有找到麼?

自然界之中,蘊含橡膠的生物,可不是橡膠樹一種,不過是橡膠樹,屬于是蘊含的總量比較的多,同時,提取的方法比較容易的那種。

實際上,趙信所知道的,很多植物就蘊含有橡膠,其中最多的就是杜仲,只不過,提取的方法沒辦法知道,只能能慢慢的來準備。

按照實驗的進度,或許,用上幾年的時間,都未必能夠制作出,可以量產的橡膠,可是實驗室完成最終的提煉,制作出橡膠的幾率很大。

目前,關于蒸汽機的研究,實際上,就卡在了橡膠之上,其他的替代的材料,無法達到橡膠的程度,讓最大的蒸汽機不過是0.5馬力左右,這樣的動力,根本就無法滿足丁海軍的需要。

可是,只要實驗室生產出來橡膠,並且被卡牌系統記錄,作為一種常備的物資儲存起來的話的,哪怕動用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卡牌系統的產能,都是可以接受的。

學歷史的,哪怕不是學的世界歷史,可是作為一個常識,蒸汽機的作用,趙信非常之清楚,一旦蒸汽機完成,鐵路就不會是現在這麼的復雜的鐵路,而整個丁海軍的生產力也將會得到巨大的攀升。

英國,依靠著蒸汽革命,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島國,成為了世界制造的第一大國,而丁海軍已經普及了工業化,還有流水線的方法,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蒸汽機的研究完成,哪怕是最初級的,最簡單的那種蒸汽機,只要密封性和動力性達到,整個丁海軍的生產力,就會得到井噴。

蒸汽革命的基礎是什麼,是煤炭,沒有任何的一種礦產,有煤炭的作用大,他是整個工業的血液和脊梁,沒有了煤炭,蒸汽機就無法順利的進行。

只要丁海軍把本身,還有琉球都給開發出來,對于蒸汽機的需求是非常可怕的,或許,琉球還有些煤炭,但是煤炭的儲量並不足,而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是山西。

這里儲備了整個世界都非常側目的煤炭,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山西的山水的下方,幾乎蘊藏的都是煤炭的。

蒸汽革命的普及,幾乎必然,會讓煤炭的需求大大的增加,現在,鐵路只是貫通了應天府到汴梁,再修建應天府到江寧,應天府到的大名府的鐵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修建前往西北的,才是最重要的選擇。

當然了,其他的地方,趙信也沒有欺騙葉清臣,西北的一些基本的數據,是經過了韓琦,還有丁海軍在西北的一些商會確認過的。

不是說,趙信簡單的提點,就出現了這麼神奇的效果,趙信對于北宋的提點,從來都沒有停下來,甚至連肥料,也曾經做過努力。

只不過,北宋沒有多少人相信而已的,畢竟,只是弄點糞便,再對糞便進行簡單的處理,就能夠讓糧食的產量增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這種情況有些匪夷所思。

可實際上,就是如此,直接向農田之中釋放糞便,容易燒掉莊稼,反而有害,放置的時間足夠長,大部分的營養成分,會被揮發掉。

農家肥的方法,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在農民之中總結出來的,又經過了0世紀後半段的科學研究,是最佳的配比,跟尋常的施肥相比,效果最少提升三倍到五倍。

肥料的作用,已經是證明的了,添加肥料,可以讓糧食生長的更好,在後世,已經成為了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

可是在北宋,習慣的力量巨大,絕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貴族的手中,他們不認可,或者是看不到成果,也就不可能推廣。

反倒是西北,那是一張白紙,韓琦當時也沒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趙信和定海軍,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可以讓西北當時擁有的人口,土地,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只要有足夠的土地,耕種方法,就沒有必要了,就按照趙信的來就好了。

恐怕是韓琦都沒有想到,最終會有現在的結果,當時他的想法,一畝地平均一石,算下來,000多畝,差不多有000多萬石,就可以基本的解決西北的問題,並且讓九邊的糧食得到解決。

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有1.億石的糧食,單純這些糧食,如果全部應用起來的話,足以養活000萬人。

這可是大半個北方的人口,在本身有產出的前提下,這個糧食非常的關鍵,更別說,還有大量的牲口,有鐵路的話,這些也可以快速的運出來,更好的服務于北宋。

趙信對于煤炭的要求,實際上,是在眾多的礦產之中的,大規模的加強陝西的煤炭的開發,甚至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從西安通一條鐵路過去,保障煤炭運輸到了定海軍,這一條鐵路,似乎正好跟曾經歷史上的鐵路重合。

隴海鐵路,這個在後世民國時期,開始興建,到了建國後大規模的提升的鐵路,從最初,就是關系到煤炭的運輸的,到了1世紀,更是煤炭運輸的重要樞紐,源源不斷的鐵路,從山西,通過隴海鐵路,運輸到連雲港,或者出口,或者運送到沿海,需要能源的城市。

定海軍擁有龐大的生產能力,幾乎自然佔據了主導的地位,如果北宋沒有產出,長此以往是不行的,煤炭等原材料的出現,這對于平衡雙方是一個關鍵,同樣的,在未來,定海軍生產力升級了之後,就會逐步的轉移產能,最終達到平衡的效果。

這些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就算是趙信明明白白的跟葉清臣說了,葉清臣除了誤會,也不會有更多的想法了,反正北宋是會得到利益的,索性就壓下不說了。

葉清臣拍板決定了這一條鐵路,這只是初步的意向,雖然因為錢的關系,整個鐵路的管轄權給了三司,可是因為鐵路的項目太過重大了,從應天府到汴梁的短短鐵路,就接近百萬貫的投資,稍稍長一點的,可能就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這筆錢,也不能隨隨便便的花掉,鐵路的事情,還是要上大朝會的。

從趙信手中,拿到了足夠的數據,然後,再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判斷,形成了一封奏折,在朝堂上再一次引發了轟動。

一共100萬貫的總投入,這不是問題,朝堂上,大部分人都知道,定海軍有錢,之前的鐵路,幾乎都是定海軍投資的,再拿出來幾百萬貫,沒有多少問題。

之前,趙信給仁宗錢的事情,並沒有隱瞞的,最起碼說,品以上的高官,都是知道的,在他們看來,定海軍只要不涉足軍權,不涉足到軍事領域,做點生意有什麼,按照三司跟定海軍,較為嚴苛的,定海軍只有分紅權,還有一些運力協調的全力,所有的節點,換馬,控制,幾乎都是三司管理。

之所以引發轟動,是因為西北,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西北就是一片貧瘠之地,之前,幾個邊境,都無法抵擋住西夏的攻擊,必須要靠中央來輸血。

韓琦雖然稍稍的越線,打了一個時間差,把千萬貫以上的資金,投入到了西北,這本身就是非常受到爭議的。

好在西北那邊,曾經也是河套平原的,有生產的基礎,如果能夠有幾百萬畝的土地,生產出幾百萬石的糧食,也算是穩定邊區。

左右是白來的東西,而且剩下不少,朝堂上面,也不再追究,之後,听說開墾的不錯,種植的糧食也不錯,可是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

可是現在,西北卻放了一個大衛星,雖然還沒有到收割的季節,具體的數據沒有報上來,可是只要是稍稍懂得種田的,到了糧食種植的後期,到底產量多少,就可以預估出來。

畝產4石的,最起碼不會掉到石,甚至是.5石都很難,也就是說,可能是超過億石的糧食。

北宋從成立之後,只是過了幾年的好日子,接下來,就天災不斷,因為北宋是在周朝的基礎上面,獲得政權的,沒有經歷過王朝末年那種,慘絕人寰的戰爭,人口還是有一定的保證的,承平數十年之後,很自然的,就會有土地兼並和耕地的壓力。

糧食的不均衡,在保證4石足以養活一個人的前提下,實際上平均下來,人均的消耗是多余這個數字的,畢竟,對于富貴人家來說,他們吃的多,佔的多,也浪費的多。

在坐的一些官員,曾經在開墾江南淤田的過程之中,立下大功,可是那些淤田,多是的幾千上萬畝,增加四五萬石的糧食產量,給州府創造了一些財富。

類似韓琦這樣,多了000萬畝,還都是高產的田地,一共增產1.億以上的糧食,還是第一次。

所有人看向韓琦,韓琦卻非常平靜,回來已經接近半年了,目前他還是樞密副使,不過卻第一樞密副使,在樞密院之中,足以跟賈朝昌抗衡了。

現在又冒出了這麼一件事情,龐大的糧食,足以讓西北徹底的穩定,如果有一條跟京杭大運河一樣的運輸便捷通道,可以支持這些糧食送往中原,送到汴梁,這對于穩定汴梁又多麼重要。

一條腿走路,總是不平衡,兩條路徑支持汴梁的糧食需求,絕對可以保證糧食的安全。

糧食,永遠是封建王朝的重中之重,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跟糧食相比,這是王朝穩定得到根基。

因為糧食的問題,這一次鐵路路線的確定沒有任何的問題,就算是以前,有些權利家族,想要決定鐵路路線,為他們謀取福利,可是在糧食這麼一個大前提之下,一切都煙消雲散。

不過,因此,讓本身貧瘠,沒有多少人關注的西北,進入到了很多人的視野。

現在是西北發展的時刻,韓琦為西北打下了一個深厚的基礎,這個深厚絕對可以超過整個北宋任何的地方,糧食產量可怕,還有畜牧,礦產,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地方。

最關鍵的是,鐵路的出現,原來,去一趟西北,000多里,需要個月的時間,一路上面,非常的辛苦,可是現在,只要這麼一條關鍵性的鐵路的貫通,一天600里的話,最多就是天多的時間,就算一天00里,也最多是6天,6天很遠麼?

一個總投資100萬貫,通往的還是西北的鐵路,就這麼的決定了。

當天,決定了這麼大一個項目三司並不是最熱門的場所,最熱門的是韓琦的府邸,雖然說,之前韓琦成為了樞密副使的第一人,過來鑽營的人不少,可是這一次的,基本上來的,都是世家大族。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推薦他們優秀的子佷或者後輩,前往西北。

韓琦也是哭笑不得,之前開發西北的時候,想要獲得這些底層的支持,幾乎很難,當時是矮子里面挑將軍,從西北各地調集,還有之前的一些手下,這才推動了整個西北的開發。

這些貴族們前去,到底想要干什麼的,韓琦非常清楚,不過西北還是缺人,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他只要確定他們不是紈褲子弟就可以了,發展起來的西北,絕對是雙贏。

一場因為鐵路和水利工程引發的西北狂潮,由此開啟,原來沒有人去的窮鄉僻壤,在這兩者的幫助下,一下子成為了最熱門的地方,這種熱潮足足持續了數年,一直到西北平穩了之後,這才逐步的消散了,可是西北的發展,是截然不同的,幾年之後,西北變了,這也是葉清臣和韓琦沒有預料到的。(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