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

運河之上,三艘快速船組成隊伍,快速的在運河上面開行,速度之快,真的如同飛一般。

這些船,看起來有些怪異,因為它跟普通的船不同,它上面是沒有帆的。

在北宋,哪怕是開行在河面上的快速車船,它也是有帆的,畢竟能夠充當輔助力量。

可是在丁海軍,通過了水池系統的研究,發現,在動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帆,不但不會給動力提供額外的支持,反而會影響到速度。

經過了合理的調整,這個船有些類似于後世的一些快艇的,在兼顧的大小的同時,整個船身顯得相對而言,有些狹長,這是快速船的一個重要的特點。

整個動力不再依靠風帆,而是位于船的後側部分,稍稍露出來的兩個明輪。

在船艙之中,會有兩組,共40人,負責動力運轉,都是孔武有力的漢子,而且通過傳動裝置,盡可能的節約力,並且提供最快的速度,開行.

因為是在人口稠密的運河之上,所以速度不是太快,可是現在的速度,也可以達到的10節左右,這個速度,一天可以跑接近500里。

趙信是接到了葉清臣的八百里加急,這才急匆匆的出發的,實際上,他這段時間,重點把心思放在了捕撈之上,卻忘卻了一點東西。

由趙信提出,丁海軍投入了絕大部分的資金,三司牽頭的一個重點工程,從應天府到東京的鐵路,已經貫通了。

這一條鐵路,是在趙信的強力推動之下,這才得以興建的,在最初的時候,那是在過完年沒有多久,丁海軍派出了規模龐大的隊伍,專門的建設鐵路上面必要的橋梁。

哪怕只有00里的距離,可是中間通過的是北宋最繁華的兩個京都,同樣的,也是汴河的一個重要的補充。

京杭大運河,一直可以通行到應天府,可是之後,就不是京杭大運河了,是汴河,這個在後世,已經極弱的河流,就算是在北宋,疏浚過無數次,可是先天不足的它,成為了東京最大的制約。

無論是船,還是運河本身,到了應天府,就要受到限制,特別是到了冬天,汴河結冰之後,更是如此。

一條鋼鐵構成的路,會對汴梁有很大的幫助麼,趙信哪怕說的再怎麼的明白,葉清臣也被說動了,可是沒有徹底的完工,沒有親身的經歷,這種完全陌生的東西,還是不被認可的。

實際上,鐵路的修建,一波三折,按照丁海軍的估算,00里鐵路,並不是很長,丁海軍的環島鐵路,差不多就有10公里,也就是40里,或許,這中間,沒有什麼鐵路橋,可是曾經的施工的,那是剛剛從泥腿子之中走出來的農民。

現在丁海軍派出的隊伍,不但經驗豐富,也攜帶了眾多的工具,就算是最長的那一座橋,都保質保量的完工了。

按照趙信的理解,鐵路建設,最困難的節點是橋,一般而言,當鐵路設計通過,經過了一系列的實際考察之後,往往是橋梁先行開工,當橋梁修建完畢,當有所準備的鐵路施工人員,甚至可以以一天幾公里,甚至是十幾,幾十公里的速度修建。

在這個北宋,當然不可能有這麼快的工具,可是丁海軍為了這一條鐵路,最少投入了萬人,萬人,4000台大小的機械,分成了40多個施工隊,幾乎每一個施工隊不過負責7里長一段距離。

熟練的工人,經過模索,最終最適合鐵路修建的各種的機械裝備,這些造成了最初的快捷速度。

可是鐵路還是出問題了,而且是大問題的,在前期的勘測之中,下面的地方官員沒有到位,不能說是貪腐得,只能夠說,沒有把北宋和丁海軍的政策講述到位的,在施工之中,觸及到了一些反彈。

鄉土和陵墓,這是宗族最重視的地方,鐵路這種的新興東西,趙信當然不能通過墓園,很多時候,會繞行。

不過,這也不是一個墓園,只不過是一個當地大戶的土地,這個大戶,祖上曾經做到過的郡守,他的兒子也考上了舉人。

這個姓劉的宗族,非常的龐大,差不都000多戶,分布在4個村落,當這個大戶招募起來的時候,最少有1萬多人,阻撓鐵路的施工。

不但打砸鐵路施工人員,還拆毀了一部分的鐵路。

這是鐵路施工的過程之中,遭遇到的最大規模的反復。

鐵路是新興的東西,當時佔據土地的時候,就有些人有些微詞,如果這件事情,不處理得當的話,說不定,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當時趙信也是通過內部渠道,得到了這個消息,當時就吃了一驚,就算是後世,鐵路和建設拆遷的時候,引發的群情性事件,都是一個非常的困難的事情,這個不管誰對誰錯,一旦人員上了,對于鐵路的不利影響,肯定會巨大的。

當時趙信就準備,離開丁海軍,去處理這件事情。

趙信現在不是皇子,只是一個定海候,不能干涉地方的事物,可是趙信有所準備,別的不說,單純錢就可以了。

佔用的土地又不多,就算是4個村子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1000畝,這筆錢他給了,而且是翻倍的給,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的。

第一條鐵路的重要性,趙信非常的清楚,如果這一條鐵路難產的話,未來,就推行不下去了。

發展鐵路,肯定是正確的,可是在沒有落到實際的時候,你說的再好,也不會有人重視的,只有修建完成,然後讓他們看看實際的效果,看看比趙信口頭上面說的,還要強悍的鐵路的時候,阻礙這個的力量,也就不存在了。

不過,趙信沒有成行,不是什麼事情耽誤了,鐵路的事情,可以壓倒一切,雖然是從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北宋的實力,可是無論是對他經商,還是對北宋本身,都有好處,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凌駕于他之上。

一個官員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

富弼從河北回來,正好路過這里,作為樞密副使,他擁有一定的調兵權利。

之前,趙信在給所有人講述的時候,整個中樞都听了,其中富弼就是听進去的那個人。

富弼是文官出身,可是更多的,肩負著武職,在軍事上面涉足比較多,如果鐵路真的能夠達到這個效果,那麼對于北宋而言,絕對是重要的。

在長弓逐步的取代其他的兵種,成為了禁軍的主要兵種之後,富弼也敏銳的發現了長弓的弱點。

後勤,沒有後勤的長弓手,就算是自己攜帶再多,打兩仗,就沒有了弓箭,再強大又能夠怎麼樣。

長弓超遠的距離,驚人的射速,這是長弓最優勢的地方,可是越快的速度,就需要越多的箭,比起短弓快三倍的射速,再加上長弓遠比短弓龐大的多,這就對後勤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北宋的後勤問題,已經得到了一致的認可,以前西夏在的時候,並不是說,北宋的實力,沒辦法打贏西夏,關鍵是沒辦法戰斗下去,後勤沒辦法。

一斗米,運送到西夏,需要6-7斗的消耗,西北的貧瘠,讓西北的條件,無法支撐起數十萬,甚至是百萬大軍。

現在,全面換裝的前提下,北宋沒有出現問題,不是說,北宋解決了這個後勤,是因為丁海軍的出現。

壓縮餅干,罐頭,還有一些縮減的干糧,那些看起來一小塊,就足以讓一個人吃飽的干糧,听起來不靠譜,可是實際使用起來,卻真的是如此。

比起糧食來說,節約了很大的重量,只有七分之一以上,最關鍵的是,使用方便。

在軍營之中,燒好熱水,直接浸泡就可以了,就算是在野外,只要拿一塊,就著水直接吃,也沒有問題。

糧食是軍隊最大的問題,同樣重量的前提下,可以供給更多的軍隊,這對于軍隊的戰斗力是有所提升的,更別說罐頭。

在前線,可以依靠著罐頭,吃到水果,肉類,還有其他的一系列的東西,這對于士氣的提升,非常關鍵。

糧食和其他的東西上面,減少的重量,讓長弓增加的後勤,不那麼的起眼,可是他畢竟是一個問題。

在河北還好,有大運河作為基礎,京城的東西,可以通過大運河的水道,快速的運送到三關,這是一個生命線,可是西北怎麼辦。

元昊雖然被趕到了極西之地,可是他未必不會卷土重來,再說了,還有遼軍。

按照趙信所說的,鐵路擁有龐大的運力,良好的利用起來,他的運輸能力,甚至不低于,甚至更高于京杭大運河,那麼,這一條實驗鐵路,就相當的重要。

00里,不長也不短,位置非常的重要,連接北宋最重要的兩個京,是汴河的重要補充的,這麼一個工程,居然有人要破壞,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如果換一個人出現在這里,一個出過郡守的家族,還有子嗣是舉人的,在州府之地,也算是非常有地位的大戶了,哪怕是四五品的,也需要慢慢來,特別還有1萬多百姓的。

可是富弼是誰啊,見過大場面,甚至連遼國的軍營都去過,絲毫不虛。

富弼的00親衛,還有從應天府軍營,臨時調動的500人,一共800人,迅速的出動。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些人敢于鬧事,是因為宗族的實力強大,可是一個樞密使的高官,帶著800士兵,殺氣騰騰的而來的時候,他們立刻就退縮了。

這里不是天高皇帝遠的貧瘠之地,這里是靠近京畿,在兩京之間的核心地方,這里不能,也不可能出現動蕩。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就在富弼的介入之下,迅速的被平息了。

富弼也是一手軟,一手硬,平息事端當然是用雷霆的手段,可是平息了之後,就不可能強硬了。

在詢問了清楚的緣由之後,知道是地方官員沒有做到位。

實際上,因為丁海軍的投入,這一個鐵路的款項非常的充足,用于征收土地的資金也非常多,是尋常地價的150%以上,這樣的幅度,任何人都會滿意的。

只不過地方官員沒有溝通,再加上貪腐,最終引發了這個事件。

最終,富弼處理的結果,各打五十大板,所有涉足到貪腐得官員,一律拿下,對于普通的農民,佔用土地的,按照最高的限額賠償,當然了,對于起頭的大戶,也做了處理。

因為大戶牽頭,還有他的舉人兒子造勢,實際上差點就造成了上萬人的民變,在確切的證據面前,革掉大戶少爺舉人的身份,卻沒有禁止再考的,至于大戶本身,也查了一下多佔的土地,最終,平息了這件事情。

富弼的處理,比起趙信親自趕到,用錢來收買,不但是有效的多,也快的多,也正是富弼的快刀斬亂麻,讓本身因為土地和未知恐懼的鐵路問題,得到了解決,或許,還會有人有些不滿,卻不會暴露出來,因為沒人能夠承擔後果。

之後,鐵路的修建,再也沒有遇到大的問題,多是一些小的摩擦,趙信也在之後,專門的囑咐施工人員,不要的趾高氣揚,必須要深入,如果遇到了一些摩擦的話,金錢開道,必須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中間有些波折的,可是最終,鐵路還是在個月之後,順利完工了,比起計劃,晚了差不多大半個月,可是效率也不低的。

鐵路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就算是富弼葉清臣他們,也說不清楚,鐵路到底有什麼的功效,正好鐵路修建完畢,三司直接修書給趙信,邀請趙信前來參加通車儀式。

在1世紀,鐵路是司空見慣的,人們出行最方便,也是最廉價的一種方式,還有高鐵和動車這樣,速度更快的出行方式。

在北宋,這可是丁海軍之外的第一次,趙信本就想,在北宋推廣鐵路,沒有什麼比這麼一次通車更好的方法了,在詢問了下面,運營鐵路的準備都已經做好之後,丟下了丁海軍的一攤子事情,用最快的速度,趕往汴梁。(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