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

趙信晚上,也吃的大黃魚,這種到了1世紀,已經沒有辦法享受的美味,絕對是讓人稱道的,他吃下的,是10斤以上的大黃魚。

這種大黃魚,如果放在後世,絕對可以賣上天價,一條相當于一輛車,甚至是車子之中,比較好的那種的。

7斤左右的野生大黃魚,如果拍賣的話,都可以達到1萬以上的高價,10斤的,肯定要上升一個檔次,5萬到0萬,才是他的終點。

可是在這個時代,在中國海域,大黃魚可以說是泛濫成災。

沒有多少的天敵,海洋之中天然獨特的環境,讓他們放肆的生長著,穩定的環境產生的海藻,供給了整個海洋的食物鏈,這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

10斤的魚,用了4種做法,有些是北宋獨特的,有些是趙信改良的,總之,把大黃魚的味道盡顯無疑,絕對是可以稱道的。

大黃魚的味道鮮美,另外一個鮭魚,當然也不差,這種在後世有一種名字,三文魚,三文魚刺身,可以說是一道名菜,特別是北方的三文魚。

這種魚,多生活在大西洋,或者是太平洋的北部,靠近美國那邊,能夠在定海軍附近,發現這種魚,也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接下來的日子之中,海船繼續的海試,不過第二天第三天,就沒有第一天這麼好的運氣了,第二天勉強達到了1萬斤,只有第一天4成左右,第三天,一下子降低到了5萬斤,只有第一天的六分之一左右。

接下來,略有回升,在漁夫們的幫助之下,他們慢慢的找到的訣竅,在季風和洋流交匯的地方,魚類資源較多。

可惜,在定海軍附近,最少在600里的範圍之內,沒有超級大漁汛,類似之前的大黃魚是一個幸運,最大的魚群也不過是9萬斤左右。

不過,小規模的魚群卻不少,艘船,基本上可以達到9到1萬斤的程度,這也是每天的日產量。

1萬斤的魚,在大肥豬,以00斤為例的話,差不多就是600頭,這個數量真的不少了,可是跟定海軍比起來,還是有些杯水車薪的。

好在,為期7天的訓練,已經完成,陸續有艘船投入,他們繼續前輩們的腳步,而第一批的這些船員,已經逐步熟悉了整個捕魚的過程,他們已經熟悉了,再在定海軍的周圍,有些浪費大船的性能。

出海的漁船,就算是在順風的前提下,也不過是11節到1節的速度,三四個小時,也不過是走百里左右,來回一下子,就是8個小時,一個白天才多少,14個到15個小時,還是夏天。

真正用于捕魚的時間,可能就是五六個小時,這樣的捕撈效率非常的低。

三艘船,總計千噸的容量,卻最多只能夠幾萬斤的弄回來,這樣效率不高。

趙信實際上,已經提醒過他們,在定海軍的周圍,沒有什麼漁場,最近的,可能都要的四五百里開外了,第一天的幸運,真的是幸運而已,後面的一天天,才如同當頭一棒。

好在,他們已經熟悉了,無論是對于船,還是對于捕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行比較遠的航行了。

定海軍現在,保障力量不算完善,因為扎根于海島的關系,最多就是在其他的港口,取得一些可以經營的地盤,沒辦法全面的為定海軍提供全面的支持,可是一些簡單商業活動是可以的。

之前對于琉球的行動,軍艦根本就沒有敢走內側,是直航的,這樣危險性相當的大。

漁船比起軍艦來說,低了不止一個檔次,這樣如果直航的話,會更加危險。

好在,漁船沒問題,哪怕是大一點的漁船,它也是漁船,當所有的魚獲,還有其他的東西亮出來,還有什麼問題,就算是被有心人關注,也不會泄露很多的秘密。

以定海軍為中心,前往的方向,主要是向下。

在中國的近海,魚群集中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各條大河的入海口,比如海河,黃河,長江,珠江等等。

這些河流,都是大河,入海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水,沖擊力相當的強悍,他們的沖擊,會把底層的營養物質沖刷起來,喂養浮游生物,引來大量的魚。

這是生物的活性,就如同在密林之中,溪流的地方,多是最危險的地方,原因就很簡單,任何的動物都需要喝水,這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食草動物要喝水,他們引來了食肉動物,他們不是不知道危險,可是本能,還是讓他們到來,也因此,這里就成為了猛獸的捕獵區。

對于魚類也是如此,在大海之中,浮游生物是很多生物的食物,特別大量的話,而且固定,就成為了一個可以捕食的區域,按照食物鏈吸引來的眾多魚類,形成了一個相對密集的漁場的。

這個漁場的範圍,幾乎遍布在長江口,差不多幾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分布了大量的魚類,甚至不乏一些大規模的魚群。

這里是捕撈的天然所在,一旦抵達,只要沒有台風,或者是其他惡劣的天氣,就可以長時間的捕撈,或許,沒有辦法帶回去新鮮的魚,可是收獲,卻是之前在海上零散的踫運氣的很多倍。

早在趙信定下來,發展漁船的方略的時候,趙信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長江口,或許會成為未來漁船捕撈的核心,所以提前興建了一些補給。

現在長江口,還是一片比較荒僻的所在,後世大名鼎鼎的上海港,還是一片荒地,在上海陸地的地方,屬于華亭縣和昆山縣,入海口的崇明地區,屬于海門縣。

因為時間的關系,後世不斷增大,中國第三大島的崇明島,還只是一個小沙丘,東沙和西沙在唐朝出現,然後開始有人定居,然後到了天聖三年,兩沙結合,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陸地。

說是大,比起定海軍還要小的,也就是幾平方公里的樣子,而且旁邊不那麼堅固,不具備成為海港的條件。

別說是崇明了,就算是上海,也不具備條件,後世的上海,是長江經過了千年的沖刷,最終形成,這個時代,後世的上海港,還在海里。

上海是沒有辦法,可是再往里面,沿著的長江逐步的進去,那是一系列的城市,比如說,崇州,這是後世南通的名字,早在唐代這里就是重要的港口,到了宋代,海上貿易,還有內河運輸的繁盛,也他這里不斷的發展。

這麼一個長江流域的咽喉,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定海軍早有布局,建設了一個貨棧碼頭,用于存貨和轉運。

現在,當漁船可以前往長江口附近,進行捕撈的時候,很自然的,也把這里當做了周轉中心。

此時,長江三角洲這邊,還沒有深入海洋太遠的,目前的長江口,到崇明也沒有多遠,崇明現在的名字海門,距離崇州,只有不足100里。

這里非常適合作為中轉站和臨時停靠港口,以風帆的速度,最多個小時,就能夠抵達港口,無論是避風,還是臨時修整,都沒有太多的問題。

同樣的,這里也是輻射整個長江流域的窗口,在定海軍的商業領域,也知道海魚在北宋的價格,位于長江流域的一系列的港口,比如說,崇州,比如說江寧,再比如說常州和蘇州,這些集中了無數風流財富的地方,確實可以作為銷售地。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設想,在北宋,在沒有冷凍技術的時代,天然的魚獲,保存不易,腌魚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這種銷售,必須要東一些心思才可以。

雖然長江流域,較為的富庶,可也不是如同定海軍那樣,集中了大量購買力強的民眾,0萬斤魚,兩三個小時,就能夠在定海軍消化完畢,可是就算是最為富庶的揚州,它能夠消化多少。

銷售,不過是針對一些高端的魚,比如說味道鮮美的那種,或者是在定海軍的引領之下,產生的風潮,比如說螃蟹,龍蝦。

這些東西,雖然傳說之中流行已久,可是螃蟹是在清朝才逐步流傳開的,至于龍蝦,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龍蝦,那是原產美洲的。

這些都是後話,艘船,除了需要大量的捕撈魚類,為定海軍增加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的攝入量,同樣的,也是為後續的船打前站。

未來的15天時間之中,陸續將會有17艘船完成的海試,他們會陸續前來長江口,艘船就差不多千噸,0艘船,就是6000噸以上,這樣龐大的捕撈量,也只有長江口能夠長期持續的承受的住。

而接下來的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定海船廠會繼續的擴大產生,預計會友6個批次,最少00艘船下水,到時候,捕撈的總噸位,會達到10萬噸。

听起來很可怕,可實際上,這個噸位,真的不算多,哪怕天完成一次滿載,一年下來,不過是1000萬噸,這個數字,恐怕連後世嚴格控制的年份都不如。

在號稱東海無魚的1世紀,嚴格限制之下的可以再生的捕撈量大概是500到800萬噸,實際上的捕撈量在100萬噸,這還是控制的結果。

最開始,東海開發的時候,這個總量恐怕是倍都不止。

沒有污染,千百年的時間累積的,最終形成的龐大的漁業資源,不說達到000萬噸這個數字,保守估計1000萬噸,還是可以預期的。

就算是定海軍未來,人口達到1000萬,1000萬噸,也可以保證一個人一年吃下去一噸,這個數字,比糧食都可怕了。

實際上,每個人吃不到一噸,魚雖然不錯,可是吃多了,也不好,就拿一個非常喜歡吃魚國家來比較,日本人均攝入魚肉大概是在8公斤到0公斤之間,也就是說,人均每年60斤魚。

從這個來計算的話,按照北宋1億的總人口,大概需要60億斤魚,換算成噸的話,00萬噸左右,單純一個東海,都可以輕松無比的支撐,更別說的其他的海域,甚至是北海道。

大量魚類的攝入,不但可以降低糧食的消耗,肉的熱量較高,肉食攝入的較多的話,人均的糧食消耗就會減少,同樣的減少各種維生素不足,特別是維生素A的問題的。

說起未來就有些遠了,漁船,不過是定海軍最初的發展方向,卻不是全部的發展方向,這個在初級階段非常有用,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並且改造整個定海軍的營養安全,可是真正決定丁海軍未來發展的,還是軍艦和商船,之所以不把他們當做重點,也是因為最初的建設噸位有限的關系。

肩負著整個定海軍的希望,在有其他的船,替代了他們的作用之後,三艘船再一次的出航,相對于第一次出航,這一次,他們走的非常駕輕就熟。

水手們經過了一個月的磨合,已經熟悉了漁船的運作,除了在捕魚和下網的時候,需要跟漁夫們進行配合,其他的時候,跟普通的船沒有什麼兩樣。

龐大的漁船上面的帆,吃到了足夠的風,然後快速的向著南方而去。

定海軍的海圖,還沒有徹底的完善,目前只是在定海軍為核心,清晰了周圍500里,長江口這邊,稍稍的遠了一點,可是崇州和海門,卻是少數兩個非常清楚的所在。

在遠洋航行,特別是有長江口這麼龐大的一個目標物的時候,只要大致的方向對,就不會錯的。

定海軍距離長江口,差不多八九百里,這幾乎是千里了,對于北宋的一般人而言,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所在,可能一般人乘坐馬車,都要走大半個月,走路的話,就更加慢了,一個月也是尋常。

可是現在,在順風而下的風帆漁船面前,這根本不是問題,一小時1節的速度,讓一個小時接近了0公里。

按照這個速度來說,最多45個小時,就能夠抵達長江口。

抵達的時間,比預想的稍稍慢了一點,加上躲避休息,不是全天候的開行,一共用了4天的時間,終于趕到了長江口,看著白茫茫的江水,匯聚到了海洋,雙方產生的對撞和波濤,感慨連連。

已經到了位置了,曾大牛他們已經開始的尋找魚群的位置,相信,很快就會友好消息傳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