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

飛魚級的出現,代表著定海軍的航速,突破了某種的極限,讓海上的長距離的航行,速度加快了很多的。

螺旋槳,不存在配合的問題,只要有足夠穩定的傳動裝置,就可以把力盡可能的匯總到一起的。

實際上,這個裝載了帆和螺旋槳的船只,極限最大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18節,已經基本接近風帆的最高時速。

只不過,它噸位有限,續航能力不強,無法橫渡海洋,最多,就是在東亞,確切的說,是中國的四大內海完成該工作。

就算如此,飛魚級的效率也是非常驚人的,特別是目前的前提下,是非常合適的一艘船。

定海軍目前,已經準備開發琉球,從定海軍到琉球,000里左右的距離,一般的帆船來回要一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間絕對不行,一點出現了突發狀況的,定海軍這邊,要一個月才能夠反應過來,一些不太緊迫的事情,或許可以,一旦遭遇到危機,根本沒辦法反應過來。

如果使用飛魚級,這樣平均在15節速度的船,一天差不多就是1800里以上,最多兩天,就可以抵達,來回不超過五天。

這可是驚人的速度,未來,琉球大發展的時候,兩地之間的聯絡,必須要快捷和緊密,這個船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實際上的,關于飛魚級,很多人都看好,只不過,趙信清楚,這又是一種,用超前技術加上卡牌系統的作弊手段,強行的制造出來的,不具備量產的可能。

這個,最多只能夠作為一個非常規的項目,用于定海軍跟琉球之間的聯絡,比較的適合,只要避開了台風天氣,就可以自由的往來于琉球和定海軍之間,類似于八百里加急這樣的。

通訊船只是一個少數,在目前海試的時候,還沒有向外透漏,目前所知道的,最快船,就是快速運輸船。

它走的是快捷的道路,多是運送一些時效性較強的貨物,節約的兩三天時間,或許能夠創造出高額的利潤。

當然了,如果定海軍未來發展到一定程度,擁有位于更遠地方的基地,比如說深入到大洋深處,或者是穿越馬六甲,進入到印度洋,這個快速的帆船,也可以用于通訊,只要稍稍調整,在提升一兩節的航速,是可以的,同樣的,他們的噸位較大,1萬料左右,最多輕一點,也可以容納足夠的補給,通過長距離的航行。

跟快速帆船相對應的,另外一種船,當然是慢速運輸船了,這種運輸船的慢,是跟中國式帆船相比的,大概比帆船的平均速度低節左右,6節以上的均速,也超越了以往的中國式帆船,相對比較快。

這種船的特點,是在載重量上面的,就遠遠超出歐式帆船了,當然了,不如平底船。

帆船重視的是在高海清情況之下的穩定性,不容易出現危險,可是因為增加了高度,他的載重量就稍稍有些小,無法跟平底船相比。

平底船,可以在同樣的吃水前提下,擁有更多容積,這一點,是物理特性決定的,除非定海軍能夠開發出類似後世的技術,否則,在風帆時代,他無法改進,只能夠適度的調整。

造船廠,在吸收了中國式帆船,還有歐洲帆船的優點,再加上趙信咨詢時代的一些簡單的知識,在適度的降低了航速的前提下,增加了容積,這個增加,並不是向著中國式帆船轉換,而是兼顧。

在沒有水池實驗的前提下,很多造船,只能夠根據圖紙測繪,並且制造出來,才知道好不好,有時候的,一款出色的船型,會用好多年,才完成修改,一旦達到比較經典的狀態,一般不會更改。

類似西班牙大帆船,從定型開始,就縱橫大海數十年,蓋倫船也是。

可是有了水池實驗,一個船型好不好,它的流體狀態,還有在水中的姿態,都可以通過水池實驗研究出來,就算是完全陌生的,只要掌握了一些力學的公式和基本的知識,也能夠通過計算來得到。

這就極大的彌補了定海軍的設計師,高等船匠不足的問題,船型的進展非常的快,有時候,一款實驗性的船只,還沒有設計,只是在圖紙上面,就進行了幾次更改,最終做出來的時候,幾乎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而不是傳統的那樣,要用人命去嘗試。

大海無情,就算是完美的船只,面對著大海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更別說是不完美的,這也是北宋的船匠,升級起來非常困難的原因。

從00料,到1000料,用15年的時間,就算是快的,有時候,要走過0年,甚至永遠都無法升級。

原因很簡單,高手留一手是一個方面,另外的原因在于,安全性,一旦船只下沉,對于一個造船廠肯定有影響,倒霉的接二連三的下沉,一個本應該興旺放大的船廠,甚至都有倒閉的可能。

這種慢速運輸船,參考了帆船的式樣,降低一些帆的數量,增加了一定的高度和寬大型,並且盡可能的減少的不必要的地方,增加儲存數量,連下面的水秘倉,如果真的需要的話,也可以裝貨。

這個船,略低于的中國式帆船,可是無論航速,還是整體性能力,都要超出,是最佳的貨運船。

1萬料左右的總噸位,可以容納的貨物水平,比起原來的帆船,增加了差不多50%,比起中國式帆船,就算是差,也差的有限。

最關鍵的是,他的船,非常的適合在海洋之中,因為噸位足夠,又有獨特的設計,在一些高海情的時候,有時候,比帆船更加適合。

目前,這一艘實驗船,已經執行了次前往長江流域的運輸任務,他們的運輸完成的不錯,比中國式帆船更快,更穩,曾經遭遇到了相當大的狂風,依然穩定的前行,沒有一點的漂移,得到了水手們一致認可。

至于武裝補給艦,是在戰船的基礎上面制造的,不是為了現在準備的,是為了未來,火炮安裝到了船上來準備的。

一艘戰船,一等戰列艦這樣的,可能要有150門炮,在戰場之上,一門火炮必須要保持0發左右的備彈,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火藥加上炮彈,幾乎佔據了整個戰船上面的不小的空間。

更別說,還有人,戰列艦上,一門火炮,最少需要-4個人來操持,這樣算下來,單純炮手就是600人,加上一些護衛的步兵,一些負責操控船只的稅收,這些人員眾多,一艘船差不多就是上千人。

千人的耗費是龐大的,這也是大部分的戰船,在作戰的時候,不會跑到遠處的根本,超過1000海里,這已經是大部分的戰船的極限。

19世紀中葉的英國,能夠在全世界耀武揚威,每一艘船,都不是從英國本土而來,他們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軍港,給了他們全球戰略巨大的支撐。

跨越大半個地球,超過萬海里的航程,不但是對人員和補給是巨大的考驗,對于船本身也同樣,在19世紀的時候,日俄戰爭的時候,為了獲得海上的優勢,俄羅斯不遠萬里的調動軍艦。

先是英國不給于使用的蘇伊士運河,他必須要繞道的好望角,然後大部分的英國港口都不給使用,只能依靠法國的港口。

不遠萬里,耗費了半年的時間,終于抵達了東亞,可是最終卻是疲勞無比,明明在各方面的實力上,高于日本,卻遭遇了失敗,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被對方贏了。

在早期的時候,軍艦的序列之中,是不存在補給艦的,最多,就是一些補給船,他們或者跟隨著海軍,或者就近調動。

真正專業化的補給艦,是在二戰,甚至是二戰之後。

這種船,看起來是運輸船,卻是跟軍艦一個標準,能夠跟隨著艦隊,進行航行。

同時,在技術上相當的先進,追求效率和速度,而不是傳統的,用小船來轉運。

有時候,一個艦船,完成補給,要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可是放在補給艦上,卻不用。

上面裝載了大量的補給,這些補給也不是隨隨便便的放的,都有專業的東西,可以準確,快速的把補給裝到軍艦上面去,甚至為此,會對軍艦,進行一定的改進,以適應補給艦。

現在,定海軍唯一的一艘軍艦,還是使用的強弩,它耗費不大,不需要太多的補給,僅僅是戰艦自己攜帶,都可以持續戰斗很長的時間,補給艦,更多的是一種嘗試,一種對新的艦船的一種嘗試。

在第一批的帆船,完成了類似的改裝之後,定海軍之後開工的船只,也都有各自的側重,肩負著研究院的一些項目,也就是到了定海船廠,開始穩定了基礎的結構,用一種比較通用的結構,構建了基礎,定海船廠的1.萬料的船,基本上都是如此。

這些信息,都沒有保密,這些工廠的負責人,他們的級別,也可以通過一些渠道得到這些消息,他們也是在打探了之後,這才知道,原來,在造船廠,已經完成了這麼多的船只的建設,已經有0多艘大船,已經開始了完成了不少,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成建設。

這可是一個大事情,他們興建碼頭的,為的就是提升運輸的效率,現在,碼頭的事情,只能夠稱之為完成了一半,個碼頭,一個大工廠控制一個,也算是聊勝于無,可是運力方面,不單單是碼頭,單純碼頭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碼頭解決的只是一部分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船,之前,還有外國的船,一旦季風季節來臨的話,這些船都走了,他們要怎麼辦,空有碼頭沒有船,也是沒辦法完成運力的擴大。

現在有了船,那就不一樣了,只要是進出口量稍稍大一點的,必須要有船,雖然,定海軍碼頭會進行統一的調配,目前的運力較少,無法做到按需,只能夠按照排序,甚至行政干預的手段,都不能多用,

如果有一艘船的話,對于這些工廠的提升,將會是多麼大的促進,效率提升了,也代表著利潤更高。

這下子,從港口轉到了船上,對于船的興趣明顯的增多,定海船廠的0艘船,當然是重點,然後,就是其他的造船廠。

在這些企業負責人看來,定海船廠就是標桿,是的試驗品,一旦實驗通過,肯定會復制這個經驗,類似的事情,在定海軍進行過無數次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煉鋼廠,在最初的小型高爐,到大型高爐,到定型,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擴張,幾乎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到了最初的高樓上面,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進步,並且穩定了合理的之後,就是大規模的擴張,一變成二,然後是四,八,如同倍率的擴展,讓定海軍擁有了龐大的鋼鐵廠。

這個沒錯,會擴張,可是目前現有的才是重點,這個是最近一段時間定海軍能夠增長的,唯一的一批船了,而且是性能先進的。

船少,需求的多,類似鋼鐵廠水泥廠,這樣的超級大廠,他們的貨運量非常的龐大,一年之間之中的,最少也是500萬噸的規模,哪怕一天一萬噸,也不夠啊。

他們當然是越多越好,其他人也是同樣,沒有一個人願意在這個時候落伍,他們共同爭奪之下,只有0艘,就算是加上其他造船廠,也不過是三四十艘,真的是僧多粥少。

眾多企業爭奪,特別是爭奪的分外的激烈,一下子,讓整個定海軍造船廠,暴露在了定海軍的視野之中了的,因為船的爭奪,造成的影響,也開始越演越烈了起來。

最初只是這些工廠爭奪,主要還是運輸船,可是很快,物資保障局加入,他們負責整個定海軍的基礎,保證00多萬人,在海島上,獲得足夠的糧食和各種的生活資源,他們要求把這些船,用于保障性的運輸。

他們的加入,宣布了從商業行為,進入到了政府行為,工業局在他們加入之後,也跟著加入,然後是軍部,一下子,整個定海軍權力部門,幾乎都卷入進來,影響力開始擴大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