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

實際上,趙信在船舶的制造上面做的更多,這麼一個關系到整個定海軍將來發展的重大項目,除了一個運河,拓寬造船廠適合的地方之外,在造船本身,改進也相當的大。

目前,就定海造船廠來說,已經開工興建了0艘1.萬料的船只,總噸位高達4萬料,這不是定海軍所有的造船力量,沿著運河兩岸,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7個造船廠,涉及到了數百個大小不一的船塢。

當然,不是每一個船塢都有船,定海造船廠,這是特例,他直接抽調了原來造船廠的精華,再加上的定海軍近期培養出來的精銳,這是不可復制的。

可是在其他的造船廠,也有的心勁不低,能力出色的設計師,他們在吸收了定海軍的先進設備和理念之後,也開啟了自己的建設。

按照幕僚們統計的數字,目前開工興建的大小船只,一共是7艘,總噸位達到了的60萬料。

听起來,其他的00多艘船,他們的總噸位,也不過是40多萬料,這個不多,可是實際上,對于定海軍來說,這麼增加下來,當第一批船,完成了興建的時候,定海軍將擁有不次于龐大海商們加在一起的運力,同時,運輸速度也會顯著的增加。

趙信的時間有限,他不可能跟每一個人都大規模的寒暄,簡單的說了一下之後,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定海造船廠上面。

整個定海軍目前開工興建的船只,定海造船廠佔據了三分之一以上,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船只的。

如果單純講究噸位的話,小船應該是最為適合的,越是小的船只,制造的難度也就越低,就如同之前定海軍挖過來00料船的設計師來說,為什麼能夠挖過來,定海軍給出來的高額工資只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人太多了。

保守估計,整個北宋,能夠獨立領導和設計00料以上船只的設計師,不說是幾十萬個,幾千個總有的,北宋擁有著比其他的朝代,更加發達的水上運輸,還有繁忙的海商,整個北宋供給了整個亞洲的大型船舶,在這個交通並不方便的時代,這個簡直是奇跡一般。

00料以下的,是運河運輸的主要船舶,在整個北宋活躍著幾十萬艘00料以下的船舶,哪怕是每年5%的更換量,也需要幾萬艘,幾千個設計師真的是少的。

造船工匠,升級非常困難,不但必須要的有足夠的工作經驗,還有一點就是,天賦,沒有天賦,就算是給你10年,0年的時間,也別想達到一定的程度。

可是這個發展途徑,在定海軍被改變了,造船的經驗,被更加科學的理論給取代了,一旦基礎理論產生突破,那麼船舶就突破了。

這樣就是原來只有設計00料船只的經驗的工匠,被直接設計1000料以上的實驗船,然後在這個實驗船完成了之後,立刻就上了1萬料。

短短的一段時間,讓一個設計師從00料進展到了1萬料,等于一下子提升了50倍,這樣的跨度,就算是在1世紀,也是跨越性的,步子邁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但是這個設計師,變成了施工管理者,統籌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整個船的內容,幾乎都是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做出來的,施工者可以在施工的過程之中,記錄一些數據,然後這些數據,同樣的有專業人員來分析,這就極大地的減小了難度。

實際上,就如同催化一般,定海軍大規模的催化了設計師,並且成功設計出了萬料的風帆艦船。

不過,這些,已經都變成了過去式,在整合了之前的經驗教訓之後,定海軍開啟的新的帆船方案,跟之前的截然不同,外表看上去,都有較大的區別,內部就更是如此了。

趙信觀測的重點,實際上,也是這些工地,在0個船塢之中,其中有4個,最早的興建,並且已經完成了整個龍骨和底層的鋪設,正在高速的施工之中,剩下的,進度不一,最後的那個,甚至是剛剛把龍骨到位。

在造船業發展的初期的,船只的噸位一直都上不去,不是因為材料的關系,是因為技術不過關,到了北宋,實際上,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加上科技水平的提高,制造多大噸位的船,已經不成問題了。

北宋記載之中,也不乏千噸,甚至更大噸位的船的出現,可是這些船就只是少數,並不是主流,原因很簡單的,那就是的太少了。

船的龍骨,代表著船的整體的噸位,也代表著整個船體的堅固。

從大型的海船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哪怕是木頭,幾百噸的木頭堆砌在一起,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的。

作為比水輕的材料,一般而言,木頭很難沉,可是在大規模的風浪的作用下,船會側翻,會僅為風浪的攻擊而解體,這恐怕也是沉船的大部分原因,在水的浸泡之下,緩慢的沉默的,這就是的水底木船的原因。

要做大船,必須要有的巨大的龍骨,超過萬料的大船,基本上,單純龍骨就會超過0米。

0米,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可是對于樹木來說,要好多年才能夠長成。

樹木不是竹子,竹子一場雨下過,可能的一夜之間,就能夠幾米,甚至是幾十米的長,可是這樣的成長,也是在地下,潛伏了數年,積蓄了足夠的力量的結果。

造船上面,單純的樹木,也不一定就可以,必須要硬度和韌性都達標的才可以。

這就極大的制約了的龍骨選材的種類,整個中國,也就是少數樹木能夠達到。

這樣的木頭,性質要求非常的高,具有油脂,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木紋細,易加工,韌性強。

符合這個條件的樹木,可不是那些速生林,多是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夠長到十幾米,甚至二十米開外,只有極少數,才能夠漲到0米開外。

龍骨,是一艘船,最重要的地方,他代表著整個船只的性能,能夠支撐多大的重量,能夠有多大強度。

亞洲沒有超級大樹,超過50米的就很少,類似雲杉這樣,超高的樹木,亞洲相對較少,這也從側面制約了北宋的發展的。

正是因為這種制約,中國另闢蹊徑,在宋朝後期,發明了組合龍骨的,把多段的樹木,組合到一起,就構成了更長的龍骨,原則上,這種龍骨制造的船只,有無限的可能。

木材,在目前的北宋,是不缺的,隨便一個山頭,可以開采的木材就很多,普通農戶砍柴燒飯,能夠用多少的木材,一些速生林的生長速度也很快。

可是高端的,適合船材的大木頭,畢竟是少數,更別說大船,除了龍骨之外,對于船材的要求也高,因為自重的關系,越是大的船,它的重力也就越大,哪怕是普通的船材,只要不是船甲板這樣,很少受力的,其他的都會增長。

在明朝,組合龍骨也不是無限的,否則,就不會出現寶船這樣的極限,再超過它的船,基本沒有。

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國,粘合劑和連接物的不太靠譜,中國工匠往往會巧妙的避開這一點,用較大的連接處,減少粘合劑的使用,這樣對于船材的要求就更高。

這一點,在定海軍是不存在的,卡牌系統,可以解讀現有的材料,還可以合成一些新的材料,天然的粘合劑就有很多,化學的就更多了。

有了這些粘合劑,哪怕是用比較低檔的船材,也可以興建大型的船只,從這一點上面,定海軍的造船,就節約很多的成本。

定海軍的鋼鐵的存在,哪怕是鉚釘,在這個時代就非常先進,更別說螺絲了。

在眾多細小的工具里面,螺絲釘,恐怕是最偉大的發明,它的發明,讓某些東西的連接成為了可能,不采用焊接工藝,讓兩種的物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擁有一定的強度,這就是螺絲釘的作用。

在後世,螺絲釘大量的應用于木質結構之中,在造船上面,趙信也當然用上了。

最初的螺絲釘,是在出色的匠人手中,雕刻就能夠雕刻出螺絲,這種螺絲釘經過了卡牌系統掃描,然後成為了常用的物品,可以通過卡牌系統具現出來。

卡牌系統的成本,讓這種螺絲釘,成本相對較高,除了在一些高端的機器上面,很少大量使用。

哪怕是再小的船,只要使用上了螺絲釘,也不是幾個能夠解決的,保守也在幾千個上萬個,定海軍開工了00多艘船,保守估計,螺絲釘的需求在10萬左右,這依靠卡牌系統,就有些困難了。

好在,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沖壓裝置終于完成了,哪怕是使用畜力的,整個效率也不是很好,可是他畢竟產生了,可以對小件裝置進行沖壓,這就極大的解決了問題。

螺絲釘就是小件裝備,哪怕是最大的那種,也不是很大,畜力正好可以使用,同時單純造船上面來使用,不用鋼的,鐵的就可以了,這就極大的減少了難度。

當然了,最早期的沖壓機,是不太適合沖壓螺絲釘的,趙信對于機械傳動方面,不是特別了解,可是有了實物,再加上趙信的一些理論,手工的拔絲機是弄出來了,生產的效率不是太高,質量也不是太好,可是應對木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螺絲的出現,絕對是一個劃時代工程,特別是一些特定的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的位置上螺絲,這就更加出色了,有什麼比螺絲,固定不同的部分,更方便,更適合。

它的出現,不但加快了造船的進程,同樣的,更加節約成本。

原來,哪怕是用柳接的方式,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巨大,對于船板來說,稍稍不慎,也容易產生破損。

同時,使用的範圍,也不是覆蓋全局的,一些獨特的地方,是沒有辦法使用柳接的。

這些地方,是造船上面最困難的,為了保證效果,一些不太靠譜的粘合劑,加上對船板進行加工,形成特殊的曲線,這樣才能夠基本保證需求。

這樣的勉強做法,一定程度上面,是降低了整個船的結構的,尋常的開船還可以,一旦遭遇到了大規模的風浪,當風浪的力量,超過了船的強度的時候,船自然就解體了。

這是時代的制約,科技達到這樣的程度,這樣能夠造好已經不錯了。

可是在定海軍,一旦螺絲大量的使用,一些微小的部分,原來柳接無法使用的地方,可以使用螺絲。

相對于柳接的工序,必須要掏出柳接大小的洞,然後用鋼鐵固定,這種時候敲打也要注意,鐵的硬度高,木頭硬度低,一旦敲壞了,對于船體,就是一個損傷。

這個工序不但非常復雜,柳接本身的重量也巨大,一個穿,如果成千上萬的柳接使用起來,增加的重量,可不是一點半點。

螺絲釘就不一樣了,一個小螺絲釘,才多大,通過螺旋的方法,咬住木頭,讓雙方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或許無法跟柳接這樣的結實的相比,卻也比粘合強的多,最關鍵的是速度。

相對于柳接的大張旗鼓,螺絲只要有一個螺絲起子,上了就行了,而且不需要太大的技術,稍稍聰明一點的,多做幾次就可以了。

當然了,造船上面,位置選擇則是需要研究的,不能隨便的亂上,哪怕是螺絲釘,也不能釘到每一個地方都是的,哪怕再輕的重量,多了,一樣不行。

大量跟螺絲釘一樣的技術,被應用到了造船上面,廉價效率,還有生產速度,這些工業化才顯現的好處,在定海軍盡顯無疑,哪怕船只的制造,還沒有達到工業化的程度,可是成本比起江南,已經降低了7成以上。

哪怕在北宋,市場經濟也同樣有用,君不見的定海軍的各種的產品,在價格差不多的前提下講究質量,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講究價格,只要價格低廉,就能夠賣出去。

實際上,更大的改進還在繼續,在研究所之中,有研究過一些金屬材料,和一些高壓板材,在動力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沖壓裝置能夠沖壓強度較小的,可是對于一些的不太支撐的材料,板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節約時間,還廉價。

價格和效率,就成為了目前定海軍的核心優勢,這一點,在定海造船廠盡顯無疑,最早的哪一艘船,才興建不足7天,就完成了船體建設的40%,預計0天內,就能夠完工。(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