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

趙信不是一個德粉,類似納粹德國那樣,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惡,甚至因此,讓無數人陷入到了戰亂之中,他不會評價,也不會去粉飾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是對是錯,在某種意義上面,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是為了權利,為了利益的戰爭的,無論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不值得看重。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甚至包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都表現的非常的完美。

要知道,德國的崛起,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拿破侖縱橫歐洲的時代,是德國最不幸的時期,當時的德國,處于最為分裂的時代,有無數的城邦和小型的領地,位于德國,德國最出名的,不是什麼工業制造,而是德國士兵。

德國雇佣軍的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在荷蘭強大的時候,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擁有著數不盡的錢,他們在整個歐洲雇佣士兵幫他們打仗,比較出色的,就是瑞士和德**人,甚至在某些戰爭之中,有同樣的德國人,各自受雇一方,自相殘殺的經歷。

在復雜的局勢之中,慢慢的德國開始發展,普魯士王國的出現,改變了德國的命運,在被拿破侖打敗之後,開始意識到了問題,他們需要作出改變,並且提出了一個改革。

這麼一個從改革之後,就從一個分裂的,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了世界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跟他有關,在二戰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之後,依然崛起的,站在了世界列強的位置,幾十年的時間,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這是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面,都是罕見。

如果當時的中國,能夠有人,有先知先覺的拿出這麼一個大國覺醒,說不定,中國走上的道路是不同,學習德國,是最適合中國。

在1840年,鴉片時期,被打開國門開始,中國開始覺醒,開眼看世界成為了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選擇,可是從英國,到美國,再到日本,中國找尋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從後世的眼光來看,當時的中國,最應該學習的,也最應該去聯絡的,應該是德國。

不但是學習德國的一些經驗,同當時的德國進行一些雙邊貿易,也是符合當時的情況,德國當時沒有太多的邦交,作為後發國家的,他也沒有多少殖民地的,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以支持的龐大的工業生產,跟中國有巨大的互補性。

可惜當是的德國,雖然強大,卻只是在經濟上和工業上面,還沒有把經濟和工業的實力,轉換到武力上面,從1890年到1910年,哪怕在普法戰爭之中取勝,哪怕強大的陸軍壓得整個歐洲瑟瑟發抖,可是他們在世界上,最起碼在中國的名聲,並不是很高。

沒有一個慧眼看世界的人,中國就失去了這個機會,當時,在學習歐美都沒有什麼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時候,最終絕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學習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體較小,再加上列強們對于中國的警惕,選擇了扶持日本,內外的因素加在一起的,才促成了日本的發展。

當時學習者,只是看到了內部的原因,忽視了外部的原因,再加上日本的一些狼子野心,不停的推波助瀾,在關鍵時刻,在整個世界都在瘋狂發展的幾十年的時間之中,中國實際上是在戰亂和割據之中成長,最終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一蹶不振。

目前北宋所處的環境,海上貿易雖然很重要,卻不能夠成為支撐,前面四個國家的發展,不用怎麼努力,就可以做到,如果按照他們的發展而發展的話,對于中國來說,是一條最為簡單的路。

可是接下來呢,歷史為鑒,四個國家之後的發展,給了趙信警醒。

不可一世四大海軍強國,先後成為霸強的四國,到了21世紀,也就是英國勉強稱得上強國,其他的國家,都奔著二流三流甚至四流去了去了的,海上掠奪帶來的成果,或許會讓一個國家成為暴發戶,擁有無盡的財富,可是注定不持久,他不是一個大國正確的發展道路。

德國才是真正應該學習的,在崛起之前,在非常復雜的環境之中,地處歐洲月復地,戰亂不堪,周圍是陸軍的強國,沒有出海口,無法通往海洋,可是他們恰恰憑借著自身的發展,而發展成為強國,而這個發展的基礎,就是教育。

早在拿破侖入侵德國的時候,威廉三世就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力量來彌補軀體的不足,從未听說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

這個觀點,在此之前,是從未有過,中國的儒教,從孔夫子開始,就注重教授徒弟,可那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為了國家國力的增加。

現代意義的中學小學,甚至是大學,才是真正的崛起,他們所教授的東西,緊密的聯系到社會實踐,緊密的聯系著生產力。

教育的觀念的提出,讓普魯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普魯士,還在向法國繳納巨額賠款的時候,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了最後一份家底,把王子的宮殿作為大學的校舍,整個王國從上到下,開始了對教育的重視的,從王室到貴族,從學者到普通民眾,上下一心,整個國家面貌開始改變。

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的,德國從一個文盲率在歐洲排名倒數的國家,逐步成為了歐洲最先進的國家,從戰亂之中開始強大了起來,從一個普通的王國,分裂的不知道統一是何意的國家,統一了一個整體,一個強大的德國,開始在歐洲出現。

也從無到有建立了龐大的工業體系,成為歐洲第一強國,開始了對強大的英國的挑戰,這也是一戰誘因。

有的人認為,是德國不停造艦,向英國不停的挑釁,才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可是在德國最巔峰的時候,整個艦隊規模,也不足英國7成的,就算是整個海軍法徹底的完成,也不會超過英國。

英國怕的,就是德國的底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10年,德國已經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第一工業國的,德國擁有的底蘊,科技手段,讓它可以迅速的趕上,這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

趙信所要取的,就是這一點,夜校和掃盲的教育,甚至一些職業等級證書,還有側面的推進,解決的只是一個有無的問題,真正的教育,需要體系化。

現在,送到了趙信受傷的報告,正是最近提出的,對于整體教育的改革,這不是夜校和補習班這樣,零散的教育,而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性的教育。

在這個教育計劃之中,不但詳細規定了,定海軍會新建40座能夠容納6000人以上的小學,30座中學,還要興建4座作用不一的大學。

大學,這個在後世,已經是泛濫成災了,各地的都在21世紀興建和擴充了許多的大學,可是在20世紀之前,那是一個輻射性很強的學府。

德國有了洪堡大學之後,整個科研開始了井噴一樣的發展,一戰之前的德國,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極為可怕,甚至因為缺少某些資源,他們創造性的開發出了合成氨和人造橡膠的技術。

如果說2年前,在剛剛抵達定海軍的時候,這麼一項教育改革,肯定不可能實行,不說沒有那麼多的老師了,就算是教材,也非常的缺乏。

2年的時間,定海軍積累了大量的東西,甚至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工廠的經驗,這些積累,對于興辦教育非常的有用。

趙信結合著定海軍目前的現狀,加上扎實的中學知識,開始編寫教材。

當然了不可能跟後世那麼深,後世的發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通過眾多的努力才實現的,定海軍現在,缺少很多的關鍵性的研究基礎,就算是趙信可以過目不忘的把後世的教材都給弄出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沒有人比趙信更加的懂得,定海軍的現狀,還是有未來發展的方向,都相當清楚,他來做這個,是最佳的選擇。

文科,不用多說,北宋幾十年,繁盛的文學氛圍,儒家各個學派的深入,根本不用的趙信來的,他在識字的基礎上,結合漢語拼音,還有各種的其他的東西,在加上的北宋本身開蒙的一些教材,弄出來的語文課本,這些不成問題。

之後是數學,數在的古代,算的上是君子六藝之一,也很多的古代儒家學者的,精心的研究過數,可是中國的文字,書寫太過復雜,不容易計算和對照,數也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困難的東西,不但比較淺,也沒有多少人學習。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根基,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數學的進展,就沒有自然科學的一些大規模的發現,一些為了研究材料,甚至是分子離子的構成數學分支學科,在後世大規模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理念。

在某些程度上面,工業化定海軍,更需要數學,這是一門必修課,也是趙信最為看重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確定了,可是難度上面,要如何的選擇,總不能弄一些簡單的,九章算術,雞兔同籠之類的,那些,難度太低了。

再三的考慮了之後,最終數學的基本難度,被定在了的後世的初中三年級。

別小看後世的初中三年級,那已經接觸到了一元二次方程,各種的正反數,分數等概念,也接觸到了自變量函數,特殊的三角函數,還有幾何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這些知識,是在幾千年來,在世界範圍之中,有的發展多一點,有些發展少一點,在世界交流,思維踫撞之後,最終總結下來的真理,無數科學家白首窮經的結果,最終,還是被拿來主義。

趙信甚至不用去夯實基本的定律,只用拿出來,用他趙信的名字作為定義,只要不影響計算就可以了。

後世,經典的力學,在空間,在宇宙的環境之下,是基本被推翻,甚至連相對論,也有狹義和廣義之說,可是某一種理論,在相對的環境之中,是成立的,是真理,這就夠了。

中學課本之中的數學,那是最經典的,經過了無數驗證之後,才最終匯總成為課本的,每一個都是經過了無數科學家的努力的,不說它絕對不會錯,最少是在已知的環境之中,他不會錯。

趙信對于中學的知識學的相當的扎實,再加上在本科4年的補課,涵蓋了從初中到高中,或許有一些簡單的理論,還分不清是初中或者高中,這無所謂,又不是真的精準化,只要有用,高中的也可以加入。

在之後的學科選擇上面,北宋現在,英語當然是不用學了,有了趙信的北宋,漢語肯定是未來無可爭議的世界主流語言,在沒有了南北美洲,大洋洲的英語語系之外,歐洲大陸還有其他語系的前提下,第二外語到底是什麼,還真的不好說。

勞動,歷史這樣的學科,隨便弄弄,歷史也可以甩鍋,把一些史書,簡化一點,標準一點,成為教材,主要是了解一些歷史,不至于對于過去一無所知,現在的定海軍,還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歷史,還不必編寫某些東西。

之後兩個學科,是理科的關鍵,物理和化學,由趙信親自的編撰,參考了定海軍現在物理化學的發展,更多的是夯實基礎。

物理和化學,就算是到了20世紀初,也是新興的學科,他們從自然科學之中分離出來的時間還很短,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

趙信安排的物理和化學,也非常的淺,基本上,還是中學課本上面的一些知識,再加上了定海軍實際運用之中的簡單反應,學習他們,是對這個學科,有一個籠統的,理論上面的認識,同樣,也培養一個基本的實驗的態度,後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面,比前者更加重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