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

在各種的海船交付第二天,大量的物資,就裝滿了這些海船,無數的東西,源源不斷的從倉庫之中拿出來,運到船上,稍稍慢了一點,畢竟,這不是為了現代化港口而開發的船只,他們還沿襲著老舊的人力裝卸的方式,定海軍的各種起重裝置,對裝卸有巨大的提升,卻不會提升太多。

為了保證在規定的日子出發,定海軍動用了大量的起重機和人力,這才用了8個時辰的時間,把14萬料的物資裝到了船上,而軍隊則是早有準備,只是攜帶個人物品,在第三天的早晨登船,這一天也是之前規定的日子,在早晨的吉時,悄然的出港。

這是一次遠征,一次全副武裝的遠征,當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龐大的船隊,很快,就深入到了大海的深處,並沒有走傳統的航道,而是繼續的向東,駛向大洋。

這是一個遠征,一個前往到上千公里之外的一次遠征的,因為要動用大量的軍事力量,其中大半的船,都需要直航的,而不是如同傳統的航行方式,借助著一個個的港口的接力,並不深入到大海的深處。

琉球,對于定海軍來說,太重要了,而這一次的遠征,也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考驗,對于定海軍來說,只要這一次可行,將會是一個新的高度。

站在船上周重和孫吉,他們兩個是躊躇滿志的,他們自身的理解,加上趙信給出的許願,讓他們清楚的,這是一個可以記載到定海軍歷史上面遠航。

在經過了認真的考慮,趙信也考慮到了未來的關系,王雪跟周重兩個人,周重在各方面更勝一籌,他去掌握琉球,也是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在未來的一兩年之中,琉球將會成為整個定海軍真正的增長點,周重只要發展順利,一定會成為定海軍的文官第一人。

站在港口的王雪,看著遠去船隊,手中的拳頭微微的握緊,失去了一步先機,或許會失去大半的機會,可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怨天尤人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定海軍才發展多長時間,已經有了現在的風貌了,不過是一個機會而已。

趙信如果知道王雪有這樣的想法,肯定會欣慰無比,一個琉球,放在現在是很重要,可是他就是定海軍的全部麼?

趙信從來都沒有打算,完全依靠海洋來立足,最初的打算,也只是在海洋上面立足,然後就轉入陸地,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連海島,都未必是琉球最大。

因為地緣和地位的關系,定海軍暫時沒辦法把手伸向陸地,甚至招募人員,在人員多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也需要一些彌補,避免難以挽回的事情出現。

在一定的時間之中,定海軍的發展,幾乎是只能夠邁向海洋,琉球是中國第一大島,可是位于南方的海南島,也只是比他小了一點點,更別說,還有其他的島嶼。

開發海洋,開發海島,本就是定海軍的既定目的,只有在海洋上面,有足夠的積累,才能夠威臨大陸。

海上,不是說說而已,定海軍的海軍,各種的運輸量,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海洋上面的行動,必定按照既定的方向開啟。

當定海軍形成20萬料的風帆戰艦,擁有差不多100萬料運輸的前提下的,定海軍,一定會向北擴張的。

這一點,別人不知道,趙信卻是一清二楚。

整個亞洲的版圖上面,島嶼林立,可是真正稱之為大島的不算多。

東南亞有很多島嶼,距離北宋有些遙遠,或許在拿下東亞之後,會考慮這一點的,拿下東南亞,並且順勢向大洋洲開啟,在擁有了風帆戰艦的前提下,那個距離幾乎不是問題。

除了東南亞之外,南方就沒有龐大的島嶼,相對于南方,北方,才是真正寶地,定海軍因為趙信的位置的關系,他必須要向海外進行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的,琉球和海南島,這就成為了在這里,最大的島嶼了,可是中國的附近沒有,並不代表別的地方沒有。

向北,就有一個濟州島,這個島嶼雖然不大,距離北方卻不遠,地處要地,而且有常年養殖的習慣,只要開發好,對于中原,是一個巨大的支撐。

再向北,整個日本,那全部都是島嶼,就算不想直接的征服日本,不會動日本的本土,可是征服一下北海道還是可以的。

日本雖然有四個島嶼,可是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島嶼,同樣的,也是世界上第21大的島嶼,他相當于琉球和海南島這兩個島嶼加起來,還要大一些。

這個日本最大的島嶼,現在,並不屬于日本,歷史上,在漢朝,北海道就歸附的中國,唐朝時候,甚至得到了冊封,在歷史上面,要到明朝,伴隨著明朝的衰落,才被吞並。

現在北海道上,只有少數原住民,在日本版圖上面,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國,日本人很少跨越海峽,前往北海道。

如果說,琉球和海南島,是現階段,定海軍發展的重點的話,北海道,就是邁向海洋階段,發展的重點。

氣候上,因為靠近北方的,北海道的冬天,更加靠近于大陸氣候,是會下雪的,可是四季較為分明,更加適合耕種和放牧。

在不驚動北宋的前提下,這會是定海軍最大的收獲,跟別說,還有一個漁場,哪怕到了後世,海洋捕撈逐步泛濫的地步,北海道漁場,也是世界級的漁場,支撐著日本相當的經濟總量的。

背負了趙昕這個身份,他肯定會走向大陸的,在陸路走不通的前提下,走海路才是最正確的選擇的,從外圍,廣闊東北地區,甚至是的西伯利亞地區,擁有著龐大的土地。

高緯度地區,寒冷的冬天,是大自然帶來的噩夢,在高緯度地區,冬天是一片絕地,雪地之中,那是生命的絕地。

低溫,對于保暖措施不嚴密的人來說,那真的是噩夢,草原和一些游牧民族,可以在高緯度的地方生活,體魄是一個方面的,各種的獸皮也是關鍵。

哪怕是這個時代的自然環境,獸皮又有多少,就算是把整個森林和草原的野生動物都給干掉,又能夠獲得多少的衣物,游牧民族他們的人員並不多,要想以獸皮成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個問題,本身,沒有多少的解決,要到元之後,才逐步的解決,可是趙信是穿越者,哪怕他不用去看,流行在這個世間保暖服裝,已經告知了答案了。

皮草,棉衣,羽絨衣,前者的皮草,是這個時代,游牧民族們,抵抗寒冷的法寶,在高緯度的地區的草原上,沒有這個,在冬季之中,幾乎沒辦法出城。

棉衣,則是農耕民族的結晶,有了棉花,農耕的腳步,才會從中緯度向高緯度蔓延,只有棉衣抵擋住嚴寒,才可以在凍土地帶生活下去,依靠著幾個月,短暫的溫暖季節,收獲一季的糧食。

羽絨衣最早是在唐代,一些貧苦農民,收集羽毛,制作出夾衣,不會比一般的保暖衣物差,但是只是在少部分地方使用,沒有流行開來的。

最近的記載,是在民國初年的1920年,一位丁姓的職員,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記載,開始把鴨毛和鵝毛之中的絨毛收攏,最終這種產品被成為羽絨,只不過各國都未能生產,故而沒有列入到名錄之中。

在之後,就是新世紀的,伴隨著各種的新的材料的使用,一些不容易漏毛的新的衣料的出現,讓鴨絨更加的密封,羽絨衣才成為了冬天的標準配備,以重量輕,保暖性好而成為了主流。

不過,後兩者有很多的問題,棉花雖然已經出現了,在定海軍的推廣之下,開始逐步的推廣,可是形成規模,還需要時間,最少也是三到五年。

鴨絨和鵝絨,倒是可以的,在中國的南方,本身就有大量養殖鴨子和鵝的傳統,把這些人們不喜歡的東西,變廢為寶,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可惜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漏絨的問題,這就算是到了新世紀,也是羽絨衣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羽絨之所以保暖,就是因為,它是鴨子或者鵝身上,接觸水東西,在寒冷的季節之中,可以讓鴨子或者鵝漂浮在水上,保持身體的溫度。

這些絨毛極為的細小,又不會如同棉花一樣,相互的纏繞,本身就是一個的整體,這種絨毛,都是個體,稍稍有一點點的縫隙,就能夠從中間漏出來,羽絨的保暖性能,甚至在同樣棉花和獸皮之上,可是如果不密封好的話,稍稍漏掉一些絨毛,保暖的性能,就會大大的減少了。

傳統的棉布,哪怕細小到非常的程度,都很難的密封鴨絨,只有新的材料才可以。

各種新的布匹,要在石化工業進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出現,但是這個時代,有一種材料是可以擁有足夠的細密程度的,那就是絲綢。

絲綢的直徑,遠比棉線小的多,只要用絲線構築的,也足夠的細密,只要編織的時候,盡可能緊致,就可以完成羽絨服的制作。

只不過,這樣的代價稍稍有些大,還需要對工藝等的進行一定的調整的。

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工業化的過程,還有各種機器的研制,一直都在進行,如果,棉花的大規模普及,出現了問題的時候,絲綢內膽的羽絨衣,肯定是會出現。

到未來,大量的鴨絨,還有棉布的衣服,逐步的成為了定海軍的主要衣服的時候,寒冷的天氣,對于定海軍的影響,將會降低,

嚴寒或許依然是不可克服的困難之一,卻不會成為生命的禁區,在盡可能的減少非戰斗減員的前提下,他必然要走向北方

北方的游牧民族,永遠都是定海軍最大的威脅,取代遼國的女真,現在正在白山黑水哪里活動,而更加不可一世的蒙古,此時,還是遼國的附庸,廣闊大草原才是他們家園。

明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幾百年,就可以發展起來,甚至威脅到中原地區,趙信當然會行動了,他的行動,也不是被動的防御的

有了長弓和稜堡的組合,在守護游牧民族的時候,花費會大大的減少,在固定的幾個點保持著防御力的前提下,特別是拿下幽雲十六州,那些長城的控制權之後,整個北宋的安全是得到了保證了。

女真也好,蒙古也好,在沒有得到幽雲十六州地區技術的前提下,也就是一個游牧民族的。

在整個中國歷史之中,也只有遼,金,蒙古和滿清,他們是技術水準最好的,某種意義上面,高端產品,還有武器什麼的,是壓過了中原民族的。

前三者,都是因為幽雲十六州,後者,則是因為東北,在東北在明朝被開發了之後,東北在某種意義上面,漢民的技術水準很高,初期的滿清,別說是制式鎧甲了,就算是普通的鐵都很難,可是在一次次的放縱,一次次的勝利之後,他們網絡了大量的漢民。

讀書人,技術人員,還有普通的農民,滿清的結構發生了階段的改變,從一個游牧民族的流寇,逐步的成為了明朝最具威脅的力量,這不得不說是悲哀。

只要幽雲十六州不失去,北宋不但可以擁有相當數量的戰馬,在技術的幫助下,不再是被動挨打,長弓跟稜堡的組合,也會在相當長的時間之中,守住防線,可是游牧民族的威脅會一直存在的。

趁著他們弱小的時候,打敗他們,或許,游牧民族這麼一個毒瘤,不可能一次被解決,可是趙信的政策,跟傳統的政策又不一樣。

草原和荒漠薄弱環境,讓他們能夠養活的人員有限,游牧民族一旦損失巨大,要恢復元氣,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就是趙信發展壯大的機會,特別是鐵路的出現,讓游牧民族的空間會被進一步的壓縮,在徹底被逐出亞洲之後,再想回來,那就不可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