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

定海侯府,並不是北宋傳統的那樣,一個龐大院落,而是目前定海軍,最高的那一棟建築物。

這個高,不是說絕對的高,在定海軍,燈塔建在半山腰,地基的而高度都一百多米了,加上燈塔,接近200米了,這個高度,不是目前的建築能夠達到的,這是大型建築,住人和辦公的那種高。

這是一個十層的建築,按照層高4米,底層層高五米來算,高度幾乎達到了42米的大樓,看起來異常的宏偉。

當時在7層和10層之中猶豫,可是定海侯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7層明顯不夠,又不能建成特別龐大的那種,最終,決定了10層。

7層以上,會相當的不方便,後世超過7層的建築物,都是有電梯的存在,趙信也想弄一個畜力的電梯,不過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放棄了。

簡單的,單純供幾個人使用的,可以使用畜力電梯,可是一個擁有1200間辦公室,總共容納超過4000人員,還有每天最少8000多辦事人員的大樓,畜力,真的是不行。

電梯之所以費電,就是因為起來下去,耗費太多,還需要停下來,在沒有電的時候,就非常麻煩。

在考慮再三之後,趙信停下了這個想法,最終這個10層高的建築物,還是按照7層的標準來興建,在趙信看來,這個時代的人,身體好,10應該沒有太多的問題。

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每天要處理的事物非常的龐大,完全無法做到封建社會的無為而治,三國演義之中,講到龐統的才干的時候,作為一個縣令,一個月不去做,一個下午就把全部的事情都給處理完了。

才干是一個方面的,可是更大的方面在于,在封建社會,一般而言,是沒有多少工作要做的。

在定海軍,完全是兩回事,從趙信來到定海軍開始,幕僚團隊就開始龐大了起來的。

定海軍按照規則,是有一定職務的,這個職務,是得到了北宋中樞的認可的,並且可以升遷,進入到北宋的官場體系之中。

這個體系,不適合定海軍,一個工業化的丁海軍,一個百萬人口的,甚至接近200萬人口的定海軍,需要處理的事物眾多的。

從大名府開始組建200人的幕僚團隊,到現在,接近7000人的團隊,趙信正是通過這個幕僚團隊,控制著定海軍的一切。

讓很多北宋人不明白的是的,這些幕僚團隊,還是以局的形式存在,什麼公安局,土地局,工業局,商業局之類的,幾乎都自成體系,掌管著各自不同的體系,並且對專門負責他們的幕僚負責,然後匯總到了趙信這里。

沒錯,趙信按照後世的政府部門,在這個時代重現了政府部門。

沒辦法,趙信不是智能專家,無法規劃出可以設置的部門,只有比葫蘆畫瓢,工業化的定海軍,跟後世的城市有些相像,180萬人口的城市,也擁有了大城市的一些形式,這樣方法,或許會臃腫,卻也可以接受。

通過這樣分類,定海軍內部事務徹底的平行化,很多底層的事務,都交給了政府各個部門來管理,可是就這樣,匯總到趙信這里的事情也眾多的。

在眾多幕僚的幫助之下,需要趙信處理的事務,減少了九成以上,可是就算如此,他每天依然需要2個時辰左右的時間,用于處理日常事務,類似龐統那樣,一個月不干活,整個定海軍都會亂起來。

趙信辦公室在4樓,正好處于中間的位置,按理說,一般領導,應該住的高一點,可是他不想每天都把時間花費到爬樓梯上面,4層正好。

寬大的,足足有2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此時4個人正坐在那里,他們分別是孫吉,薛玉,周重,王雪。

他們坐在辦公室里面,等待著趙信批改完最後的幾份文件。

趙信看似在批改文件,實際上,心思也在他們四個人身上,這些文件,都是復核的,只要看看復核結果,再簽上字就沒有問題了。

之所以把他們幾個叫過來,原因還是在于趙信對他們的看重,這幾個人,是目前趙信,最重點培養的對象。

趙信之前,還真的沒有想過,要培養一些專業的管理人員,畢竟,在他看來,這個時代的人員,眼光都不行,沒有他前瞻性的眼光點的前提下,很容易在做事情的時候,出現一些誤判。

在前期,趙信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為,用一己之力的,推動了整個定海軍的建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趙信的心態發生變化,實際上還是在鋼鐵廠的事故,這個定海軍最大的事故,給了趙信提醒,無論是在保州,還是在大名府,他更多的充當的一個團體,或者是一個商會的負責人角色,這一個角色,之前做的非常的好,他賺到了很多的錢,以這些錢為基礎,開啟了整個定海軍的建設。

一個就算是放在21世紀,也可以稱之為一個大城市的城市,就這樣的,用了不足2年的時間,在定海軍建起了,這是他自豪的地方,卻有些忽略了一些東西。

一場巨大的災難,直接的損失,幾乎超過了千萬貫,平息影響只是一個方面,對于趙信而言,更加重要的,是讓他醒悟,他之前忽略的地方。

從進入到定海軍開始,他不是一個商會的負責人,定海軍,是屬于他領導的地方,在這個區域內部,他是無可爭議的王。

單純,定海軍來說,連百里候都稱不上,就說定海軍,從東到西,最大長度,才堪堪的超過百里,北宋有無數的縣,都要比定海軍大,可是在穿越者的眼光,還有眾多北宋基礎的幫助下,定海軍開始騰飛了。

騰飛了之後,麾下擁有了足夠的人員之後,趙信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這一點他沒有第一時間的想到的,定海軍只是一個小島,以趙信的身體素質的,一天都可以跑一圈的地方,這個地方他可以面面俱到,可是未來,當定海軍向外擴展,當眾多的島嶼拿下了之後,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趙信負責統籌一切,下面的,交給適合的人去做的。

第一個島嶼已經出現,就是哪個海盜島,距離定海軍不算太遠,最多也就是一天半的航程,新式帆船可能更快,更加的深入定海軍的內部,只要防護好,任何想要越過這個島,進攻定海軍的行動,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防衛性的島嶼,不會給定海軍添加很多麻煩,最多就是駐扎一批的士兵,並且興建起一些稜堡就可以了。

未來台灣和琉球的拿下,那就不一樣了,那些島是深入到海洋深處,並且擁有足夠的面積,可以承接定海軍的工業的島嶼。

污染這種東西,是相對,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必須要嚴格的控制,一些污染,對于人的影響非常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後果就會越發的嚴重。

可是在人口不那麼稠密的地方,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目前定海軍的人口密度,稍稍有污染性的工業,都沒辦法開啟,否則的話,污染著容易,要重新治理,那就困難的多了,一旦釀成類似倫敦那樣的污染事故,死的人可就多了。

總共就300多平方公里,最長的直徑,也就是一百多里,真的污染了,連降解和散去的機會,都非常的難。

定海軍遠洋,還沒有真正的步入正規,也沒有足夠多的海船,支撐著跨海大戰,對于距離並不算很遠的琉球,定海軍暫時只是偵查。

派出了幾百人過去的,先臨時的建立定居點的,進一步的探查琉球的情況,為接下來的大規模的進駐,打下基礎。

現在,定海軍在琉球的發展,已經相當的不錯了,只要海船完成之後,運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就可以直接開啟琉球的攻略。

到時候,琉球會在短時間得到擴充,不會擴充到目前定海軍的程度。

定海軍是用億萬資金堆起來的,一個180萬人的城市,保證這些人都有地方住,都有工作,這需要的東西特別的多,沒有定海幣這個可怕支撐,早就撐不下去了。

無論是水泥,還是鐵,這些壟斷了整個北宋的市場的物資,他們利潤是有限,鐵來說,每年會在整個北宋範圍之中,銷售20萬噸左右,也就是4億萬斤,這些的利潤是真的不高,大概就是800多萬貫。

加上各種鐵器制品,他們的利潤還可以翻兩翻,也就是2400萬貫。加上水泥,還有各種的日用品,還有玻璃這樣的奢侈品,遍布在整個北宋的各個商業領域,定海軍每年的利潤,都在3億到4億之間。

一年時間,可以獲得北宋歲入20倍,這個收入不少了吧,可是相對于定海軍投入,只能夠說勉強。

去年定海軍的整體投入,高達7億,今年,因為鐵路,鋼鐵,還有造船的投入的,定海軍累計投入了12億貫,這筆錢如果不是定海幣支撐著,幾乎要蹦了。

好在,連續的投入,已經逐步完成,未來大規模的興建項目,也就是大量興建房屋,以保證定海軍在人口進一步的增長之後,依然可以保證相當的居住條件,其他的大規模的投入不會增加。

預計整體的投入,在5億左右,這樣單純定海軍目前的收入就可以滿足,甚至略有盈余。

這部分的盈余,加上定海幣進一步的擴大,是可以為未來開發琉球提供資金,可是一個300平方公里的定海軍,三年的投入,已經超過了20多億,相當于北宋100年的歲入,一個琉球,要多少。

200倍與定海軍的面積,扣掉了那些不適合發展的山區,算40倍吧,累積投入800億,這可不是21世紀,這是11世紀,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並且,北宋也沒有那麼多人,填充在其中。

未來,琉球發展方向,就是工業,定海軍不適合容納的工業,都可以放在琉球去。

地盤大了,就有地盤大的好處,在定海軍必須要嚴格執行的污染標準,就可以不那麼的嚴格了,毫不客氣的說,一些輕微,甚至是中等污染的項目,也可以建立,甚至可以略微的排放,只要它的影響不擴張出去,自然界,是可以平復這些污染的。

這麼一個重要的,未來,有可能是整個定海軍的工業中心的地方,肩負著把定海軍開發出來的科技,轉換成實際上的產品的地方,絕對的可以稱之為重要的,他的負責人的挑選,就必須要慎重了。

一個出色的管理人員,會讓一個城市,一個工廠,迸發出多麼大的活力,這一點,不但是後世,無數的例子證明過的,而且還是在定海軍證明過的。

趙信是從煉鋼廠的事故之後,才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人員,可是在定海軍成立,趙信成為了定海侯開始,就有一大批人員投奔,加上之前在保州帶來的人員,孫吉等人的,這些共同組成了趙信目前的班底。

在超過7000人的幕僚團隊之中,在超過幾十個行局,還有眾多的專業幕僚之中,最終月兌穎而出的人員不多,這些人,都坐在趙信的辦公室里面,等待著趙信的召見。

幾個人之中,孫吉和薛玉,那是完全軍人的做派,坐的是筆直筆直,目不斜視的,他們軍人出身,天然就擁有著服從命令的特性,不管趙信說什麼,他們按照著做就好了。

另外兩個人,看起來也是那樣的坐著,可是眼珠不時的轉動,呼吸略微有些急促,證明了他們心中,並不是那麼的平靜。

趙信叫他們過來,並不是要給他們下馬威,他們能夠在眾多人員之中,月兌穎而出,個人的能力是有的,跟了趙信這麼久,也沒有敲打的必要,在趙信處理了幾份文件之後,終于走了過來,對著他們說道︰「你們知道我叫你們來是干什麼的?」

四個人不約而同的搖搖頭,趙信沉聲說道︰「說說吧,對我開啟的運河工程的看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