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

對于一個島嶼,特別是開啟了工業化的島嶼來說,運輸力量的解決,所發揮出來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

從定海軍成立之後,定海軍巨大的瓶頸得到了緩解,最終讓定海軍整體情況,發生了難以想象的變化的。

運輸問題,從趙信定位了定海軍開始,就一直是定海軍最大的問題,之前,趙信幾乎花費了巨大代價,從江南的各大造船廠洗劫了一大批的船只,不但支撐起了整個定海軍的水運系統,並且把定海軍生產出來的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

北宋船舶生產能力,在定海軍用錢洗劫了大量船舶,最少說,短時間,不可能有這樣數量的船了,可是定海軍的腳步並沒有緩慢下來的,從趙信入主定海軍開始,工業的能量開始爆發,對于運力的需求,是不停整張。

從定海軍工業化加深,人口的增多,開始出現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最近半年來,定海軍的關鍵性問題,因為這個運輸的問題開始尖銳了,不過從今年開始,開始尖銳了起來。

在剛剛過完年的時候,因為過年放假,上百萬人離開,當時對于定海軍影響巨大,本身只是一個成立一年左右的新興城市,常住人口不多,在過年的時候,整個城市最低的人口達到了7萬多一點,少了絕大部分。

定海軍的商品,本身就供不應求,工廠們盡可能的提高效率,提升生產能力,可是突然放假,還是長達15到20天的放假,對于工廠的影響巨大的,基本上,整個定海軍,絕大部分的工廠都停工了,只有鋼鐵廠,水泥廠等少數幾個重點工廠,保持了60%左右的開工。

如果單純人員減少,影響開工的,就是一次性的影響,走的時候,定海軍多方籌措,並且有效的統籌,在10天的時間之中,讓全部的人員離開定海軍,當時是井然有序的,誰也不曾想到,在回程的時候,引發的返程高峰。

在假期的調整之中,本就考慮到了錯峰,可是在民間,三六九才出門的習俗,很常見,再加上遠近調整,在年後回歸的時候,設定的10天回程期之中,前四天和後三天,都沒有太大壓力,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到了中間的三天之中。

最高的時候,海州滯留了超過15萬返程人員。

如此的人員,當然不是海州這個不太發達的州能夠承受,沾了定海軍的光,海州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之中,發展的非常的不錯,經濟活躍,歲入的也翻了三番,可是這些只是在商業上面的,客棧這樣地方,增加了一些,卻不足以接待15萬人。

超過一萬人的集中,都會讓地方官員非常頭疼,實際上,在人員滯留達到3萬的時候,海州州牧已經親臨了,並且緊急通知了定海軍。

定海軍這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立刻集中了全部的人力物力,用于解決這個問題,調用了數萬頂的帳篷,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資,並且抽調了所有能夠抽調的船只。

當時,不是打仗,勝似打仗,從海州到定海軍,全部緊張起來,把這個當做是任務,短短3天時間之中,幾乎擠佔了整個定海軍的全部運力,冒險的從河道,還有巡防,調集了一些船只,這才勉強處理了一個返程高峰。

3天的時間,一共運走了65萬,最高峰海州的滯留人數超過15萬7000,這個數字沒有留下多少的亂子,最多,在他們離開之後,給海州的碼頭留下一片狼藉。

這是幾十萬人,還要停留,吃喝拉撒之下,垃圾是產生了不少,可是為此也給海州帶來了超過120萬貫的收益,哪怕只是商業,可是海州府直接的收益差不多就是12萬貫。

哪怕海州比起之前,經濟上面已經翻了幾倍,12萬貫的直接收益,數十萬的間接收益,這對于海州也是一個不錯的收益,如果不是這一次太累了,而且可能一年都只會有一次,海州甚至願意月月如此。

趙信在返程高峰之後,就開始提點海州府,興建一批接待用客棧,不用在城市中心,在碼頭附近的荒地就可以了。

這一點點,海州府是听進去了,實際上,在碼頭附近,已經出現了一些雛形的客棧,海州是定海軍的重要的中轉,從陸地上,還有從海上而來,時間不太方便的,多是會停靠在海州,中國從來都不缺乏聰明人,賺錢的生意,從來都不落後的。

海州靠近定海軍,當然會享受定海軍的福利了,磚頭什麼的很多,水泥也很多,海州修建的一些新房子,基本上都是水泥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了。

有錢,又有資源,修建的速度非常的快,在幾個月的時間之中,就興建了最少可以容納2萬人左右的客棧,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而是類似于後世賓館那樣。

這個時代的客棧,還是那種帶院落的平房,一些房間甚至還很多,很寬敞,這樣客棧住起來當然非常不錯,可是容納度有限。

後世的那種賓館,哪怕不用很高的樓層,五六層的樣子,用單片樓,一個個的房間,二人間三人間,不大的地方,就能夠容納很多人。

不過,海州的修建,在之後,並沒有起到效果,因為涌來海州的人員太多了,而且不單單是歸程的人員,還有從各地涌來的打工人員。

這部分的人員,他們不會跟第一批來到定海軍的那樣,一貧如洗,是沒有辦法才出來的,可是北宋的農民,他們又有少錢,有一些會跟著歸程的人員而來的,有的得到了歸程人員的資助,可是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出來闖一闖的。

在返程高峰的時候,趙信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因為在返程的時候,就有大量的其他人員,跟隨著返程人員而來,100多萬回鄉的人員,通過宣傳,跟隨著百萬人口而來的,就有差不多30萬人,這些人,基本上,是隨著之前的運送,回到了定海軍,可是這就是全部麼?

果然,那些被說動的,直接而來的,只是一部分,還不是全部的一部分,那些沒有下定決心而來的,卻沒有辦法,或者是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定海軍打工的這個事情,他們冒險的前來,為的就是改變命運。

這些人抵達,趙信當然不會把他們擋在門外,人口代表著勞動力,這部分還基本上都是青壯,比起人口增加高的多了。

在人口大規模的涌來之後,定海軍之前為了接待返程高峰,留下的帳篷和接待,留下了少部分,用于接待這些人,定海軍甚至食宿都管,通過分類之後,然後輸送到定海軍,在經過了初步的培訓之後,然後分布到各個工廠之中。

這已經形成了定海軍的風格,並且在長時間,就按照這個來執行,畢竟剛剛過來的工人,他們未必會適合定海軍,也未必能夠習慣定海軍的工作方式,不經過培訓,淘汰率幾乎必然會很高。

後來,陸續過來的數量,高達40萬,絕大多數都留在了定海軍,還有回去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習慣定海軍,哪怕是有高工資的吸引,掙不到錢,或者是天生懶惰的,就沒辦法了。

定海軍跟海州之間,本身是沒有客運的,雖然來了這麼多人,大部分都是被定海軍集中送過去了,也就是到了過年的時候,才有人回家,對于這個時代的農民而言,花不起這個錢。

可是在有了過年回家這一個開始,客運就開始擁有了,富貴不回鄉,等于錦衣夜行,定海軍的收入,放在定海軍,沒有比較,大家都那麼多,最低的幾十貫一個月的,他們幾乎是的整個定海軍的最底層的。

可是現在,回家一看,一個月幾十貫,一年下來,好幾百貫,放在北宋的農村,這絕度是很大的一筆錢的,這種地位,這種感覺,絕對不一樣的。

當然了,這樣的地位落差,並不會讓他們放棄工作,可是距離家近一點的,過節的時候,或者是攥到了足夠的假期的時候,還是會回去一趟的,無論是處理家里的事物,還是其他的,都是積極了起來。

這會影響一些工作,可是趙信主導的定海軍,對于工人,采用的是二戰之後的方法,哪怕是最底層的工人,也會考慮他們的訴求。

或許這樣一來,會提升成本,可是只要技術領先,一直都比別的高出很多的時候的,提升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反倒是更加平緩的心態,更加出色的專注度,對于生產的提升更大。

還有另外一方面,在這一次過年,上百萬人口回家的這一次,一下子宣傳了還怎麼多人過來,這些借助著節假日,或者是攥到了一定的假期,他們回去的,沒辦法如同這一次集中這麼多,可是潛移默化下來,說不定效果會更好。

沒錯,一次過年回家,哪怕是揮金如土,大家或許只是好奇,甚至一些不太好的傳聞,偷盜搶都有可能,可是持續不斷的回來,一年回來幾次,每次都是家里出大事,或者是需要錢的時候回來,這就說明性很強了的,這是一筆長期宣傳。

定海軍的發展,離不開人,單純定海軍未來的極限,都是千萬人口,現代化的城市,可以容納這麼多的人口,未來,佔據了外圍的有些島嶼,甚至是台灣,到時候需要的,就是幾千萬,甚至更多的人口,這些人口來源于哪里,還不是北宋。

類似淮南東路這樣,遇到了災害,主動送過來的情況,不可能長期出現,甚至當定海軍不斷吸引人員,在地方上,甚至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哪怕定海軍做出了準備,會免費提供大量耕犁,可是最終會怎麼樣,就很難保證了。

人口的增長,更多的是自然增長,現在北宋都遠遠沒有達到巔峰,只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吸引。

節日和事假,成為了定海軍向東南流動的根本,定海軍跟海州之間客運,從無到有開始出現,因為定海軍總的基數的龐大,到現在超過了180萬人口,哪怕每天只有萬分之一的人員流動,也有180人。

實際上,每天不可能只有萬分之一,差不多就是3000人到5000人,如果遇到節假日的,這個人員還會增加。

三五千人,听起來不多,一些偏遠地區的小縣,也差不多就是這麼多人,之前負責在海峽的船只,大部分都是600到800料的船,這樣的船還都是貨船,經過了簡單的改裝,差不多可以容納100多人,一天下來,可能要三四十的船次才可以。

這種常規的客運,壓力非常巨大,每天負責在這里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從最開始普通帆船,變成了木漿船,再到後來專門做一批明輪船,這樣才在速度和轉運量的基礎上,達成了一個統一。

造成了定海軍跟海州之間,繁忙的航運,短短的幾十里的海峽,船只絡繹不絕,明輪船的速度,可以達到一個半時辰往返,在白天的6個時辰之中,可以往返4次,這已經是極限了,最終在這個海峽活動的明輪船的數量,達到了20艘之多,並且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

實際上,在這個航道上面,來往最多的,還是貨船,定海軍物資,在海商們加入之前,幾乎整個北宋的商品,都通過這個海灣運輸,到了現在,有了長江水道的分解,幾乎整個長江流域的都通過長江運輸,這幾乎減少了三分之一,可是這邊依然是三分之二。

原材料,成品的商品,這些都要通過這個的通道運輸,跟客運比起來,貨運的數量,幾乎是客運的百倍以上的,這個也基本上佔據了整個定海軍的運輸力量的三分之一。

這是之前,現在伴隨著海商的加入,整體的噸位提升了好多倍,可惜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幾個月之後,當季風開啟,給再多錢,這些海商都不會留在這里,他們會抓住季風的,離開北宋,回歸自己國家,在這個時間之中,定海軍必須要補上海商們的份額,這個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